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為什麼執意要殺死單雄信?說好的求賢若渴呢?

2020-12-20 大宋蘇老泉

唐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率軍剿滅了洛陽的王世充,俘虜了大將軍單雄信。他不顧徐世勣的苦苦求情,最終將單雄信斬首示眾

看過《隋唐英雄傳》的朋友都知道,單雄信號稱是瓦崗寨中第一號英雄好漢,他人送外號"赤發靈官",不僅為人豪爽仗義,而且擅使馬槊,勇猛無比。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曾說:雄信驍捷,善用馬槊,名冠諸軍,軍中號曰"飛將"。

單雄信被俘劇照

可問題是:這麼一個驍勇善戰的猛將,為什麼李世民沒有把他收為自己所用,而是選擇了將他殺死呢?李世民一向是求賢若渴,他手下的尉遲敬德、徐世勣、秦瓊、程咬金等人都是其他陣營投降過來的降將,為什麼李世民可以對這些人禮待有加,而唯獨不能容下單雄信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單雄信曾經兩次威脅到李世民的生命

在李世民攻打洛陽期間,單雄信曾經多次威脅到李世民的性命,而見於史書記載的至少有兩次。

第一次記載於在《舊唐書》中:

雄信出軍拒戰,援槍而至,幾及太宗,徐世勣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恐,遂退,太宗由是獲免。

單雄信武藝高強,尤其擅使馬槊,也就是騎馬時用一種類似長槍的武器進行殺敵。他對李世民緊追不捨,並且差點把李世民給當場刺殺。這時候多虧了徐世勣趕到,呵退了單雄信。徐世勣和單雄信曾經是瓦崗寨中的生死兄弟,雖然各為其主,但單雄信還是給了徐世勣一個面子,饒過了李世民一馬。

另外一次則記錄於《新唐書.尉遲恭傳》中:

單雄信者,賊驍將也,騎直趨王(李世民),敬德躍馬大呼橫刺,雄信墜,乃翼王出。

在洛陽城下的另外一場戰役中,李世民再次被單雄信追殺。這次沒有徐世勣在身旁,李世民眼看就要死在單雄信的長槊之下,正在危機時刻,尉遲敬德拍馬趕到,把單雄信從馬上打到了地上,救下了李世民。

李世民年輕的時候身經百戰,但真正遇到生命危險的兇險時刻其實並不多。而這個單雄信卻兩次差點要了李世民的命,難免在李世民的心中會留下陰影。正因如此,李世民後來才執意要殺死單雄信,以報先前之仇。

單雄信為人不忠,多次背叛舊主

在《隋唐英雄傳》中,單雄信被塑造成了一個忠肝義膽的綠林好漢形象。他是山西潞州八裡二賢莊的莊主,號稱大隋九省綠林總瓢把子,為人俠義豪爽,鋤強扶弱,天底下的所有英雄好漢都欽佩他的為人,奉他為大哥。

單雄信在京劇中的造型

然而,《隋唐英雄傳》畢竟是小說演義,真實歷史上的單雄信可並沒有這麼的忠義。他甚至還做出過一些為人不齒的背主之事,使當時的天下豪傑嗤之以鼻。

首先,單雄信在面對翟讓之死時,選擇了卑躬屈膝的向李密投降。單雄信和瓦崗軍的首領翟讓是至交好友,兩人素來友善,名義上雖是主臣,感情上實則是兄弟。然而,後來李密殺死了翟讓,單雄信非但沒有抵抗,亦或是慷慨赴死,反而是向李密這個殺害了他舊主和好友的人跪地求饒,磕頭一直磕到流血,以此來換得苟且的活命。

李密暗殺翟讓

後來,單雄信成為了李密帳下的大將。在李密與王世充作戰時,面對李密一方的失利,單雄信又率軍投降了王世充,成了王世充的大將軍。

可以看出,歷史上真實的單雄信其實是一個背信棄義,反覆無常的小人。雖然他勇猛無比,有萬夫不當之勇,但李世民首先考慮的是一個人是否忠誠,其次才考慮他的個人能力。面對這樣一個多次背主的單雄信,李世民將他斬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天下局勢發生了變化

李世民之所以執意殺死單雄信,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天下的局勢發生了變化。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中華大地分裂為了多股割據勢力。其中,以西邊的李淵、河北的竇建德、洛陽的王世充、山東的李密最為強大。而在李密的瓦崗軍潰敗後,能夠與李唐王朝分庭抗禮的,就只剩下了竇建德王世充這兩股勢力。

