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類漫畫一直是漫畫領域裡的異類,它們很難做到大火,總體數量也不算多,但是總能收穫一批忠實的簇擁者。
《深夜食堂》《中華小當家》《迷宮飯》《美食的俘虜》……奇怪的是,儘管讀者聞不到香氣也不能一飽食慾,但漫畫裡的美食就能勾起人的食慾,讓味蕾和精神都得到滿足。
今天就想來聊聊屬於這類漫畫的美食密碼,本文主要從烹飪的角度來總結一下在漫畫中如何呈現刺激味蕾的料理節奏,本文僅為技巧分享,適用於絕大多數美食漫畫的料理過程。
美食漫畫的料理三階段
做飯,不管是對於三次元人類,還是漫畫人物,流程都是既定的,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原材料採摘與購買】、【料理】以及【食用】,下面我們分別來聊聊。
一.原材料採摘與購買-清新與熱鬧
食物來源自何處,一說有自家種植的蔬果,菜地裡野生的小番茄和野草莓,清新、自然;還有菜市場,那裡人潮湧動,新鮮蔬菜鱗次櫛比,熱鬧。這也就區分出安靜與熱鬧兩種場景氛圍。
漫畫《小森食光》(改編為電影《小森林》)是前者。主角生活在偏僻的村中聚落「森」,最近的大型超市在隔壁村鎮,來回要整整一天。所以不管是用於做果醬還是年糕等的原材料,主角都去菜地裡或家門口的果樹上採摘。用全景展現生意盎然的自然美景,再用近景以及特寫鏡頭聚焦鮮嫩的果實。畫格減少,時間變得緩慢,再配合五十嵐大介細膩的筆觸,飽和度高的色彩,如同步調緩慢的精緻時光。
熱鬧的場景如《北齋和飯》中的「第二餐」,漫畫家山田文被無情扣留自行車罰款3000日元。她決定去菜市場採購,做一碗價值三千日元最棒的涼拌蕎麥麵。
貼滿價格的蔬菜,同等大小的畫格整齊排列展示,讓人感受到農貿市場內的各色蔬果,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二.料理階段的精巧
到了食物料理的階段,有別於《小森食光》的安靜與慢,更多美食漫畫表現誇張,體現為食材處理的「快」、烹飪過程的「燃」和收尾時的「從容」。
食材處理要快。清理、切菜各種繁雜的過程,都在廚神的掌握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同樣是《北齋和飯》裡,山田文在截稿前堅持要做豐盛的早餐,依舊是用同等大小的畫格展現,有種事情在同時進行,快刀斬亂麻的感覺,再配以擬聲詞和白霧縈繞的香氣,讓人垂涎三尺。
從左往右,是在煎青花魚,切醃鹹菜,還有煮豆腐海帶的味增湯
烹飪過程要「燃」。青藍色的火苗燃起,是戰士衝鋒前的鳴鼓聲。此時鹽、醬油與食材等如何能夠水乳交融,是考驗料理人真功夫的時刻。用大畫格捕捉力的瞬間,像格鬥漫畫一樣,加速度線,讓畫面燃起來,每個動作的力道都十足,速度都快到畫面的幀數已無法捕捉廚神的身影和雙手。看客如觀賞武打戲般內心激動。
《北齋和飯》
《爆食王》
收尾時必須得「從容」。好廚師不會慌張到最後一刻,料理的成功與否已經瞭然於心,麵條盛入碗,撒上蔥花,拌入蘿蔔泥,畫格的大小又變得均勻平衡,從上至下,整齊排列,塵埃落定。料理人長呼一口氣,臉上都是汗水,帶著滿足的微笑。
三.食用階段的享受
美食是否誘人,要親身品嘗才能體驗。這一階段通常分為四種韻律,飯菜閃光、食物入口後的震撼,大吃特吃,食用完畢。
