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宋填詞180|劉辰翁3首上元詞寫盡故國哀思,第3首寫完即逝

2021-02-07 老街味道詩詞
前言

今天講的是辛派詞人中的重要人物劉辰翁。

南宋遺民劉辰翁(1232年-1297年),字會孟,別號須溪。又號須溪居士、須溪農、小耐,門生後人稱之須溪先生。

在宋朝詞人中,劉辰翁傳世作品的數量排在第三位,僅次於辛棄疾和蘇軾。

在宋末元初的詞人中,有著名的四大家:張炎、王沂孫、周密和蔣捷。但是與之同時劉辰翁風格更接近與蘇辛,既有豪放派的雄勁跌宕又有婉約派的輕靈婉麗。相對於宋末四家的掩抑低徊、悽悽切切,更表現出一種英雄失路的悲壯 。

今天欣賞三首描寫元宵節的詞,是劉辰翁在不同時期所作。在欣賞之前,先了解一下劉辰翁的生平,以及時代背景。


劉辰翁生平

劉辰翁出生在人才輩出的江西吉安(廬陵),與歐陽修、文天祥、楊萬裡、周必大、胡銓等人為同鄉。劉辰翁僅比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大了四歲,二人多有交集。

南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劉辰翁登進士第。因與權臣賈似道不合,以母老為由請為江西贛州濂溪書院山長。後應南宋名相江萬裡之邀入福建轉運司幕、安撫司幕等職位。

宋度宗鹹淳元年(1265年),劉辰翁曾為臨安府教授,後入江東轉運司幕、中書省架閣庫,因丁母憂而辭官。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十月,元兵已進逼臨安,正在江西贛州的文天祥起兵勤王抗元,劉辰翁曾短期參與其江西幕府。但是不久臨安城破,宋恭帝獻城投降,劉辰翁避難於家鄉廬陵。

宋祥興二年(1279年)崖山之戰中,陸秀夫背著宋末帝跳海而亡。

入元以後的十幾年中,劉辰翁潛心著作,招收弟子傳授畢生所學。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正月十五日,劉辰翁逝世於家中,享年66歲。


第一首 景炎二年(1277)元宵節

這首《柳梢青·春感》作於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元宵節。在前一年(1276年),宋恭帝獻城投降,被押往元大都。

此時的劉辰翁避居江西廬陵山中,度過了一個充滿亡國愁緒的元宵節。

《柳梢青·春感》詞云:

鐵馬蒙氈,銀花灑淚,春入愁城。笛裡番腔,街頭戲鼓,不是歌聲。那堪獨坐青燈。想故國、高臺月明。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

鐵馬蒙氈,笛裡番腔,街頭戲鼓,暗指臨安陷落,元人鐵騎橫行江南。宋王朝實際上已經滅亡,但抗元鬥爭仍在進行,陸秀夫、文天祥、陳宜中等人先後擁立宋恭帝的兄弟即位,繼續在東南一帶維持著宋朝最後的復國希望。


第二首 景炎三年(1278年)元宵節

李清照的《永遇樂·落日熔金》是其南渡後的代表作之一,寫了北宋汴京和南宋京城臨安元宵節的情景,藉以抒發自己的故國之思,其詞云: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撚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劉辰翁當年讀過李清照的這首詞後,深有感觸。三年後,劉辰翁以李清照的身世口吻填了一首《永遇樂·璧月初晴》,並且作了一個小序:

餘自乙亥上元,誦李易安《永遇樂》,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聞此詞,輒不自堪,遂依其聲,又託之易安自喻。雖辭情不及,而悲苦過之。

乙亥上元:指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的元宵節,第二年臨安陷落。三年後,即端宗景炎三年(1278年)的又一個元宵節。

其詞云:

璧月初晴,黛雲遠淡,春事誰主。禁苑嬌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許。香塵暗陌,華燈明晝,長是懶攜手去。誰知道,斷煙禁夜,滿城似愁風雨。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緗帙流離,風鬢三五,能賦詞最苦。江南無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空相對,殘釭無寐,滿村社鼓。

宣和舊日,尚可「臨安南渡」,如今卻「江南無路」。

劉辰翁寫這首詞時,南宋殘餘力量已經回天乏術。辭情不及,是一種謙虛;悲苦過之,是「江南無路」的感慨。因為南宋臣民連苟安東南的機會都沒有了 ,再跑,就要像鄭和那樣出海下南洋了。

