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林之死與貝利亞之惡及其他

2021-02-13 峨嵋吹雪

無意中觀看電影《史達林之死》。

對照似曾相識的歷史,感覺電影挺鬧騰,在有限的時間裡安排了那麼多的情節,劇情緊張,環環相扣。有些地方驚心動魄,往往都是性命攸關。今天以為是喜劇,甚至看似是鬧劇,但它講述的卻是一段嚴酷的歷史。

史達林死了,他當然會死,因為沒有人能夠不死,這一點對大家都是公平的,對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但是史達林之死影響巨大,這點我們隨後再說。而史達林之死卻在必然中有其偶然。怎麼個偶然法呢?首先,他是被重重保護的,意外的傷害威脅不到他,他不會像林肯那樣被一顆「罪惡的子彈」射中,也不會像列寧那樣被一個演員襲擊。那個政權是很善於汲取教訓的。其次,他的身邊圍繞著經過嚴格審查的被認為絕對可靠的服務人員;第三,有馬林科夫、貝利亞、赫魯雪夫、布爾加寧等久經考驗的革命戰友緊密團結在他的周圍。

但他還是死了,因為第一,距離他最近的衛士,在門口值班的那兩位雖然聽到室內聲音異常,但他哥兒倆並沒有馬上闖進去護駕。為啥?怕死唄,可能擅入者死。這就耽誤了最有利的搶救時間;第二,在次日被送餐的服務員發現時,他已經在地上躺了一夜。於是立即稟告貝利亞,但貝利亞匆匆趕來後卻沒有抓緊施救。貝利亞在忙啥呢?把史達林的鑰匙拿出來,打開一重又一重保險柜,先取出自己的那份檔案,焚毀;再取出馬林科夫、赫魯雪夫等人的檔案,然後讓自己的手下收好——這些對他用處巨大;再然後,他開始構思取史達林而代之……

馬林科夫等幾位兄弟到達後,也沒有立即採取急救措施,沒有抓緊送醫。哦,對了,像他們這樣的身份,不是送醫而是喚醫。他們當然也沒有立即喚醫,而是開起了御前會議,商量對偉大領袖到底該不該救。結果他們計議已定,是先把史達林同志抬到床上,然後再安排尋找醫生。尋找醫生竟然也需要過程?原因是史達林這位偉大領袖並不相信醫生,因為懷疑曾被醫生下毒,所以他處決、流放了一批醫生,以至於在需要醫生的時候找不到名醫、能醫。這些都耽誤了事。

因為以上這些原因,當然首先還是史達林自己的身體有問題,同時還有那位音樂家女士給他獻了一個紙條,紙條上表達了對他的詛咒。看見這個,鋼鐵戰士史達林同志哈哈大笑。這一笑不打緊,情緒激動觸發腦溢血,咣當一聲他老人家就倒在了地上。

那麼為什麼那位藝術家會給史達林寫個紙條表達詛咒呢?是因為史達林親手製造了很多人的死亡。這很多人到底是多少人?「有一種估計:在從1929年——1953年,史達林執政24年,總共有1950—2200萬人成為史達林鎮壓犧牲品(不包括戰爭年代)。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是被判處死刑或在勞改營和流放地死去。」(引自百度)這兩千多萬人裡就包括那位女藝術家的家人。

由此,我們可以說史達林之死是被氣死的,也可以說是被耽誤死的,還可以說是被他自己害死的。這些,我們也可以隨後再說。

《史達林之死》那個電影裡,有個病死的史達林,還有個被殺死的貝利亞。史達林死後,電影的主要情節主要就圍繞著貝利亞這個人。

貝利亞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要不我給你抄一段書吧。以下來自英國人特裡·克羅迪所著的《世界間諜史》:

與此同時,葉若夫繼續在內務人民委員會內部推行「大清洗」運動,1937年處死了3000多名官員。不幸的是,作為新任的內務人民委員會的領導人,葉若夫對史達林的秘密知道得太多了。因此,史達林任命其親信拉夫連季·貝利亞(1899——1953年)擔任了葉若夫的副手,葉若夫馬上就要大禍臨頭了。1938年11月25日,葉若夫辭去了內務人民委員會的領導人職務,繼任者是貝利亞。後來,貝利亞也因被控從事間諜活動、通敵叛國、搞同性戀等而遭到逮捕。貝利亞後來的命運不得而知,但葉若夫很可能在1940年就被處死了。現在,關於此事最流行的故事版本是:貝利亞在牢房裡找到了葉若夫,用細絲線將其勒死,然後將他吊到牢房的天花板上,任由屍體自行腐爛;貝利亞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其他囚犯知道,如果不合作,他們的下場也將是如此。