李世民是李淵手下最會打仗的一個將領,每逢遇到強敵,李淵都會派出李世民率軍進行討伐。在當時李世民的心中,洛陽的王世充和河北的竇建德是他統一全國路上最強大的兩個敵人。為此,他招攬天下英豪,不斷充實自己帳下武將的實力。面對尉遲敬德、屈突通、秦瓊、程咬金、徐世勣等名將的歸降,李世民都展現出了極大的禮遇,使這些名將為自己所用。

然而,在武德四年,李世民一舉擊敗了竇建德和王世充兩個對手。他先是在虎牢關之戰中生擒了竇建德,又在洛陽城下逼迫王世充出城投降。在短短的半年之中,李世民畢其功於一役,成功的擊潰了兩大強敵,使得李唐在中華大地上再也沒有強大的對手。

剿滅竇建德和王世充後,李唐再無強大敵手

面對這種局勢的改變,此時李世民的心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之前的他迫於強敵的壓力,必須要擴大手下武將的實力,所以四處招攬人才,儘量使所有名將都為己所用。而現在王世充和竇建德都已經被平定了,李世民也就沒必要再收服這麼多名將了。所以,單雄信那種勇武過人的優點就已經變得不值錢了。

而且,不管是李世民還是李淵,這個時候心裡想的都已經不再是打仗的事,而是想的應該如何治理國家,如何讓大唐長治久安。而想要讓國家長治久安,最需要的一個品質就是大臣們的忠誠。在這種心態下,單雄信那種不忠於舊主的特點就成為了一種反面的典型。也正因如此,李世民就不得不將單雄信殺死,以儆效尤,以免其他人會效法他那種背主求榮的行徑。

京劇《鎖五龍》

在中國有一個著名的京劇選段,叫做《鎖五龍》,講的就是單雄信被俘虜後,與程咬金、徐世勣、羅成等瓦崗寨的兄弟們訣別,然後被李世民送上斷頭臺的故事。在京劇中,單雄信豪邁赴死,把徐世勣、羅成、李世民等人罵了個狗血淋頭,完全是一副偉岸高大、冤屈而死的形象,甚至還有很多人因此而責怪李世民,怪他不該殘害忠良,枉殺好漢。

