《早餐中國3》詮釋鄉土畫卷

2020-11-17 今晚報

  本報訊(記者高爽)微紀錄片《早餐中國3》19日在騰訊視頻上線。作為早餐版的「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紀錄片每集只有5分鐘到10分鐘,但依舊「下飯」。總策劃洪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用短一點、好玩一點、帶一點情感的,來做突圍的路。我們片子本身的體量就不大,有一些人情,有一些溫暖、世俗的東西,其實還挺能打動人。拍多了,它就是一幅中國的鄉土畫卷。」

  《早餐中國3》將延續前兩季的風格,用早餐復甦味蕾,用煙火趕走陰霾,用家鄉食溫暖家鄉胃。30個普通的早餐店,30個酸甜苦辣的家庭故事。新一季有了更多美食人物肖像的細節:比如第一季中年輕女孩在簡單的早餐鋪子下現場徵婚、賣了四十年豬湯的店主把對妻子的情話藏在玩笑之下……這些可愛鮮活的面孔,讓簡單的移動早餐鋪有了真實的煙火氣。

  總導演王聖志表示,打動人的並不是短視頻的形式,或者加花字等綜藝手段、五花八門的食物本身,真正能從美食類紀錄片中脫穎而出的,是那些旁人容易忽略的細節,那些通過一點一滴的微妙鏡頭傳遞的人情,是多年經驗沉澱下來的、更快找到情感共鳴點以及更習慣在日常生活中抽煉出有價值的東西的能力。「『好吃』的是人,不是早餐。每個開早餐店的人,如果是用一個抽象的概念去拍,說他們傳承祖上的早餐事業,具備工匠精神、勤勞勇敢、永不放棄,如果用這三個概念去套,那100集不就是一個故事了嗎?要把100集做成100個不同的故事,那才了不起。」

