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夢寐以求的相機」— 徠卡50mm系列鏡頭

2021-02-15 極尚影像

<欄目>

My Dream

Camera

「我夢寐以求的相機」第[ 8 ]篇

50mm鏡頭的視野和人眼比較的相似,這也是為什麼50mm鏡頭常被稱為「標準鏡頭」。

50mm非常適合人文攝影,有"人文之眼"的美名,因為視角平實,畸變小,所以天生就帶有一種"紀實感"。"決定性瞬間"的布列松大師,用的就是50mm鏡頭。

Elmar - 起源

Elmar,原名為ELmax,El是Ernst Leitz的首字母,max來源於徠卡第一代設計師Max Berek的名字,後來改名為Elmar。

Elmar 艾爾瑪

年份:1930-1961

結構:4片3組

最小光圈:F/18

濾鏡口徑:早期A36

                後期E39

接口:早期螺口  後期M口

外觀:早期鍍鎳 後期銀色 極少數黑漆

這是徠卡早期經典鏡頭中產量最大的,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代,外觀和細節的變化紛繁複雜。Elmar 50/3.5分有鍍膜版和無鍍膜版,鍍膜版是戰後生產;另外還分紅字版和黑字版,紅字版是後期換了新型玻璃的版本,編號從910000起,被稱為"紅色標誌艾爾瑪鏡頭"。非常適合拍攝黑白膠片,灰階過度自然,層次豐富。成像跟現代鏡頭比也絲毫不差,會讓使用者忘記這是一枚80年前設計的鏡頭。

樣 片

Leica IIf+Elmar 50/3.5

Elmar 艾爾瑪


年份:1957-1974

結構:4片3組

最小光圈:F/16

濾鏡口徑:E39

接口:螺口和M口

外觀:銀色

這個鏡頭是在Elmar 50/3.5鏡頭生產接近尾聲時徠卡所推出的鏡頭,不論是做工還是光學素質都優於Elmar 50/3.5。外觀設計精美,具有徠卡黃金時代的特徵。由於徠卡在設計這款鏡頭時,把光圈葉片放到了第一片玻璃後面,再加上這枚鏡頭使用了天然鯨魚油給光圈潤滑,在使用時容易產生去不掉的霧氣,所以現在遇到一隻成色好的Elmar 50/2.8並不容易。

Leica M2+Elmar 50/2.8

Elmar 艾爾瑪

年份:1995-2007

結構:4片3組

最小光圈:F/16

濾鏡口徑:E39

接口:大多為M口

外觀:銀色和黑色

1994年,徠卡為紀念M相機誕生40周年,生產了Elmar 50/2.8的新型鏡頭以配備特版M6J相機。1995年,這個鏡頭正式生產,並對光學上進行了重新設計,採用了新材料玻璃和多層鍍膜,取消了對焦鎖定按鈕。

Leica M6+Elmar 50/2.8




Hector 赫克託

年份:1931-1937

結構:6片3組

最小光圈:F/18

濾鏡口徑:A36

接口:螺口

外觀:早期鍍鎳 後期銀色

這個鏡頭是當時徠卡生產的一個相對光圈較大的鏡頭,由於生產量不大,成為一些收藏家所追求的對象。

Hector 50/2.5

Summar 祖瑪

年份:1933-1940

結構:6片4組

最小光圈:F/18

濾鏡口徑:A36

接口:螺口

外觀:早期鍍鎳 後期銀色

這是徠卡第一代設計師Berek的作品,是徠卡最早達到1:2光圈的鏡頭,生產數量較大,光圈葉片收縮後呈六角形,絕大多數沒有鍍膜。

Summar-SM 2/50mm rigid鏡頭於1933年推出,代碼編號為SUMAR。同年在1933年末到1934年初的這段時間,愛克發(Agfa)的彩色膠片也在市場推出,徠卡公司推出可伸縮的非旋轉接環Summar鏡頭代碼編號為SUMUS,非旋轉接環的Summar鏡頭必須通過搭配一個特殊的濾鏡來使用愛克髮膠卷。早期的SUMUS鏡頭在f2.9位置有一個特殊的標記是搭配愛克髮膠片使用,後期的SUMUS無此標記。

