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宋填詞174|陳鬱填詞詠雪,其實在罵這個人

2021-01-11 老街味道

前言

陳鬱(1184-1275)字仲文,號藏一。江西臨川人(與被動王安石同鄉)。陳鬱和兒子陳世崇並稱「臨川二陳」。

陳鬱有《藏一話腴》四卷,嶽珂(嶽飛孫)為之作序,盛讚其閉門讀書,研究經典,不肯攀附權貴之門。

陳鬱詞作傳世僅有幾首,其中詠雪篇諷刺權臣賈似道專權誤國,後歸鄉裡。陳鬱高壽,卒於德佑元年,年九十二。

《念奴嬌·詠雪》

陳鬱的這首《念奴嬌·詠雪》 ,可謂罵人的佳作。其詞云:

沒巴沒鼻,霎時間、做出漫天漫地。不論高低並上下,平白都教一例。鼓動滕六,招邀巽二,一任張威勢。識他不破,只今道是祥瑞。卻恨鵝鴨池邊,三更半夜,誤了吳元濟。東郭先生都不管,關上門兒穩睡。一夜東風,三竿暖日,萬事隨流水。東皇笑道,山河原是我底。

陳鬱以文人之口,借詠雪來轉彎抹角地諷刺權臣賈似道。

上闋

沒巴沒鼻,是當時俗語。意思是,莫名其妙,沒來由就下起了一場大雪。前三句用了擬人的手法,暗諷賈似道靠自己姐姐收到宋理宗恩寵,自己竟然飛黃騰達,平步青雲。

不論高低並上下,平白都教一例。即大雪過後,無論山峰低谷,鋪就了一片銀裝世界。也諷刺了賈似道專政 ,為所欲為的行為。

鼓動滕六,招邀巽二,一任張威勢。一個是雪神、一個是風神,諷刺賈似道招募黨羽,禍亂朝政。

識他不破,只今道是祥瑞。這兩句是惋惜聖上被蒙蔽,把這場惡雪(賈似道)誤認為是祥瑞。

下闋

卻恨鵝鴨池邊,三更半夜,誤了吳元濟。下闋開始用典,唐憲宗時,吳元濟叛亂。因一場大雪,吳元濟放鬆了警惕,結果被李愬雪夜襲蔡州 ,途中驚動鵝鴨以掩蓋行軍動靜,破城後活捉了吳元濟。

東郭先生都不管,關上門兒穩睡。這裡用了《史記滑稽列傳》 中的典故:

東郭先生久待詔公車,貧困饑寒,衣敝,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無下,足盡踐地。道中人笑之,東郭先生應之曰:「誰能履行雪中,令人視之,其上履也,其履下處乃似人足者乎?

東郭先生窮困的時候,穿的鞋子有面無底,在大雪中留下了赤腳的腳印。這裡說東郭先生不管,或許是不管門外的大雪,賢人閉門不管眼前事,先任由大雪作惡吧。

一夜東風,三竿暖日,萬事隨流水。將來總有時過境遷,局勢變換的可能,在雲開日升的時候,大雪終究會化為流水消逝。

東皇笑道,山河原是我底。到此時,我們終究會發現,江山湖海會露出原先的面貌,不在受到大雪的覆蓋。

也就是說,你賈似道也會有倒臺的一天。事實上,陳鬱的判斷沒有錯,欺下瞞上的三朝元老賈似道,最終還是被群臣彈劾罷官,貶謫路上被監押使臣鄭虎臣所殺。

陳鬱應制詞

唐朝皇帝喜歡作詩,因此出現了很多應制詩。宋朝皇帝喜歡填詞,例如宋徽宗專門成立了大晟府,養了周邦彥一眾詞人專事填詞作曲。傳說宋高宗趙構還為了一首《風入松》,而給俞國寶賜官。

陳鬱主要在宋理宗、宋度宗時代為官,有幾首應制詞傳世。例如《聲聲慢 應制賦芙蓉、木樨》

澄空初霽,暑退銀塘,冰壺雁程寥寞。天闕清芬,何事早飄巖壑。花神更裁麗質,漲紅波、一奩梳掠。涼影裡,算素娥仙隊,似曾相約。閒把兩花商略。開時候、羞趁觀桃階藥。綠幕黃簾,好頓膽瓶兒著。年年粟金萬斛,拒嚴霜、錦絲圍幄。秋富貴,又何妨、與民同樂。

這裡的芙蓉不是指荷花,而是指木芙蓉。木樨指桂花。從詞中所寫,應該是御苑中,木芙蓉與桂花在秋季開花。於是皇帝命臣子填詞助興。

又有《絳都春》一闋:

晴天媚曉。正禁苑乍暖,鶯聲嬌小。柳拂玉闌,花映朱簾韶光早。熙朝多暇舒長晝。慶聖主、新頒飛詔。貽謀恩重,齊家有訓,萬邦儀表。偏稱宮闈歡笑。釀和氣共結,天香繚繞。侍宴回車,韶部將迎金蓮照。雞鳴警戒丁寧了。但管取、鹹常同道。東皇先報宜男,已生瑞草。

貽謀,是指父祖對子孫的訓誨。宜男,嵇康《養生論》:「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舊時習俗,婦人有孕常佩帶這種花,以為宜得男也, 又叫宜男草。這首詞似乎是指新的皇子。

實際上,宋理宗的兒子都在早年夭折。繼承宋理宗皇位的是其侄子宋度宗趙禥。

這首詞也許是寫宋度宗的,度宗有三個當皇帝的兒子:宋端宗趙昰,楊淑妃所生;宋恭帝趙顯,全皇后所生;宋懷宗趙昺,俞修容所生。之所以有三個皇帝,是因為南宋滅亡,宋恭帝趙顯被押往元大都,他的兩個兄弟先後被立為皇帝。

陳鬱又有《寶鼎現》:

虞弦清暑,佳氣蔥鬱,非煙非霧。人正在、東闈堂上,分瑞祥輝騰翠渚。奉玉斝,總歡呼稱頌,爭羨神光葆聚。慶誕節、彌生二佛,接踵瑤池仙母。最好英慧由天賦。有仁慈寬厚襟宇。每留念、修身忱意,博問謙勤親保傅。染寶翰、鎮規隨宸畫,心授家傳有素。更吟詠、形容雅頌,隱隱賡歌風度。恩重漢殿傳觴,宣付祝、恭承天語。對南薰初試,宮院笙簫競舉。但長願,際昇平世,萬載皇基因睹。問寢日,俟雞鳴舞拜,龍樓深處。

東闈:指東宮,太子居所。虞弦與南薰是一個典故,《孔子家語。辯樂》:"昔者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燻兮......

結束語

宋度宗趙禥曾經寫四言詩《賜陳鬱》:「文窺先漢,詩到盛唐。侍餘左右,知汝忠良。」可知陳鬱在度宗時還任職。

賈似道在宋度宗的時候權勢達到頂峰,動輒以辭職要挾這個有點弱智的皇帝。

陳鬱的兒子陳世崇因那首詠雪詞受到牽連,被賈似道忌恨所以罷官歸鄉。估計這首《念奴嬌·詠雪》詞可能寫在宋度宗時代。

結束時,依照慣例填詞一闋為今天作業,《絳都春》一闋:

風清月曉。憶南浦分攜,帆張雲繞。忍聽陽關,千裡煙波披殘照。浮生長怕相思擾。別離苦,強成歡笑。碧空遠影,高樓望斷,華胥夢了。芳草,天涯路渺。幾凝佇、過盡塞鴻多少。細忖人間,何似池塘雙鴛好。孤眠又被黃鶯惱。 怎拋卻,一場煩惱。荼蘼開盡春歸,與花共老。

