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領袖」史達林死亡之謎:死去的是替身?知情人或都被滅口?

2021-02-24 歷史史記

一個平凡的春日,有一群人緊張地守在一棟別墅裡,各自懷著自己的心思,或擔憂、或焦急、或竊喜……他們的目光,都盯著那個緊閉的房門……

終於,有醫生打開房門。宣告,史達林去世了。

等候的人們先是沉默了幾秒,然後開始騷動。

錯愕、悲傷、質疑、害怕、憤怒、迷惑、放鬆、欣喜……

歷史的鏡頭從一張張臉上移過,探詢的燈光照過一個個或高或矮或胖或瘦的身姿……

直到今天,距離那個戲劇性的場景已經過去了近70年。鏡頭卻始終模糊不清,探詢燈一個個質疑猜測恐嚇,卻沒有詐出來真正的"兇手"。

那個普通的春日之前發生過什麼?

那個改變歷史走向的日子之後,又發生了什麼?

今天,我們和您聊一聊,謎影重重的史達林之死。

在寒冷的北方國度,那是個積雪還在反射著陽光的時節。

2月的尾巴之夜,統治這個國度二十年的領袖,史達林,邀請"好友們"來到自己的別墅參加宴會。在這個宴會上史達林難得地把酒言歡,甚至吐露了一些一直掩埋在心底的秘密。他的朋友們也各自揣著自己的心思,相互應酬。

這個橫跨兩個月份的宴會結束後,只有他的朋友們,陸陸續續從別墅裡走了出來。沒有人看見史達林的身影。

之後一整個白天,整個別墅充斥著異樣的安靜。詭異的氣氛,從那個禁閉的房間,向整個別墅散開。沒有人從裡面出來,也沒有人敢進去。

直到那天晚上,別墅主人的警衛員,冒著生命危險,打開了那扇門時,才發現他們的領袖史達林已然癱倒在地,渾身抽搐,雖然能夠感知到自己的到來,但已經完全無法下達指令。

4天後的又一個夜晚,史達林去世。官方給出的理由是,突發腦溢血。也就是說,4天前的發作已然預示了死神的臨近。

一、源自貝利亞的詭計?

當天,發現了中風的史達林以後,被嚇壞的服務員立馬呼叫醫生為他治療。警衛員則是不忘立即通知前一天晚上宴會的"朋友們"。

貝利亞、赫魯雪夫、馬林科夫等人先一步趕到了現場。貝利亞難掩欣喜的神色,他走進房間看望過史達林以後,斬釘截鐵地表示:

"什麼事都沒有。他正在睡覺。

"堅決拒絕為史達林請醫生的要求,並試圖和其他人一起離開。

幾個小時後,同一批人馬又折返回來,抬起史達林,運到另一個房間,並脫掉他的衣服讓他躺在了床上。直到第二天,第一批醫護人員才姍姍來遲,試圖尋找史達林的病因。

這一晚上耽擱的時間是為了什麼?貝利亞為什麼拒絕醫生的到來?

為什麼其他人都深信不疑、甚至可以說心照不宣地離開?

1953年1月份,史達林身邊的警衛和秘書、以及私人醫生等親近的工作人員相繼被捕入獄。所以史達林"發病時"身邊沒有老工作人員,也沒有一招即來的醫生。

而這,不是史達林自己做的。

在這件事的不久之前,有人將一份秘密郵件寄給了史達林。郵件裡是檢舉當時的政治局成員,貝利亞的證據。

在史達林死後,貝利亞難以掩飾"內心的喜悅",並且隨即逮捕了包括當時暗殺毒藥實驗室的主任、為史達林診治的醫生、參與事件的警衛……

史達林發病時的撒謊、死亡時的喜悅、以及死後的一系列異常舉措帶來的疑點,終於在一封信到來時全部爆發。

在獄中的暗殺實驗室主任邁拉諾夫斯基,在信中請求貝利亞的寬恕。

"……請原諒我犯下的罪過……我建議使用一些新型藥物……"

