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林之死,真相究竟如何?

2021-02-07 貓咪讀書

 簡而言之,正如俄國學者所評價的那般:「史達林自己害死了自己。他在自己身邊製造了這種恐怖氣氛,以至於他的助手和警衛在他臨死時都不敢去幫他。所有政治局委員都害怕史達林。」

從發病到死亡,史達林的最後五天,大致輪廓是可以搞清楚的

1953年3月5日,史達林去世。對其死因,迄今仍有許多不同說法。不少人(包括史達林的兒子瓦西裡)認為並非正常死亡,而是貝利亞下的毒手,理由是史達林生前已有意拋棄貝利亞。這種揣測當然有些依據——貝利亞之子曾坦言:獲悉史達林病危的消息時,他和母親「談到史達林準備對我們下手的事」,並認為:「毫無疑問,史達林的死救了他周圍人的命,否則,他會一無例外將自己的戰友換成新人。」①但這些不同說法,終究只是揣測,並無實證。

不過,綜合赫魯雪夫、史達林之女斯維特蘭娜·阿利盧耶娃、史達林警衛阿列克謝·雷賓等人的回憶,史達林自發病至死亡的全過程,倒是可以大致廓清。先是1953年2月28日,史達林邀請了最高權力中心的四個人——馬林科夫、貝利亞、赫魯雪夫、布爾加寧——在自己的別墅「午餐」,一直吃到第二天凌晨四、五點鐘。②次日是星期天。赫魯雪夫「以為史達林肯定要叫我們去,所以整天都沒有吃午飯」,後來實在餓了,「還是吃了點東西」,但「電話始終沒有打來……幾乎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情況」,一直等到很晚,赫魯雪夫才寬衣就寢。③

在史達林的別墅,服務人員從中午開始陷入不安。史達林通常在上午11-12點左右起床,但這一天服務人員始終沒有見到史達林出來,也沒有接到傳喚。阿列克謝·雷賓回憶說:「已經20時了,接著21時、22時,史達林的房間裡寂靜無聲。人們的不安達到了極點。助手和警衛人員中開始爭論起來:應當到領袖房間看看,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值班工作人員斯塔羅斯京、圖科夫和餐廳服務員布圖索娃開始商量由誰去。23時斯塔羅斯京拿著郵件去了。如果『主人』對違反既定製度表示不滿,就以此作藉口。」④然後,他們看見史達林倒在地板上,已不能說話,身下全尿溼了。地上的懷表指針顯示是六點半。

服務人員把史達林挪到小沙發床上,然後給國家安全部部長伊格納季耶夫打電話。伊格納季耶夫讓他們去找馬林科夫。服務人員打通了馬林科夫的電話,但馬林科夫要先去找貝利亞。半個小時後,馬林科夫回電稱:「我沒找到貝利亞」。又過了半個小時,貝利亞終於來電話指示:「史達林同志的病情不要對任何人講。」

大約在3月2日凌晨3、4點鐘,馬林科夫、貝利亞、赫魯雪夫和布爾加寧,終於來到別墅。馬林科夫不敢發出任何聲響,把新皮鞋脫下來穿著襪子走近史達林;貝利亞據說罵了服務人員:「慌什麼!沒有看見史達林同志正在酣睡!」赫魯雪夫沒有進入房間,只是在值班室聽了一下服務人員的匯報,據他回憶:「我們聽出了這樣的事情(史達林摔倒並尿溼了),現在他似乎在睡覺,於是認為,既然他處於如此不體面的狀況,我們就不便到他的房間去、讓自己在場。我們各自驅車回家了。」⑤

服務人員提心弔膽,稍後再次給馬林科夫打了電話。大約在早上7點-9點之間,馬林科夫、貝利亞和其他政治局委員帶著醫生,再次來到別墅。醫生開始診療。政治局分了工,馬林科夫和貝利亞值白班,赫魯雪夫和布爾加寧值夜班。3月2日,史達林被診斷為「由於高血壓和動脈粥硬化引發左腦半球出血」。3日,醫生們匯報認為「死亡無法避免」,馬林科夫指示儘可能延長生命跡象。5日晚,史達林去世——阿利盧耶娃目睹最後一幕:「父親死得很困難,很可怕。到最後12個小時已經很清楚了:嚴重缺氧。臉色變暗了,也變形了,面部的輪廓逐漸變得難以辨認了,嘴唇發黑,最後的一兩個小時,他簡直就窒息了。垂死掙扎十分嚇人。大家眼睜睜地看著他被窒息而死。」6日,遺體被解剖切片,證實診斷是正確的。⑥

