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夢遊天姥吟留別

2021-02-19 古詩詞賞析

【作品簡介】

  

《夢遊天姥吟留別》由李白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遊仙詩。此詩以記夢為由,抒寫了對光明、自由的渴求,對黑暗現實的不滿,表現了蔑視權貴、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詩人運用豐富奇特的想像和大膽誇張的手法,組成一幅亦虛亦實、亦幻亦真的夢遊圖。全詩構思精密,意境雄偉,內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感慨深沉激烈,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其在形式上雜言相間,兼用騷體,不受律束,筆隨興至,體制解放,堪稱絕世名作。

 

【寫作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濟世的抱負,但不屑於經由科舉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躍而為卿相。因此他漫遊全國各地,結交名流,以此廣造聲譽。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吳筠向玄宗推薦李白,玄宗於是召他到長安來。李白對這次長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給妻子的留別詩《別內赴徵》中寫道:「歸時倘佩黃金印,莫見蘇秦不下機。」 李白初到長安,也曾有過短暫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汙,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寵臣高力士脫靴,得罪了權貴,連玄宗也對他不滿。他在長安僅住了一年多,就被賜金放還,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從此完全破滅。李白離開長安後,先到洛陽與杜甫相會,結下友誼。隨後又同遊梁、宋故地,這時高適也趕來相會,三人一同往山東遊覽,到兗州不久,杜甫西入長安,李白南下吳、越故地。這首詩就是他行前寫的。題目:「吟」,古詩的一種體式,內容大多是悲愁慨嘆,形式上自由活潑,不拘一格。「夢遊天姥吟留別」就是把夢中遊歷天姥山的情形寫成詩,留給東魯的朋友作別。

 

【註解】

(1).殷璠《河嶽英靈集》收此詩題為《夢遊天姥山別東魯諸公》。後世版本或題為《夢遊天姥吟留別諸公》,或作《夢遊天姥吟留別》,或作《別東魯諸公》。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縣東五十裡,東接天台山。傳說曾有登此山者聽到天姥(老婦)歌謠之聲,故名。

(2).海客:浪跡海上之人。瀛洲:傳說中的東海仙山。煙濤:波濤渺茫,遠看像煙霧籠罩的樣子。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實在。難求:難以尋訪。  

(3).越:指今浙江紹興一帶。明滅:時明時暗。

(4).勢拔五嶽掩赤城:山勢超過五嶽,遮掩住了赤城 拔:超出。五嶽: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縣北,為天台山的南門,土色皆赤。

(5).天台(tāi):山名,在今浙江天台縣北。一萬八千丈:形容天台山很高,是一種誇張的說法,並非實數。此:指天姥山。

(6).之:天姥山及其傳說。鏡湖:又名鑑湖,在今浙江紹興城南。 

(7).剡(shàn)溪:水名,在今浙江嵊州市南,曹娥江上遊。

(8).謝公:指謝靈運,東晉末年劉宋初年的文學家,詩人。他遊覽天姥山時曾在剡溪住過,所作《登臨海嶠》詩有"瞑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之句。淥水:清水。

(9).謝公屐:指謝靈運遊山時穿的一種特製木鞋。青雲梯:形容高聳入雲的山路。

(10).半壁:半山腰。天雞:《述異記》卷下:"東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樹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裡,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則鳴,天下之雞皆隨之鳴。 

(11).暝:黃昏。

(12).殷:這裡作動詞,震響。

(13).列缺:閃電。

(14).洞天:神仙所居的洞府,意謂洞中別有天地。石扉:即石門。訇(hōng)然:形容聲音很大。  

(15).青冥:青天。金銀臺:神仙所居之處。

(16).金銀臺:金銀築成的宮闕,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17).霓為衣兮:屈原《九歌·東君》:"青雲衣兮白霓裳"。傅玄《吳楚歌》:"云為車兮風為馬"。  

(18).虎鼓瑟兮鸞回車:猛虎彈瑟,鸞鳥輓車。鸞: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如麻:形容很多。  

