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老人退休後重新就業意願較高:「在家待著沒意思」

2021-01-18 中國新聞網

  有意願發揮作用,但面臨參與機會不多、渠道不暢等問題——

  回饋社會,如何讓晚年生活發光熱(一線調查·老有所為)

資料圖:杭州「爺爺老師」自學成才,菜攤義務教孩子們學英語。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核心閱讀

  老年人參與社會服務與建設,有助於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讓日子過得更加充實。隨著我國人口人均壽命的延長和健康狀況的改善,不少達到退休年齡的老年人仍有精力、有意願繼續參與社會工作。在老年人自願的前提下,打通參與渠道,通過完善制度設計、政策體系,構建更加開放、包容的社會環境,營造老年人想參與、能參與、樂參與的社會氛圍勢在必行。

  「兒女都不在家,先找個不太忙的工作做做,等老伴兒退休再一起去旅遊。」

  「退休了有養老金,社區組織的志願活動我每次都報名。」

  「在家待著實在沒意思,不出來幹點啥,人就真老了……」

  如今,我國的退休年齡總體上為男性60歲、女性50歲或55歲。對於正在逐年延長的全國人均壽命而言,五六十歲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老」。閒下來不適應,這些「新」老年人或是發揮專業所長,或是出於個人愛好,或是希望奉獻社會,不少人退休後仍有強烈的社會參與意識和發揮餘熱的意願。

  「有事做就算是娛樂了」

  ◆專業從業者意願高、市場規模大,薪資並非首位考慮因素

  下午1點,76歲的章之寶來到瀋陽音樂學院附近的琴行,3名老年學員已在教室門口等候。從1點到5點,章之寶在這裡教聲樂……

  「2012年我從瀋陽音樂學院退休後,就閒著了。第二年有朋友鼓勵我開班,後來一個傳一個,現在學員也有五六十人,周一周四在瀋陽教,周二周六去鞍山教。」章之寶說,不少學員年輕時都是她的粉絲。

  對於身體健康、受教育程度高的老人來說,退休後重新就業的意願較高,相對也更容易。尤其是具備專業技能、特長的老年人,如顧問、醫生、會計等,還成了「香餑餑」。

  馮竹君2016年從醫護崗位退休後,選擇到私立醫院做兼職,每天上午上半天班,下午到老年活動中心參加休閒活動。據她介紹,現在私立醫院發展快,用人需求大,周圍退休的同事想要再工作,基本都能找到崗位。「我們不用培訓,去了還能幫他們帶帶新人,私立醫院很樂意接收。」

  用人單位使用退休返聘人員,一方面是看重其工作經驗,發揮「傳幫帶」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助降低單位用工成本,返聘人員一般在原單位享有比較健全的醫療保險、養老保險金等,新單位無須再為其支付,同時由於返聘人員有退休金,對薪資沒有太高要求。

  對一些老年人而言,退休之後再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排解寂寞、實現價值,而不是賺錢。章之寶開玩笑說,「幹得了,願意幹,說我是女強人也行。遊山玩水我不喜歡,對我來說,有事做就算是娛樂了!」

  選擇給老年人開聲樂班,章之寶有自己的考慮。「教要升學的孩子,責任大壓力大,我吃不消;教這些老同志,大家都是愛好,還能陪我說說話,有共同語言,每天都很開心。」

  「發揮餘熱,為社會分憂」

  ◆志願服務熱情高,貢獻社會填補空白

  每年6、7月份,鞍山市的各個公園內總能看見一群「小紅帽」拔豚草的身影,領頭者就是鞍山市老年環保志願者協會會長楊志安,今年77歲。

  說起志願者團隊,楊志安十分自豪,「我們在冊人員有1860人,有23個小分隊、13個文藝團體。平時印小冊子、做環保文藝演出、彩繪宣傳長廊,市環保局都找我們幫忙宣傳。」十幾年來,這支老年環保志願者隊伍共剷除豚草56萬平方米,消滅白蛾數十億隻,回收廢舊電池20餘噸。

  《「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提出,推行志願服務記錄製度,鼓勵老年人參加志願服務,到2020年老年志願者註冊人數達到老年人口總數的12%。

  志願者隊伍的發展,離不開帶動和傳承。遼寧省金秋醫院名譽院長張菊香今年80歲,2014年起創辦了「菊香志願者團隊」,組織主任教授級專家每月到農村對患者進行集中會診並對全縣醫生進行答疑培訓:「我希望團隊能發揮餘熱,為社會分憂。」