SUMUS-左圖可見f2.9處有標記,右圖無

在大光圈下,成像效果偏軟,是天然的柔焦鏡頭,有獨特的古典風格。由於這個鏡頭光圈縮小後成像銳度大為增加,所以這個鏡頭具有一頭兩用的特點:開足光圈是一個柔焦鏡頭,縮小光圈後又是一個銳度較高的鏡頭。徠卡古典鏡頭的焦內焦外是連續漸進的,而Summar更進一步,帶有一點旋轉的味道,這讓畫面哪怕對焦不實也顯得自然。

Leica III+Summar 50/2

Leica IIIa+Summar 50/2

Summitar 索米塔

年份:1939-1955

結構:4片7組

最小光圈:F/16

濾鏡口徑:專用

接口:螺口

外觀:銀色

這是徠卡第二代50mm 1:2的鏡頭,相較於第一代大大提高了光學成像的質量。早期是非鍍膜的,在二戰中後期開始有鍍膜。早期和中期生產的盡頭光圈葉片收縮後呈圓狀,後期生產的光圈葉片收縮後呈六角形。這款鏡頭採用全金屬鏡身設計,在經典鏡頭中,它是一個銳度比較好的鏡頭,成像質量非常接近現代鏡頭。

Leica M8+Summitar 50/2

Leica IIIc+Summitar 50/2

Summicron 索米克朗

年份:1953-1960

結構:7片6組

最小光圈:F/16

濾鏡口徑:E39

接口:螺口和M口

外觀:銀色

Summicron 50/2第一代,鏡筒為抽拉式,編號920000-1709000。少量最早期生產的鏡頭光學玻璃呈黃色,徠卡界稱之為"黃色玻璃索米克朗",但是前鏡片的鍍膜非常容易劃傷或出現水霧。
黃色玻璃索米克朗是只傳奇鏡頭,由3片鑭系玻璃+1片釷系放射玻璃+1片含重鉛玻璃+2片普通玻璃所組成,輻射玻璃超高的折射率,對暗光細節的表現甚至超過rigid。據說布列松最喜歡的50mm鏡頭,就是這隻Summicron 50/2摺疊放射頭。

Summicron 50/2

Leica M6+Summicron 50/2

Summicron 索米克朗

年份:1956-1968

結構:7片6組

最小光圈:F/16

濾鏡口徑:E39

接口:螺口和M口

外觀:銀色 少數黑漆

Summicron 50/2第二代,鏡筒為經典固定式。這個鏡頭有兩種,一種是普通的固定鏡筒型(一般稱為rigid版),一種是雙距攝影(Dual Range,一般稱為DR版),即可以近距攝影,也可以正常攝影,一般搭配眼鏡使用。很多網絡資料按外觀分,認為rigid和DR是不同的版本,但在《Leica Pocket Book》和《Leica Collector's Guide》兩本專業資料中,是按光學設計區分版本的,由於它們有同樣的光學結構,所以在這裡還是按專業資料的分法,把rigid和DR分為一個版本。
這款鏡頭有兩種底座,早期的距離刻度只有一種,即公制或是英制;後期改為公制和英制都標在了調焦環上。這個鏡頭的出現是徠卡鏡頭製造歷史上的一個裡程碑,同樣也是當今大批經典徠卡使用者的首選標準頭。它是徠卡第一個鑭系玻璃鏡頭,49年徠卡自己研製鑭系玻璃, 提高折射率,降低色散。這個鏡頭的解像力極佳,特別是微小細節的表現,高光到暗部過度自然豐富。

Leica IIIa+Summicron 50/2

Leica M3+Summicron 50/2

Summicron 索米克朗

年份:1969-1979

結構:5片5組

最小光圈:F/16

濾鏡口徑:E39

接口:M口

外觀:黑色鍍鉻

Summicron 50/2第三代,編號2269251-2915800。比起上一代,鏡頭進行了重新設計,在光圈環轉動的時候,停止點以半光圈為半檔,不帶對焦扳手,外置遮光罩。