首先料理要閃光,體現它的重要與不凡。端上桌的料理通常放在翻頁的第一畫格,是頁面的C位,通常以近景大圖展示,加上線條配以高光。
同時輔以人物的眼睛特寫,讓讀者代入主觀視角,美食仿佛近在眼前:
美食入口後要讓人感到震撼。食物要充分咀嚼後才能知道它的味道,表現有多誇張,食物就有多美味。食物入口的這刻關鍵在於停頓,停頓有時是翻頁的那秒。翻頁過後,石破天驚的感覺撲面而來,是美食漫畫的套路——誇張的表情與解說。
《食戟之靈》以爆衣美學展現培根包土豆泥的美味,而《彩虹拉麵》用閃電霹靂讓主角產生幻視——小時候看到的彩虹,為拉麵注入童年與鄉愁。儘管美食帶給人的感受不盡相同,但共同特點是誇張與畫面張力。
震撼之後是大吃特吃。控制不了的雙手,想要將美味的食物填滿胃,一口氣吃光才是對食物的敬意。這時的漫畫分鏡排布密集,同等大小畫格交叉,展示吃得不亦樂乎的感覺。
《孤獨的美食家》
或者直接用一個大畫格,配上很多擬聲詞。
《彩虹拉麵》
以及兩者的結合。
《貪吃貓》
注意點是這部分需要控制在一頁之內,不然會種噎著的錯覺。
最後再是吃完後滿足的樣子。
擬聲詞的使用,可讓食用過程看著更香。先是「啪哧」一聲打開筷子,再對著對著熱騰騰的食物「哈呼哈呼」地吹氣,接熱茶入杯裡發出「咻咻」的聲音,吃飯咀嚼時「咯吱咯吱」,「嘶嘶」地喝口熱湯,再吃一口飯,最後隨著食客「咚」地一聲放下碗,長呼一聲:「真的吃不下了啊。」
二、美食漫畫的料理節奏
美食漫畫的料理節奏從採摘、料理到食用三個階段,再細分為八個要素,整體節奏如下,是快-快-快-慢-慢-慢-快-慢:
這裡的快主要指分鏡切換快,具有緊張感;慢是指分鏡切換慢,雖然只是一瞬間,時間感官過得更慢,類似瞬間的永恆。這個節奏可形成一種套路,同時適用於真實系和幻想系漫畫。比如在國產幻想系美食漫畫《妖食記》裡:
從左往右,分別是料理的快,食物盛上的慢,和食用時的慢感受。
當然每部美食漫畫都各有側重,這八個要素不一定都具備。
有的漫畫沒有烹飪過程,更注重品味。像《孤獨的美食家》,就講一個經營商鋪的五郎,每天在外辦事的時候找地兒吃飯,看他走進那些藏在街頭巷尾的小酒吧、壽司店,只是看著他吃飯就很是享受。
有的漫畫注重烹飪,像《北齋和飯》,每次的烹飪過程都極具戲劇性,像是山田文的脫衣舞烹飪,還有擰不開蓋子的紫菜海味佃煮(一種下酒菜),只是看著山田文做飯就很受鼓舞。
美食漫畫除了炫技,自然也有做法的知識科普。不過漫畫不等於菜譜,太過冗餘的知識介紹會顯得拖沓。有的漫畫作者將這部分直接放在料理過程中,直接粘貼菜譜並配合料理人勾魂的表情和動作;也可以放在食物入口之後,位置比較靈活。
以上就是料理技巧的總結,但創作一本好的美食漫畫,除了技巧的學習,功夫更在美食之外,在有煙火氣的故事和人物角色的塑造上。
品嘗美食,也是在聽一個故事。像《妙手小廚師》《拉麵王》《彩虹拉麵》這些經典的料理漫畫,主角們都有自己的料理夢想。而像《孤獨的美食家》和《深夜食堂》,我們更像是茶餘飯後想聽故事的食客,走進早間營業的小酒館,看著計程車司機,警衛等上夜班的人們陸續來到店中,又或是在壽司店,聽著熟識的顧客互相開著大膽的玩笑,笑著吃著,一句話也不說。
或許美食漫畫就是如此,雖然我也沒吃著,但看著就讓人體味到沉浸在生活中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