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碩博生,也難逃「內卷」

2020-11-19 騰訊網

萬物皆可卷,一夜之間,「內卷」這個詞遍地開花。

但沒有什麼東西是平地起波瀾毫無預兆的,水面總有漣漪。在內卷這個生動且形象的詞出現前,高等教育領域的「內卷」是:隨著教育擴招,原本本科生就能勝任的工作,現在需要碩博學歷才能勉強搶到「入場券」。

大學擴招:高學歷正成為「標配」

1998年,中央採納經濟學家湯敏的建議,以「拉動內需、刺激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緩解就業壓力」為目標的擴招計劃轟轟烈烈地展開。

次年,中國普通高校招生人數增加51.32萬人,招生總數達159.68萬人,增長速度達到史無前例的47.4%。

擴招推動了我國高層次人才規模的擴大,促進了我國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大學的大門越開越廣,傳統的高學歷正在逐漸成為「標配」。

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4002萬人,其中,在學博士生42.42萬人,在學碩士生243.95萬人。

高校擴招的20餘年,也是學歷貶值的20年,中國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學歷泡沫。

▎學歷貶值:呈指數增長的「內卷」速度

上個世紀,考上大學意味著能當「幹部」,吃「城鎮糧」,一個大學生甚至能帶動整個家族實現鯉魚躍龍門的階級跨越;而現在,博士學歷才勉強擁有留校的資格。

隨著我國博士生招生總規模達到10萬人,留校門檻還在繼續提高,海歸博士和本土博士被區分對待,篩選標準甚至能嚴格到「學歷查三代」,本科不是重點大學即與高校無緣

是時代發展,社會對學歷的要求提高了嗎?未必。

每年都有大批量畢業生流向市場,而社會所能提供的工作崗位卻遠遠跟不上實際需要,再加上未就業的往屆畢業生,僧多粥少,競爭激烈。

自1999年第一次擴招至今,擴招的腳步一直不曾停下。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透露,2020將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預計同比增加18.9萬。

僅2020年這一年的擴招漲幅,就達到了之前5年的總和。可以預見,當這批人進入就業市場,本科生在求職市場中的競爭力將蕩然無存。

博士扎堆想進高校卻沒有坑位,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與碩士生爭搶工作崗位,而碩士生競爭不過博士生,只能選擇和本科生爭奪工作崗位。

以前,博士擔任高中教師是大新聞,現在博士入職小學已是平常事,直到前不久,杭州街道錄取的全部都是清北的碩博士,才再一次引發高層次人才「出圈」職業選擇的輿論討論。

▎內卷時代:不斷自我鞭打的旋轉陀螺

擴招導致的學歷貶值,越來越多的本科畢業生抱著「讀了總比不讀的強,研究生更好找工作」的想法,投身到考研大軍中,儘管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對科研並無興趣,只把學歷當好就業的跳板。

考研的焦慮甚至蔓延到了大一新生上,入學就開始著手考研的大有人在:「大一能進實驗室嗎?」「本科需要發論文嗎?」……

圖|現在的新生,比學長學姐更早感受到內卷的焦慮。

已經成功上岸的青年教師同樣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非升即走、評職稱大戰、申請科研基金……

曾經一篇CNS可以參評副教授,現在需要手攥更多論文才能保證不被出局。有青椒在網上分享了自己的內卷經歷:為了評職稱,把一篇好論文拆成了八篇水文。

作者在文中這樣自訴:「一開始大家都在認真做科研,認真寫文章,雖然文章數量少,但是質量高。後來,有人發現做短平快的工作,灌一些水文章可以對其他人形成數量碾壓,從而在評職稱時佔據極大優勢。於是剩下的人也被迫參與灌水以求在文章數量上不落人後。最後人手一把水文,大家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線,都沒賺到便宜。」

在職位數量一定的情況下,爭取職位的競爭對社會而言是一個零和博弈。所有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卻沒能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這就是內卷。

高等教育領域的內卷,是一場消耗精力的死循環。

▎不允許退出,不允許失敗

高強度的競爭使人精疲力盡,越來越多人對此感到疲倦和困惑:為什麼我那麼努力,卻連最基本的期望都沒有達到?

