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家裡的雞狗養久了會怎樣?

2020-12-25 李子說農

農村俗語:「雞不三年,犬不六載」,怎麼解釋,家裡的雞狗養久了會怎樣?

農村老家裡有一隻十年多的老狗,由於它的年齡大了,它也從以前的警覺也逐漸變得昏痴了起來,最後走路都找不回家了。一天我回到家裡,看到這一情況,就提議把這老狗給賣了,正當我說出嘴的時候,就遭到了爸爸的呵斥,說是讓狗在家裡安度晚年,畢竟養了這麼多年還是有感情的。

還有一件事是,家裡養雞的時候,爸爸在過年的時候總是殺當年的公雞,一些公雞也不能餵到三年以上。當問到爸爸為什麼會這麼做時,老爸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家裡的生靈養久了會通人氣的。畢竟我們年輕人不知道怎麼回事,只好詢問了村裡的老人後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顧名思義,這句老話的意思是說,家裡的雞養殖不能超過三年,而家裡的狗養殖不能超過六年,如果養殖時間久了就會出現一些事情的發生。但是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情況呢?

「雞不三年」

古人們對這種事情是比較迷信的,農村俗語說:「十年的雞頭賽砒霜」 ,古人認為越是時間越長的雞,其頭部就有一定的毒性,正是如此,古人們對時間長的、特別是三年以上的公雞是不吃的。

但是我們按照現在的科學解釋來看,由於公雞生長的時間久了,不經意在進食中吃進了含有一些有害的重金屬,而這些重金屬都是吃的進過天長日久後,慢慢的積累到雞頭中。當食用者們在吃雞頭的時候,一些重金屬也被不經意的被食用者吃進去,這樣久而久之,或者經常吃這樣的雞頭,就會引起了使用者的中毒反應。因此來說,這「雞不三年」則是根據這樣的情況才由來的。

「犬不六載」

家裡的狗兒是比較忠實可愛的,特別是越餵養時間越長的狗兒,不僅通人性,對人更是無比的忠誠,因為它們把家當成樂窩,即使是主人家裡再窮,只要能給狗兒一口吃的,狗兒就會不離不棄的待在主人的身邊(當然一些二哈,泰迪等外國犬出外),因此也就有了「狗不嫌家貧」之說。

那餵養了6年以後的犬,為啥不能賣能不能殺呢?

個人認為主要是感情原因,「人物一理」,其實狗狗和人一樣,相處的時間久了對彼此都有依賴心理,而家裡的狗兒也不例外,雖然說在人們眼裡「偏偏喜歡奸臣的貓兒,而討厭忠臣的狗子」,但是在大是大非年前,狗兒的地位也是不低的。特別是餵養了6年以上的狗兒,對人們來說更是離不開了。而一些忠犬救人的事例也是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所以來說,這「犬不六載」意思是主要是感情的原因。

綜上所述:

一些農村老人說的俗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而這些道理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經過點點滴滴的生活經驗才累積出的,而農村老話常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更是很好的詮釋了,農村人在餵養雞和狗的時候出現的一些情況,對此來說,老人說的話我們一定要相信,不要盲目的否定而行。那麼家裡的雞狗養久了會怎樣呢,筆者認為除了感情因素外,一些雞狗的肉比較老,也是很難吃的。所以來說,老人的話還是要聽的。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啥意思?老話講的在理麼?
    小的時候,老人們常說養雞不過三,養犬不留六,說的就是養雞不能過了三年,養狗則不能過了六年,這三年和六年對於這兩個家畜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如果超過了這個節點那麼就會產生一些少見的情況,下面筆者就通過實際的生活經驗來總結下這句俗語想要表達的意思吧。
  • 農村老農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經常能見到養殖牲畜的農家,像是養點雞鴨鵝,或者貓貓狗狗之類。農民養雞,主要是為了收雞蛋,農民養狗,主要是用在看家護院。現在因為環保的要求高了,所以養豬的少了許多。農村有不少俗語,就是關於這些養殖牲畜的,像是「雞三狗四」,「雞不六載,狗無八年」,「貓來窮,狗來富」等等很多,今天就挑兩個來說一說。在你家農村有沒有流行著一句「雞不三年,犬不六載」?這裡說的三和六,都是壽命。動物的壽命和人類比起來,比較短壽。拿它們六七年的壽命來講,放在人的身上,大體相當於我們六七十歲了。
  • 農村俗語「犬無八年,雞不六載」什麼意思?老輩人為什麼這樣說?
    其實,農村人採收養「寵物」的始祖,從古至今農民都有在家裡養家禽的愛好,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養一些小動物,像在過去比較受歡迎的就有土狗、土雞、鴨子、豬、貓等等。而在飼養的過程中,老一輩農民也總結了很多和這些小動物相關的俗語,您都聽說過哪些呢?犬無八年,雞不六載這句老話,村裡的老人常常說起過,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老話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為何狗狗養的時間長反成禍害?
    一、雞不三年,犬不六載是什麼意思?這一個問題比較複雜,或者說這一個問題,它所涉及到的歷史知識面比較多,所以我們需要單純的把這兩個板塊給它拆分,原來先看一看最簡單最基礎的字面意思。什麼叫做雞不三年呢?首先這個雞不三年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字面的意思給它一個恰當的解析,指的是家禽類,一般養不過三年,或者說不會養三年以上。那有一些小夥伴可能會好奇了,有的一些家禽能夠活5~6年,甚至我家的一些鵝一些鴨子養的好的話,20年都能活的了。
  • 老話常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此話實在,禽獸養久了恐生禍害
    有人問獅哥:「雞不三年,犬不六載」是嘛意思?這句話出自古典文言作品《搜神記》中,是說禽獸不可久養,養久了恐生禍害。我先說個真事兒給各位聽聽。離我家不遠,有個老頭人稱老董。老董早年在生產隊專管料理牲畜的活計,因此很會養馬牧牛。他家中有匹高頭大馬,渾身白色,亞賽白龍馬一般。老董對其愛如珍寶,有影視劇組在當地拍攝電影,以300元一天的高價租用他這匹白馬,老董愣是不肯往外租。要知道80年代的300元對於一個農民來說可是很大一筆錢,我父親在劇團唱戲,一個月不過才八十六元,加補助才勉強拿到一百元。
  • 俗語:「雞不過六,犬不過八」,是何意?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但是在客觀規律的影響之下,卻用通俗易懂的俗語,將這個道理表現得淋漓盡致。 「雞不過六,犬不過八」,就是其中比較經典的詞語之一。 孔子曰:「老而不死是為賊」,雖然這句話的意思是年齡大了,如果依然死性不改或者說沒有德行,那麼這個人就連一個賊都不如。
  • 農村老話常說:「雞不3年,犬不6載」,事出反常必有妖?有道理嗎
    在農村有很多老話,這種老話一般是大家在長時間的實踐活動中小結出去的,伴隨著時光的證實,老話更變成一種珍貴工作經驗。而在其中更為令人很感興趣的莫過一些日常生活類的老話,還記得童年,每到下午用餐時刻,農村老人就經常端著工作在大門口上閒談,總聽一句「「雞沒六載,狗不八年」這句話老話。
  • 農村老人常說,「狗不過八,雞不過六」,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一些俗語,別看人們平時只是隨口說說,以為是農民自編自說,其實這些俗語之中,有一部分出自古籍,有著悠久的歷史。「狗不過八,雞不過六」這句農村俗語,在歷史古籍中就有出處。原句為:「犬不八年,雞無六載」。這句話出自一本叫《易妖》的古籍。《易妖》是一本在三國兩晉時期就廣為流傳的志怪類的書籍。
  • 俗語:雞不過六,犬不過八,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還適用嗎?
    而在這些比較淺顯的俗語中,「雞不過六,犬不過八」就是經典之一。這句話的意思也很直白,指的其實就是一個普遍的規律:一般的雞不會活過6年,一般的狗則不會活過8年。言外之意其實就是,如果雞和狗的生命都超過了它們本來常規的生命期限的話,那麼就是老一輩人們所經常說的「事出反常必有妖」。
  • 農村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是啥意思?