史達林與赫魯雪夫,1936年

俄國學者的評價是:史達林製造恐怖氣氛,自己害死了自己

在史達林的死亡過程中,有兩點引人深思。第一,政治局委員們對救治態度消極。第一次別墅探病後,他們讓74歲高齡的史達林,繼續穿著尿溼的褲子「酣睡」,沒有採取任何措施。這種消極,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貝利亞。最高權力核心的其他三人——馬林科夫、赫魯雪夫、布爾加寧——均以貝利亞馬首是瞻。據赫魯雪夫回憶,「史達林剛病倒,貝利亞就毫不掩飾地對他大發怨氣,又是謾罵,又是取笑。簡直叫人聽不下去!不過有趣的是,史達林剛恢復點兒知覺,貝利亞就撲過去,跪在地上,抓住史達林的手不住地親吻。」莫洛託夫和阿利盧耶娃也有相似的回憶。莫洛託夫披露貝利亞曾說過一句意義含混的「我把他幹掉了」。阿利盧耶娃覺得貝利亞在史達林死後離去時那聲「赫魯斯塔廖夫!車!」,「透出無法掩飾的興奮」。⑦

第二,據參與救治的醫生米亞斯尼科夫披露,「史達林在病倒前,從未求助於醫生」。其別墅中,「竟然沒有存放必須藥品的急救藥箱,甚至都沒有備用硝酸甘油片。病人一旦發生心絞痛,其實只需服用該藥兩片,即可緩解。如果沒有,很可能引起痙攣性猝死。」「史達林的高血壓究竟始於何時、何處無人知曉,當然也就從未得到過任何治療。」⑧據秘書鮑裡斯·巴扎諾夫講,史達林的生活方式很不健康,「老是坐著」、「從來不運動」、抽菸、喝酒、作息無規律,飲食無節制。從30年代到40年代,經常出現嚴重的心律失常和血管痙攣。1949年12月甚至出現了語言障礙,以至於拖延了同中國代表團的談判。去世前,史達林經常性頭疼,「不過他頑強地拒絕任何系統治療,甚至拒絕作認真的體檢。」⑨

史達林生前正在部署整肅包括貝利亞在內的諸多政治局委員。所以,貝利亞們的消極態度是可以理解的。1953年初,多疑的史達林,還製造了一場恐怖的「克裡姆林宮醫生案」,誣指包括自己的私人醫生在內的一大批為蘇聯高層政要服務的醫學泰鬥,乃是「旨在通過破壞性治療,縮短積極的蘇聯活動家的壽命」的「恐怖集團」。史達林去世前拒絕醫生治療、服務人員也不敢給他尋求醫生救助,與此有很大關係。簡而言之,正如俄國學者所評價的那般:「史達林自己害死了自己。他在自己身邊製造了這種恐怖氣氛,以至於他的助手和警衛在他臨死時都不敢去幫他。所有政治局委員都害怕史達林。」⑩