……

1953年3月5日,史達林逝世,尼基塔·赫魯曉天(1894——1971年)接任蘇聯最高領導人。這不可避免地讓史達林的親信——其中包括拉夫連季·貝利亞的手頭工作產生了混亂。貝利亞在戰時就擔任內務人民委員會主席,1946年起擔任內務部部長。事實上,有些人認為,在史達林逝世前四天的晚上,正是貝利亞在宴會上卜毒害死了他。

史達林死後,貝利亞採取了比較寬鬆的政策,他宣布用刑拷打是非法的,釋放了100萬名政治犯,鼓勵走強硬路線的蘇聯衛星國家變得更溫和。蘇聯的老衛士們並不支持這種民粹主義的做法,他們策劃政變,秘密逮捕了貝利亞。政變的領導人正是赫魯雪夫,他指控貝利亞充當英國間諜,企圖復闢資本主義。更糟糕的還在後頭,貝利亞被指控強姦十幾歲的少女、使用迷幻藥誘騙婦女上床、因縹妓而感染梅毒、喜歡親自虐待並殺死受害者等等。1953年12月23日,貝利亞被判處死刑,與他的一些高級助手一起被秘密槍決了。

關於貝利亞,我們還可以再看看其他書。以下引自〔蘇〕安東·安東諾夫—奧弗申柯著《劊子手的一生——貝利亞罪惡生涯》:

1938年,已享有史達林的忠實學生名聲的貝利亞,被史達林提到了中央,取代葉若夫,成為握有全國生殺大權的內務人民委員,I00多萬秘密警察的首領。戰時,將士們在前線流血,貝利亞卻在後方繼續摧殘集中營裡幾百萬無辜的千部和群眾,繼續把許多有才華的軍官投進監獄。戰後,貝利亞的地位更加提高,成為僅次於偉大領袖的顯赫人物,他秉承史達林的意志,掀起蘇聯厲史上第二次清洗高潮。製造了「列寧格勒案件」、「醫生案件」等案件,千千萬萬黨的優秀幹部被屠殺和投進監獄。貝利亞從20多歲起家到50多歲滅亡,利用手中的權力,糟蹋了無數的有夫之婦和妙齡少女,是個令人髮指的惡棍(這一點在電影中也有所體現)。I952年,貝利亞開始遭到史達林的冷遇,但他大權在握,陰謀策劃取史達林而代之。史達林去世後,正當貝利亞躊躇滿志之時,被赫魯雪夫組織的人馬一舉抓獲,經過半年的審訊,貝利亞於1953年12月被秘密處決。

關於貝利亞,網絡上還有更詳盡的說法,囿於時間關係,其他書我不再查證。可以肯定的是,他作為史達林的得力助手,他是很多惡行的執行者和親歷者。

基於以上材料,至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史達林之死在他本人,在貝利亞等人實屬不幸,但對蘇聯民眾實在是最大的幸運。從此之後,對於本國公民大規模的屠殺基本結束了。通過赫魯雪夫和他的戰友,蘇聯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

史達林之死、貝利亞之死我們基本說完了,但為何在二十世紀的俄國會發生這種事,我至今還沒看到令人信服的分析。但像史達林這樣的暴君,我歷史悠久的泱泱大國自然不乏,不妨再舉幾個例子在這裡,以為對照。

南北朝時前秦有個苻生。

從永和十一年到昇平元年(355~357年),符生殺了許多人,后妃、公卿、僕隸,各式各樣的人都有。丞相雷弱兒為人剛直,因為在朝堂上公開批評符生的親信,其本人和九子、二十七孫都遭非命。尚書令辛牢在宴會上做酒監,因為勸人飲酒不力,被他當場一箭射殺。太醫令程延為他著病,說是吃棗子太多而引起的,他大怒道:「你怎麼會知道我吃棗子!」立即命令拉出去斬了。他夢見大魚吃蒲(符氏本姓蒲),又聽說長安民謠有「東海大魚化為龍,男皆為王女為公」兩句,就把太師魚遵及其七子十孫都殺了。諸如此類,死的人不計其數。他接見群臣的時候,弓上弦,刀出鞘,另外還放著錘鉗鋸鑿等可以殺人的器具。殺人的方法,除殺頭以外,斬斷脛骨、拉脅、鋸頸、刳胎、鑿頭頂等法,都隨時使用。