曾有人親眼目睹過,實驗室研發的毒藥可以讓人瞬間發作並死去。邁拉諾夫斯基也坦白了,他們會在食物和飲料中投毒。

關於這裡的投毒,有個有意思的地方。雖然有兩種關於史達林死亡論的說法,一種是即時死亡,一種是延後死亡,但都提到了"礦泉水瓶"和水杯。而列寧博物館保存的史達林遺物中也確實有礦泉水瓶,但是卻和記載的"三個"不符,其中一瓶水卻在移交途中不翼而飛。

那麼貝利亞為什麼要投毒?

其實早在一兩年前,史達林就已經開始籌劃清理一些人員的行動。而貝利亞也清楚地知道史達林的謀劃,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手握大權、裙帶關係網複雜的一名政治老手,玩一手把戲來個"反殺"的可能性絕不是沒有。而且據他的兒子謝爾戈透露,貝利亞還有一個十分強大的情報網絡。這或許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史達林的秘密籌謀,會在那麼早就被當事人發現。

二、死去的是替身?並非史達林

史達林臥床不起的幾天內,貝利亞、赫魯雪夫以及馬爾科夫三人,迅速瓜分了政權,意圖只等他一死,就立馬上位。

短短三天之內,做好了一切交接。說是沒有提前準備,可能他們自己都不信吧。

但再快地奪權也需要時間,而且最好是在史達林還在位時,才能做好小動作。一旦這個領導人死去,繼承人位置的變動也許就不能"遂人意"了。但如果史達林在位,小動作又一定是不好做的。那麼,最好的方式一定是,讓他暫時無法插手工作,等生米煮成熟飯,再一刀了斷。

或者說,只要讓其他人認為的"史達林"倒地不起,既不能打擾他們奪權,也不至於立馬一命嗚呼引起什麼不必要的騷動,就達到了他們的目的。

再結合之前提及的兩種死亡說法,如果是貝利亞利用實驗室的毒藥投毒,那麼史達林很可能在那天晚上就直接死亡了。

所以貝利亞為什麼這麼說:

"他在睡覺",為什麼不讓醫護人員過來診治,為什麼整整拖延了一夜的時間,這都是為了玩一手"狸貓換太子"的把戲。

史達林晚年十分多疑,為了自己的安全,他可謂是成為了防範刺殺的專家。出門要有至少五輛一模一樣的車就算了,還要有"一模一樣的人"。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實際上,史達林有一個和自己幾乎一模一樣的替身,連最親近的人也很難分出來。

或許他自己也沒想到,這反而成了別人謀殺他的工具。

有材料顯示,在貝利亞、赫魯雪夫等人正式接過政權時,一位女護士給"史達林"注射了一針藥劑,隨後"史達林"立即死亡。很有可能,幾天前已經死去的真正的史達林和身處另一個地方的,他的替身,秘密調換了。所以才有了之後拖延了幾天的病情。等到一切塵埃落定之後,再將這個替身解決。

三、知情人士全部"被"死亡?

其實早在史達林倒下的那天之前,他身邊的人就被支走,而那封檢舉貝利亞的郵件,還有那個檢舉的人,都毫無蹤跡。

史達林"真正"死後,他的警衛、秘書、實驗室主任、醫生護士,都被抓進監獄待處決或者直接結果。可能真正知道一些內部情報的人,一個接一個死去。

不久,史達林的兒子瓦西裡也被送進了牢裡。1962年的一個春天,瓦西裡追隨父親去了。他的死也和父親的死一樣,撲朔迷離。

瓦西裡的妻子、朋友、親人都要求追究死亡原因,可當局者卻始終遮遮掩掩,不願露面處理。瓦西裡的死,和十年前父親史達林的死一樣,成了未解的謎題。

史達林的女兒,也在他本人死後不久,受到貝利亞的逼迫和威脅,要求說出有關檢舉他的那個人的信息。她似乎的確幾乎什麼都不知情,這也許讓她逃過了一死。生前成就世紀偉業,身後留下唏噓謎題。

