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要斬殺單雄信,為何求情之人只有徐茂公,秦瓊等人呢?

2020-12-25 歷史有事說

熟知隋唐歷史的人,一定會知道單雄信這個人。單雄信是隋唐時期的一員猛將,被人稱為「飛將軍」,他甚至有兩次差點要了李世民的命。公元621年,李世民在牢虎關之戰裡,大敗竇建德。洛陽軍閥王世充無奈之下,率眾投降於李世民,李世民放過了王世充,卻斬殺了其帳下的單雄信。而當時,為何只有徐茂公一人向李世民求情,其他人卻裝聾作啞呢?下面,請聽小編為你細細道來。

其實,不論是在影視劇裡,還是在小說裡,單雄信被描述成一個扶危救弱的綠林領袖,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上,單雄信並沒有這般完美。單雄信,曹州濟陰人,他自幼習武,力大無窮。當時,因隋煬帝暴政,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各地起義軍也紛紛崛起。後來,翟讓在山東起兵,單雄信便前來投靠他,一同前來的還有徐懋功(演義中作徐茂公),單雄信和徐懋功漸漸結成了死黨的關係。

有了兩人的助力,翟讓的瓦崗軍漸漸發展起來。後來,李密加入了瓦崗軍,開始取代翟讓,成為了瓦崗軍的新領袖。在李密的領導下,瓦崗軍越來越強。在一次戰鬥中,瓦崗軍大敗隋軍,將敵方將領張須陀帳下的秦瓊、程咬金、羅士信(羅成的原型)、裴行儼(裴元慶的原型)全部降服,收為己用。

而隨著瓦崗軍的發展壯大,其領導層內部卻出現裂痕。李密和翟讓的矛盾開始激化,最終,李密布置了一場鴻門宴殺死了翟讓,還砍傷了徐懋功。但是,此時的單雄信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竟然直接下跪求饒,李密念在其武功高強,才能過人的份上,便沒有殺他,還保留了他的官職。

後來,隨著李密的驕傲自滿,強盛的瓦崗軍竟然敗給了王世充的軍隊。而且,李密帶領的中軍潰不成軍的時候,李密向單雄信發出了求救信號,單雄信此時的記恨之心燃起,竟拒絕出兵,甚至選擇了向王世充投降,此舉導致了瓦崗軍的徹底失敗。此時,駐守在其他地方的徐懋功得知了此消息後,選擇了向大唐投降,而假意投降於王世充的秦瓊等人,也選擇了在日後投降於大唐。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也明白了。單雄信並不是一個仗義的人,反而為了自己的利益見風使舵,這樣的人並不適合做下屬。所以,李世民才選擇斬殺了他。至於為何只有徐懋功為他求情呢?大概是因為兩人是同鄉,並有過生死之交吧。而對於秦瓊等人來說,單雄信背信棄義,置他們於危險之中而不顧,又有什麼值得他們求情的呢?你如何認為呢?