這樣的暴虐是長不了的。昇平元年(357年),姚襄進兵來爭關中,被符黃眉、鄧羌等擊敗。秦兵又擒殺姚襄,他的兄弟姚襲只得率眾投降。黃眉回到長安,符生不但不予獎賞,還時常當眾辱罵他。黃眉想殺符生自立,被發覺殺死,王公親戚牽連被殺的又有多人。

這年六月,清河王符法、東海王符堅起事。他們手下不過幾百人,但進了宮中,宿衛將士都放下武器,服從他們。符生喝得酩酊大醉,睡得正熟,聽見喧鬧醒來,還弄不清是什麼事。符堅把他廢為越王,接著把他殺死。這個昏君只活到二十三歲。

南北朝時期劉宋帝室有個前廢帝,還有個後廢帝。前廢帝劉子業曾經自領禁兵去殺叔祖劉義恭,斬斷四肢,分切腸胃,挖出眼睛,浸在蜜裡,叫做「鬼目粽」。義恭的四個兒子、柳元景和八個兒子及六弟與侄兒們、顏師伯和六個兒子,也都遭殺害。

沈慶之對他有功,但因多次諫廢帝不要亂來,引起了這個無賴天子的不快。景和元年(465年),這個八十老翁終於被壓在被窩裡窒息而死。

他的兄弟劉子鸞因向來受父親寵愛,廢帝責令他自殺。子鸞死時年僅十歲,同母的弟妹也都被殺。他臨死對左右說:「願不再投生帝王家。」

他最後怎麼死的呢?死在幾個小人物之手。

像苻生、劉子業這樣的暴君,橫死者多,因為他們的仇人多。有的甚至是死於身邊的太監之手。極為信賴的太監感到了生命威脅,於是反守為攻,乾脆提前下手,或者把皇帝毒死,或者用酒灌醉後勒死,或者活活用被子悶死,在南北朝時候有幾個。

怎麼能防止這樣的暴君產生呢?誰能告訴我。

2018年9月17日

 

