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舉三種不同說法之前,我們要先說明為什麼只有秦瓊能救單雄信。
大家知道,要說在唐高祖李淵那裡誰的面子最大,那肯定是秦瓊秦叔寶,拋開野史不說,正史《新唐書》《舊唐書》裡都有李淵對秦瓊發自肺腑的感激,甚至要把身上的肉割下來給秦瓊下酒,結果秦瓊收下了金酒壺。而在李淵心中,自己一直虧欠著秦瓊秦叔寶——功勞太大,賞無可賞。這時候只要秦瓊開口替單雄信求情,那麼李淵也可以滿口答應,藉此減輕一點點心理負擔——只是一點點而已,他還是欠秦瓊的,因為放過單雄信並不是什麼太大的人情,連單雄信的上級(或者說老丈人)王世充,李淵也放了,首惡尚且不辦,哪裡還會必殺脅從?
當然,李世民也不是非殺單雄信不可,首先他是沒權利,其次是也沒有必要。當時的李世民還說得不算,王世充帶著一大票人馬(包括單雄信)投降,是要交給當時的皇帝李淵發落的;而且李世民也曾遇到過強悍的對手,比如老將屈突通、猛將尉遲敬德,都曾經給李世民製造過不少麻煩,也殺過李世民不少手下,但是這兩個人投降後都受到了優待和重用。既然李淵和李世民都不是非殺單雄信不可,可是為什麼單雄信最後卻被殺了呢?這可能是徐茂功(李勣)好心辦了錯事——誰都可以求情,只有他求情適得其反,但恰恰是徐茂功出面求情了。
首先,徐茂功跟李淵和李世民都關係都沒那麼好,起碼當時沒那麼好;另外,徐茂功在不久之前剛犯了一個大錯:兵敗被擒短暫投降了竇建德並接受了竇建德的封賞;第三點也很重要,徐茂功很有號召力且智謀出眾,如果單雄信欠下他救命之恩,那麼一個超一流武將和一個神機軍師聯起手來,很難掌控。
咱們且把徐茂功放在一邊,言歸正傳說說秦瓊為什麼能救單雄信而沒救。第一種說法是秦瓊秦叔寶跟單通單雄信根本沒啥交情,秦瓊根本就不會去替單雄信求情。理由是基本沒有史料為證他們關係很好。但是這種說法值得商榷:秦瓊和單雄信又不是皇帝,身邊也沒有一幫史官記載他們的一言一行,這倆人有沒有交情,似乎還進不了正史記錄範疇。我們可以換句話說:史料中也沒有記載秦瓊和單雄信不是好兄弟,但卻有確鑿的史料表明這二人是瓦崗軍戰友,一個管內馬軍,一個管外馬軍,也曾多次並肩作戰。
既然第一種說法站不住腳,咱們來看第二種說法。這種說法多半來自正史:單雄信被殺的時候,秦瓊正在以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的身份鎮守長春宮,要知道長春宮並不在長安(西安)而在今天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這倆地方相距二三百裡,以唐朝的交通條件,秦瓊得到消息再去救單雄信,那已經來不及了——秦瓊根本就沒想到李淵李世民父子會殺已經投降的單雄信,因為就連王世充在投降前,也得到了李世民「保全性命」的承諾。
第三種說法有可能是大家最願意相信的一種說法,這種說法可能最靠譜,因為這種說法流傳最廣——徐老道打錯了算盤:徐茂功想保全秦瓊和單雄信兩個人,結果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一招失錯滿盤皆輸。單雄信被殺,秦瓊很憤怒,從此斷了跟徐茂功的往來。這種說法是徐茂功考慮到秦瓊太講義氣,一定會拼了性命力保單雄信,而且最後可能跟李淵李世民翻臉。於是徐茂功找了個藉口支走了秦瓊(押運糧草),然後自己去找李家父子,表示要用自己的全部功勳換取單雄信一條性命,結果籌碼不夠(當時的徐茂功或者李勣應該算有功有過),而且還被懷疑恃功而驕。求情變成了催命,氣得單雄信說:「我就知道你辦不成事兒!」不過要說這徐茂功也夠倒黴的,本來很是忠義,他對李密忠心,但最後也只能給李密收屍;對單雄信也夠義氣,但卻沒保住單雄信性命……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好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