(19).忽魂悸以:從夢中驚醒,長嘆不已。  

(20).惟覺時:夢醒後只剩下眼前的枕席,剛才夢中的煙霞美景都已消失。  

(21).君:指東魯友人。且放句:我且把白鹿放養在青山上,欲遠行時就騎它去訪問名山。  

(22).折腰:陶淵明曾嘆「我豈能為五鬥米向鄉裡小兒折腰!」 

(23).向天橫:遮住天空。橫,遮斷。  

(24).對此欲倒東南傾:對著(天姥)這座山,(天台山)就好像要拜倒在它的東面一樣。意思是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就顯得更低了。  

(25).淥:清   

(26).青雲梯:指直上雲霄的山路。  

(27).慄深林兮驚層巔:使深林戰慄,使層巔震驚   

(28).青青:黑沉沉的   

(29).東流水:(像)東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

【翻譯】

  

航海的人談起瀛洲,(大海)煙波渺茫,(瀛洲)實在難以尋求。浙江一帶的人談起天姥山,在雲霧霞光中有時還能看見。天姥山高聳入雲,連著天際,橫向天外。山勢高峻超過五嶽,遮掩過赤城山。天台山高一萬(一萬為正確版本,四萬經考證為誤傳)八千丈,對著天姥山好像要向東南傾斜拜倒一樣。

我根據越人說的話夢遊到了吳越,一天夜裡,飛渡過了明月映照的鏡湖。鏡湖的月光照著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謝靈運住的地方現在還在,清澈的湖水蕩漾,猿猴清啼。腳上穿著謝公當年特製的木鞋,攀登直上雲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見了從海上升起的太陽,空中傳來天雞的叫聲。山路盤旋彎曲,方向不定,迷戀著花,依倚著石頭,不覺天色已經晚了。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在震響,使森林戰慄,使山峰驚顫。雲層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動蕩生起了煙霧。電光閃閃,雷聲轟鳴,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天色昏暗看不到洞底,日月照耀著金銀做的宮闕。用彩虹做衣裳,將風作為馬來乘,雲中的神仙們紛紛下來。老虎彈琴,鸞鳥拉車。仙人們排成列,多如密麻。忽然驚魂動魄,恍然驚醒起來而長長地嘆息。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雲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間的歡樂也不過如此,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與君分別何時才能回來,暫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間,等到遊覽時就騎上它訪名川大山。我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貴,使我心中鬱鬱寡歡,極不舒坦!

 

【評析】

《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在藝術上具有傑出的成就。李白擅長七言、雜言的歌行,本篇是他歌行中的一篇傑構。宋代嚴羽《滄浪詩話·詩評》曰:「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鬱。太白《夢遊天姥吟》、《遠別離》等,子美不能道。」即舉此篇為體現李白風格的代表作品。以後明清評論者在論列李白歌行時,也常提及此詩。李白的許多詩篇,往往想像豐富,多用誇張手法,筆勢豪放縱逸,其歌行在這方面尤為突出,本篇更是如此。現代學人對此已多有分析,這裡只簡單地談兩點。

  

一是本篇中間寫夢遊天姥山一段,寫得具體詳贍,形象鮮明。李白的許多詩篇,往往以縱放概括的筆調,著重傾吐豪情,不重視作具體的描繪。本篇中間一段則不然,描寫較為詳贍。先是寫自己著屐登山,一路上所見所聞景象,見出境界開闊,繼寫山勢幽深,猛獸深林,青雲淡水,物象變化多姿。忽然石扇打開,仙境展現,顯示出璀璨豔麗的仙人及其車駕下降的情景。這一段較為具體詳贍的描寫,形象鮮明,給人以筆酣墨飽、淋漓盡致的感覺。這種描寫,只有《蜀道難》可與之相比。只是《蜀道難》著重寫蜀道的高峻險阻與蜀地不可久留,氣氛顯得悽愴危苦;本篇著重寫美麗的山中景色與仙境,其中雖有「熊咆龍吟殷巖泉」等二句驚險景象,大體上顯得氣氛舒坦愉悅。

  