知識改變命運,一直以來,教育都肩負著「命運上升」的重要使命。高學歷卻沒有獲得與之匹配的體面工作和高價薪酬,在某種社會層面上就被定義成了loser,背負著強大的道德壓力。

所有人都擠在一個賽道上,壓力逼迫著你要往上走,不允許你往下落,不被允許退出的內卷讓每一個人都成為了不斷自我鞭打的、停不下來的旋轉陀螺。

經過激烈的競爭拼殺,收穫的卻是一場空,而身處於內卷的環境之中,明知道競爭無用,還是要競爭,這才是最讓人感到絕望的。

一邊是社會用工荒,一邊是大學生就業難,學歷成了屠龍之技,無處發揮,卻又必不可少。

對未來的迷茫、對當下的困惑,讓不少大學生主動「內卷」:只顧著著超車,卻沒想清楚自己的目的地到底在哪裡,比提升自己更重要的,是競爭過別人。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2019年公布的「高校教學質量與學生發展監測」調查數據顯示,本科院校中將近42%在校生對於未來沒有清晰的生涯規劃。

面對內卷,除了「被卷」,更重要的是想明白: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賽道終點的獎品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

如果註定要被「內卷」裹挾著往前走,至少不要溫馴的走向那良夜。

相關焦點

  • 清北碩博生應聘中小學教師讓教育部直屬的六所師範院校處境更尷尬
    近幾年隨著深圳各區高薪招聘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碩博生當中小學教師受到熱議以來,「深圳路線」已經效應化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名校從一開始的招聘幾名清北碩博士到現在的招聘都是清一色清北碩博士,而且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 清北碩博,大量就職杭州體制內單位引爭議,頂級碩博不該搞科研嗎
    ,甚至呼籲減少清北經費的聲音也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無論是碩士博士,其培養的方向都是向研究領域發展,像清北這樣的頂級名校培養出來的碩博,更應該成為科研領域的佼佼者,至少也應該是中堅力量。 但清北畢業的大量碩博,卻無心科研。他們更善於利用清華北大這兩所高校附帶的光環,來獲取自己的最大利益,這部分人也被稱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 清華本碩博畢業生,一月收入只有「這個數」,8年寒窗有意義嗎?
    清華碩博連讀畢業生,一個月工資只有1萬5 清華北大是我國最高學府,絕大多數學生夢寐以求的高校,當然了,清北可不是隨便就能考的,就拿高考分數來說
  • 熱詞背後的2020:打工人的內卷與白領意識的消失
    對網民來說,不知「打工人」梗者,已然不足以談「網生」。而更早之前,「內卷」是輿論場內網民使用的高頻詞。孩子競相參與早教培訓班是內卷,清北碩博爭搶街道辦崗位是內卷,職場人比著加班是內卷……內卷儼然無處不在。
  • 逃離內卷:一個讓人豁然開朗的終極定律
    天不生熵增,萬古如長夜。 - 1 - 社會學上的內捲化,如今的涵義已經非常廣泛,超出了原來學術上的範疇,被廣泛運用到各色社會話題的討論,獲得了廣大學生和社畜的共鳴。 這是「內捲化」的外溢,內捲化如今已經成為一切停滯性的經濟發展階段的描述。
  • 6年讀完本博,博士培養計劃是真香還是加速內卷?-虎嗅網
    ,雖然需要 8 年才可以拿到博士學位,但是考慮到生科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8 年也算是一個很快的速度了。事實上,不止是「強基計劃」的各種政策,近些年來,我國的博士培養計劃一直在加速,碩博連讀、直博生等詞彙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大家的眼前。碩博連讀:招生單位從本單位已完成規定課程學習,成績優秀,且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學碩士生中擇優遴選博士生的招生方式,一般在碩士二年級時進行選拔。
  • 清北畢業生選擇當老師引熱議,非師範類院校畢業生當老師容易了?
    外界對清北的畢業生有著很高的期望,他們也為我國多個重要領域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可是在近些年來,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一部分清北的畢業生卻選擇起了到中學當老師。比如杭州的學軍中學,又比如深圳的南外高級中學就招聘到了不少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本碩連讀畢業生。