Leica M9+Summicron 50/2

Summicron-M 索米克朗

年份:1979-1994

結構:6片4組

最小光圈:F/16

濾鏡口徑:E39

接口:M口

外觀:黑色

Summicron 50/2第四代,此款鏡頭是在第三代的基礎上重新設計的,達到了當時50mm 1:2鏡頭設計的最高峰。這一代的光學設計都是加拿大著名設計師曼德勒所設計,使用了當年德國徠卡實驗室最新研製的玻璃,這種玻璃後來被用到了Noctilux鏡頭中。所以這一代鏡頭都有一流的光學設計,極高的銳度和迷人的反差。四代Summicron在調焦環上增加了扳手,早期被稱為"虎爪版",為加產;後期被稱為"月牙版",有加產和德產兩種。

Leica M3+Summicron-M 50/2

Leica M3+Summicron 50/2

Summicron-M 索米克朗

年份:1994-至今

結構:8片5組

最小光圈:F/16

濾鏡口徑:E39

接口:M口 極少螺口

外觀:黑色和銀色

Summicron 50/2第五代,內置遮光罩,去掉了調焦環上的扳手,這是徠卡在現代生產的鏡頭中極少數的仍未採用非球面技術的一個鏡頭。它以輕巧的結構,成熟的光學設計,以及傳奇的焦段,帶來脫穎而出的自然視角。在所有光圈檔位上,將精細的畫面品質一直延伸到了上限,並展現了出色的對比度。

Leica M6+Summicron-M 50/2

Summicron-M 50/2

APO-Summicron-M 索米克朗

年份:2012-至今

結構:8片5組

最小光圈:F/16

濾鏡口徑:E39

接口:M口

外觀:銀色和黑色

這款鏡頭徠卡在推出時,稱它"銳利穿透每個角落"。即使在全開光圈下,沒有邊緣下滑的MTF曲線,細微的細節反差都能呈現50%以上的還原,在所有拍攝環境下,都可以再現精湛的對角到對角的銳利細節影像。解像力一流,焦內成像非常細緻豐富,焦內反差有點高,焦外散景相反較柔和,反差也較低,兩者形成強烈對比。

什麼是"APO"?

"APO"是指「復消色差」,它能減少甚至消除色邊、成像模糊的現象,增強反差。這種技術需要一種造價高昂的光學玻璃,因此,在性能提高的同時,價格也隨之上升。

Leica M7+Summicron-M 50/2

Leica M9-P+Summicron-M 50/2

Xenon 仙儂

年份:1936-1950

結構:7片5組

最小光圈:F/9

濾鏡口徑:51mm外徑旋轉式

接口:螺口

外觀:大多為銀色 極少數鍍鎳

這款鏡頭是徠卡從施耐德公司得到的生產Xenon 50/1.5鏡頭執照而生產的,成像性能比較偏軟。早期調焦環上有3道環,後期有4道環。

Xenon 50/1.5

Summarit 祖瑪瑞特

年份:1949-1960

結構:7片5組

最小光圈:F/16

濾鏡口徑:E41

接口:M口和螺口

外觀:銀色

Summarit 50/1.5是Xenon 50/1.5的鍍膜型。這款鏡頭在徠卡界被稱為"美人鏡",反差很低,灰階過度平滑,相比於後期的Summilux鏡頭成像偏軟,但它卻能拍出不銳利而美妙的作品,它的徠卡味甚至比七枚玉味道還濃。

樣 片

Leica M6+Summarit 50/1.5


Summarit 50/1.5

Summilux 索米拉克斯

年份:1959-1963

結構:7片5組

最小光圈:F/16

濾鏡口徑:E43

接口:M口和螺口

外觀:大多銀色 極少數黑漆

這個鏡頭在光學上基本繼承了Summarit 50/1.5鏡頭的設計,由於採用了新型的玻璃材料,在光學質量上有所提高。光圈全開成像偏軟,在F4.0以後素質有明顯提升,最佳成像光圈在F5.6-F8.0。