@老街味道

觀宋填詞173|又是羊車過也,月明花落黃昏,黃昇上逼少遊近摹白石

相關焦點

  • 觀宋填詞60 毛滂《惜分飛》是寫給了妻子還是寫給歌妓?
    前言對很多喜歡填詞的人來說,毛滂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人。說陌生,似乎除了一首《惜分飛》外,很少聽見他的聲音;說熟悉,是因為查詞譜時經常看到這個人的名字。例如《欽定詞譜》中的水調歌頭、武陵春、醉花陰、粉蝶兒、惜分飛等詞牌均以毛滂詞為正格,更別提被收入各種詞牌偏格中作品了。可惜的是,很多詩詞愛好者並不自己填詞。
  • 觀宋填詞170|霧中花風前雪雨餘雲,周晉楊花詞兩用排比句
    東風有掌控之權,用了一個」倖「;遊子有不負責任的特點,用了一個」情「字;佳人受人擺布,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用了一個」命「字。下片的東風、遊子、佳人,不太像比喻,更像是在楊花飄落的春天,三種不同的人物生活軌跡。上片寫的是楊花,下片寫楊花背景下不可捉摸的命運與生活。
  • 觀宋填詞129|聽打個驚人噴嚏,宋詞人李處全為何這樣填詞?
    一、白髮逐年多 南宋主戰派的失意從李處全詞作中,可以看出他也是一個主戰派,詞中有收復故土之心,同時也能看出南宋人的無可奈何。《水調歌頭·冒大風渡沙子》: 落日暝雲合,客子意如何。定知今日,封六巽二弄乾戈。四望際天空闊,一葉凌濤掀舞,壯志未消磨。為向吳兒道,聽我扣舷歌。我常欲,利劍戟,斬蛟鼉。胡塵未掃,指揮壯士挽天河。
  • 起風了原版真的沒有中文版的填詞好麼?其實日文填詞更好!
    原唱是日本歌手高橋優所唱的《ヤキモチ(起風了)》沒有火遍中國,經過網絡人士買辣椒也用券的中文填詞,通過抖音傳播一時火遍了整個中國。 為什麼原唱不火反而重新填詞後的歌曲會火呢? 可能是因為中國話的傳唱度,也可能是新的歌手重新賦予了這首歌靈魂填詞。其實認真的將,日本版的《起風了》這首歌,歌詞並不比中文填詞差,但是中國上下能看懂日文的有多少呢?
  • 觀宋填詞127|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 朱熹為何陷害歌女嚴蕊
    觀宋填詞126介紹的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在淳熙八年(1181年)八月,浙東大飢, 宰相王淮薦朱熹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賑災。在短短的九個月中,除了救災以外,這位朱老夫子還惹出一段公案來。這段公案關係到一個可憐的女子,南宋的一位女詞人:嚴蕊。
  • 觀宋填詞合集146-155 人間何處覓風流,白了少年頭
    3、觀宋填詞148|《江城子·遊贛州鬱孤臺 》:鬱孤臺上雨初晴,暮潮平,大江橫。三水通渠,章貢繞重城。閒步蘇辛登覽處,循古蹟,感平生。 文公投筆阻刀兵,嘆零丁,炳丹青。樹杪風來,似有讀書聲。遙向宋牆懷抱裡,旗幟展,且徐行。
  • 觀宋填詞168|七寶樓臺碎拆下來不成片段 吳文英的爭議
    關於這個不成片段,很是引發了一番爭議, 姑且不論。先說說何謂七寶樓臺。首先,吳文英不是個地位尊崇之人,宋史無傳,他還沒有姜夔寫詞序的習慣,生平事跡沒有太多的記載。其次,就是王國維與胡適等人所詬病的問題,他填詞和李商隱作詩一樣,從字面上朦朧幽深而且多歧義,難以理解和判斷。
  • 觀宋填詞171|南宋詞人潘牥直言敢諫,卻因溼身受寒而亡
    其實在端平元年(1234年),宋理宗已經詔令追復趙竑的官爵。趙竑妻吳氏做了比丘尼,賜號為惠淨法空太師,每月供給缽錢。我們爬山的時候會發現,山泉水非常涼,這個潘牥因此受了寒氣,回家後就得病臥床去世了。大家對於潘牥的評價是,平時胡鬧慣了,不知道保護自己,都為其感到惋惜。43歲,人在壯年,又受到丞相遊似的賞識,本來前途不可限量,可惜可惜。
  • 觀宋填詞180|劉辰翁3首上元詞寫盡故國哀思,第3首寫完即逝
    鐵馬蒙氈,笛裡番腔,街頭戲鼓,暗指臨安陷落,元人鐵騎橫行江南。宋王朝實際上已經滅亡,但抗元鬥爭仍在進行,陸秀夫、文天祥、陳宜中等人先後擁立宋恭帝的兄弟即位,繼續在東南一帶維持著宋朝最後的復國希望。第二首 景炎三年(1278年)元宵節李清照的《永遇樂·落日熔金》是其南渡後的代表作之一,寫了北宋汴京和南宋京城臨安元宵節的情景,藉以抒發自己的故國之思,其詞云: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
  • 大宋第一流行歌手的一生:生前奉旨填詞,死後紅顏相送
    這個人就是宋朝著名詞人,婉約派鼻祖,宋代流行歌手兼超級巨星:柳三變。」這個稱號,柳永實至名歸。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既然皇帝大人說讓我「且去填詞」——那我也就只好做一個「奉旨填詞柳三變」了。