相關焦點

  • 史達林怎麼死的,揭秘歷史上的史達林之死
    死於謀殺說然而,史達林死後幾個月,史達林系被謀殺的說法就在蘇聯傳開了。人們認為史達林死於毒藥或者其他謀殺方式。人們對史達林死時的許多情景產生了疑問,直到今天,疑點仍沒有消失。首先,史達林的女兒斯維特蘭娜和兒子瓦西裡堅持認為史達林死於謀殺。斯維特蘭娜在《寫給孫輩的書》中對史達林的死因提出了質疑:第一,在史達林死前一個或者兩個月,史達林曾經收到一封來自神秘人物的信件,信件是反映貝利亞的某些事情的。貝利亞是史達林之後新領導班子的第二號人物。在收到此信後,史達林身邊的一些人陸續被捕了,他們有警衛隊長弗拉西克將軍、私人秘書波斯克列貝舍夫、史達林的私人醫生。
  • 《史達林之死》背後的歷史真實
    《史達林之死》這部片子,雖然用了戲謔喜劇的形式,更用了不少粗俗的外表。但其實核心內容,跟歷史相去並不遠。這個片子,大概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是史達林的死亡,二是貝利亞垮臺,或者可以直接說貝利亞之死。史達林的死亡是不是因為看了攻擊他的小紙條,當然不得而知。但是他中風倒下後的橋段,卻是非常真實的。騰訊歷史有一篇《史達林之死,真相究竟如何?》介紹過這方面的情況。在史達林的別墅,服務人員從中午開始陷入不安。史達林通常在上午11-12點左右起床,但這一天服務人員始終沒有見到史達林出來,也沒有接到傳喚。
  • 史達林之死,真相究竟如何?
    這種揣測當然有些依據——貝利亞之子曾坦言:獲悉史達林病危的消息時,他和母親「談到史達林準備對我們下手的事」,並認為:「毫無疑問,史達林的死救了他周圍人的命,否則,他會一無例外將自己的戰友換成新人。」①但這些不同說法,終究只是揣測,並無實證。
  • 史達林之死:親密戰友精心策劃的一場謀殺案?
    人生在世,誰能不死?但平民百姓之死與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之死,畢竟不可同日而語。
  • 英國電影《史達林之死(2017)》高清完整版
    史太林死咗(港) / 史達林死了沒?(臺)   劇情簡介:  由蘇格蘭導演阿曼多·蘭努奇(Armando Iannucci)執導的英語電影《史達林之死》(The Death Of Stalin)近日開機拍攝,該片根據Fabien-Nury同名漫畫改編,講述了史達林去世後蘇共高層激烈的權力爭鬥。
  • 大揭秘:史達林之死「七大謎團」
    新發現的材料與上述說法恰恰相反,史達林平時稍有不適就會叫醫生,並讓他們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多天的全面觀察。1947年9年16日,在去索契的馬採斯塔進行療養之前,年屆68歲的史達林做了一次體檢,當時的診斷材料如下:「主要病症——高血壓早期;其他症狀——慢性關節風溼症,疲勞過度。脈搏每分種74次,血壓145/85。主治醫生基裡洛夫。」
  • 《史達林之死》一部政治喜劇,一場「小夫」心記!
    就在他生命垂危之時,接班人們不著急尋醫搶救,而是考慮權力分配。等到最高領導雙腳一蹬,全面權鬥即告揭幕,蘇聯上下一片混亂。 秘密警察頭子貝利亞力推馬林科夫到前臺,更收買人心,企圖當太上皇,可惜機關算盡,弄巧反成拙,被赫魯雪夫聯合軍方將其徹底剷除。
  • 史達林死了,毒太陽沒有
    《史達林之死》就是如此這般的混合物,一部成功的喜劇片,你笑得要死,感慨「我的天怎麼會這樣」,後來一翻書,「我靠原來真的是這樣」:史達林的死亡過程沒錯,貝利亞和赫魯雪夫的明爭暗鬥沒錯,連後面清洗史達林的昆採沃鄉間別墅,裡頭排著隊出來的史達林替身們都嚴格遵照了史實。
  • 蘇聯二號人物貝利亞,為何在史達林去世後被處決?學者:犯了眾怒
    很難用語言表達我們黨和我們國家人民,所有進步的人類正在經歷的悲哀之情,史達林走了!」 史達林葬禮上的拉夫倫蒂·貝裡亞的沉痛訴說似乎餘音未了,還在人民的耳邊迴旋。「他在史達林葬禮上的講話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一個像史達林一樣果斷的人說話時帶有喬治亞的強硬口音,而且短語清晰,不像馬林科夫和莫洛託夫那樣拖沓無力。
  • 蘇聯二號人物貝利亞,在史達林去世後,為何未接班反而被處決?
    事情很簡單,貝利亞是一把好刀,砍了不少人,使刀的是史達林,主人死了,別人發洩不了,只能拿刀出氣。可如果沒貝利亞很可能蘇聯在二戰時就解體了,沒有誰能知道二戰是什麼結果,世界是萬物不可缺一的, 有滅的就有生的,在一定的時期內,這個小的微不足道人或其他,就會影到整體的走向和結果,人是逃不掉。權利和能力是一個人幹事的基礎,否則就別出頭,另外權利是爭奪後戰利品,對手爭搶者多。