Leica M9+Summilux 50/1.4

Summilux 索米拉克斯

年份:1962-1994

結構:7片5組

最小光圈:F/16

濾鏡口徑:E43

接口:M口

外觀:早期大多銀色 極少數黑漆 後期黑色鍍鉻

第二代在光學性能上有很大的提高,這一光學設計延續了30多年的時間,早期是單層鍍膜,後期是多層鍍膜,生產越靠後,鍍膜越現代化。
這支鏡頭具有良好的全開光圈反差,但是在邊緣區域內表現出一定的散光和一些場曲,中央區域成像出色。

Leica M8+Summilux 50/1.4

Leica M4+Summilux 50/1.4

Summilux-M 索米拉克斯

年份:1995-2004

結構:7片5組

最小光圈:F/16

濾鏡口徑:E46

接口:M口 少量螺口

外觀:黑色 銀色 鈦金屬

在光學上,這個鏡頭和二代相比變動不大,唯一的不同是把遮光罩做到了鏡筒上,這也是最後一版非球面鏡頭。全開光圈時銳度也是完全夠用,色彩濃烈又自然。

Leica MM+Summilux-M 50/1.4

Leica M7+Summilux-M 50/1.4

Summilux-M 索米拉克斯

年份:2004-至今

結構:8片5組

最小光圈:F/16

濾鏡口徑:E60

接口:M口

外觀:黑色和銀色

這是徠卡第一個50mm非球面鏡頭,具有獨特折射屬性的特種光學玻璃,採用了遊動式鏡組調焦的技術,保證了鏡頭性能在不同距離下的平穩性。色彩真實而不豔麗,在最大光圈下,銳度提高了一個新的水平,呈現出高對比度及飽含高分辨細節的圖像,各級光圈銳度均勻,焦外一流。

Leica MP+Summilux-M 50/1.4 ASPH

Leica M9+Summilux-M 50/1.4 ASPH

Noctilux 諾提拉克斯

年份:1966-1975

結構:6片4組

最小光圈:F/16

濾鏡口徑:8系列

接口:M口

外觀:黑色鍍鉻

這隻鏡頭是徠卡作為高質量鏡頭生產者所追求最高素質和最高性能的結晶,在此前leitz工廠研製過一款50mm F1.2鏡頭是由9枚鏡片組成,但由於鏡頭過重,反差較弱,所以沒有投入生產。在1966年leitz改變了鏡頭原有的設計,首次使用了2片非球面鏡片,所以被稱為"雙非夜神"。據說Noctilux 50/1.2鏡頭的鏡片是由特殊的容器煉製,鏡片也是純手工磨製,leitz公司當年都沒想到能試製成功,所以這支鏡頭的價值非常之高。

Leica M8+Noctilux 50/1.2

Noctilux-M 諾提拉克斯

年份:1976-2009

結構:7片6組

最小光圈:F/16

濾鏡口徑:早期E58 後期E60

接口:M口

外觀:黑色鍍鉻

此款鏡頭早期在加拿大生產,後期轉移到德國生產,歷史上只有少數廠家生產過1:1光圈的鏡頭,而徠卡就是其中之一。它運用了新的光學玻璃和球形表面,使其通光亮超過了人的眼鏡。在低可見光下具有獨特的細膩色調,當光圈在f1時,焦點只落在所對的聚焦處,基本不存在景深,這個時候能充分顯示徠卡特有的焦外色調漸變之美。

第一版:口徑E58(鏡頭蓋58mm)

