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菲利普醫生(知乎 ID)
一位陌生的朋友再次發來微信,我沒有猜錯,是邀請我砍他一刀。
是兄弟就來砍我!
「第二次了,怪不得我。」我熟練地給對方設置了消息免打擾。
自從幾年前某多多迅速崛起,微信未讀信息裡的陌生名字就開始越來越多:那些群發消息請朋友砍自己一刀的人們,勇於為幾塊錢的優惠麻煩自己的朋友。
而真正的外科猛士,其實是那些敢於砍自己一刀的,比如列昂尼德・羅戈佐夫——在講述自己的經歷之前,我想先講講這位祖師爺的故事。
在南極給自己割闌尾的人
1961 年 4 月 29 日,前蘇聯新拉扎列夫南極科考站的風有點喧囂。
駐紮在此的科考隊員們忙忙碌碌,然而他們中的一員卻感到發熱、右下腹痛和明顯的噁心,他病倒了。
典型的症狀、明顯的體徵,對於每個醫生而言都是友好的,畢竟這可以大大降低診斷的難度。
然而隊醫羅戈佐夫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因為這個倒黴的病人正是他自己。
沒錯,正是在下
暴風雪讓一切救援隊都望而卻步,看來,羅戈佐夫只能靠自己了。
好在,手術器械、藥物都很充足。作為戰鬥民族的優秀一分子,他幾乎未作遲疑,便決定在第二天給自己做闌尾切除術。
1961 年 4 月 30 日,這個日子值得銘記。羅戈佐夫簡單培訓了隊友,讓他們能暫時勝任手術護士的職責,通過鏡子反射觀察手術部位,自己給自己做了一臺闌尾切除術。
本來,這個手術的難度並不大,但是因為麻醉藥物的作用和發熱、噁心帶來的疲憊讓這臺手術持續了一百多分鐘。
羅戈佐夫雖然不得不在手術中途稍作休息,但他依舊獨立完成了手術,並給自己縫合好傷口。
幾天後,他再給自己拆了線,痊癒後繼續和隊員一起工作。而他給自己做手術的照片則在半個多世紀以後突然在網際網路走紅。
自己「砍」自己
回到我自己的故事。
其實我也「砍」過自己,只不過手術比闌尾切除小多了。
還記得讀研的時候,和導師一起做局麻手術。面對小朋友的哭鬧我們總會安慰說小朋友別怕,打麻藥有點疼,打完就不疼了。
然而,很多時候事與願違,雖然局部麻醉打得很足,但術中還會有不少病人喊疼。我們總是會認為病人因為過度緊張把模糊的牽拉感當成了疼痛。
打局麻到底有多疼?麻醉以後局部是否還會殘存一些感覺呢?
其實當時我自己也不清楚。
於是,我乾脆跟護士要了點利多卡因和注射器、酒精棉球之類的東西,準備帶回宿舍自己體驗一下。
為了方便右手操作,我選擇了左側前臂內側皮膚,準備試一下最常規的局部浸潤麻醉。結果,突然回宿舍的室友看到了這一幕。
室友眼中的我
當時的空氣,凝固了。
本來還想試試指/趾神經阻滯麻醉的,光顧著解釋了,也沒來得及。
後來,神經阻滯麻醉的機會還是來了——打籃球的時候,被對位的 200 多斤中鋒朝著右腳大腳趾狠狠踩了一腳。
最初的甲下淤血幾天後慢慢發展成甲下積膿,疼痛和腫脹也越來越重。不早點把膿放出來,周圍相對健康的甲床也早晚要遭殃。
當時剛考過執業醫師,我仍然清晰記得甲下積膿的標準術式是拔甲。但是綜合考慮一下,覺得完全拔甲確實有點沒必要。而且原先也跟帶教老師做過切開引流+部分清除趾甲的手術。
所以,還沒做過阻滯麻醉的我決定給患趾試一下,要是成功了就自己做個小手術,不成功就去掛個號。
那天,我等著室友都出去以後,拿出早就消毒好的器械包、注射器和麻藥。
第一次打阻滯麻醉,竟然成功了,我的腳指頭完全麻了。
那些手術器械可能不會想到,給老鼠做了那麼久的手術,今天要給人做手術了。不得已,我只能用非常擰巴的姿勢完成了這個小手術。
就像這樣
小切口直插膿腫,半邊趾甲切除,露出感染的甲床。雙氧水、生理鹽水衝洗後壓上一小片凡士林紗布,為了預防感染,又墊上碘仿紗條,然後加壓包紮。
其實,剛切開膿腫的時候我的腿就已經開始麻了,只是這個時候膿腫已經切開,我必須硬著頭皮做完。
等一切搞定,我已經幾乎感覺不到右腿的存在了……我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單腳跳到床邊,奮力爬上了床.
給自己做完手術的我
真正的猛士
事實上,給自己做手術這件事,羅戈佐夫既不是第一個,更不是最後一個(比如我)。
有學者回顧了歷史上有記載的所有的猛士,竟然還寫了一篇綜述。[1]
作者通過文字記錄和當事者的回憶,認為這種自己給自己做手術的行為多數是出於無奈的權宜之計,抑或是作為醫生,希望在患者視角審視有創傷性的醫療操作。
這種自我手術是否有益於醫學的進步呢?作者的觀點是否定的。
不過最近,國內又一位猛人上了新聞,他就是四川遂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骨科醫生曾江華。
因為右腕患有狹窄性腱鞘炎且保守治療無效,再加上自己想到了一個新的手術方法,不便拿病人做試驗,於是用左手給右手做了一臺微創手術。
整個過程幾乎全靠自己,手術只用了幾分鐘,直到包紮才讓同事幫忙。而術後的恢復效果確實不錯,曾醫生的試驗取得了成功。
相比傳統術式 2~3 cm 的切口和由此所帶來的瘢痕,他發明的微創術式損傷小、恢復快。如果後續在大範圍實踐中收到良好的效果,想必會有更多患者因此受益。
開展一項全新的手術方式固然要向倫理委員會提出申請,同時報備臨床試驗。但醫生出於一份責任心和自信,決定先拿自己試試看,也並不違反任何倫理和法律。
真正的猛士,敢於「砍自己一刀」。而這一刀,有時候可能是替患者挨的。(策劃:gyouza)
題圖來源:紫牛視頻截圖
參考文獻:
[1] Nwaogbe C , Simonds E A , D'Antoni A V , et al. Surgeons performing self-surgery: A review from around the world[J].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