第二年發生了崖山之戰,南宋徹底滅亡。


第三首 大德元年(1297年)元宵節

《歷代詩餘》中,引張孟浩評價劉辰翁時,說了一個詞,叫做「義熙舊人」:

劉辰翁作寶鼎現詞,時為大德元年,自題曰丁酉元夕,亦義熙舊人只書甲子之意。其詞有云:"父老猶記宣和事,抱銅仙,清淚如水。"又云:"腸斷竹馬兒童,空見三千樂指。"又云:"向燈前擁髻,暗滴鮫珠墜。便當日親見霓裳,天上人間夢裡。"反反覆覆,字字悲咽,孤竹彭澤之流。

這首《寶鼎現·春月》作於元朝的大德元年(1297年),但是他卻自題為「丁酉元夕」。就如同陶淵明只肯用東晉的年號(義熙是東晉年號),而不肯用劉宋的年號一樣。劉辰翁這樣寫暗示自己不承認元朝的統治。

看來元人對於這些文人的小伎倆並不在意,這種現象在清朝可就是殺頭之罪了。

劉辰翁的《寶鼎現·春月》,可以看作《永遇樂·璧月初晴》的增長版本。:

紅妝春騎。踏月影、竿旗穿市。望不盡、樓臺歌舞,習習香塵蓮步底。簫聲斷、約彩鸞歸去,未怕金吾呵醉。甚輦路、喧闐且止。聽得念奴歌起。父老猶記宣和事。抱銅仙、清淚如水。還轉盼、沙河多麗。滉漾明光連邸第。簾影凍、散紅光成綺。月浸葡萄十裡。看往來、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撲碎。腸斷竹馬兒童,空見說、三千樂指。等多時春不歸來,到春時欲睡。又說向、燈前擁髻。暗滴鮫珠墜。便當日、親見霓裳,天上人間夢裡。

第一段回憶北宋都城汴京元宵盛況,第二段寫南宋都城臨安的元宵,西湖的歌舞昇平讓宋人漸漸修復了靖康之變的痛苦。

第三段寫作者眼前的元宵節,這首詞作於公元1297年(元成宗大德元年),已經是宋亡近二十年後的元宵夜了。

此時此刻的劉辰翁感慨今昔,借這首詞對比北宋、南宋、元朝時三種元宵節的不同感受,寄託其亡國哀思。


結束語

劉辰翁的三首上元(元宵節)詞,前兩首分別作於臨安陷落第二年和第三年,正是處於國家與個人命運前途未卜的黑暗時刻。但是,更令人痛心的是隨後發生的崖山海戰,南宋復國最後的希望終於破滅。

第三首上元詞,寫於南宋滅亡近二十年,此時的劉辰翁仍舊念念不忘故國之情,甚至不肯用元朝年號。寫完這首詞的當天,劉辰翁逝世於家中 。

結束時,照慣例填詞為今天作業,《柳梢青》:

