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家訓:雖然只有96字,卻值得孩子一生做人做事去學習

2021-01-08 小夢說三農

十多歲的道德傳家,次之是耕讀傳家,次之是詩書傳家,只有三代富貴傳家。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

趁孩子還小的時候,幫助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就是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人生。

在他46歲時,王陽明留下了一本著名的家書,就是他寫給長子的《示憲兒》:

幼兒曹,聽教誨:勤讀書,要孝弟;學謙恭,循禮義;節飲食,戒遊戲;毋說謊,毋貪利;毋任情,毋鬥氣;毋責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惡,是兇類。譬樹果,心是蒂;蒂若壞,果必墜。吾教汝,全在是。汝諦聽,勿輕棄!

雖只短短的96個字,卻把從小就要勤讀,循禮義,行心術,做良士的教導講得深入淺出。

這96句話濃縮了為人處世的大智慧,讓人受益匪淺,是孩子一生做人的根本。

讀好書,做孝順的人;學謙遜,以禮為本

有人曾問王陽明:「讀書卻記不住,如何是好?」

王陽明回答說:「懂了就懂,為什麼一定要記住呢?事實上,理解已經是第二位的了,重要的是讓自己的心有光明。若只求記憶,不能明白;若只求明白,不能照亮自心的本體。」

孝敬父母是做事情的基礎,也是做人的基本底線。謙遜是傲慢的反面教材。這不是姿態,而是一個人內在道德修養的高度體現。恭敬與禮節,兩者互為補充,我們內在謙遜自然外露。

節飲食,戒遊戲;毋說謊,毋貪利

「節食」在《黃帝內經》中說,這是古人對節食的態度。

王陽明曾經說過:「夫志,氣之長也,人之命也,根之木,源之水也。

雄心壯志是立命之本,所以如果貪圖享樂,貪圖享樂,那你的未來必定一事無成。

撒謊,表面看來是騙人,實際上是自欺。

貪婪眼前的小利,就容易昏頭,被人利用。

人的價值觀念若不正確,就不能正心修持。

毋任情,毋鬥氣;毋責人,但自治

做事情不要任性,放任自己心性的人,很難把心收回來做正事。鬥氣,意氣用事,賭氣是指對他人的看法和態度。人一旦下了賭注,就會慢慢失去理性,做出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

明朝洪應明的《萊根譚》云:

「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

不要為小事埋怨別人,這會培養你的品德。事不宜遲,遇事多自我反省,不要責怪別人。只有善於控制自己,懂得禮儀,懂得識大體,才能取得更大成就。

墨子有云: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襟三江而帶五湖。」

擁有胸懷,擁有氣量的人,身邊會有許多人,而他們並不是普通人。想像一下,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會散發出什麼樣的氣質,同時也會吸引同樣氣質的人。

因此,朋友多了,道路就好了,成就就在不遠處!

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

王陽明的比喻很恰當。人的心就像是果實中的一粒種子,人的行為就像是果實,如果種子不好,果實就會受損;如果種子不好,果實就會未成熟就落下,甚至爛掉。

花蒂(心)若壞了,花永遠不會盛開,也不能叫花;正如人的心是壞的,也不能叫人。

人的一切行為,在內心,都是王陽明家族的信仰和家法,它並不專屬於王陽明家族,正如良知的學問也不專屬於王陽明家族,人人都有良知,只看不做。每個人都可以把做人作為一種家訓和信仰,放在心中。

因此說,人必須有良心且心善,良心人人擁有,人人自強,這是一種不假外力的內在力量。

善為本,人是性善的發源地。好人能走得更遠。

「王知行合一陽明大全」這三本書包含了整個陽明心學的理論體系,為您全面解讀陽明心學的陽明心學,理解96個字的家訓真言,幫助大家修身養性。

修身養性,歸根結底就是要讓自己做好一個人,一個成熟的人真正了解自己的心性。

王陽明說:「物之所至,吾心之良知也。」

儘管無論事無巨細,都要做修心養性的工作,但只有在事無巨細時,才能多加「修心養性」,致良知,在事無巨細時,才能充分「事無巨細」。

愛買的朋友可以點擊連結直接購買:

相關焦點

  • 【她•分享】王陽明家訓,短短96字。
    正德十三年(1518),王陽明為啟蒙繼子王正憲有志於學而作《示憲兒》詩,詩文以歌謠的形式全面總結了從為人到處世的人生智慧,讀之朗朗上口,思之回味無窮。也因此,儘管全篇僅有96個字,《示憲兒》依然成為一篇備受推崇的王陽明傳世家訓。
  • 千年不滅一盞燈:王陽明96字家訓,濃縮了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千年不滅一盞燈:王陽明96字家訓,濃縮了為人處世的大智慧我國自古以來,僅有兩個半聖人:一個是孔子,半是曾國藩。另一位與孔子齊平稱之為聖賢的便是王陽明。近現代有些人對曾國藩的點評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做官、為將、為相一完人」。可是小編覺得,嚴格意義上來說,達到三不朽的僅有王陽明一人。
  • 王陽明家訓: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短短九十六字道出教育的重點
    王守仁,自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是明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和軍事家,王陽明一生坎坷,歷經磨難,雖然年少有為但也曾被小人陷害,但是他平定叛亂,成就卓著,他的陽明心學是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學說之一。清代名士王士禎稱讚王陽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為「明第一流人物」。
  • 家訓經典:王陽明訓子「三字詩」,為人處世的大智慧,濃縮成96字
    中華上下五千年,可以稱之為聖人的,只有兩個半,其中就有王陽明。另外一個是孔子,剩下的半個是曾國藩。王陽明由於長年在外為官,家書成為他開展家庭教育的主要途徑其中《示憲兒》是他寫給兒子王正憲的三字詩,堪稱他家訓中的經典之作,被後人廣為傳誦。1518年,當時,王陽明正在贛南山區平息山民暴亂,因功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 流傳千古的兩篇家訓 外化為中國人做事做人的風格信條
    流傳千古的兩篇家訓 外化為中國人做事做人的風格信條時間:2018-05-20 21:09   來源:國學時訊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流傳千古的兩篇家訓 外化為中國人做事做人的風格信條 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有著很深厚的文化積澱,這些文化精髓流淌在中國人 的血液中,並外化為中國人做事、做人的風格信條
  • 曹德旺:曾國藩這12字箴言,掛在我辦公司50年,讓我一生順風順水
    曹德旺答:「我這輩子最崇拜一位古人曾國藩,我的辦公室中國掛著一幅他的12字對聯,這讓我這一生順風順水,有了如今的成就。」成大事者皆有信仰,曹德旺的信仰就是「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曾國藩的思想影響著曹德旺的大半輩子。
  • 學紀曉嵐做人,學和珅做事
    小時候看《鐵齒銅牙紀曉嵐》這部古裝歷史喜劇,看得是個樂子,最近又刷了一遍才發現,劇中處處大智慧呀!詼諧幽默的對白、令人捧腹的橋段、扣人心弦的情節後面,透露出紀曉嵐剛直守正的無私品行、和珅絕妙處事的思維方式。
  • 品讀王陽明的五條做人法則:如何做一個知行合一的人
    儒家聖人心學大師王陽明認為:一切生活問題,都源於「做人」。為什麼明白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為了解答這個困惑,我翻開了文化學者暨南大學費勇教授的新書《做人:王陽明心學的真正傳習》。大到一生,小到一件瑣事,都先安靜下來問問自己,為什麼要做,如何去做,做什麼才是適合的,從哪裡開始去做?做人第二條:心靈法則。立志的志,本義為志向,也就是心之所向,這就是王陽明心學關於做人的心靈法則。
  • 費勇《做人》:心學是王陽明的靈魂,修煉內心,行事遵從內心
    不得不說萬茜很會照顧別人的感受,她太會做人了,她的個人修養極高,才會這麼受大家的歡迎。最近看了費勇的《做人》,和萬茜的做人方式如出一轍。書中主要講了如何將王陽明的心學靈活的運用到生命中的方方面面。書中解讀了王陽明五個生活法則:種子法則,心靈法則,純粹法則,行動法則,擔當法則。
  • 一個日本人,創造6萬億日元,王陽明心法《做人》:揭示成功之道
    「真正有信仰的人,把一生都當做了自我完善的修行。」——《做人》稻盛和夫的大名,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他不僅是多部暢銷書的作者,更是一位著名企業家,他創辦的兩家公司都進了世界500強,銷售額超過了六萬億日元。
  • 鄉村醫生6個孩子5個讀博士,教育秘訣只有24字,值得學習