實際上,關於史達林死亡原因的探討,從68年前就從未停歇。隨著更多檔案的解密,更多人物吐露所謂的真相,以及所謂被忽視的資料的重現,等等這些,都不斷地增加著新的線索,也引出了更多難題。

或許我們並不需要探討史達林,究竟是怎麼死的。我們只需要知道,他身邊的人,想要他死,並且最後成功地奪走了他的位置。

結語:

當歷史的真相被塵封,我們所需要思考的,也許就是它本身帶來了什麼。

曾令手下無數人敬畏的史達林,在死亡的前夜,連阻止他們給自己換衣服的能力也已經失去。在那個通宵達旦的晚上,他也沒有想到,對面舉杯談笑的人,這麼快就把自己送去了另一個世界吧。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相關焦點

  • 史達林死亡之謎,是被害死的,還是正常死亡?
    關於史達林死亡之謎,大概從史達林同志逝世那天起,就開始有各種說法。
  • 史達林為何「突然死亡」?難道真的是謀殺?當時發生了什麼
    史達林之死——謀殺論大千世界,人口那真的是多的數都數不過來,幾乎每天都有人在默默死去,沒人會只關心他們的死因。但作為一代梟雄的蘇聯領導人史達林,他的死去幾乎引起了當時全世界的震驚與熱議,因為真的太迷惑了,據說史達林在死的前一天晚上還和別人聚了會,,看了電影,他甚至高興地喝了兩口小酒,喝得醉醺醺的,沒讓人打擾,自己回房間休息去了,這一看完全沒有生病要去世的樣子。
  • 史達林死了,毒太陽沒有
    這件事本身就像電影的一部分,有一種史達林式的幽默感,當然和廣為流傳的各種前蘇聯段子一樣,這種幽默感裡有槍聲、血淚和死亡。《史達林之死》就是如此這般的混合物,一部成功的喜劇片,你笑得要死,感慨「我的天怎麼會這樣」,後來一翻書,「我靠原來真的是這樣」:史達林的死亡過程沒錯,貝利亞和赫魯雪夫的明爭暗鬥沒錯,連後面清洗史達林的昆採沃鄉間別墅,裡頭排著隊出來的史達林替身們都嚴格遵照了史實。
  • 史達林怎麼死的,揭秘歷史上的史達林之死
    這些都是慢性的高血壓所致。」病理解剖結果說明,最初發生的腦溢血決定了史達林所患疾病的特徵。一位直接參加了史達林臨死前搶救和死後屍體解剖的蘇聯醫生也認為,腦動脈硬化可能是導致史達林晚年極端固執等不正常現象的重要原因。
  • 高爾基是死於史達林的謀殺嗎?
    1996年莫斯科出版的《高爾基傳:去掉偽飾的高爾基及作家死亡之謎》一書中引述了高爾基寫於20世紀30年代初的一封信,在提到史達林時高爾基說:「沒有機會……和主人談,因為主人身體不適,沒有到我這兒來,我明天到他那兒去。」這鮮明地揭示了史達林和高爾基關係的實質:兩人是主僕關係。
  • 惹人爭議的史達林:帶領蘇聯走向輝煌,但卻推行大清洗殺人無數
    史達林執政近三十年,對二十世紀的蘇聯和世界影響深遠。有人覺得他是一個不講人情的惡魔,殺人不眨眼,也有人覺得他是蘇聯的英雄,帶領蘇聯戰勝強敵,成為超級大國。史達林一生殺人無數,曾設立古拉格集中營,讓許多人失去了性命;被他親自授予榮譽的五大開國將帥,也在短短的幾年內被他殺了一大半;在他推行的「大清洗」活動中,大開殺戒,雖然被殺人數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但是據估計多達2000多萬……很多人都認為他和希特勒很相似,他們都帶領國家走向強盛,但他們也迫害了無數條無辜的生命,並最終沒有逃脫人民的審判。
  • 史達林離去清算遺產,清點完畢後,蘇聯人民心生愧疚!