  「老年志願者有時間和精力、有社會經驗和責任感,也熟悉社區情況,在社區宣傳、治安防範、環境治理、鄰裡互助等方面有很大優勢。」鞍山市老年志願者協會會長鄒吉軍說,協會自2002年成立至今,在冊的老年志願者達5萬餘人,組成了環保監督隊、治安巡防隊、青少年幫教隊等幾十個常態化、制度化的志願服務小分隊。

  趙海潮2002年加入鞍山市老年志願者協會。2004年,他發現社區的宣傳板內容長時間未更新,就主動承擔起編寫工作,每半個月更新一次,內容涉及時事新聞、法律法規、健康知識等。趙海潮的初衷很簡單,「我有時間,又是老黨員、老兵,想為社會做點貢獻。」

  遼寧省老齡辦宣傳處處長郝明利認為,社會志願工作者是目前老年人參與社會活動的重要一類,門檻不高,還能釋放較大的社會效益。《「十三五」遼寧省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中提出,開展「低齡健康老人義工積累和使用」試點,引導老年人開展自助和互助服務。

  「自願是前提,避免一刀切」

  ◆應為老年人參與社會建設提供更多機會,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由於退休政策,老有所為的實現,在城鄉存在二元結構差異。在農村,只要有能力,老年人就仍從事生產勞動。在城市,老年人「再就業」則會受到年齡限制。

  「老年人『再就業』,自願是前提,避免一刀切。否則既容易衝擊就業市場,也不符合部分老年人的實際狀況。」郝明利說,「怕擔風險,也是一些企業不願僱老年人的原因,對此還需要探索更系統、更精細化的管理方式。例如,在日本,就有系統針對老年人技能狀況評估的參數表,可以為聘用企業和養老服務機構提供參考,讓老年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做志願者工作,也有人潑冷水、說風涼話:『幹這些就為了沽名釣譽唄!』」趙海潮說,老人想發揮餘熱貢獻社會,也需要爭取更包容的社會輿論環境。雖然退休了但追求還在,老年人也可以成為社會的生產力。

  「此外,以志願者活動為例,一些老年志願者協會處於沒有掛靠單位的狀態。」鄒吉軍說。「協會的發展也面臨缺資金、缺場地、缺服務等問題,很多活動的車費、場地租金還需要老年人自己搭錢,嚴重影響積極性。」

  事實上,老年人在許多工作中具有相對優勢,能填補一些工作領域的空白,但對於老年志願者工作發揮的社會價值,社會重視度普遍不太高。《「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提出,堅持扶持發展和規範管理並重,加強老年社會組織的培育扶持和登記管理。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措施加大對公益性、互助性、服務性、專業性基層老年社會組織的支持力度。

  「老有所為還需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性的、可操作性強的政策。」郝明利說。

  ■記者手記

  著力與社會發展同步

  專業、激情、奉獻、責任感……採訪過程中,老年人身上傳遞出的種種能量令人驚訝和感動。從社會價值上看,老年人是寶貴的財富,在宣傳教育、化解糾紛等方面可以發揮作用。

  重操舊業也好,頤養天年也罷,都是老年人規劃退休生活的選擇。對於有意願繼續參與社會活動、在事業上追求自我價值的老年人,社會首先應該給予其足夠的尊重與包容,幫助其積極面對老年生活,發揮餘熱。

  為老年人融入社會創造條件,既要愛護他們的身體,也要保護他們的積極性,支持並鼓勵他們在量力而行的前提下,參與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公益事業,著力實現社會發展與「老有所為」的雙贏。

