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是中華民族的稱號,關於中華民族為什麼又叫「華夏」,一共有三種說法,各位讀者看過後可以說一說你的看法,看哪種說法最可靠,或者也可以說說你的看法。
第一種說法,華夏是民族的名稱。這裡的「華」指的是「華族」,相傳「華族」是一個居住在華山,以玫瑰花為圖騰的民族,大家都知道遠古時期的居民是很信奉圖騰的,而「夏」則是指居住在夏水旁邊的「夏族」。剛開始的時候,人們之間的交往不多,但是隨著後來交往的日益加深,到了最後,兩個民族合二為一,便統稱為華夏民族。
第二種說法,華夏是以文化標準來定名的。在遠古時候,人們將文化發展水平比較高的民族稱為「華」,將文化發展得比較早的周禮地區則稱之為「夏」,與之相反的是,生活在華夏族周圍的文化發展相對來說比較慢、比較落後的地區,則被稱之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後來,隨著華夏的不斷的融合壯大,其他民族也不斷成為華夏的一部分,所以到了最後,華夏便成為了中華民族的稱號。
第三種說法,華夏是「諸侯國」之一。這一種說法指的是,在遠古時期,華夏、東夷以及南蠻三大「諸侯國」組成了中華民族,其中華夏的代表人物是黃帝跟炎帝,東夷的代表人物則是太昊、少昊以及蚩尤,南蠻的代表人物則是伏羲跟女媧,這些代表人物都是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
在5000年前,黃帝跟蚩尤發生打仗,最後黃帝取勝,之後黃帝又跟炎帝發生了一場大戰爭,同樣是黃帝勝了,因此有了炎黃部落,至此,黃帝成為了中華地區最受擁戴的部落首領,此後在長期的鬥爭中,炎黃部落又兼併了其他各個部落,因此,「華夏」便成了中華民族的代稱。
以上的這三種說法,究竟哪一種最可靠,還有賴於學者將來的研究跟發現,不知道各位讀者你們是怎麼看的呢?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博大精深的文化,被稱作「華夏子孫」,這永遠是一個讓我們感到無比驕傲跟自豪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