    蘇聯「老大哥」的形象一直在中國的心中,雖然中蘇兩國之間曾經有過不快,但是蘇聯幫助中國的行動是永遠無法抹去的,不管是二戰還是「冷戰」期間,都離不開史達林的統帥,雖然個子矮小但是並未能阻礙史達林的才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為史達林開啟了「鐵腕政治」的「大門」,雖然擁有一定的強制性,但是對處於危險境地的蘇聯來說簡直就是力挽狂瀾,開始新的成長道路!二戰的爆發對世界來說雖然是「滅絕性」的災難,但是對蘇聯來說卻是重新定位國際地位的最佳時機!史達林抓住這一萬分艱險的機遇,鋌而走險,終於將德國打回它自己的老巢,而史達林從此在蘇聯甚至是東歐國家樹立起領袖的風範。
  • 揭開青年史達林身世之謎
    在蘇俄領導人心中,革命者除了黨的事業外,不應當存在任何個人的東西,儘管列寧和蘇俄其他革命者不寫日記,不過多地宣傳自己的家庭,而史達林對此更是諱莫如深。1929年,蘇聯準備慶祝史達林的大壽。這時,史達林的秘書託夫斯圖哈從所有的檔案館裡調出了關於史達林的檔案資料,想寫一部完整的史達林傳記。
  • 史達林之死與貝利亞之惡及其他
    有些地方驚心動魄,往往都是性命攸關。今天以為是喜劇,甚至看似是鬧劇,但它講述的卻是一段嚴酷的歷史。史達林死了,他當然會死,因為沒有人能夠不死,這一點對大家都是公平的,對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但是史達林之死影響巨大,這點我們隨後再說。而史達林之死卻在必然中有其偶然。怎麼個偶然法呢?
  • 此人52歲當上總統,在位12年,64歲在蘇聯離奇死亡,至今死因成謎
    而在歷史上,先後有15國領袖或者總統死在了蘇聯或者叫俄羅斯,而其中死的最突然的一位,當屬下面這位總統。其52歲當上總統,在位僅12年,64歲在蘇聯離奇暴亡,我國為其降半旗哀悼,至今死因成謎。這位就是二戰後波蘭第一任總統波萊斯瓦夫·貝魯特。波萊斯瓦夫·貝魯特1892年出生於當時波蘭盧布林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因此家裡沒錢讀書,其很早就輟學,到工廠打工當學徒。
  • 史達林與蘇聯國歌的誕生
    1943年,史達林在艱苦的戰爭條件下想到了蘇聯沒有國歌,只有一首非正式的國歌是《國際歌》,在隆重的大會上都奏《國際歌》。
  • 蘇聯二號人物貝利亞,為何在史達林去世後被處決?學者:犯了眾怒
    每一個蘇聯公民都聞之無比震驚,一個一直被認為是史達林最信賴的左膀右臂,竟然「是與英國和德國通敵賣國的人」,竟然「還想要恢復資本主義」,竟然「道德敗壞到有幾百個情婦」。而幾乎就在昨天,所有人都會認為貝裡亞將會是蘇聯人民新的領導人。「親愛的同志們和朋友們!
  • 史達林的死因之謎,筆者傾向於第三種說法,你怎麼看?
    史達林死於1953年3月5日。關於他的死因迄今眾說紛紜,有拖延致死說,有病死說,有被謀害說,以及替身說。 既然屍解結果明確,那為何又有那麼多的史達林死亡猜測說,此事得先詳細了解案發經過才能發現不合理處。
  • 《史達林之死》一部政治喜劇,一場「小夫」心記!
    也有人認為,他過度集權,搞個人崇拜,破壞法治,迫害和他政見不合的人,給蘇聯造成了不可彌補的傷痛。且不說其功過,無論如何,他的出現對二十世紀的蘇俄和世界都產生了巨大影響,這是誰也不可否認的。2003年,有關史達林死亡的一份檔案解密。檔案中的屍檢報告稱:史達林消化道內有異常,胃裡容納物為200毫升的黑色液體,史達林為中毒死亡。此後「謀殺論」的觀點基本被證實。
