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率軍剿滅了洛陽的王世充,俘虜了大將軍單雄信。他不顧徐世勣的苦苦求情,最終將單雄信斬首示眾。
看過《隋唐英雄傳》的朋友都知道,單雄信號稱是瓦崗寨中第一號英雄好漢,他人送外號"赤發靈官",不僅為人豪爽仗義,而且擅使馬槊,勇猛無比。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曾說:雄信驍捷,善用馬槊,名冠諸軍,軍中號曰"飛將"。
單雄信被俘劇照
可問題是:這麼一個驍勇善戰的猛將,為什麼李世民沒有把他收為自己所用,而是選擇了將他殺死呢?李世民一向是求賢若渴,他手下的尉遲敬德、徐世勣、秦瓊、程咬金等人都是其他陣營投降過來的降將,為什麼李世民可以對這些人禮待有加,而唯獨不能容下單雄信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單雄信曾經兩次威脅到李世民的生命
在李世民攻打洛陽期間,單雄信曾經多次威脅到李世民的性命,而見於史書記載的至少有兩次。
第一次記載於在《舊唐書》中:
雄信出軍拒戰,援槍而至,幾及太宗,徐世勣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恐,遂退,太宗由是獲免。
單雄信武藝高強,尤其擅使馬槊,也就是騎馬時用一種類似長槍的武器進行殺敵。他對李世民緊追不捨,並且差點把李世民給當場刺殺。這時候多虧了徐世勣趕到,呵退了單雄信。徐世勣和單雄信曾經是瓦崗寨中的生死兄弟,雖然各為其主,但單雄信還是給了徐世勣一個面子,饒過了李世民一馬。
另外一次則記錄於《新唐書.尉遲恭傳》中:
單雄信者,賊驍將也,騎直趨王(李世民),敬德躍馬大呼橫刺,雄信墜,乃翼王出。
在洛陽城下的另外一場戰役中,李世民再次被單雄信追殺。這次沒有徐世勣在身旁,李世民眼看就要死在單雄信的長槊之下,正在危機時刻,尉遲敬德拍馬趕到,把單雄信從馬上打到了地上,救下了李世民。
李世民年輕的時候身經百戰,但真正遇到生命危險的兇險時刻其實並不多。而這個單雄信卻兩次差點要了李世民的命,難免在李世民的心中會留下陰影。正因如此,李世民後來才執意要殺死單雄信,以報先前之仇。
單雄信為人不忠,多次背叛舊主
在《隋唐英雄傳》中,單雄信被塑造成了一個忠肝義膽的綠林好漢形象。他是山西潞州八裡二賢莊的莊主,號稱大隋九省綠林總瓢把子,為人俠義豪爽,鋤強扶弱,天底下的所有英雄好漢都欽佩他的為人,奉他為大哥。
單雄信在京劇中的造型
然而,《隋唐英雄傳》畢竟是小說演義,真實歷史上的單雄信可並沒有這麼的忠義。他甚至還做出過一些為人不齒的背主之事,使當時的天下豪傑嗤之以鼻。
首先,單雄信在面對翟讓之死時,選擇了卑躬屈膝的向李密投降。單雄信和瓦崗軍的首領翟讓是至交好友,兩人素來友善,名義上雖是主臣,感情上實則是兄弟。然而,後來李密殺死了翟讓,單雄信非但沒有抵抗,亦或是慷慨赴死,反而是向李密這個殺害了他舊主和好友的人跪地求饒,磕頭一直磕到流血,以此來換得苟且的活命。
李密暗殺翟讓
後來,單雄信成為了李密帳下的大將。在李密與王世充作戰時,面對李密一方的失利,單雄信又率軍投降了王世充,成了王世充的大將軍。
可以看出,歷史上真實的單雄信其實是一個背信棄義,反覆無常的小人。雖然他勇猛無比,有萬夫不當之勇,但李世民首先考慮的是一個人是否忠誠,其次才考慮他的個人能力。面對這樣一個多次背主的單雄信,李世民將他斬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天下局勢發生了變化
李世民之所以執意殺死單雄信,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天下的局勢發生了變化。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中華大地分裂為了多股割據勢力。其中,以西邊的李淵、河北的竇建德、洛陽的王世充、山東的李密最為強大。而在李密的瓦崗軍潰敗後,能夠與李唐王朝分庭抗禮的,就只剩下了竇建德和王世充這兩股勢力。
李世民是李淵手下最會打仗的一個將領,每逢遇到強敵,李淵都會派出李世民率軍進行討伐。在當時李世民的心中,洛陽的王世充和河北的竇建德是他統一全國路上最強大的兩個敵人。為此,他招攬天下英豪,不斷充實自己帳下武將的實力。面對尉遲敬德、屈突通、秦瓊、程咬金、徐世勣等名將的歸降,李世民都展現出了極大的禮遇,使這些名將為自己所用。
然而,在武德四年,李世民一舉擊敗了竇建德和王世充兩個對手。他先是在虎牢關之戰中生擒了竇建德,又在洛陽城下逼迫王世充出城投降。在短短的半年之中,李世民畢其功於一役,成功的擊潰了兩大強敵,使得李唐在中華大地上再也沒有強大的對手。
剿滅竇建德和王世充後,李唐再無強大敵手
面對這種局勢的改變,此時李世民的心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之前的他迫於強敵的壓力,必須要擴大手下武將的實力,所以四處招攬人才,儘量使所有名將都為己所用。而現在王世充和竇建德都已經被平定了,李世民也就沒必要再收服這麼多名將了。所以,單雄信那種勇武過人的優點就已經變得不值錢了。
而且,不管是李世民還是李淵,這個時候心裡想的都已經不再是打仗的事,而是想的應該如何治理國家,如何讓大唐長治久安。而想要讓國家長治久安,最需要的一個品質就是大臣們的忠誠。在這種心態下,單雄信那種不忠於舊主的特點就成為了一種反面的典型。也正因如此,李世民就不得不將單雄信殺死,以儆效尤,以免其他人會效法他那種背主求榮的行徑。
京劇《鎖五龍》
在中國有一個著名的京劇選段,叫做《鎖五龍》,講的就是單雄信被俘虜後,與程咬金、徐世勣、羅成等瓦崗寨的兄弟們訣別,然後被李世民送上斷頭臺的故事。在京劇中,單雄信豪邁赴死,把徐世勣、羅成、李世民等人罵了個狗血淋頭,完全是一副偉岸高大、冤屈而死的形象,甚至還有很多人因此而責怪李世民,怪他不該殘害忠良,枉殺好漢。
但事實上,單雄信死的不冤,李世民也沒有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