相關焦點

  • 《早餐中國3》回來了,騰訊視頻一日之食出發了
    這不,在打卡之路上先人一步的《早餐中國》第三季,在10月19日開播後,距離完成「百集美食紀錄片」、拍出100種中華早餐的目標更近了。中華早餐文化的博大精深,對美食紀錄片的視聽語言和媒介傳播提出了更高要求。《早餐中國》在百集化的內容嘗試裡,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論。
  • 《早餐中國3》回來了,騰訊視頻「一日之食」出發了!
    這不,在打卡之路上先人一步的《早餐中國》第三季,在10月19日開播後,距離完成「百集美食紀錄片」、拍出100種中華早餐的目標更近了。中華早餐文化的博大精深,對美食紀錄片的視聽語言和媒介傳播提出了更高要求。《早餐中國》在百集化的內容嘗試裡,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論。
  • 紀錄片《大地情書》:以電影美學呈現鄉土中國之美
    不僅如此,《大地情書》還斬獲多項紀錄片大獎,並引發各類媒體實力發聲點讚,和眾多KOL意見領袖對「情書」的全新解讀,更被國家廣電總局評為「以電影美學呈現鄉土中國之美」,「鄉土中國影像志」、「在奇觀式表達中傳遞情感共鳴」、「擔當起政治責任、社會責任、文化責任」的「高級感影像」,一時激起全網對「地域」、「風物」、「特產」、「鄉土中國」、「東方人文美學」等話題的熱議,成為現象級網生文化作品。
  • 《早餐中國3》回來了,騰訊視頻「一日之食」出發了!
    這不,在打卡之路上先人一步的《早餐中國》第三季,在10月19日開播後,距離完成「百集美食紀錄片」、拍出100種中華早餐的目標更近了。中華早餐文化的博大精深,對美食紀錄片的視聽語言和媒介傳播提出了更高要求。《早餐中國》在百集化的內容嘗試裡,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論。它的單集片長控制在10分鐘以內,適應了網際網路即時性、碎片化的傳播要求;以美食店家為主角的微觀敘事,擺脫了傳統美食紀錄片宏大敘事的累贅;新穎的視聽樣態和打卡風尚,引領了受眾定位的年輕化裂變。
  • 【地評線】桂聲網評:中國扶貧在路上描繪時代畫卷
    《中國扶貧在路上》歷時3年拍攝,行走46845公裡,採集1326個扶貧故事,最終收錄11省21個扶貧案例,展開了中國扶貧工作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這是一幅描在中國藍天下的逐夢畫卷,這是一幅繪在中國大地上的奮鬥畫卷,這是一幅畫在廣大人民心中的幸福畫卷。《中國扶貧在路上》用樸實的畫面、真實的故事、動人的旋律,記錄了中國拼搏奮鬥的歷程,為世界減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人類社會裡程碑式的成就。
  • 早餐中國第三季
    新的一年如約而至,想必大家過年期間吃了不少大魚大肉吧,那臺臺就來放個毒,帶大家走進早餐中國第三季。早餐中國第三季用早餐復甦味蕾,用煙火趕走陰霾,用家鄉食溫暖家鄉胃。30個普通的早餐店,30個酸甜苦辣的家庭故事。人間煙火,氣象萬千,平凡生活有苦有淚,但慰藉的到來同樣勢不可擋。請相信,明天太陽照常升起。只需早起你就能找到故鄉。
  • 紀實式詮釋早餐文化,揭開植物蛋白營養的力量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愛奇藝最新資訊 > 正文 紀實式詮釋早餐文化,揭開植物蛋白營養的力量
  • 鄉土雜談|麟兒彌月誌喜
    《鄉土雜談》創號只是一時興起,而非深思熟慮。想已近半百之年,該回憶一下兒時的鄉土生活了。那是一段最無拘無束、自由散淡、任想像天馬行空的時光,也是我人生的底色。正如沈從文所說:家鄉的一草一木,一牲一畜,雨絲風片,都是我們人生的底色。飲過的河水,看過的夕陽,都會跟隨我們一生。那是我們覺醒的起點,奮發的動力。
  • 今天的我們,為什麼需要重讀《鄉土中國》?
    「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鄉土中國》開篇之語,代表了一個理解中國社會的新視角的誕生。這是來自基層鄉土社會的觀察,而不是居於廟堂之上的俯瞰。雖然這本書的出版距離今天已經過去了70多年,但在漢語世界中,對於《鄉土中國》一書的閱讀渴求不減反增。今天的我們依然在追問,中國的鄉土性還有多少保留?面對與鄉土社會相去甚遠的新生活環境,我們又該如何自處?
  • 只有中國人,才能把早餐拍出100集!
    這不,估計導演聽到了風聲,這一季,進度條長大了:《早餐中國》(第三季)捏捏肚子上的肉,小編默默點開接受視覺暴擊貼心的每周一至周五早8點更新1集。讓打工人辛勤的工作日也有了點盼頭。它像一幅微型的中國鄉土人情畫卷,鋪開來是五彩繽紛的國土,每一片土地都蘊含著美食的密碼,每一座城市都獨具魅力,自帶高光。
  • 《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
    2019年高一新生首次使用的部編語文教材(上冊)第五單元安排了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為整本書閱讀任務。《鄉土中國》全書共14章,不到7萬字,語言通俗易懂、雅俗共賞,是引導學生進行學術類「整本書閱讀與研討」比較適合的入門級書目。
  • 《鄉土中國》概念整理 - 老熊的中考高考備考
    《鄉土中國》概念整理序言主題:中國社會學 / 鄉村社會學目的:回答「作為中國基層社會的鄉土社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社會」性質:從具體社會中提煉出來的概念;「鄉土中國」是指包含在具體的中國基層傳統社會裡的一種特具的體系
  • 「驚蟄」與沉默鄉土的靈魂躁動
    小說似乎並未給讀者設置任何閱讀障礙,讀者也很容易將主人公凌雲青堪比「鳳凰涅槃」的生命突圍,解讀為一個單純鄉土青年的勵志故事,或者是代徐秀英和她的兒女們對於貧窮鄉土的血淚傾訴。而在我看來,倘若僅僅停留在這樣的層次來對作品作出價值判斷和意義詮釋,杜陽林的創作勞績實在不值得我們大驚小怪,而作為文學名刊的《十月》似乎也顯得殊乏慧眼。
  • 當代桃花源:李子柒作品裡的鄉土中國
    導言:提到中國鄉村,人們可能自然想到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這是一本解讀農耕文化下中國社會文化形態的書,處處充滿真知灼見。而近年來迅速成為網紅的傳奇人物李子柒,從造麵包窯、做竹子家具、文房四寶、做衣服,到烤全羊、釀酒、釀造黃豆醬油……等等,讓人們看到傳統生活原來的春華秋實、夏耘冬樂,雨後田園、農耕餐食等樣態,使人內心平靜。
  • 帳前猶憶護燈人:費孝通《鄉土中國》出版考
    可以發現,在以三聯重刊本為底本的當下流行版本中,關於《鄉土中國》的初版時間存在相互矛盾的三條信息,即(1)《重刊序言》:1947年;(2)《後記》:1948年;(3)書末編輯說明:1947年。    對此中矛盾的解釋需要系統探求《鄉土中國》出版的過程。
  • 鄉土書畫家香武元的「中國夢」
    鄉土書畫家香武元的「中國夢」 2014-3-27 17:39:00     來源:天山網    字號:T | T
  • 《早餐中國3》裡的南方與北方,不同食材,同樣美味!
    今天從《早餐中國3》出發,盤點開播以來的各類美食,從麵食到甜點,南北風味都讓你嘗個夠! 麵食類 刀削麵 & 海鮮面 & 皮肚面 說起麵食,愛吃的人主要講究兩點,一是麵條的口感,二是麵湯以及配料。對於麵條,一般來說要求都是要Q彈爽滑,這在南北方差異不大。
  • 公共文化空間,彰顯鄉土人文之美
    公共文化空間,彰顯鄉土人文之美(鄉村振興 藝術何為?)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是《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重要內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離不開公共文化空間建構。鄉村公共文化空間,對傳承鄉土文化、涵養村民精神生活有著重要意義。
  • 《早餐中國3》來了
    《早餐中國》第3季來啦!還是原來的王聖志導演,還是每集只介紹一家街頭早餐店,還是一開播就拿下了豆瓣9.0的高分,創下《早餐中國》系列評分新高!現在已經開播了,小編帶大家看看,前六集都安利了哪些早餐!看似是平平無奇做輔助的麵湯,也是用排骨、豬腳、魚頭、魚骨頭、豬皮慢火熬煮了3個多小時才煮成。煮的時候要魚肉先行、蝦蟹後放,最後麵條放進去,主食可以選擇米線和面。第三頓:河北河間的驢肉火燒你不一定去過河間,但一定聽說過驢肉火燒。
  • 【興化鄉土菜】板橋家宴 · 熱菜—芋頭燒鴨子
    興化芋頭非常有名,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曾談及興化垛田芋頭,畫面中是一片碧綠喜人、生機勃勃的芋頭田。芋頭口感細軟,綿甜香糯,易於消化。芋頭可蒸食或煮食,和一切食物均可搭配烹調。3. 加蓋小火燒 1 小時後加入芋頭、青椒段、紅椒段,燒開後收稠湯汁,起鍋裝入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