故苑空亭,春江逝水,落絮成萍。拍手浮沉,當時感慨,此刻心情。東風吹散還生。夢醒後,樽前忍聽。一曲陽關,梅花三弄,玉笛飛聲。

@老街味道

觀宋填詞179|夜來疏雨鳴金井,王月山僅有一首齊天樂傳世


相關焦點

  • 觀宋填詞184|文天祥200年後實現夢想,諡號裡有了一個忠字
    這首酹江月從內容上看,應該是文天祥寫給鄧剡的。水天空闊,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指南宋抗元力量不像周瑜有東風可借,最終南宋滅亡。下闋寫自己和好友沒有死於陣前,如今一同被押往敵國都城。睨柱吞嬴,回旗走懿,用了藺相如完璧歸趙和諸葛亮嚇走司馬懿的典故。可惜此時抗元已經回天無力,空懷壯志而已。最後兩句: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 20首宋詞中的春天,唱盡大宋三百年滄桑
    在一個寒雨潺潺的春夜,李煜從夢中醒來,追憶故國歲月,無限傷感,寫下這首《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 觀宋填詞174|陳鬱填詞詠雪,其實在罵這個人
    宋朝皇帝喜歡填詞,例如宋徽宗專門成立了大晟府,養了周邦彥一眾詞人專事填詞作曲。傳說宋高宗趙構還為了一首《風入松》,而給俞國寶賜官。陳鬱主要在宋理宗、宋度宗時代為官,有幾首應制詞傳世。例如《聲聲慢 應制賦芙蓉、木樨》澄空初霽,暑退銀塘,冰壺雁程寥寞。天闕清芬,何事早飄巖壑。花神更裁麗質,漲紅波、一奩梳掠。涼影裡,算素娥仙隊,似曾相約。閒把兩花商略。開時候、羞趁觀桃階藥。
  • 呂智燁《報告詩》之3月第161首至第180首
    呂智燁《報告詩》之3月第161首至第180首呂智燁《報告詩》你在開始懷疑人生人生也在開始>懷疑你是怎麼變成了人的而又不幹人事3月第161首,總第5160首呂智燁《報告詩》眼下,網絡上最熱的作家叫方方,寫一篇日記
  • 觀宋填詞169|李公昴被稱為詞家射鵰手,這首詞卻虎頭蛇尾
    據說,這是宋朝時嶺南探花第一人,此人叫做李昴英。一、南人無黨,中外頗畏憚之。李昴英(1200—1257)又名李公昴,字俊明,號文溪,廣東番禺人。 楊慎在《詞品》中說:李公昴,名昴英。清人李調元在《雨村詞話》說自己看到的《文溪詞》云:(李昴英)名公昂,字俊明.....
  • 觀宋填詞170|霧中花風前雪雨餘雲,周晉楊花詞兩用排比句
    周密的《絕妙好詞》卷三收錄了周晉詞三首,分別為《點絳唇》,《清平樂》,《柳梢青》。一、描寫圖書室的《清平樂》這首清平樂很有趣味,寫了詩人在自己藏書室的情景:圖書一室,香暖垂簾密。花滿翠壺燻研席,睡覺滿窗晴日。
  • 唱盡大宋風雨的十位詞人
    唱盡大宋風雨的十位詞人從科場考子到白衣卿相,他將詞從朝堂官家寫進市井巷陌。一百多種首創詞牌,為以後的詞人留下了一座詞調的高山。他與他的小皇帝跳海自盡,幾百年的大宋王朝,自此慘澹謝幕。當年奉旨填詞,今日卻靠寫字餬口。往昔「櫻桃進士」只能以詞對故國的懷念!山河痛失的悲慟,對人生的再三思索。當年繁華旖旎,如今剩下入骨的寒涼。那場屬於宋詞的夢,也不得不醒來!
  • 觀宋填詞合集146-155 人間何處覓風流,白了少年頭
    2、觀宋填詞147 東風第一枝 ·詠梅 :雪潤春溪,冰滋寒玉,一枝霜風將吐。仙姿正覓東君,天涯芳蹤何處。關山夢遠,惹閒愁,倚欄無緒。恨落梅,笛裡清歌,仿佛舊時佳句。逢驛使、空懷言語,送斷雁、可憐孤侶。殘橋野渡橫舟,曉月淡煙疏雨。相思夜夜,零落盡,都隨塵土。
  • 觀宋填詞168|七寶樓臺碎拆下來不成片段 吳文英的爭議
    這首詩時空的轉變,用典的隱晦,超逸中的沉鬱都有體會。上片寫秋之白天,久又進入了夜裡,但是下闕又從二人剪燈夜語中,帶出了白天見到的「山色青青、畫旗喧賽鼓」等視聽的感受。似乎不成片段,但是草灰蛇線,「無不脈絡貫通,前後照應。」
  • 觀宋填詞129|聽打個驚人噴嚏,宋詞人李處全為何這樣填詞?
    鼎鼐調和,有處理國政的意思,這首詠梅詞,或許是激勵後輩, 對少年人賦予祝福與期望。古人的詠物詞,常常不單純詠物,多有含蓄寄託之意。2、 《西江月·芍藥》:婥婥妝樓紅袖,亭亭將閫青油。東皇天巧世無儔。定有司花妙手。十裡香風曉霽,千家綺陌春遊。竹西路轉古揚州。歌吹只應如舊。
  • 20首宋詞裡的春天
    在一個寒雨潺潺的春夜,李煜從夢中醒來,追憶故國歲月,無限傷感,寫下這首《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 觀宋填詞60 毛滂《惜分飛》是寫給了妻子還是寫給歌妓?