但事實上,單雄信死的不冤,李世民也沒有殺錯。

相關焦點

  • 李世民要斬殺單雄信,為何求情之人只有徐茂公,秦瓊等人呢?
    熟知隋唐歷史的人,一定會知道單雄信這個人。單雄信是隋唐時期的一員猛將,被人稱為「飛將軍」,他甚至有兩次差點要了李世民的命。公元621年,李世民在牢虎關之戰裡,大敗竇建德。洛陽軍閥王世充無奈之下,率眾投降於李世民,李世民放過了王世充,卻斬殺了其帳下的單雄信。
  • 李世民要殺單雄信,如果當時秦瓊為他求情,李世民會答應嗎?
    在民間流傳的隋唐演義小說中,「小孟嘗」秦瓊和「小關羽」單雄信是不可分割的生死之交,可為何在歷史上李世民要殺單雄信時,沒看見秦瓊站出來為單二哥求情?其實,秦瓊是不可能為單雄信求情的,和小說《隋唐演義》中描述的不同,歷史上的單雄信和秦瓊是沒啥交情的,兩人的關係反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敵對性質。秦瓊和單雄信的人生軌跡是不同的,單雄信是綠林豪強出身,很早就跟隨翟讓上瓦崗寨,做了造反的山大王。
  • 李世民一生惜才,卻為何單單處死單雄信
    隋末唐初,有一位著名的大將,被稱為猛將,一生為國徵戰沙場,但凡他參與的戰役,無往不勝,他就是單雄信,作為五虎之首,他武藝雙全,人們都稱他為飛將。在大家眼中,李世民是一位愛才惜才的人,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能在眾多皇子中脫穎而出,打下江山。
  • 李世民處死單雄信時,那麼多瓦崗寨舊部,為何只有李勣一人求情?
    《隋唐演義》李勣(徐茂公)送別單雄信和電視劇中李世民要殺單雄信時,秦瓊、程咬金、羅士信(羅成)、李勣(徐茂公、徐世績)等都站出來為單雄信求情的描述相比,真實歷史中,只有李勣一人站出來請求李世民不要殺單雄信
  • 李世民處死單雄信,為何只有徐茂公來為他求情?正史演義說法不同
    單雄信和徐茂公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徐茂公也就是徐世勣,他和單雄信是一對好兄弟,兩人曾一起投奔瓦崗之主翟讓,後來,翟讓被李密設計殺害,他們倆又轉投到李密帳下效力。不久後,李密被王世充擊敗,單雄信和徐世勣分道揚鑣,單雄信投靠了王世充,徐世勣則投到了李世民帳下。
  • 從單雄信說起
    單雄信舞臺形象小時候喜歡看《隋唐演義》,還有關於隋唐英雄的民間傳說,很喜歡單雄信這個人物,一個是忠,一個是義,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 單雄信之死
    單雄信、徐世勣和翟讓是同鄉,單、徐二人少年時就一起投奔了翟讓。三人既為同道,又是同鄉,關係自然不一般。但是,翟讓後來被李密取代,李密擔心位子不穩,在一次宴席上殺害了翟讓,混亂中徐世勣也身受重傷。那麼,當時單雄信又是什麼樣呢? 「單雄信等頓首求哀,密並釋而慰諭之。」
  • 單雄信傳
    適逢長假,筆者搜集各處史料,糅合成篇,成《單雄信傳》,聊以自娛。 (電視劇《隋唐英雄傳》中的單雄信)單雄信者,曹州人也。少驍健,尤能馬上用槍。與同郡韋城翟讓相友善。初,翟讓為東都法曹,坐事當斬。後得脫,遂亡命於瓦崗為群盜,單雄信聚少年往從之。隋煬帝大業十三年(公元六一七年)二月,李密拔興洛倉,隋越王楊侗遣將劉長恭、房崱討密。
  • 單雄信被殺後秦瓊為啥跟徐茂功斷絕來往?觀眾:徐老道打錯了算盤
    但是關於秦瓊和單雄信之間的關係,在老百姓心中有一個解不開的疙瘩:既然兩個人關係那麼好,單雄信被殺,秦瓊能救為什麼沒救?關於這件事,正史和民間有三種不同的說法。在列舉三種不同說法之前,我們要先說明為什麼只有秦瓊能救單雄信。
  • 單雄信被殺秦瓊能救卻沒救有三種說法 還是最後一種說法最靠譜
    在列舉三種不同說法之前,我們要先說明為什麼只有秦瓊能救單雄信。當時的李世民還說得不算,王世充帶著一大票人馬(包括單雄信)投降,是要交給當時的皇帝李淵發落的;而且李世民也曾遇到過強悍的對手,比如老將屈突通、猛將尉遲敬德,都曾經給李世民製造過不少麻煩,也殺過李世民不少手下,但是這兩個人投降後都受到了優待和重用。既然李淵和李世民都不是非殺單雄信不可,可是為什麼單雄信最後卻被殺了呢?
  • 李世民斬殺罪臣,徐懋功卻私下照顧其妻兒,不料給唐朝埋下大禍
    唐朝的疆土空前擴大,李世民率兵東徵西討,使得四海之內穩定。在功績方面,李世民皇帝是合格的。隋唐末年時期,隋煬帝楊廣弒父成功,他成功用自己的陰謀打敗了太子楊勇,登上了皇帝的位置。可他萬萬沒有想到,由於他的天下來路不正,使得各路諸侯對他很是不滿。再加上他驕奢淫逸的品性,讓隋朝的天下只延續了兩代皇帝就分崩離析,他也被宇文化及殺死,最後是李淵取代了他的皇帝位置。