1947年五一節,史達林(右二)在莫斯科紅場觀禮臺觀看遊行


相關焦點

  • 《史達林之死》背後的歷史真實
    《史達林之死》這部片子,雖然用了戲謔喜劇的形式,更用了不少粗俗的外表。但其實核心內容,跟歷史相去並不遠。這個片子,大概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是史達林的死亡,二是貝利亞垮臺,或者可以直接說貝利亞之死。史達林的死亡是不是因為看了攻擊他的小紙條,當然不得而知。但是他中風倒下後的橋段,卻是非常真實的。騰訊歷史有一篇《史達林之死,真相究竟如何?》介紹過這方面的情況。在史達林的別墅,服務人員從中午開始陷入不安。史達林通常在上午11-12點左右起床,但這一天服務人員始終沒有見到史達林出來,也沒有接到傳喚。
  • 史達林怎麼死的,揭秘歷史上的史達林之死
    他身後留下了一個偉大的國家,一個列寧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國家,同時也留下了一個時代,一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時代——史達林時代,而他的死也留下了一個千古謎團。死於疾病說1953年的3月5日,蘇聯軍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統帥史達林與世長辭,終年74歲。如今,史達林去世已整整55個年頭了,對於他的功過是非,歷史早已有了定論。
  • 大揭秘:史達林之死「七大謎團」
    也許是為了這樣一個目的,即當真正的史達林在別墅迅速中毒去世後,讓他的替身在克裡姆林宮緊急「發病」,然後從3月1日深夜到2日凌晨,再把史達林替身用車秘密送往別墅,以掩蓋下毒真相。總之,毒殺事件與貝利亞有扯不斷的瓜葛。當史達林(包括他可能的替身)一切結束之後,貝利亞逮捕了暗殺毒藥實驗室主任莫伊謝耶維奇·邁拉諾夫斯基,該實驗室位於距盧比揚卡不遠的瓦爾索諾菲耶夫胡同。
  • 史達林之死與貝利亞之惡及其他
    史達林死了,他當然會死,因為沒有人能夠不死,這一點對大家都是公平的,對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但是史達林之死影響巨大,這點我們隨後再說。而史達林之死卻在必然中有其偶然。怎麼個偶然法呢?首先,他是被重重保護的,意外的傷害威脅不到他,他不會像林肯那樣被一顆「罪惡的子彈」射中,也不會像列寧那樣被一個演員襲擊。那個政權是很善於汲取教訓的。
  • 《史達林之死》影評:讓人又笑又恐懼的影片
    這段似真似假的軼事無意中啟發了導演阿爾曼多·伊安努奇(ArmandoIannucci)在《史達林之死》(TheDeathofStalin,臺譯《史達林死了沒?》)影片中闡述一段危機。該片在2018年猶他州帕克城聖丹斯電影節(SundanceFilmFestival,又譯日舞影展)上放映。
  • 史達林之死:親密戰友精心策劃的一場謀殺案?
    人生在世,誰能不死?但平民百姓之死與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之死,畢竟不可同日而語。
  • 英國電影《史達林之死(2017)》高清完整版
    史太林死咗(港) / 史達林死了沒?(臺)   劇情簡介:  由蘇格蘭導演阿曼多·蘭努奇(Armando Iannucci)執導的英語電影《史達林之死》(The Death Of Stalin)近日開機拍攝,該片根據Fabien-Nury同名漫畫改編,講述了史達林去世後蘇共高層激烈的權力爭鬥。
  • 《史達林之死》一部政治喜劇,一場「小夫」心記!
    就在他生命垂危之時,接班人們不著急尋醫搶救,而是考慮權力分配。等到最高領導雙腳一蹬,全面權鬥即告揭幕,蘇聯上下一片混亂。 秘密警察頭子貝利亞力推馬林科夫到前臺,更收買人心,企圖當太上皇,可惜機關算盡,弄巧反成拙,被赫魯雪夫聯合軍方將其徹底剷除。
  • 史達林死了,毒太陽沒有
    識別下圖二維碼不離不棄,攜手共進   《史達林之死》是前蘇聯解體以來第一部被俄羅斯文化部禁映的電影。
  • 蘇聯「領袖」史達林死亡之謎:死去的是替身?知情人或都被滅口?
    今天,我們和您聊一聊,謎影重重的史達林之死。在寒冷的北方國度,那是個積雪還在反射著陽光的時節。2月的尾巴之夜,統治這個國度二十年的領袖,史達林,邀請"好友們"來到自己的別墅參加宴會。在這個宴會上史達林難得地把酒言歡,甚至吐露了一些一直掩埋在心底的秘密。他的朋友們也各自揣著自己的心思,相互應酬。