  • 韓國秋溪藝術大學音樂學碩博招生簡章
    北清兩校五院EMBA項目(2021最新版)澳門城市大學碩博研究生招生簡章韓國大田大學碩博留學簡章韓國韓世大學音樂碩博項目招生簡章泰國曼谷吞武裡大學碩博項目招生簡章
  • 如何擺脫內捲化?
    所以,農耕計劃經濟與內捲化制度是相伴而生的。內捲化制度概括起來有三:階級固化、產權限制及信息壟斷。古代歐洲與印度、日本通過制度及宗教固化階級。古代歐洲是一種典型的封建體系。國王靠家族及聯姻管理城邦國家,貴族在封地裡世代經營,不需要文官體系及職業軍人。在等級森嚴的制度中,爵位可以世襲,底層人永遠也不可能躋身到上流社會。
  • 焦作市北清中學招聘教師9人
    焦作市北清中學位於焦作市解放區陶瓷路先鋒街10號,是一所面向全省招生的市直民辦高中。 我校由河南懷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北京大學博士朱鵬創建。
  • 教育內卷,還看的到孩子的笑臉嗎?
    生娃,帶娃,養娃的過程已經體驗了,各種辛苦辛酸已經體會的非常深刻,不需要再繼續了。剩下的時間,把娃帶好,把自己照顧好,等我長大,時間全部留給自己。娃屁點大的時候,只要他開心快樂健康,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上了學,隨著學業的壓力,競爭如影隨形,不管曾經的我多麼超脫,都無法不被捲入這個一切都內卷的時代,焦慮,焦慮,還是焦慮,這些最終都投射到孩子身上,他成了內卷社會的最後承擔者。
  • 楊冪一句話揭露審美內卷真相,越努力卻越醜的困境就在你我之間…
    ,體會到學霸內卷逼迫自己只能不斷前進。氧叔有不少在國內讀碩博的朋友都表示深受其害確實真的都幹了,娃也生了,但同樣也在促進某一種風格的繁榮發展;而多方向同時發展的審美內卷,必然會促進審美多元化的繁榮。,包括審美內卷,我們能做的就是堅定自己的選擇,並為之不懈奮鬥。
  • 什麼是內卷現象 內卷是褒義還是貶義?如何理解內卷
    什麼是內卷現象內捲化(involution),又譯為「過密化」,指「農民在人口壓力下不斷增加水稻種植過程中的勞動投入,以獲得較高的產量。然而,勞動的超密集投入並未帶來產出的成比例增長,出現了單位勞動邊際報酬的遞減「的現象。
  • 內卷、加速與當代中國社會的「趕工遊戲」
    我們需要進一步追問的是,內卷現象產生的深層機制是什麼?以及,一個掙脫內卷的去卷化社會是否是可能的?  一、概念變異:從前現代現象到現代性病症  「內卷」一詞最早出現在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的《判斷力批判》裡,康德把「內卷」與「演化」相對照進行論述,認為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演進方式。
  • 大學生說的內卷是啥意思 內卷這個詞怎麼火了
    大學生說的內卷是啥意思內卷通俗的說就是內部競爭。內卷是從內捲化而來,內捲化最早是描述農業問題的,本來是一個社會學術語,大意是指社會文化模式發展過程中的停滯。現在很多高校學生用內捲來指代非理性的內部競爭類似於養蠱、互相傾軋之意。
  • 內卷是什麼意思 內卷梗內涵出處含義來源用法介紹
    內卷是什麼意思 內卷梗內涵出處含義來源用法介紹時間:2020-12-08 00:0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內卷是什麼意思 內卷梗內涵出處含義來源用法介紹 內卷是什麼意思梗?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公布後,其中一個詞內卷很多朋友表示不認識,不知道內卷表示什麼?
  • 內卷也要加速了?
    這又是否是一種變相的教育內卷呢? 清華從初中生招起 一條龍培養到博士 近日,清華大學發布的「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備受關注。 根據北大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王世強介紹,「鹿鳴書院強基班」將打通本碩博 3 個教育階段,通過「3+5 本博直通」項目探索我國自主培養生命科學人才的方案,雖然需要 8 年才可以拿到博士學位,但是考慮到生科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8 年也算是一個很快的速度了。 除了北大清華,還有一些高校明文縮短了博士生的最長有效修業年限。
  • 全網都在擔心的內卷,到底是怎麼捲起來的?
    「 請停止你的內卷行為!」、「 卷!都 TMD 給爺捲起來!」這兩天在編輯部,「 內卷 」可以說是差評君聽到最多的兩個字了。東卷一下,西卷一下的,好像萬物都可內卷。甚至已經有同事得上了內卷 PTSD,就差對著說內卷的同事唱 dame dane ( 不要,不行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