    前言對很多喜歡填詞的人來說,毛滂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人。說陌生,似乎除了一首《惜分飛》外,很少聽見他的聲音;說熟悉,是因為查詞譜時經常看到這個人的名字。例如《欽定詞譜》中的水調歌頭、武陵春、醉花陰、粉蝶兒、惜分飛等詞牌均以毛滂詞為正格,更別提被收入各種詞牌偏格中作品了。可惜的是,很多詩詞愛好者並不自己填詞。
  •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解讀李煜的「亡國之音」
    有史學家批判李煜庸駑無能,是個只知賞花弄月、填詞唱曲的君主。孰不知,在五代十國那樣的亂世中,要想有一番作為,需天時地利人和方能造就一個英雄。而李後主顯然不是那樣一個政治、軍事之才。儘管如此,即便在降宋之後,他也不願只做一個平凡的屈辱的亡國之君臣服於趙匡胤的腳下,被淹沒在厚重的二十四史中,不希望史家如此簡單地描述他:「李煜,南唐之主,亡於宋。」
  • 27首巔峰宋詞,藏著前年的風情
    他也成為了宋朝第一個專業填詞人,他一生四處漂泊流浪,走入煙花小巷,為諸多地位低下的歌女填詞譜曲,他心思細膩,浪漫多情,卻純真如稚子,他將宋詞的旖旎多情寫得入骨三分,他雖為男子,卻寫得一手絕佳的婉約詞。,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 28首除夕、春節古詩,賀新年!
    3、年代:宋  《己未新歲》  餞歲愁雖劇,迎年喜亦深。  桃符帶草寫,椒酒過花斟。  車馬久無跡,兒孫聊慰心。  更欣春意早,處處有鳴禽。4、年代:宋  《元日》  筍班玉立五雲階,曾醉天家舞馬杯。  坐困庚樓分月久,明從堯殿帶春來。
  • 他一生填詞了4000多首歌,有填詞第一人之稱,但這十首最經典
    自從這一兩個月出了兩三期關於香港原創音樂的填詞及作曲鼻祖的視頻,比如關於香港填詞第一人黃霑的「香港詞壇教父黃霑創作的十首最經典歌曲,但自己唱歌時卻忘詞了。」還有作曲高手顧嘉輝的「華語樂壇原創音樂鼻祖、香港歌壇教父——顧嘉輝的十首經典歌曲」,以及「詞壇聖手」盧國沾的「與黃霑並稱為香港音樂填詞界的泰鬥,詞壇聖手盧國沾的十首經典歌」。
  • 3首下雨的歌,哪首最經典?
    3首下雨的歌,哪首最經典?黃家強捨不得,又撿回來,自己填詞。想不到這首歌,居然成了經典中的經典。2.劉德華《冰雨》「…冷冷的冰雨在臉上胡亂地拍,暖暖的眼淚跟寒雨混成一塊…」《冰雨》是劉德華親自填詞的一首水平較高的國語抒情歌曲,歌曲中瀰漫著苦情和深情,故事畫面感極強,傳唱度很高,這首歌也得到了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黃霑的讚賞。
  • 觀宋填詞127|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 朱熹為何陷害歌女嚴蕊
    觀宋填詞126介紹的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在淳熙八年(1181年)八月,浙東大飢, 宰相王淮薦朱熹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賑災。在短短的九個月中,除了救災以外,這位朱老夫子還惹出一段公案來。這段公案關係到一個可憐的女子,南宋的一位女詞人:嚴蕊。
  • 觀宋填詞140|描寫黃山最好的宋詞,有人說是汪莘的這首沁園春
    《方壺存稿》中王應麟寫的序言說:文士以逸民特招,如老泉以歐公,後山以坡公,至於韓子蒼之流,皆不由科目進。栁塘居士遇文公於慶元,遇西山於嘉定,而上不遇,豈二公不能為歐蘇哉?從其幾首詩中也能看出端倪。1、《遊甘露寺》:扁舟京口意躊躇,北固峰頭淚滿裾。聞道昔時兵可用,未知今日事何如。傷心南渡英雄盡,屈指中原歲月疏。待見太平心始足,不妨歸去老樵漁。
  • 張國榮最好聽的5首國語歌,第5首是林夕填詞,比自傳還要經典
    遺憾的是,張國榮的大部分音樂都是粵語歌曲,這次小編和大家分享張國榮最好聽的5首國語歌,其中第5首是由哥哥作曲、林夕填詞,比自傳還要經典。《當愛已成往事》,這首歌的原唱是李宗盛和林憶蓮,當時李宗盛創作這首歌曲,專門為電影《霸王別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