    千百年來,我國在發展的過程中留下了大量的民俗俗語,雖然現在很多民俗俗語已經消失了,但是還有一部分還保留著,比如我們今天所說的「正月佔歲」習俗,以及與之相關的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許多地方農村仍保留著「正月佔歲」的習俗,具體而言,就是以月初至正月初八這幾天的天氣狀況來判斷新年伊始的莊稼收成如何,如果這幾天是大晴天,那麼新年伊始就是風調雨順,但如果這幾天天氣不好,又會發生災荒。雞犬豬羊牛馬,其實都是老鄉們稱之為六畜,早在遠古時代,先民根據自己的需要,根據對動物世界的認識程度,先後挑選了雞、狗、豬、羊、牛、馬,經過馴化,便成為現在的家畜。
  • 農村有老話說,狗和雞養太久,對主人不好呢?有什麼依據呢?
    此話的意思,最早出現在一本古籍《易妖》:「犬不八年,雞不六載」。這本典籍對於古代人們對「妖」的認知有描述。此書據說成書於三國兩晉時期,具體時間無從考證。對於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是狗和雞養的時間長了,會成為「妖」,它們經常和主人生活在一起,通人性。
  • 為何說:犬無八年,雞不六載?是啥意思?古人的話有道理嗎
    但是一提到狗狗,又有一句話叫做犬無八年,雞不六載,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犬不八年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說狗狗的壽命平均下來,是8年的壽命,同樣,雞的壽命也不會超過6年,畢竟和人相比,動物的生命要短暫多了,而還有另外一種解釋,就是說狗狗這種動物非常的通靈性,在和主人日以繼日的相處之下,狗狗通了靈性之後必然會模仿人類的一些行為。
  • 古人為什麼說「犬不八年」?有一隻狗給男主人戴綠帽,還咬死主人
    在《歸園田居》中,雞狗是家家戶戶都會養的動物,不過兩者命運不同,前者用來生蛋,或者滿足口腹之慾,而後者則是被用來看家護院。在現代,鄉村的人們依舊有養雞狗的習慣,但狗大多數時候都被當作寵物來養。▲拉布拉多幼崽犬不八年完整的說法其實是「犬不八年,雞無六載。」在古人看來,如果這些動物跟人待得太久,難免會學習人們的習慣動作,甚至因此而禍害家裡。
  • 農村俗語:「寧肯養『喪鳥』,不養『夜夜擾』」是啥意思?
    老農說,養鳥也需要「挑三揀四」,有些鳥是不適合普通人養殖的。在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寧肯養『喪鳥』,不養『夜夜擾』」。從這句俗語裡就能夠看出在養鳥時是需要慎重考慮的。「什麼?咱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呢?」我不解地問。老農見我不理解這句俗語的意思,便打開了話匣子。
  • 在農村,老人常說「雞過6,狗過8,家裡必定有事發」這話啥意思
    其實無非也就是一些家長裡短,其餘的就是聊一些俗語,農村的俗語也是一種文化,可以說這種文化傳承了幾千年,很有歷史文化的底蘊。就在今天早上,我路過村口的時候,就聽見村裡的二大爺和其他的老人聚在一起聊些什麼,我靠近一聽他們在聊一些俗語,尤其是一句「雞過6,狗過8,家裡必定有事發」,聽到這句俗語的時候,也是比較懵懂,這句話啥意思呢?
  • 俗語:「雞不過六,狗不過八」,何意?老祖宗的經驗!
    俗語:「雞不過六,狗不過八」,何意?老祖宗的經驗!雞和狗都是屬於家裡養的家禽,在中國民俗,老祖先們為了更好地存活早就已經開始試著著去飼養雞和狗了。因而,這種家禽也伴隨著人度過了較長的時光,我們的祖先總結出了許多有關雞和狗的民間俗語,例如:「雞但是六,狗但是八」,到底是啥意思?接下來就一同來了解一下吧。民間俗語:「雞但是六,狗但是八」,大意是:飼養雞別超過6年,豢養狗別超過8年。
  • 農村老人常說:「雞不過六載,狗不過八年」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有許多老話,這些老話通常是人們在長年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隨著歲月的印證,老話更成為一種寶貴經驗。而其中最為讓人感興趣的莫過於一些生活類的老話,記得兒時,每到中午吃飯時刻,農村老人就常常端著飯碗在門口上閒聊,常聽到一句「「雞不過載,狗不過八年」這句老話。
  • 「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三年老母雞咋就不受待見
    現在養雞很多是圈養了,就是養在院子裡,院子空間大小看自家規模了,所以現在的農家雞也變得「宅」了,這也是為了農村環境變得乾淨,農民生活幸福感增強的一個表現。「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這句話是啥意思呢?這句話從字面上可以這樣理解:家裡的雞是養千日的大蟲,過了千日再養的話,會越來越窮。
  • 農村俗語:「趕豬三年成疲漢,當家三年狗也嫌」啥意思?
    說起農村俗語,想必很多人都非常好奇,這短短幾句話為何會流傳千年,其實這俗語真正能夠被廣為流傳的主要原因就是俗語所代表的文化是其它文化不可比擬的,尤其在農村,人們知識水平有限,如果什麼事情都要繁文縟節的去學習豈不是浪費時間,同時對於沒有學問的農村人來說也是在浪費精力,所以人們就把這些過於複雜的道理總結成了俗語
  • 古語「雞不過六,犬不過八」,啥意思?老祖宗這麼說有什麼依據?
    引言:常常會聽到一些老人說:"雞不過六,犬不過八"。那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它有一定的實用性嗎?接下來筆者就要為大家仔細的介紹介紹這一句俗語。"雞不過六,犬不過八"看字面意思也非常容易理解,就是說如果我們養一隻雞,它最多只能活六年;而我們養一隻狗,它最多只能活八年。為什麼我們的先輩們會這麼總結呢?古代有一本專門講述詭異事件的書,這本書就是《易妖》。這本書在三國兩晉的時候就已經在民間開始流傳了,這本書名中的"妖",大家可能認為它指的是一些妖魔鬼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