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烊千璽主演的《長安十二時辰》在播出時掀起不小的熱度,影視劇以豔麗誇張的色彩帶我們重新回顧了曾經的盛唐氣象。或許有的人會讚嘆手腕狠絕的天才少年李必,或許有的人會歆羨義氣強悍的孤膽英雄張小敬,但肯定所有人都會對一個趨炎附勢的小人恨得牙根痒痒,那人便是元載!
元載歷史上確有其人,但他的一生遠比影視劇中塑造的角色更加精彩。
元載的前半生應該說是十分勵志的,出身寒門但博覽群書,迎娶名門之女,步步為營累職拜相。但可惜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位極人臣官拜宰相的元載變得忘乎所以,獨攬朝政,大肆斂財,最後被皇帝清算總帳,落得個賜死獄中的下場。
可若僅僅是這樣,也並不特殊。歷史上行為不端而被懲處的貪官巨腐多如牛毛,與有名的貪官和珅比起來,元載也不過是小巫見大巫。
而真正讓元載「貪名遠播」的正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主角——胡椒!
元載在被抄沒家產的時候自然少不了金銀玉器,但除此之外還有一樣東西卻是真正惹惱了皇帝,便是八百石的胡椒!唐朝一石約折合現在53公斤,八百石就相當於43噸的重量!一節火車廂裝滿可以載重60噸,相當於元載自己便擁有大半節火車廂的胡椒!
皇帝聞知勃然大怒,代宗下令挖開元載父祖墳墓,劈棺棄屍!這在死者為大,入土為安的古代不可不謂極其嚴重的懲罰!
你或許會疑惑,因為一顆小小的胡椒至於動這般雷霆之怒嗎?若是你和我一起了解到胡椒的前世今生,便知元載實在是罪有應得!
胡椒因生長習性的原因,主要產於熱帶地區,印度尼西亞、印度、馬來西亞、斯裡蘭卡等東南亞國家是它主要的原產國。但這個看起來不起眼的小東西,卻成為大洋彼岸歐洲人眼中瘋搶的「黑色黃金」。
胡椒成為歐洲人食物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即是歷史的偶然,也帶有歷史的必然。
歐洲的飲食結構與亞洲人有很大的不同,他們以肉食為主,尤其在古羅馬時代,烹調方式的單一,儲藏手段的匱乏,長久之下,讓美味的肉也變得難以下咽。
某個機緣巧合,從東南亞貿易歸來的商人帶回了一些神秘的東方調料。當細碎的胡椒顆粒與滋味醇厚的肉類碰撞結合時,辛辣的刺激瞬間在長久枯燥的味蕾上迸發開來,帶著觸電般愉悅的刺激,激活了整個神經。
胡椒憑藉其辛辣的滋味和獨特的芳香氣味在歐洲打響名頭,成為當時備受歐洲貴族追捧的香料。
古埃及,法老死後被製作成木乃伊是一件神聖的事情。後世在研究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時,就從他的鼻孔中發現有過黑胡椒的存在。
而在古希臘、古羅馬的菜單上,也都頻頻出現了「胡椒」的大名。古羅馬著名美食家阿皮基烏斯留有470多道食譜,每一道都要撒不少胡椒。這些傳奇經歷都讓胡椒披上了「具有貴族高貴氣質」的外衣。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有市場,就是貿易的開始。
早在古羅馬時期,精明的商人們就開闢出了一條途經紅海到印度馬拉巴爾海岸的運送胡椒的貿易路線。不過在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東西方之間的交流曾經一度中斷,這使得胡椒幾乎從歐洲人的餐桌上消失了。
這個時候,阿拉伯商人充當了歐洲人的「救世主」,他們把胡椒從印度運到埃及,再由威尼斯商人轉運到地中海沿岸。不過當胡椒抵達歐洲港口時,價格卻已經是原產地的四五十倍,堪比黃金!
胡椒甚至可以充當貨幣進行流通,有些國家可以用胡椒來買房買地交租子。
甚至在1976年時,伊莉莎白二世訪問美國,紐約的一家教堂送給女王279粒胡椒,以此來象徵償還自英王威廉三世以來美國所欠的租金。
「資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著被絞死的危險」。
——馬克思
胡椒引發的巨額的利潤,勢必會激起資本的激烈爭端。在歐洲的歷史上,羅馬消亡、十字軍東徵、美洲大陸的發現等重大事件中,都瀰漫著胡椒辛辣的味道。
公元5世紀,哥特人包圍攻打羅馬城,只為索要大量黃金和胡椒;
公元1204年,歐洲人發動最血腥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徵」,羅馬教皇在冠冕堂皇的宗教旗幟下打出激勵人心的口號:「東方是那麼富有,金子、胡椒俯拾皆是!」
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攻克君士坦丁堡後,阻斷了原有的胡椒貿易之路,歐洲人亟須找到一條通往東方的新航線。於是,哥倫布發現了美洲,達·伽馬經海路抵達了印度,麥哲倫完成了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
16~17世紀,葡萄牙、西班牙、英國、荷蘭等多國,為了搶佔胡椒貿易份額,紛紛組建船隊捲入爭奪,邁入了殖民歷史。
胡椒在歐洲風光無限,那又是怎樣進入到中國的呢?
胡椒的栽培歷史已有四千年,但其精確傳入中國的具體時間已不可考。
早在西晉時期,宗室司馬彪撰寫的《續漢書》第一次記載了胡椒:「天竺國出石蜜、胡椒、黑鹽。」足可證明,晉朝人已經認識到胡椒這一物種的存在。
在中國古代,胡椒也屬於一種奢侈品。
晉朝人以胡椒做為珍貴藥材,用來泡酒。西晉文學家張華在《博物志》一書中記載了胡椒泡酒的藥方:「胡椒酒方,以好酒五升,乾薑一兩,胡椒七十枚,末好石榴五枚,管收計著中下氣。」
到唐代胡椒被視為珍稀藥物,只有在「胡盤肉食」中才使用胡椒,一小包胡椒價值高達一兩金子。
明初胡椒被視為與人參、燕窩等價,官商之間彼此迎來送往時,一斤胡椒,成為厚禮。胡椒身價昂貴時,甚至可以抵價給朝廷繳納田賦,與白銀、布帛一樣成為硬通貨。胡椒的保值特徵,使它被權貴之家囤積。
講至此,大家或許對開篇唐代宗為何如此嚴苛懲罰元載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若是普通的金銀財寶到也罷了,可偏偏是在悄無聲息間顛覆了人類歷史的胡椒。
明朝清官于謙曾寫詩諷刺元載,同時警示同僚大臣引以為戒:「名節重泰山,利慾輕鴻毛……胡椒八百斛,千載遺腥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