相關焦點

  • 李世民處死單雄信,為何只有徐茂公來為他求情?正史演義說法不同
    單雄信和徐茂公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徐茂公也就是徐世勣,他和單雄信是一對好兄弟,兩人曾一起投奔瓦崗之主翟讓,後來,翟讓被李密設計殺害,他們倆又轉投到李密帳下效力。不久後,李密被王世充擊敗,單雄信和徐世勣分道揚鑣,單雄信投靠了王世充,徐世勣則投到了李世民帳下。
  • 李世民處死單雄信時,那麼多瓦崗寨舊部,為何只有李勣一人求情?
    《隋唐演義》李勣(徐茂公)送別單雄信和電視劇中李世民要殺單雄信時,秦瓊、程咬金、羅士信(羅成)、李勣(徐茂公、徐世績)等都站出來為單雄信求情的描述相比,真實歷史中,只有李勣一人站出來請求李世民不要殺單雄信
  • 單雄信被殺時,大罵結拜的秦瓊等人,為何唯獨沒罵程咬金?
    所以單雄信跟秦瓊、程咬金等人的關係,其實還是非常不錯的。可是後來瓦崗寨成了李密的天下,導致英雄們分道揚鑣。其中單雄信投靠了王世充,而秦瓊、程咬金等人則投靠了李世民。單雄信難道不知道王世充是個不可成大事的人嗎?他當然也知道,但是他沒有辦法,他是不可能投降李世民的。
  • 秦瓊落難時,單雄信多次接濟,他被李世民處死時秦瓊為何見死不救
    單雄信,曹州濟陰人,隋末唐初時期的猛將,與徐世勣,也就是徐茂公是好友。小說《隋唐演義》中記載秦瓊落難時,他曾多次接濟,並暗中幫助其免受牢獄之災;程咬金劫皇綱一事敗露被楊林俘獲後,他設法將其救出,與程咬金、秦瓊等四十六友在賈柳樓結義。
  • 李世民要殺單雄信,如果當時秦瓊為他求情,李世民會答應嗎?
    在民間流傳的隋唐演義小說中,「小孟嘗」秦瓊和「小關羽」單雄信是不可分割的生死之交,可為何在歷史上李世民要殺單雄信時,沒看見秦瓊站出來為單二哥求情?其實,秦瓊是不可能為單雄信求情的,和小說《隋唐演義》中描述的不同,歷史上的單雄信和秦瓊是沒啥交情的,兩人的關係反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敵對性質。秦瓊和單雄信的人生軌跡是不同的,單雄信是綠林豪強出身,很早就跟隨翟讓上瓦崗寨,做了造反的山大王。
  • 如果秦瓊沒有去押送糧草,他會為單雄信求情麼?
    有人好奇,要是當初李世民殺單雄信時,沒有讓秦瓊去運糧草,他會不會為單雄信求情呢?後來單雄信投奔王世充之後,還曾幫助王世充打過李世民,當時李世民差點就被單雄信殺了,幸虧徐茂公及時趕到才勸住,換言之徐茂公與單雄信兩人關係是不錯的,曾經在瓦崗寨共事過一段時間,後來才因為現實原因分道揚鑣,如今各侍其主,在戰場上相見也是比較正常的。後來李世民為何要殺單雄信呢?
  • 為何程咬金會成為瓦崗寨的皇帝,而秦瓊和單雄信卻不能?
    但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為什麼被上天選中的不是秦瓊和單雄信呢?要知道,無論是武功、能力還是影響力,這兩位都是頂尖的,根本不是程咬金所能相比的,但為何偏偏就是程咬金而不是其他任何人成了皇帝呢?這裡面是大有深意的。首先,程咬金這個皇帝只是過家家,是過渡性質的,負責攪亂天下。
  • 李世民斬殺罪臣,徐懋功卻私下照顧其妻兒,不料給唐朝埋下大禍
    李元霸、宇文成都等一系列名將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雖然李元霸是杜撰的,但在歷史當中,瓦崗寨的單雄信等一干人等都是真實存在的。李世民也是一代聖君,雖然他通過玄武門之變奪得了自己的地位,但登上皇帝之後,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盛極一時的場景。唐朝在當時是發達的,無論在經濟上還是文化上都是世界一流,經濟上排名第一,文化上影響東南亞很多國家,其中日本到現在還稱我們為唐土。
  • 徐茂公替羅成算命,算有壽命73年,為何羅成卻在23歲時早逝?
    據了解,當初羅士信李世民東徵西討時,在洺水這場戰鬥中被敵人捕獲,最終被敵人所殺,然後髒在了北邙山中,那麼問題來了,為何羅士信的墓穴成為了羅成的呢?這也是那些說書的搞的怪,書中說道羅成被蘇定方暗算,羅成明知道跟隨上去是送死,但是還是跟隨了過去,最終死在了淤泥河中,身中108箭身亡,而這個地方也是羅士信曾經戰鬥的地方,所以羅成就成為了羅士信在書中的角色。
  • 秦瓊賣馬是什麼典故?歷史上的他真需要單雄信幫助?史書說用不著
