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而言之,正如俄國學者所評價的那般:「史達林自己害死了自己。他在自己身邊製造了這種恐怖氣氛,以至於他的助手和警衛在他臨死時都不敢去幫他。所有政治局委員都害怕史達林。」
從發病到死亡,史達林的最後五天,大致輪廓是可以搞清楚的1953年3月5日,史達林去世。對其死因,迄今仍有許多不同說法。不少人(包括史達林的兒子瓦西裡)認為並非正常死亡,而是貝利亞下的毒手,理由是史達林生前已有意拋棄貝利亞。這種揣測當然有些依據——貝利亞之子曾坦言:獲悉史達林病危的消息時,他和母親「談到史達林準備對我們下手的事」,並認為:「毫無疑問,史達林的死救了他周圍人的命,否則,他會一無例外將自己的戰友換成新人。」①但這些不同說法,終究只是揣測,並無實證。
不過,綜合赫魯雪夫、史達林之女斯維特蘭娜·阿利盧耶娃、史達林警衛阿列克謝·雷賓等人的回憶,史達林自發病至死亡的全過程,倒是可以大致廓清。先是1953年2月28日,史達林邀請了最高權力中心的四個人——馬林科夫、貝利亞、赫魯雪夫、布爾加寧——在自己的別墅「午餐」,一直吃到第二天凌晨四、五點鐘。②次日是星期天。赫魯雪夫「以為史達林肯定要叫我們去,所以整天都沒有吃午飯」,後來實在餓了,「還是吃了點東西」,但「電話始終沒有打來……幾乎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情況」,一直等到很晚,赫魯雪夫才寬衣就寢。③
在史達林的別墅,服務人員從中午開始陷入不安。史達林通常在上午11-12點左右起床,但這一天服務人員始終沒有見到史達林出來,也沒有接到傳喚。阿列克謝·雷賓回憶說:「已經20時了,接著21時、22時,史達林的房間裡寂靜無聲。人們的不安達到了極點。助手和警衛人員中開始爭論起來:應當到領袖房間看看,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值班工作人員斯塔羅斯京、圖科夫和餐廳服務員布圖索娃開始商量由誰去。23時斯塔羅斯京拿著郵件去了。如果『主人』對違反既定製度表示不滿,就以此作藉口。」④然後,他們看見史達林倒在地板上,已不能說話,身下全尿溼了。地上的懷表指針顯示是六點半。
服務人員把史達林挪到小沙發床上,然後給國家安全部部長伊格納季耶夫打電話。伊格納季耶夫讓他們去找馬林科夫。服務人員打通了馬林科夫的電話,但馬林科夫要先去找貝利亞。半個小時後,馬林科夫回電稱:「我沒找到貝利亞」。又過了半個小時,貝利亞終於來電話指示:「史達林同志的病情不要對任何人講。」
大約在3月2日凌晨3、4點鐘,馬林科夫、貝利亞、赫魯雪夫和布爾加寧,終於來到別墅。馬林科夫不敢發出任何聲響,把新皮鞋脫下來穿著襪子走近史達林;貝利亞據說罵了服務人員:「慌什麼!沒有看見史達林同志正在酣睡!」赫魯雪夫沒有進入房間,只是在值班室聽了一下服務人員的匯報,據他回憶:「我們聽出了這樣的事情(史達林摔倒並尿溼了),現在他似乎在睡覺,於是認為,既然他處於如此不體面的狀況,我們就不便到他的房間去、讓自己在場。我們各自驅車回家了。」⑤
服務人員提心弔膽,稍後再次給馬林科夫打了電話。大約在早上7點-9點之間,馬林科夫、貝利亞和其他政治局委員帶著醫生,再次來到別墅。醫生開始診療。政治局分了工,馬林科夫和貝利亞值白班,赫魯雪夫和布爾加寧值夜班。3月2日,史達林被診斷為「由於高血壓和動脈粥硬化引發左腦半球出血」。3日,醫生們匯報認為「死亡無法避免」,馬林科夫指示儘可能延長生命跡象。5日晚,史達林去世——阿利盧耶娃目睹最後一幕:「父親死得很困難,很可怕。到最後12個小時已經很清楚了:嚴重缺氧。臉色變暗了,也變形了,面部的輪廓逐漸變得難以辨認了,嘴唇發黑,最後的一兩個小時,他簡直就窒息了。垂死掙扎十分嚇人。大家眼睜睜地看著他被窒息而死。」6日,遺體被解剖切片,證實診斷是正確的。⑥
史達林與赫魯雪夫,1936年
俄國學者的評價是:史達林製造恐怖氣氛,自己害死了自己在史達林的死亡過程中,有兩點引人深思。第一,政治局委員們對救治態度消極。第一次別墅探病後,他們讓74歲高齡的史達林,繼續穿著尿溼的褲子「酣睡」,沒有採取任何措施。這種消極,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貝利亞。最高權力核心的其他三人——馬林科夫、赫魯雪夫、布爾加寧——均以貝利亞馬首是瞻。據赫魯雪夫回憶,「史達林剛病倒,貝利亞就毫不掩飾地對他大發怨氣,又是謾罵,又是取笑。簡直叫人聽不下去!不過有趣的是,史達林剛恢復點兒知覺,貝利亞就撲過去,跪在地上,抓住史達林的手不住地親吻。」莫洛託夫和阿利盧耶娃也有相似的回憶。莫洛託夫披露貝利亞曾說過一句意義含混的「我把他幹掉了」。阿利盧耶娃覺得貝利亞在史達林死後離去時那聲「赫魯斯塔廖夫!車!」,「透出無法掩飾的興奮」。⑦
第二,據參與救治的醫生米亞斯尼科夫披露,「史達林在病倒前,從未求助於醫生」。其別墅中,「竟然沒有存放必須藥品的急救藥箱,甚至都沒有備用硝酸甘油片。病人一旦發生心絞痛,其實只需服用該藥兩片,即可緩解。如果沒有,很可能引起痙攣性猝死。」「史達林的高血壓究竟始於何時、何處無人知曉,當然也就從未得到過任何治療。」⑧據秘書鮑裡斯·巴扎諾夫講,史達林的生活方式很不健康,「老是坐著」、「從來不運動」、抽菸、喝酒、作息無規律,飲食無節制。從30年代到40年代,經常出現嚴重的心律失常和血管痙攣。1949年12月甚至出現了語言障礙,以至於拖延了同中國代表團的談判。去世前,史達林經常性頭疼,「不過他頑強地拒絕任何系統治療,甚至拒絕作認真的體檢。」⑨
史達林生前正在部署整肅包括貝利亞在內的諸多政治局委員。所以,貝利亞們的消極態度是可以理解的。1953年初,多疑的史達林,還製造了一場恐怖的「克裡姆林宮醫生案」,誣指包括自己的私人醫生在內的一大批為蘇聯高層政要服務的醫學泰鬥,乃是「旨在通過破壞性治療,縮短積極的蘇聯活動家的壽命」的「恐怖集團」。史達林去世前拒絕醫生治療、服務人員也不敢給他尋求醫生救助,與此有很大關係。簡而言之,正如俄國學者所評價的那般:「史達林自己害死了自己。他在自己身邊製造了這種恐怖氣氛,以至於他的助手和警衛在他臨死時都不敢去幫他。所有政治局委員都害怕史達林。」⑩
1947年五一節,史達林(右二)在莫斯科紅場觀禮臺觀看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