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內卷:一個讓人豁然開朗的終極定律

2020-12-22 騰訊網

2128個字 閱讀時長:6分鐘

天不生熵增,萬古如長夜。

- 1 -

社會學上的內捲化,如今的涵義已經非常廣泛,超出了原來學術上的範疇,被廣泛運用到各色社會話題的討論,獲得了廣大學生和社畜的共鳴。

這是「內捲化」的外溢,內捲化如今已經成為一切停滯性的經濟發展階段的描述。

中小學補習班,高中毛坦廠,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大學畢業即失業,轉而考研考公,碩博畢業去街道辦,或者為了編制去管理公廁。

畢業即遭社會毒打成為社畜,每天通勤三四個小時,上班996加班奮鬥者協議,到了35歲就被優化,或者為了蠅頭小利加入無休止的辦公室鬥爭。

這些都被當成內捲化。

其實,內卷在人們語境中再直白一點就是內部低效無用的惡性競爭

以此為標準,我們可以在現實中找到無數的例子,甚至在自然界也有這樣的例子。

在自然界中,生物的演化有兩個方向:

一個是向上進化,比如桑海滄田進化出兩棲動物最後還爬上陸地,比如人類從爬行到直立行走然後到使用工具。

一個是向下妥協,比如一些深海生物,因為資源稀少,把身上所有不必要的部分都捨棄了,最極端的只剩下一個透明管狀,供食物進出,而且無性繁殖,可以說是內卷到極致了。

關於內卷原因的分析,總的來說也有兩個:

一個是內,不從外部獲得增量,只能自我剝削,無法橫向突破。

一個是卷,簡單重複勞動,數量疊加,鎖死質變,無法縱向突破。

但是這些原因依然只是現象,內卷的終極原因是什麼呢?

- 2 -

在看到熵增定律之前,我一直苦於思考這個問題,看到熵增定律之後,突然豁然開朗。

什麼是熵增定律呢?

開始之前,先賣個關子,很多大牛這麼看熵增定律:

薛丁格: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

愛丁頓:熵增原則是自然界所有定律中至高無上的。

吳國盛:如果物理學只能留一條定律,我會留熵增定律。

這麼多大牛推崇的熵增定律到底是何方神聖?

熵增定律從定義來看:在一個孤立系統裡,如果沒有外力做功,其總混亂度(熵)會不斷增大

熵增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範疇,熱力學第一定律是「天條」:能量守恆,熵增的意思是所有事物都不可避免的向著無規律、無序和混亂發展

比如,房間不收拾就會變亂,手機會越來越卡,公司變得臃腫越官僚,員工會變得懶散摸魚、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就開始封閉……

這裡面有三個條件:

孤立系統、無外力做功、總混亂度(熵)。

熵,可以理解為系統中的無效能量,熵增是走向混亂的過程。

任何一個系統,大到宇宙國家,小到公司個人,只要滿足封閉系統,而且無外力維持,它就會趨於混亂和無序。

這個定律是令人沮喪的。

因為它揭示了三個令人沮喪的趨勢:

宇宙和萬物:恆星終將熄滅,萬物終將消失,宇宙將變成一片死寂,淪為熵。

國家和企業:組織變得臃腫,缺乏效率和創新,最終走向衰敗。

個人:安於懶散、難以堅持、難以自律,缺少自我管理。

這和內卷有關係嗎?

當然有關係!

內捲化就是熵增的過程,內卷過程中的重複勞動和惡性競爭本質就是熵。

內卷解釋了社會經濟進入停滯的原因,而熵增解釋了內卷的底層邏輯以及突破內卷的方法。

- 3 -

熵增絕妙的解釋了內卷的邏輯:

內:孤立系統,無外力做功。

卷:無序混亂,簡單重複,沒有創新。

而打破內卷的方法也要從這這兩方面入手,可以成為熵增的逆向過程:熵減

以下內容摘取自「思維有了模型」:

1、主動做功

從個人層面來說,要把無序變有序,不讓混亂幹擾你。

因為你一旦鬆懈下來,熵就增加了,屋子不打掃,就會越來越亂,工作拖一拖,就會手忙腳亂,鍛鍊減少飲食不節制,身材就會越來越走樣……你只要任其發展,生活就會一團亂麻。

工作專注、作息規律,是第一步,雖然很痛苦,但還是得主動去做這件事。

企業也一樣,組織儘量扁平,過多的層級和組織就意味著熵增,精力不要花在無意義的事情上面。

2、開放系統

把無用的熵排出去,然後吸收新的可用物質、能量和信息。

從個人來說,離開自己的舒適圈,去新的環境(旅行),獲取新的認知(讀書),結交新的人(社交)。

從企業來說,拋棄繁瑣的制度、無產出的員工、落後的信息等等;然後吸收新鮮血液,比如先進的理念、新的人才、前沿信息等等。

3、打破平衡

當熵逐漸增大,雖然系統會變得越來越混亂無序,但是這種結構卻更穩定,這種狀態被稱為平衡狀態。

以個人為例,每天朝九晚六上班摸魚久而久之溫水煮青蛙,在這種平衡狀態下,你幾乎被熵增圍繞,但是你並不會覺得不適,或者即使覺得不適也難以改變。

以企業為例,當企業越來越大,企業內部就會形成一種非常穩固的中層結構,也可以叫做官僚結構,比如華為淘汰35歲中層幹部其實也是有這種考慮。

所以,關鍵是要能主動打破這種平衡,才能讓新鮮血液進來。

4、智能化是終極方向

我們知道,熵是越來越多的,個人如果把精力都放在處理熵上面,當然效率不高。

智能充當的角色,就是從無序中發現有序,減少大量的瞎做功。

比如從農耕時代到工業時代,到現在的網際網路時代,到未來的人工智慧時代。

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如果你想站在更高的維度俯視世界,光做功和開放是不夠的,你還必須在信息上,上升一個維度——眼界和認知,讓自己變得更智能