  • 觀宋填詞184|文天祥200年後實現夢想,諡號裡有了一個忠字
    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再次南下攻宋,賈似道帶領的南宋官兵一潰千裡。宋廷號召天下勤王。當時文天祥在江西贛州作知州,他捐獻家資充當軍費,招募四方豪傑起兵勤王,一直隱居不仕的好友鄧剡也舉家隨軍抗元。元軍兵臨南宋都城前,朝中幾十位大臣如宰相陳宜中、籤書樞密院事文及翁、倪普等紛紛逃走。最少的時候,據說只有6人上朝。
  • 香港樂壇黃霑唯一信服的填詞人,黃霑自嘆不如他
    說到填詞人,我們自然而然會想到當今樂壇的林夕和黃偉文,而即填詞又作曲的鬼才黃霑,則在我們心裡是一個傳奇,也是一個天才的奇蹟。黃霑性格不拘一格,爽朗大氣,敢說敢做敢愛也敢恨。他罵過的人不少,他惜過的人也不少。
  • 為什麼說用粵語填詞,比普通話填詞難太多?
    相信陳奕迅的很多歌大家都耳熟能詳,而且Eason的很多歌都有粵語和普通話兩種版本,像我們常聽的《紅玫瑰》與《白玫瑰》,《不如不見》和《好久不見》等等,「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即使惡夢卻仍然綺麗,甘心墊底襯你的高貴」,同樣是一樣的譜曲,兩首歌卻用不同的填詞,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粵語填詞和普通話填詞有這樣的不同呢?
  • 黎彼得說林夕是唯一一個靠填詞賺錢最多的填詞人,林夕笑而不語
    林夕這樣高產量的填詞人,可能是很多文學創作或者同行羨慕和納悶的對象,有些人一年也除了一首很火的歌,而林夕可以一年出很多首家喻戶曉的歌曲,就連另一個香港著名的填詞人黎彼得都曾說,在填詞界只有林夕只靠填詞就賺的缽滿盆滿,如此可見林夕的高產量和高質量令人嘆為觀止。
  • 星爺的'奉旨乞討'和柳永的'奉旨填詞'
    鬼才願意當乞丐吶」 有人說這個境界比金庸小說裡那群丐幫的人高太多了。從天龍八部到射鵰三部曲,一群丐幫的兄弟沒有哪個是人認認真真的去討飯的,整天忙的都是保家衛國,匡扶宋室。 雖然所謂位卑未敢忘憂國,不過想想你已經卑微到當乞丐了,不當帶路黨真的已經夠愛國了,整天忙著保家衛國就有點不務正業了。退一萬步說,大金國真的打進來了,你也不會失業的,繼續當個乞丐估計沒有問題吧。
  • 觀宋填詞169|李公昴被稱為詞家射鵰手,這首詞卻虎頭蛇尾
    前言公元1226年科舉會試,一個廣東人原本被定取狀元,可惜其治學《春秋》的觀點不被皇帝認可,結果被改為了第三名:探花。據說,這是宋朝時嶺南探花第一人,此人叫做李昴英。一、南人無黨,中外頗畏憚之。清人李調元在《雨村詞話》說自己看到的《文溪詞》云:(李昴英)名公昂,字俊明.....李昴英受業崔與之門下,主修《春秋》。著有《文溪集》、《文溪詞》等多卷。其父李天棐,任宋朝的奉直大夫,後來特授循州路通判,皇帝賜他紫金魚袋,贈龍圖閣待制(官職),太子太師。
  • 香港填詞人鄭國江
    因為對於歌手來說,如果等不到他的成名曲,他將永遠無法火起來,所以能成為樂壇巨星,必定有屬於他的成名經典歌曲,甚至是經常在一起合作的填詞人和作曲家。今天要介紹的就是香港非常著名的詞作者鄭國江先生,鄭國江出生於1941年,今年也已經79歲高齡了,他和去世的黃沾先生年級差不多,而且都是屬於詞作品很多且經典的大師,鄭國江的詞作品超過了2000多首,黃霑的詞作品1000多首。
  • 第三屆金蝸牛填詞大賽啟幕 首次新增粵語填詞
    &nbsp&nbsp&nbsp&nbsp第三屆金蝸牛填詞大賽將於7月12日開啟海選,持續至9月21日。本屆大賽將首次新增粵語填詞,並新增香港賽區。深圳新聞網7月12日訊(記者 劉夢婷)為填詞新秀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
  • 填詞十法
    填詞之難,難的就是它上不像詩,下不像曲,而在兩個之間,不會填詞的,填的詞可能像曲子一樣,而有學問的人填詞,雖然儘量的避開詩,但還是離不開詩,一個原因可能是除了寫詩就不會寫別的了,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習慣難以改變,要是把這兩個弊端都去掉了,就能夠在淺深高下之間悉心研究詩詞。襯逗虛字法不管作什麼文章,要想使其姿態生動,表情達意,都離不開虛字的用法,這在填詞時猶為重要。
  • 黎彼得、向雪懷,神級填詞人」大爆巨星「秘密」
    趁著黎彼得、向雪懷演出之際,南方都市報記者專訪他倆,除了講述心中的港樂情懷,兩位詞人還在訪問中大爆圈中巨星的「秘密」!演出上,黎彼得在臺上談起自己的家事,一時感觸得淚流滿面:「工作上漸見成就時,我和妻子的關係卻日益惡化,孩子才3歲就離婚,妻子抱著行李離開的那個畫面,我直到現在還歷歷在目。」    黎彼得說,黃霑在世時經常罵他:「『你這個小子,有沒有搞錯?求名,不求利,那你入這一行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