  • 英國電影《史達林之死(2017)》高清完整版
    (臺)   劇情簡介:  由蘇格蘭導演阿曼多·蘭努奇(Armando Iannucci)執導的英語電影《史達林之死》(The Death Of Stalin)近日開機拍攝,該片根據Fabien-Nury同名漫畫改編,講述了史達林去世後蘇共高層激烈的權力爭鬥。
  • 史達林昏迷十多小時沒搶救 誰最希望他馬上死
    至於有人懷疑官方公布的史達林發病地點與實際不符,這或許是蘇聯當局更多地從權力平衡過渡的安全性角度考慮———史達林沒有留下遺囑,沒有明確指定接班人,因此蘇聯當局沒有公布史達林去世的詳情。  其實,對於史達林死亡最合理的解釋還是操勞過度,久病纏身。早在1926年,史達林就開始抱怨手和腿的肌肉疼痛。那年秋天,史達林休假並去治療,選擇了馬採斯塔硫化溫泉,這對他的健康幫助很大。
  • 史達林怎麼看待「史達林崇拜」
    史達林活著的時候,對史達林的領袖崇拜是蘇聯的國家正劇,不管情願不情願,每個人都必須在其中扮演愛戴他的群眾角色。英國歷史學家莎拉·戴維斯(Sarah Davis)在解密的蘇聯檔案中發現,史達林本人對個人崇拜的態度要比人們一般所想的要曖昧和複雜得多,這與戴維斯對複雜且矛盾的蘇聯民情研究結果也是一致的。專制統治下沒有一個人是黑白分明的,誰都不可能保持真實的自我,連最高的獨裁者也不例外。
  • 前蘇聯「公主」斯維特蘭娜叛逃美國:父親史達林毀了我的一生
    要知道那時候蘇聯幹部的子女不是叫「奧克佳布裡」(十月革命),就是「瑪佳」(五一勞動節)。一時之間,蘇聯數千名新生兒都因之起名為斯維特蘭娜。史達林經常撫摸、親吻、讚賞女兒,親切地呼喚她為「小麻雀」,但不是一切都像童話那樣完美無缺。1932年,斯維特蘭娜的母親、史達林的第二任妻子娜傑日達·阿利盧耶娃在一次晚宴後,回到自己房間,朝頭部開槍自殺。
  • 蘇聯政壇頂級掠食者:權勢僅次史達林,卻甘心被小嘍囉當玩物
    我們今天來講一位蘇聯領袖史達林手下的內臣,在那個輝煌的時代裡,蘇聯政壇上誕生了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這些大佬彼此爭奇鬥豔,也算是蘇聯短暫歷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一筆。然而在諸多「大人物」之中,有個名叫安德烈·雅奴阿列維奇·維辛斯基的角色卻是個另類。說起維辛斯基的發跡史,其實也挺有意思的。
  • 史達林長子雅科夫被俘及死亡真相
    1907年,葉卡捷琳娜不幸病故,史達林從監獄中趕來奔喪,父子倆在喬治亞的庫塔伊西首次相見,其時雅科夫尚不滿周歲。此後一別13年,史達林都在監獄和流放中度過,雅科夫則由姨媽和舅舅、舅媽一手帶大。1921年,雅科夫從喬治亞來到莫斯科克裡姆林宮的史達林家中,這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身居高位的父親,後媽阿利盧耶娃,同父異母的妹妹斯韋特蘭娜和尚在襁褓中的弟弟瓦西裡。不過他很快就適應了,大家相處倒還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