    關於這一點,有一位普通的鄉村醫生就做的很好,這位鄉村醫生6個孩子5個讀博士,剩下的那一個拿到了碩士的學歷,而他的教育秘訣只有24字,簡潔又不失內涵,值得學習,也值得所有父母探討。二.父母是孩子最先接觸到的老師,家庭的教育對於孩子的一生都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而蔡笑晚因為自己對於教育的熱愛,也將這樣的態度傳遞給了孩子,通過對孩子的良好的教育,讓孩子都順利的長大成材。雖然蔡笑晚只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村醫,但他其實博學多才,學富五車,因此對於孩子的教育,蔡笑晚也從來都不敢落下。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牢記這7字箴言,陷入貧困中,也有望翻身
    王陽明是明朝的大思想、政治家,曾擔任過龍場驛丞,巡撫大人乃至兩廣總督,也是心學的集大成者。然而王陽明卻認為,男人的後半生興衰與否,靠的並不是這兩樣,他總結畢生經驗與智慧,提煉出這7個字:「行、勤、知、底、心、誠、耐」,以此來警醒世人。
  • 為什麼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做人?
    你需要去追求物質、名譽,但你更需要追求的,是你獨立而健康的個性。能夠讓我們應對變化的,從根本上說,並不是找一個穩定的公司、職業、技能,這些都靠不住,甚至房地產也靠不住。靠得住的,只有你自己的德性、思維方式、學習能力、心理承受力等等,這些才是真正屬於你的,能夠確保你在險惡的塵世平安生活的根基。人生最本質的事情就是做人,做人就是成就自己的人格。
  • 頭條||【家風家訓館】來自基層的最美「和」聲---高臺縣各鎮、部門...
    黑泉鎮向陽村張吉琴家庭家風家訓:獨立人格,勤儉節約,凡事忍耐,不斷學習,為人正直,用心做事。黑泉鎮新開村殷會珍家庭家風家訓:「孝」字當頭,「禮」字在後,「淨」字壓軸。新壩鎮政府幹部李娜娜家庭家風家訓:謹言慎行,寬厚忍讓,勤懇做事,踏實做人。
  • 鄉村「赤腳大夫」的6個孩子5個博士,育兒秘訣只有24字,值得學習
    鄉村「赤腳大夫」6個孩子5個博士,育兒秘訣只有24字,值得學習這位爸爸名叫蔡笑晚,是浙江瑞安的一個小村落的村醫,他自己沒有上過大學,但6個孩子中,有5個是博士,1個是碩士,都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大兒子名叫蔡天文,康奈爾大學博士畢業生。
  • 做人如水,海納百川.做事要硬,要有真本領
    不去怪任何人虧欠你的人,教會你釋懷。正所謂:漫漫人生路,只要不負當下,就是最好的未來。 餘生,不必責怪生命裡的任何人;生命,不負不欠,才能如願。 做事要硬,要有真本領有句話說「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本身」。當下穩定的工作,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已經消失,只有能力穩定才是真正的穩定。
  • 如果孩子做了各種努力,成績還是沒長進,請了解下王陽明的學習觀
    如今孩子的學習成績是每位父母的一大心事,畢竟學習成績,和高考直接掛鈎,而高考成績又直接決定了孩子能進哪一類的大學,影響孩子的未來。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孩子齊齊努力,即便孩子走出校門,很多又回到家中伏案苦讀,而且家長在旁努力輔導,或者走進各類大大小小的輔導班充電補短,都想著能讓孩子突飛猛進,成績名列前茅。
  • 王陽明: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做人!本真和本心才是我們需要的
    ——王陽明王陽明認為,修身養性並沒有離開平常的事物,不用刻意尋找,只需順著自然的規律,保持一種自然而然的心態,這就是功夫。做人,具備本真和本心才是最重要的。對於自然本心,咱們一起通過王陽明的故事來學習下。王陽明三十二歲時,搬到錢塘西湖養病,聽說那裡有個坐關的老僧,終日閉目靜坐,不發一言,不視一物。王陽明心對其心生好奇,前去探望。
  • 王陽明:「做人太強,結局荒涼」,太要強的人往往難有幸福,謹記
    王陽明的一生坎坷,卻取得了優秀的成績,還被後人所吹捧。王陽明曾說:「做人太強,結局荒涼」,太要強的人往往難有幸福,謹記第一個原因:做人太強,到處得罪人。一個人如果過於要強,那麼,在人際交往中,往往會遇到障礙。
  • 王陽明「從凡至聖」,一生經歷四大階段:立志、懷疑、專注、圓滿
    王陽明的聖賢之路走的十分的坎坷,現今文學界的研究學家把他的「聖賢之路」分成了四個階段:立志、懷疑、專注、圓滿!第一,少年立志「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則自然心中凝聚,猶道家所謂結聖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馴至於美大聖神,亦只從此一念存養擴充去耳」,王陽明一生都在強調最重要的就是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