  胡婧怡

相關焦點

  • 延遲退休後,老年人就業難?其實對年輕人就業的「影響」更大
    除此以外,還有一個問題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擔心,那就是延遲退休後,那些年過55歲、年過60歲的老人該怎麼就業。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擔心,主要是因為和年輕人比起來,老年人的腦力、體力、執行力都相對較差,同樣是面臨就業,老人的就業難度顯然要更大。況且現在社會上的很多行業都存在「年齡歧視」,招人的門檻甚至都設置到了40歲以下,更別談那些五六十歲的老人了。
  • 延遲退休已定,老人不下崗,會在多大程度上擠壓年輕人就業?
    延遲退休政策的提出不僅涉及養老金缺口問題,還涉及就業市場等可能發生的變化。延遲退休一旦實施,意味著老人在崗位上停留時間更長,這在多大程度上會擠壓年輕人就業?與託幼機構相比,家庭是照顧孩子的最好方式,如果延遲退休,老人難以進入家庭照顧孩子,年輕人生育意願會愈加低迷。加之,老人在工作崗位上越久,年輕人進入工作崗位機會越少。如果他們本科畢業難以找到工作會繼續深造讀碩、讀博,參加工作會越來越晚,進而加劇晚婚晚育。「如果提前退休,老人可以回歸家庭照看第三代,並騰出更多工作崗位,有利於年輕人早婚早育。
  • 十件可以提升老人退休生活質量的小事,原來幸福也可以這麼簡單
    其實新聞裡的這位阿姨出現的這種情況不是個例,在很多退休老年人身上都會出現,但有的情況恰恰相反,比如啊現如今很多老人退休後都會在家幫著兒女帶孩子,白天的時候兒女忙工作,自己一個人在家圍著小孫子/小孫女團團轉。這樣的生活可能也不是老人們真正渴望的。
  • 靈活就業人員繳費滿15年了,可以退休不交養老保險了嗎?
    這位網友留言問道:「我今年滿50周歲了,之前按靈活就業繳費,今年11月份繳費年限已經達到15年,我聽說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就可以退休領取養老金了,所以想問問,我是不是現在可以退休不交養老保險啦?」以靈活就業方式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繳費滿15年是否就可以退休不繳費了呢?小編這就來詳細說一說哦。
  • 專家:延遲退休有一部分崗位影響到年輕人就業 但影響有限
    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影響,提高退休年齡已成為世界各國社保改革進程中一項普遍改革手段。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會加劇就業難嗎?有觀點認為,就業是老的不退休,年輕的就進不來。但實際上,勞動力市場並非絕對的一對一關係。有關專家表示,從就業結構來看,將來延遲退休會有一部分崗位影響到年輕人就業,但這種影響有限。
  • 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會加劇就業難嗎?權威解讀來了
    有觀點認為,就業是老的不退休,年輕的就進不來。但實際上,勞動力市場並非絕對的一對一關係。有關專家表示,從就業結構來看,將來延遲退休會有一部分崗位影響到年輕人就業,但這種影響有限。「延遲退休對就業會有一定的擠出效應,但效應不大。因為老年人工作崗位和年輕人工作崗位存在較大差異。
  • 退休後跟隨子女來到異鄉,遇醫保「瓶頸」……「青漂老人」期盼看病...
    「隨遷老人」王先生在青島晚報兩會雲客廳中,道出了令他苦惱的醫保報銷難題。做客嘉賓:王先生賣掉老宅投奔兒子今年王先生和老伴雙雙66歲了。2021年,是他們來到青島的第七個年頭。夫妻倆的老家在濰坊,兒子品學兼優,大學畢業後選擇留在青島,成為了一名牙科醫生。和許多父母一樣,他們全力以赴支持兒子在青島紮下了根,有了穩定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
  • 中國人平均年齡77,平均退休年齡不到55,延退退休後,新問題來了
    雖然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比較高,但是我國的退休年齡一直以來都是世界上最低的。目前中國人的平均退休年齡還不到55周歲,相比之下,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法定退休年齡都超過了60歲,而實際退休年齡更晚。例如,韓國的法定退休年齡為60歲,實際退休年齡為72歲;日本的法定退休年齡為65歲,實際退休年齡將近70歲;包括美國的實際退休年齡也維持在66歲,甚至還有推遲的趨勢。而這些國家的實際退休年齡之所以會比法定退休年齡晚,主要就是因為各個國家都面臨著老齡化的窘境,勞動人口佔比越來越少,所以只能讓老人「上陣」。
  • 退休老人去世後有哪些待遇?為什麼有人八九萬,有人幾千元?
    參保老人繳費15年後,到達法定退休年齡就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了。養老金非常划算,不僅每月按時發放,而且年年提升養老金標準。4月17日,人社部發布了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調整的通知,退休老人的養老金待遇迎來了16連漲。2020年,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再次上漲5%。