二是句式長短錯綜,變化多端。這也以中間夢遊天姥一段為突出。短句有四言的、五言的,長句有六言、七言、九言的,交互穿插,配合了景物的變換與情緒的起伏,打破了較平板的統一七言句式,顯得富有變化,成功地表現了跌宕起伏的情景。這種長短句式變換的格局,也與《蜀道難》篇接近。值得注意的,是此篇中運用了「列缺霹靂」四個四言句,文辭短促而鏗鏘有力,以下即從描寫山景轉移到展示仙境,變換了境界;而《蜀道難》後面則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等短促強勁的四言句,把描寫對象從劍北引渡到劍閣和劍南區域,變換了境界。《夢遊天姥吟》、《蜀道難》兩篇都是李白歌行中的傑構,讀來使人感到特別淋漓酣暢,跌宕多姿,它們在藝術描寫方面的相似相通之處,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相關焦點

  • 《夢遊天姥吟留別》課件
    《夢遊天姥吟留別》課件教學設想:
  • 夢遊天姥吟留別(中英文版)
    夢遊天姥吟留別李白海客談瀛洲, 煙濤微茫信難求。夢遊天姥吟留別英文版:TIANMU MOUNTAIN ASCENDED IN A DREAMLi BaiA seafaring visitor will talk about Japan,
  • 《短歌行》《歸園田居》《夢遊天姥吟留別》理解性默寫
    1.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詩人直抒胸臆,表現了蔑視權貴、不卑不屈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用誇張和對比的手法,寫出了詩人眼中的天姥山巍峨險峻,氣勢非凡。
  • 《夢遊天姥吟留別》李白賞析
    詩歌範讀《夢遊天姥吟留別》‍  ‍夢遊天姥(mǔ)吟留別(也作《夢遊天姥山別東魯諸公》(1) ,一作《別東魯諸公》。選自《李太白全集》)  海客談瀛(yíng)洲,煙濤微茫信難求;(2) 越人(3)語天姥,雲霞明滅(4)或可睹。
  • 經典美文朗誦:夢遊天姥吟留別
    點擊題目下方唯美文摘,免費關注頂尖好文夢遊天姥吟留別 注釋  (1).殷璠《河嶽英靈集》收此 題為《夢遊天姥山別東魯諸公》。後世版本或題為《夢遊天姥吟留別諸公》,或作《夢遊天姥吟留別》,或作《別東魯諸公》。天姥山:在今紹興新昌縣東五十裡,東接天台山。傳說曾有登此山者聽到天姥(老婦)歌謠之聲,故名。選自《李太白全集》。
  • 《夢遊天姥吟留別》堪稱佳作,李白想藉此表達什麼,後人能理解嗎
    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夢遊天姥吟留別》則表達了李白現實的不滿和憎惡。古代多少詩人都是藉助詩詞來抒發自己內心的不平和鬱悶,他們的感情都能從詩詞中隱隱約約透露出來,後人也能明白前人的惆悵和失意。就比如他詩中一句「唯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中的一個「失」字體現了李白當時的失落失意且深沉的感慨,說只有在夢中才能看見美景,體悟它的美,表達了他對夢境的留戀與惋惜。
  • 《夢遊天姥吟留別》教材版
    《夢遊天姥吟留別》(李白) 踐離朗讀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 夢遊天姥吟留別
    第二年,他將由東魯(現在山東)南遊越州(紹興),寫了這首描繪夢中遊歷天姥山的詩,留給在東魯的朋友,所以也題作《夢遊天姥山別魯東諸公》。(2)海客:浪跡海上之人。瀛洲:傳說中的東海仙山。《史記·封禪書》:"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煙濤:波濤渺茫,遠看像煙霧籠罩的樣子。
  • 聲音、書法、影像、意境 匯成一場奇妙的唐詩之旅
    展覽主要圍繞浙東唐詩展開,通過豐富多彩的藝術手段,解讀浙江的唐詩經典。當天,這些詩篇換上了新顏。 「夢遊天姥」展廳唐詩《夢遊天姥吟留別》成為了一個立體的空間:整個展廳內錯落地懸掛著30餘幅長約5米的巨幅水墨畫;中國美術學院教授閔學林提筆的書法作品《夢遊天姥吟留別》,佔據了一整面牆壁
  •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 夢遊天姥吟留別
    夢遊天姥吟留別【唐
  • 關於《唐詩三百首》,你知道了太少了關於《唐詩三百首》,你知道了...