最後,放一張思維導圖,可以看得更清晰。

就這樣。

∞文章來源:中產先生∞

∞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告知立刪∞

∞執行主編:張俊 出品:冬日陽光∞

相關焦點

  • 北京交通大學大三學生跳樓—內卷惹的禍?
    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承受了多大的壓力才會去想到去跳樓這條路,每個人都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孩子不適合學習,所以才產生了學區房之爭,沒有人覺得自己的孩子去不去學區學習成績都是後幾名,孩子身上的價碼越來越高,家庭負擔越來越大,對孩子期望值越來越高,造成了內卷的產生,家長總是拿別人家孩子進行對比,對比優秀的學霸,就是眼睜睜看著自己家孩子優點卻視而不見因為是應該的。
  • 熵增定律:讓無數迷途者頓悟的終極定律
    如果物理學只能留一條定律,我會留熵增定律。說這句話的人是吳國盛,清華大學的科學史系主任。雖然你可能會反駁這個觀點,難道不是牛頓的力學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嗎?我看到這句話一開始也很迷惑,但是吳教授能說出這番話絕對不是無的放矢,不管對與不對,都可見熵增定律的分量。
  • 在大理,那些退出內卷的人
    不過當「內卷」這個詞流行起來的時候,同樣生活於中國大環境下的我也被觸動。學者項飆的一篇訪談,更是讓人思考。他說,內卷是一種不允許失敗和退出的機制,「全國人民朝著一個目標去,要多賺錢,買一百多平的房子,要買車,一定要成家等等。這個線規劃得非常好,高度一體化,都要在這個市場裡面爭奪一樣東西。……如果你退出競爭的話,會有道德壓力。」
  • 《解神者》「紙片人內卷」上熱搜,紙片人怎麼也內捲起來了?
    今天,「紙片人內卷」這個熱搜赫然掛在熱搜榜上,這個話題說實話讓小編覺得有點懵,最近聽「內卷」這個詞聽得挺多的,但是「紙片人內卷」,這個話題還是挺新鮮的,成功引起了小編的好奇。為此,小編還特意去看了一下監兵白虎,原來監兵白虎的背景故事介紹中提到,白虎的魂器「奎-1917」是白虎親自操刀打造的一個大型機甲,戰鬥力非常強。不僅如此,這款大型機甲除了上戰場很硬核,還能進廚房炒菜,到庭院中養殖多肉等等,簡直是保鏢兼保姆兼園林啊!
  • 什麼是內卷現象 內卷是褒義還是貶義?如何理解內卷
    什麼是內卷現象內捲化(involution),又譯為「過密化」,指「農民在人口壓力下不斷增加水稻種植過程中的勞動投入,以獲得較高的產量。然而,勞動的超密集投入並未帶來產出的成比例增長,出現了單位勞動邊際報酬的遞減「的現象。
  • 職場人,越來越累的你,是被「內卷」了嗎?
    打個簡單的比方,本來大家都是工作8小時,有人開始加班表忠心,最後逼得所有人都加班,所有人掙得還是那點錢,但是老闆的3系換5系了。 「內卷」,應該是我今年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其實它並不是一個新詞,以前我在格爾茨的《農業的內捲化》這本書上就看到過關於「內卷」的概念。
  • 一個值得去了解的流行詞:內卷,究竟是啥意思?
    有大學生在網絡中上傳了這些圖片:在清華北大的校園裡,有的人騎在自行車上看書,有的人宿舍床上鋪滿了一摞摞的書,有的人甚至邊騎車邊端著電腦寫論文……同學們驚呼,學霸們太努力,太拼命了。學霸把一般同學遠遠地甩到了身後,讓一般同學望塵莫及。競爭是如此殘酷,比你聰明的人,還比你努力。大學生給這種現象取了一個名稱——內卷。內卷意味著內部的激烈競爭。
  • 有一個新詞叫「內卷」,研究專輯 |這是昨天華為內部論壇最火的一篇文章,什麼是內卷?
    內卷的意思是明明已經靠近邊界有個天花板,但卻又不斷自我激發,繁複化、精緻化。概念的含糊其辭是無效討論和跌入焦慮自我再生產困境的原因之一。判斷內卷還是良性競爭的前置問題是回答今天的清華究竟應培養什麼樣的人,這也是真正應被討論的問題。想做事的人們,請從讀懂自己院系培養方案,找出石頭課開始。
  • 大學生說的內卷是啥意思 內卷這個詞怎麼火了
    大學生說的內卷是啥意思內卷通俗的說就是內部競爭。內卷是從內捲化而來,內捲化最早是描述農業問題的,本來是一個社會學術語,大意是指社會文化模式發展過程中的停滯。現在很多高校學生用內捲來指代非理性的內部競爭類似於養蠱、互相傾軋之意。
  • 內卷是什麼意思 內卷梗內涵出處含義來源用法介紹
    內卷是什麼意思 內卷梗內涵出處含義來源用法介紹時間:2020-12-08 00:0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內卷是什麼意思 內卷梗內涵出處含義來源用法介紹 內卷是什麼意思梗?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公布後,其中一個詞內卷很多朋友表示不認識,不知道內卷表示什麼?
  • 新冠之年的「內捲風」——談內卷的失速、遞歸與巴洛克
    答案顯然不是,因為內卷可能給人們帶來的只是一種感覺的失速,它將使得我們進入自我技術的巴洛克階段,並且因此得以迎來精神的遞歸。一、作為一種感覺失速的內卷內卷給人帶來的最大的感覺就是一種似乎停滯不前的失速感。
  • 「內卷」的英文怎麼說?
    「的英文怎麼說⊙  2020年最火的詞之一就是內卷了吧,這個詞因為北大學霸在《奇葩說前傳之千人奇葩撈》中提及又引發了大家的討論。  根據百度詞條,內卷本意是指人類社會在一個發展階段,或者達到某種確定的形式後,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
  • 如何擺脫內捲化?
    當邊際報酬逼近極限,人類便陷入可怕的存量爭奪——屠殺、饑荒、戰亂、瘟疫、殺嬰,以修正人地矛盾引發的資源衝突。千年惡循環,萬古如長夜。農耕時代的內捲化社會,是一個殘酷的「馬爾薩斯陷阱」。直到17、18世紀,人類才藉助自由市場及其新技術、新制度一步步爬出這一陷阱。換言之,人類內捲化的時間長達數千年,擺脫內捲化不過區區幾個幾百年。
  • 對現狀不滿,又缺乏改變的動力:破局當代年輕人的內卷情緒
    今天這篇文章,我就和大家探討一下內捲化情緒的話題。1、 何為內卷效應?年輕人的內卷情緒來自何方?內捲化效應原本是一個經濟學的名詞,「內捲化」現象最初由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提出。昨天在某社群的讀書營中,有一個讓成員介紹自己,展望明年的目標的環節,大部分人的目標裡都有「賺錢」二字,甚至有些人在三個目標處,都填寫了「賺錢」。
  • 內卷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談戀愛會出現的心理效應了解一下
    內卷(involution)本來是一個社會學術語,大意是指社會文化模式發展過程中的停滯。現在很多高校學生用內捲來指代非理性的內部競爭類似於養蠱、互相傾軋之意。     首因效應指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佔據著主導地位的效應。     美國總統林肯也曾因為相貌偏見,拒絕了朋友推薦的一位才識過人的閣員,當朋友責怪林肯以貌取人,說任何人都無法為自己天生的臉孔負責時,林肯說:「一個人過了四十歲,就應該為自己的面孔負責。」
  • 985考研人數比二本多,「內卷」嚴重,考研成破解內卷最有效方法
    有人說造成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最近一段時間熱起的一個詞「內卷」,尤其是985大學「內捲化」嚴重,而考研成為破解內卷的最有效方法,下面我們就具體了解一下。什麼是「內卷」?一直聽內卷內卷,到很多人都沒有真正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包括筆者在內,其實在此之前筆者對於這個詞也沒有理解透徹,但網上舉得一個例子,才能白其中的深意。
  • 內卷意思、含義、出處介紹
    內卷意思、含義、出處介紹時間:2020-12-09 23:2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內卷意思、含義、出處介紹 內卷是最近非常的火的內容,很多的小夥伴都很想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很想了解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內卷的意思、含義、出處介紹。
  • 新專輯—《莫非定律:愛的不完全說明》
    莫非定律,也稱墨菲定律,由愛德華·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也就是說,任何一個事件,只要具有大於零的機率,就不能夠假設它不會發生。自樂團成立以來,由於他們的名字不常見,便時有烏龍事件的發生。要麼打錯別字,要麼少打英文,重要場合更甚——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這正是莫非定律體現的一種。
  • 薦讀‖‖手錶定律、跳蚤定律、蘑菇定律,懂得這3大定律,人生更易成功!
    成功,是每個人一生奮鬥的終極目標。雖然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不盡相同,但是功成名就、財富富裕、事業有成,絕對是算的上成功的重要部分。
  • 清北碩博生,也難逃「內卷」
    ▎學歷貶值:呈指數增長的「內卷」速度 上個世紀,考上大學意味著能當「幹部」,吃「城鎮糧」,一個大學生甚至能帶動整個家族實現鯉魚躍龍門的階級跨越;而現在,博士學歷才勉強擁有留校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