  • 蘇聯「領袖」史達林死亡之謎:死去的是替身?知情人或都被滅口?
    今天,我們和您聊一聊,謎影重重的史達林之死。在寒冷的北方國度,那是個積雪還在反射著陽光的時節。2月的尾巴之夜,統治這個國度二十年的領袖,史達林,邀請"好友們"來到自己的別墅參加宴會。在這個宴會上史達林難得地把酒言歡,甚至吐露了一些一直掩埋在心底的秘密。他的朋友們也各自揣著自己的心思,相互應酬。
  • 史達林的死因之謎,筆者傾向於第三種說法,你怎麼看?
    (《史達林之死》劇照) 史達林回答警衛的是意義不明的「嗞……嗞」聲,一會兒後,史達林竟然睡著了,警衛人員們連忙把他扛到沙發上,並開始四處打電話
  • 史達林死亡之謎,是被害死的,還是正常死亡?
    關於史達林死亡之謎,大概從史達林同志逝世那天起,就開始有各種說法。
  • 歷史上,史達林是怎麼死的?當時發生了什麼?
    但很多人認為史達林並非病逝,而是非正常死亡。1953年2月28日,史達林按照慣例,召集了自己的幾個得力助手馬林科夫、貝利亞和赫魯雪夫,來到了克林姆林宮觀看電影。放映結束後,史達林將大家邀請到了位於孔策沃自己的別墅裡,一同進晚餐。席間眾人談笑風生,其樂融融。史達林非常高興,甚至還破例喝了一些紅酒。這場宴會持續到了凌晨4點過,大家才盡興而歸。
  • 電影:《伊萬的童年》、《史達林之死》、《卡廷慘案》.
    《史達林之死》是阿爾曼多·伊安努奇執導的政治諷刺喜劇片,史蒂夫·布西密、傑弗裡·塔伯、西蒙·拉塞爾·比爾、 歐嘉·柯瑞蘭寇等出演,2017年10月20日在英國上映。該片改編自法比安·努瑞和蒂埃裡·羅賓創作的同名繪本小說,講述了蘇聯領袖史達林最後的歲月,以及他死後蘇聯上下的混亂局面。
  • 史達林昏迷十多小時沒搶救 誰最希望他馬上死
    此時,史達林的兒子瓦西裡聞訊而來,他幾次跑到大廳裡,喊道:「混蛋!父親是被害死的!」  到目前為止,史達林被謀害之說僅僅是推測而已,還沒有任何強有力的、令人信服的事實根據;懷疑貝利亞有「謀害之心」的,也是緣於他與史達林晚年的政治恩怨。事實上,自1946年起,貝利亞就不再是國家安全部部長了,所以說,1953年3月的貝利亞早已經無法插手史達林的安全警衛工作了,無法實施謀害計劃。
  • 《史達林之死》影評:讓人又笑又恐懼的影片
    這段似真似假的軼事無意中啟發了導演阿爾曼多·伊安努奇(ArmandoIannucci)在《史達林之死》(TheDeathofStalin,臺譯《史達林死了沒?》)影片中闡述一段危機。該片在2018年猶他州帕克城聖丹斯電影節(SundanceFilmFestival,又譯日舞影展)上放映。
  • 可以一讀之赫魯雪夫的謊言之戰爭初期史達林「喪失」指揮能力
    他在其日記中記錄了下述內容:1941年6月22日早晨7點鐘應邀到克裡姆林宮後,他見到了約•維•史達林、亞•尼*波斯克列貝舍夫、謝·康•鐵木辛哥元帥、尼•格·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工農紅軍總政治部主任列•扎•梅赫利斯和內務人民委員拉•帕·貝利亞。之後,日記中有這樣的記載:「史達林和其他所有人都顯得出奇的平靜,堅定不移,充滿信心。」
  • 自殺身亡的史達林妻子
    然而, 在與眾多親戚的接觸中, 娜傑日達也不能不受到他們的影響, 譬如她在對待貝利亞的態度上就明顯表現出了這一點。據斯維特蘭娜講, 父親曾告訴她, 1929年媽媽為貝利亞的事跟父親大鬧過一場:她要求他把貝利亞拒之門外。他問她:「貝利亞到底有什麼不對頭?拿出事實來!」她則一個勁地叫喊:「你還需要什麼樣的事實!我看他就是個壞蛋!我和他不能在一個桌子上吃飯!」於是他氣憤地答道:「去你的吧!
  • 紅色帝國被消失的革命家——貝利亞(上)
    但是奧爾忠尼將這封信轉述給了貝利亞的喬治亞老鄉史達林,1931年,貝利亞成為喬治亞黨中央領導人,1932年成為聯共外高加索邊區黨委第一書記。至此,貝利亞在史達林的支持下開始大力發展外高加索地區的經濟。在他的任內,外高加索的煤炭工業完成了現代化,錳礦工業也實現了機械化。與此同時,裏海的海上油井成功產油,巴庫地區成為蘇聯最重要的產油地,使得蘇聯的石油產量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產油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