    說到《唐詩三百首》,幾乎無人不知,連三歲小孩子都能背誦。 上學的時候,誰沒有為那些背不完的唐詩而頭疼呢? 年歲漸長,才漸漸讀完唐詩,才知道這本書的難得。
  • 走入唐人之夢:「青山行不盡——唐詩之路藝術展」即將開展
    我們有沒有可能通過重走唐詩之路的方式,在今天創作出同樣的文化產物? 由浙江省文史研究館、中國美術學院主辦的「青山行不盡——唐詩之路藝術展」,今天在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浙江展覽館開展,回應了當代藝術家對唐詩文化的探索。
  • 唐詩,詩唐 ——與孩子讀《唐詩三百首》
    一般人愛說唐詩,我卻要講詩唐,詩唐者,詩的唐朝也。——聞一多我們中國素以「詩國」著稱於世。唐朝流傳下來5萬多首詩歌,成為詩歌發展史上不可逾越的喜馬拉雅。後人整理了許多唐詩精選本,其中以《唐詩三百首》流傳最廣,風行海內外,與《詩三百》並駕齊驅,成為今人最珍視的文化遺傳。「三百首」只是個概數,清代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有310首詩。
  • 唐詩三百首腦子有病?
    唐詩三百首腦子有病?這要從沒腦子很笨學不會法術的琵琶樂器靈—樂五音喚醒唐詩三百首說起。為了躲避惡人追捕,隨著自己內心的感受,來到荒山的樂五音。迷失方向的樂五音一直在徘徊著,自己都未曾意識到自己的額頭印記發著光。
  • 《慶餘年》夜宴席中,範閒被文壇泰鬥當眾刁難,一醉吟出上百首詩
    最近更新的劇情,有這麼一場戲,在夜宴中,範閒醉酒後一口氣吟出上百首詩。很多網友看了評論道,擱我我也會,來讓我們看看是怎麼回事。慶國與北齊開戰後不久,北齊就撐不住了,連連敗退,於是派遣使者前往慶國談判。範閒被推薦委任為談判副使,經過一番唇槍舌戰,談判達到預期。於是慶帝設夜宴慶祝,範閒列席。將要赴宴的還有一位文壇泰鬥,莊墨韓(難道是莊子、墨子、韓非子)。
  • 《唐詩三百首》竟然是一本武功秘籍?
    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bǐ)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請以是編驗之。從這段話可以看出,這個人肯定了《千家詩》的一個優點,即「易於成誦」,好讀、好背、沒有生僻字。但是,缺點一大堆。首先選詩太過隨便!
  • 老中青三代藝術家重走浙東唐詩之路 用詩書畫再現千年風華
    12月27日,「青山行不盡——唐詩之路藝術展」在浙江展覽館開幕。本次展覽通過書法、國畫、影像等作品和絲綢、青瓷、茶葉、古琴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宣傳唐詩之路文化,藉此展現新時代的浙江風貌。民眾對著畫作拍照。 童笑雨 攝以浙東運河轉道古剡溪為主線的「浙東唐詩之路」,是浙江新一代精神文化地標。
  • 《唐詩三百首》收錄哪位詩人的詩最多?
    詩歌作為唐代的主要文學形式,至今流傳下來的詩作有五萬多首。在唐詩的普及和流傳過程中,歷代唐詩選本不計其數,其中流傳最廣的要數成書於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的《唐詩三百首》。其作者為蘅塘退士,其選詩標準為「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優要者」及「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即所選擇的唐詩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同時是雅俗共賞的篇章。那麼,標準這麼高,哪位詩人入選的詩作最多呢?第一名,杜甫(詩聖):共收錄了 39 首。
  • 唐詩三百首 朗誦大全集7CD音頻
    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它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
  • 《唐詩三百首》第一首詩,你知道是哪首嗎?
    來源 | 詩詞世界(shicishijie)《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詩歌是當時文學的最高代表,成為中國傳統文學堅實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