    小說和歷史的差距相當大,歷史上的秦瓊沒有落魄到需要賣馬的地步,他和單雄信也沒有那麼好的交情,兩人或許相識,畢竟都曾在瓦崗寨待過,但別說生死之交了,能坐在一起喝酒聊天的可能性都不太大,為何如此,看如下分析。
  • 借秦瓊押運糧草,處死了單雄信,假如秦瓊在場,他會出手相救嗎?
    武德二年,秦瓊、程咬金等人去了李唐。唐朝皇帝李淵安排他去秦王李世民家。李世民對他很客氣,直接授予馬軍所長一職,並跟著自己去看守長春皇宮。唐軍攻佔宋金剛後,李小基戰敗,許多唐將軍被俘。李世民派秦瓊帶兵,打敗在梅良川凱旋歸來的宋軍將領虞志功。
  • 妄言隋唐(三十)徐茂公把忘恩負義和不知廉恥發揮到了極致
    在小說中,徐茂公對主要情節和線路的把控佔有相當大的比重。無論瓦崗軍反隋時期,還是在李唐王朝一統天下的大戰中,這個人都是跳得最歡,也是實際得利最大之一。在他的眼中只有兩種人,一種是主子即李世民,另一種是工具,也就是賈柳樓結義弟兄。
  • 單雄信被殺時大罵結拜的秦瓊等人,為何只喝程咬金的送行酒!
    單雄信死後,賈柳樓的46友以及瓦崗寨的英雄際會,成為了後人口口相傳的笑料。而每每談及這段歷史的時候,總會有人把桃園三結義拿來作比較。桃國三結義,彪炳千古、義薄雲天,瓦崗聚義,益字當頭,樹倒猢猻散。所以單雄信的結局有人同情,也有人嘲笑。
  • 單雄信被殺後秦瓊為啥跟徐茂功斷絕來往?觀眾:徐老道打錯了算盤
    但是關於秦瓊和單雄信之間的關係,在老百姓心中有一個解不開的疙瘩:既然兩個人關係那麼好,單雄信被殺,秦瓊能救為什麼沒救?關於這件事,正史和民間有三種不同的說法。在列舉三種不同說法之前,我們要先說明為什麼只有秦瓊能救單雄信。
  • 李世民為什麼執意要殺死單雄信?說好的求賢若渴呢?
    單雄信被俘劇照可問題是:這麼一個驍勇善戰的猛將,為什麼李世民沒有把他收為自己所用,而是選擇了將他殺死呢?李世民一向是求賢若渴,他手下的尉遲敬德、徐世勣、秦瓊、程咬金等人都是其他陣營投降過來的降將,為什麼李世民可以對這些人禮待有加,而唯獨不能容下單雄信呢?
  • 瓦崗五虎將中,秦瓊、單雄信和王伯當的選擇不同,結局也大不同
    促成他們分開的一件事是秦王李世民被瓦崗的人下了獄,徐茂公和魏徵矯詔將李世民給放了,這兩個人自然是有私心的,因為李世民是未來的天子。但說起來,這兩個人確實會死犯了錯,所以李密回來之後非常生氣,將兩人趕了出去,徐茂公和魏徵的離開,撕開了瓦崗寨的大口子,大家紛紛離開,秦瓊、羅成和程咬金一塊離開,而單雄信去了洛陽。
  • 單雄信轉世殺了許多昔日兄弟,為何放過程咬金?單雄信:他夠兄弟
    單雄信和羅成第一次見面是在大洋山下,當時單雄信作為「北五省綠林總瓢把子」帶著手下去為秦瓊母親拜壽,而羅成作為「北平王府少殿下」也帶著手下去為自己的舅媽(秦瓊母親)拜壽。一路是兵,一路是匪走到了大洋山下相遇,最後雙方打了起來,當然最終吃虧的還是單雄信。
  • 李世民一生惜才,卻為何單單處死單雄信
    隋末唐初,有一位著名的大將,被稱為猛將,一生為國徵戰沙場,但凡他參與的戰役,無往不勝,他就是單雄信,作為五虎之首,他武藝雙全,人們都稱他為飛將。在大家眼中,李世民是一位愛才惜才的人,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能在眾多皇子中脫穎而出,打下江山。
  • 徐茂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後來為什麼被李世民流放外地?
    這個時候,徐茂公一句話點醒了李治:「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問外人呢?」真的是一言點醒夢中人。對啊,李治是皇帝,況且,皇帝的家事豈容別人指手畫腳?此後,李治「廢王立武」的決心更加堅定了。不久之後,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被貶出唐朝的權力中心,王皇后被貶為庶人,武媚娘獲封為后。而朝堂上因為少了長孫無忌、褚遂良等這些又臭又硬的頑固派,李治也得以將分散的皇權回攏到自己手中。
  • 單雄信之死:對朋友寒透了心
    而單雄信和所有人都不一樣,當群雄逐鹿已近尾聲,大唐一統的趨勢已無法阻擋,所有的朋友都已在李世民的麾下效力,他還在苦苦地反抗,鬥爭,儘管已是螳臂當車,他還是義無反顧,當把李世民最後一點求賢的耐心耗盡,等待他的只能是慷慨赴死。 有人可能立刻就會反駁我,說單雄信之所以不降,是因為他的親哥哥被李淵一箭射死,殺兄之仇才決定著單雄信的態度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