  • 李桂平、賈鈺:開發低齡老年人的再就業潛能
    在現實困境上,肖興政、張露馨、吳香雪等認為老年人就業能力的高低和就業意願的強弱是影響老年人再就業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須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來提高老年人的就業熱情,開發老年價值,實現老年人就業意願與就業能力的匹配;江維、黃玖琴、顧彤等認為增加退休後的經濟收入是老年勞動力重返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但老年人在尋求工作機會上面臨一定的困難,其中最主要的困難就是就業渠道的缺乏,
  • 55歲退休女人:家有長壽老人,是我退休後痛苦的根源
    導語:55歲的陳女士說:家有長壽老人,讓她退休之後的生活變得比上班更痛苦。1陳女士家裡有兩個老人,她是獨生女,丈夫是上門女婿,以前陳女士也認為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認為退休後的生活是幸福的。但沒想到天有不測風雲,老年人的健康時間是有限的,陳女士沒退休前,家裡的父母還是好好的。
  • 外國人不跳廣場舞,退休後在幹嘛?大開眼界
    中國人退休後愛跳廣場舞,外國人不跳廣場舞,他們退休後做些什麼呢?看完會讓你大吃一驚!德國:出租老年人你聽過「出租老年人」嗎?德國柏林有一項很火的服務叫做「出租老年人」,顧名思義,德國年輕的單身家長可以租個老年人回家,幫助她們在家照顧孩子。
  • 董登新揭秘美國退休制度真相:美國老人靠什麼生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人提出了構建「三條腿的板凳」的養老保障體系,這就是我們後來所講的「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然而,1990年代,學者們突然發現,美國「三條腿的板凳」已悄然變成了「四條腿的板凳」。也就是說,三條腿不夠用了,「達到正常退休後仍繼續工作」成為了美國人的「第四條腿」。
  • 女性靈活就業人員,需要延遲退休嗎?
    那麼很明顯,我們看出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齡,相對而言彈性的區間是比較大的,因為作為幹部是需要到55歲才能退休,除非自己是工人,50歲才可以辦理退休,但是作為靈活就業的女性相對有些特殊,他們到底是多少歲退休呢?
  • 報告稱延遲退休暫不可行|退休年齡|就業崗位_網易新聞
    報告稱,延遲退休目前條件並不具備,暫時行不通。這份報告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國家人社部、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暨南大學、軍事經濟學院等部門和高校的眾多專家、學者共同攻關完成。報告以「社會保障風險管理」為主題,分「社會福利」、「社會救助」、「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等多個部分,對延遲退休年齡、計劃生育政策等問題均有研究。
  • 日本70多歲老人求職:「終身不退休」的日本模式,是否也是我們未來?
    在中國,一般老人在退休之後都會選擇在家頤養天年,和鄰居嘮嗑、帶帶孫輩、偶爾出門旅遊等等是許多中國老人的生活。但是日本老人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繼續工作。近年來,日本仿佛已經開啟了「終身不退休」的模式,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重返職場,像他們年輕的時候那樣努力工作。「我們正在迎來100歲人生的時代,要為有意願繼續發光發熱的老年人創造更有利的工作環境。
  • 60歲老人心裡話:退休後,繼續找工作掙錢,過得充實又開心
    導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退休生活,都想按照自己規劃的來過,所以很多人退休前,都會好好規劃自己的退休生活,應該怎麼過,有的退休後去跳舞,旅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 日本老人退休後當和尚:寺院在招「僧」,妻子也支持
    日本一所「佛教塾」(圖源:日經中文網)海外網6月18日電在日本,有些老年人選擇退休之後在佛門度過「第二人生」。日經中文網18日刊文,追蹤了一些從企業或政府機關退休後,出家當和尚的日本老年人的生活軌跡。一些日本老人通過參加一所「佛教塾」學習各種宗派的佛教知識,完成課程的話就能成為僧侶。這所佛教塾自1988年成立後,約有1900人入學,其中超過700人經過儀式成為僧侶。今年的新生中,男女各佔一半。雖然入學不存在年齡限制,但是50歲以上的人佔到7成以上。靜井真貞(圖源:日經新聞網)一位名叫靜井真貞的74歲日本老人,在65歲的時候加入「佛教塾」。
  • 繳滿15年「最低檔」社保,60歲退休後,每月可以領多少養老金?
    前言 現在中國的養老系統是越來越完善了,這對於很多退休老人來說當然是一個福音,正是因為有了社保的存在,才讓大部分的老人在退休之後可以安享晚年,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