  • 電影:《伊萬的童年》、《史達林之死》、《卡廷慘案》.
    《史達林之死》是阿爾曼多·伊安努奇執導的政治諷刺喜劇片,史蒂夫·布西密、傑弗裡·塔伯、西蒙·拉塞爾·比爾、 歐嘉·柯瑞蘭寇等出演,2017年10月20日在英國上映。該片改編自法比安·努瑞和蒂埃裡·羅賓創作的同名繪本小說,講述了蘇聯領袖史達林最後的歲月,以及他死後蘇聯上下的混亂局面。
  • 歷史上,史達林是怎麼死的?當時發生了什麼?
    但很多人認為史達林並非病逝,而是非正常死亡。1953年2月28日,史達林按照慣例,召集了自己的幾個得力助手馬林科夫、貝利亞和赫魯雪夫,來到了克林姆林宮觀看電影。放映結束後,史達林將大家邀請到了位於孔策沃自己的別墅裡,一同進晚餐。席間眾人談笑風生,其樂融融。史達林非常高興,甚至還破例喝了一些紅酒。這場宴會持續到了凌晨4點過,大家才盡興而歸。
  • 史達林長子雅科夫被俘及死亡真相
    已成為膾炙人口的史達林名言。此處的「士兵」指史達林長子雅科夫,「元帥」則指被俘的德軍保盧斯元帥。1941年7月,雅科夫·史達林在一次戰鬥中神秘失蹤,究竟是被德軍俘虜還是光榮犧牲,多年來眾說紛紜。事情還得從頭說起。雅科夫的全名是雅科夫·約瑟福維奇·朱加什維利,他的生身母親是史達林的第一任妻子葉卡捷琳娜·斯瓦尼澤。
  • 史達林怎麼看待「史達林崇拜」
    (《製作崇拜》30)她用的材料大多來自「社會-政治史俄國國家檔案」(The Russian State Archive ofSocio-Political History,RGASPI)的史達林卷宗。這些材料並不代表真相,但卻是重構真相所不可缺少的。
  • 紀念日 史達林逝世:他們擺出悲傷的面孔,但眼中卻閃爍著興奮
    許多人追隨他的榜樣,寫下對史達林死亡的衷心哀悼。看起來,以廣為不同的方式經歷史達林統治的人,都感到震驚和悲傷。史達林去世的當晚,西蒙諾夫寫道:無法用語言來表達難忍的痛苦和悲泣,無法用詞句來敘述如何為你哀悼,史達林同志!
  • 史達林為何「突然死亡」?難道真的是謀殺?當時發生了什麼
    就換了一個領導人本身事件來說,不是件天大的事,但這個人可是史達林啊,一個在位子上近30年,幾度引起了蘇聯人民對他瘋狂崇拜的梟雄。史達林很牛,牛到如果沒有他,就不會有當年直衝雲霄的蘇聯。如此一個厲害到掀起蘇聯瘋狂崇拜的領導人,史達林的結局與他呼風喚雨的一輩子真的是截然相反的,因為他突然就死了,死的不明不白、不清不楚,太讓人迷惑了。史達林究竟是怎麼死的?
  • 史達林的殘忍好色程度,絕對超出你想像
    與其他毒菜一樣,史達林的私生活也是相當糜爛。23歲時,他看上了有夫之婦奧莉佳,遂引誘上床,勾搭成奸……後來,史達林娶了比她小25歲的第三任妻子娜捷塔,而她正是奧莉佳和史達林的女兒。史達林的亂倫結果是當娜捷塔知道了真相後,情緒憂鬱,後在與史達林爭吵後,或自殺,或被史達林開槍打死。
  • 《國家葬禮》| 重輯蘇聯影像檔案的紀錄片 | 《史達林之死》 | 在線觀看
    2019年威尼斯電影節上映了一部紀錄片,描述了史達林葬禮的「宏偉、恐怖且怪誕」的場面。導演說最開始想做一個關於蘇聯葬禮禮儀的片子,包括列寧赫魯雪夫等等人還可以對比,但是去到檔案館一看光史達林的影像材料就有35小時,於是就作罷,定了一個具體的主題。剪輯過程中這些影像被剪成18000多個小的片段,工作量之大以至於到了首映威尼斯電影節開幕之後才全部完成。
  • 自殺身亡的史達林妻子
    娜傑日達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這對著名夫妻間的關係究竟怎樣, 作為「第一夫人」的她為什麼年紀輕輕便走上自殺的絕路呢?史達林與妻子娜傑日達與史達林結為伉儷娜傑日達於1901年生於巴庫的一個工人家庭, 父親謝·阿里盧耶夫是一名鉗工, 很早便投身革命活動, 並於1898年加入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
  • 史達林和他的妻子,在宴會上發生了啥?為何妻子回去就突然自殺
    說起來這裡面有著非常唯美的橋段,意思就是早在娜傑日達兩歲的時候,就曾受到史達林的救命之恩。因為個人問題,娜傑日最終選擇了自殺,但卻受到了外界的質疑此事一出,史達林第一時間是想著封鎖外界的真相由此可見,史達林對於妻子的死並沒有直接動手,至少他不希望娜傑日達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