  • 徐世勣割自己肉給單雄信吃,秦瓊面露難色,程咬金:你還蒙在鼓裡
    公元620年,唐王李淵封秦瓊為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命李世民率部親徵,兵伐洛陽城,剿滅王世充,恩收單雄信。李世民找秦瓊商議發兵之事,秦瓊面露難色。李世民說:「二王兄,既是恩收,你去也無妨」,徐世勣低頭不語,程咬金在一旁插話說:「二哥,咱們和單雄信分手時,你不是說早晚有對得起他的那一天嗎?這一天終於到了」。
  • 如果秦瓊沒有去押送糧草,他會為單雄信求情麼?
    然而真實歷史上的秦瓊,也許與我們影視劇中的形象是有所出入的,雖然他也是大英雄,但是秦瓊遠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聰明很多。有人好奇,要是當初李世民殺單雄信時,沒有讓秦瓊去運糧草,他會不會為單雄信求情呢?後來單雄信投奔王世充之後,還曾幫助王世充打過李世民,當時李世民差點就被單雄信殺了,幸虧徐茂公及時趕到才勸住,換言之徐茂公與單雄信兩人關係是不錯的,曾經在瓦崗寨共事過一段時間,後來才因為現實原因分道揚鑣,如今各侍其主,在戰場上相見也是比較正常的。後來李世民為何要殺單雄信呢?
  • 秦瓊落難時,單雄信多次接濟,他被李世民處死時秦瓊為何見死不救
    然而,李世民要殺單雄信時,為何只有徐茂公一人替他求情,秦瓊和程咬金卻不管不問?大業九年,韋城翟讓逃到瓦崗,聚眾起義,反對隋朝的統治。有勇力、擅長使用馬槊的單雄信與徐世勣一起加入了起義大軍。翟讓在徐世勣的建議下,奪取了滎陽、梁郡,瓦崗勢力迅速壯大,而單雄信也因作戰有功,被提拔。同年,李密因幫助楊玄感反隋失敗,故投奔了瓦崗。
  • 單雄信轉世殺了許多昔日兄弟,為何放過程咬金?單雄信:他夠兄弟
    之所以稱其為《羅單鬥》是因為書中有一條主線是以羅成和單雄信的矛盾為主,也就是所謂的「青龍鬥白虎」,其中單雄信傳說就是青龍星轉世,而羅成就是白虎星轉世,但是在他們第一次轉世中,單雄信等於被羅成所殺!第一次轉世,青龍星單雄信,白虎星羅成!
  • 徐茂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後來為什麼被李世民流放外地?
    左一為徐茂公其實流放只是表面,這是李世民對徐茂耍的一個小小心機。其實說到底,還是李世民的慧眼識人、知人善用,送了這麼一份好禮給李治。但是,當時跟隨李世民身邊的可謂人才濟濟,李世民怎麼就一眼相中了徐茂公呢?重情義者徐茂公隋朝末年,徐茂公原是瓦崗軍李密部下,後來李密為王世充所敗,避於無奈之下,李密率領殘部降了李淵。誰知李密並不是真心寄人籬下,最後反了李淵,最終乒敗被殺。
  • 單雄信之死:對朋友寒透了心
    而單雄信和所有人都不一樣,當群雄逐鹿已近尾聲,大唐一統的趨勢已無法阻擋,所有的朋友都已在李世民的麾下效力,他還在苦苦地反抗,鬥爭,儘管已是螳臂當車,他還是義無反顧,當把李世民最後一點求賢的耐心耗盡,等待他的只能是慷慨赴死。 有人可能立刻就會反駁我,說單雄信之所以不降,是因為他的親哥哥被李淵一箭射死,殺兄之仇才決定著單雄信的態度和選擇。
  • 單雄信被殺時,大罵結拜的秦瓊等人,為何唯獨沒罵程咬金?
    所以單雄信跟秦瓊、程咬金等人的關係,其實還是非常不錯的。可是後來瓦崗寨成了李密的天下,導致英雄們分道揚鑣。其中單雄信投靠了王世充,而秦瓊、程咬金等人則投靠了李世民。單雄信難道不知道王世充是個不可成大事的人嗎?他當然也知道,但是他沒有辦法,他是不可能投降李世民的。
  • 借秦瓊押運糧草,處死了單雄信,假如秦瓊在場,他會出手相救嗎?
    因此,李世民處死他是正常的。單雄信被俘後,李世民下令處決。許茂功基於當時哥哥的愛為單雄信求情。但是,李世民並不心軟,在單雄信被處決的時候也不會心軟,李世民利用秦叔寶護送糧草。如果秦叔寶在場為單雄信求情,李世民會放單雄信走嗎?秦瓊和單雄新的友誼並不淺。秦瓊重義,單雄信也重義。
  • 為何程咬金會成為瓦崗寨的皇帝,而秦瓊和單雄信卻不能?
    為什麼偏偏是他做皇帝?他這個皇帝又是如何當上去的呢?《說唐》中關於這一段寫得比較有意思,秦叔寶母親六十大壽之際,各地英雄好漢匯聚濟南為其祝壽,他們三十九人在賈柳店歃血為盟,結為異姓兄弟,之後眾位英雄為了救程咬金而在徐茂公的建議下反了山東,攻下瓦崗寨以此為據點建立他們的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