第二版:口徑E60,是用鏡頭兩顆小釘固定的外置遮光罩,主要特徵是鏡頭口外側鏡身有兩個銀色圓柱狀金屬突起。

第三版:口徑E60,採用卡扣式的外置遮光罩,鏡頭口外側鏡身上沒有銀色圓柱狀金屬突起,取而代之的是靠近鏡頭口5mm的地方有一圈凹槽,用來卡住遮光罩。

第四版:口徑E60,採用伸縮式內置遮光罩,遮光罩呈方形且不可拆卸。

樣 片

Leica M9+Noctilux-M 50/1

Leica M4-2+Noctilux-M 50/1

Noctilux-M 諾提拉克斯

年份:2009-至今

結構:8片5組

最小光圈:F/16

濾鏡口徑:E60

接口:M口

外觀:黑色

徠卡是世界上一個讓50mm 1:0.95鏡頭在最大光圈下達到最高水平的廠家,可以說這是徠卡登峰造極的代表作,是徠卡M鏡頭中最具傳奇色彩的鏡頭之一。這款鏡頭進光量比人眼可見光強度高11%,在超大光圈下可產生景深超淺的肖像和難以言喻的美學效果,同時提供準確的色彩和最小的失真。背景虛化相較於Noctilux 50/1更加均勻平滑,成像上反差也較大。

樣 片

Leica MP+Noctilux-M 50/0.95

Leica M9+Noctilux-M 50/0.95

Summarit-M 祖瑪瑞特

年份:2014-至今

結構:6片4組

最小光圈:F/16

濾鏡口徑:46mm

接口:M口

外觀:黑色和銀色

這是徠卡近幾年推出的現代鏡頭,功能強大、輕便的設計使其很容易操作。領先的設計與實用的大光圈,除了整體出色的畫質外,它還提供了很好的對比度、優秀的畫幅均一性、令人印象深刻的色差校正以及很低的變形。

樣 片

Summarit-M 50/2.4


50mm鏡頭就是135相機的原點,也是徠卡鏡頭群的靈魂。50mm 鏡頭的視角雖然有點平淡無奇,但就是因為這樣,少了刺激生理感官的快感,讓人安靜地,可以在眼球之外,有時間慢慢地,用內心去感受這個世界。

淘寶 - 極尚影像

每日器材更新,好貨搶先看



EDITOR 編輯  : 冴空

更多文章

Read more

高端攝影器材集合店

                                                                                

點擊「在看」 讓我知道你喜歡今天的內容哦!

相關焦點

  • 「我夢寐以求的相機」— 徠卡90mm系列鏡頭
    <欄目>My DreamCamera「我夢寐以求的相機 f4年份:1973-1978結構:4片4組光圈:F4-F22濾鏡口徑:5.5系列接口:M口外觀:黑色這個鏡頭是為徠卡CL設計的,是一款素質非常高的鏡頭。
  • 徠卡M系列50mm鏡頭的選擇
    今天我們主要講的是50mm焦段的鏡頭。目前徠卡現有在售型號的50mm鏡頭有4枚,分別是50mm/0.95、50mm/1.4、50mm/2、50mm/2AA,其中50mm/2不是非球面鏡頭,其他都是。對於徠卡迷,若被問「最想擁有的徠卡鏡頭」,十有八九會答「夜神」—Leica NOCTILUX-M 50/0.95,更有人稱,「毒德的毒,夜神就佔了四分之一」。作為徠卡夜之眼系列的代表,這隻鏡頭融合了精密工藝、至臻品質及永恆價值,廣受爭議。
  • Leica 徠卡 R 系列鏡頭回顧
    這支鏡頭的長度只有41mm重量也只有290g,是徠卡R系列鏡頭中最輕巧的鏡頭,遮光罩採用內置結構,直接拉出即可使用。Summicron - M 1:2/50mm最小拍攝面積為62x93mm,如果需要更近的近攝效果,可以另外添購徠卡的近攝鏡組Elpro 1或 Elpor 2。這是一款高性能的多用途標準鏡頭,其清晰度、反差和細微解析度在全開光圈時依然保有極致的光學表現。
  • 老炮兒 | 徠卡MM+七工匠50mm f1.1
    今天我們的主角就是這麼一套另類的黑白攝影神器——徠卡M MONOCHROM (Typ 246)+七工匠50mm f1.1。 先說說徠卡M MONOCHROM (Typ 246)。索性,徠卡乾脆看清了自己的問題所在,出了這樣一臺「劍走偏鋒」的相機。
  • 松下徠卡15mm f1.7鏡頭外觀及樣片曝出
    近日松下為Micro 4/3微單相機發布了一支LEICA DG SUMMILUX 15mm f1.7 ASPH大光圈定焦鏡頭,從型號上我們可以看出它是徠卡認證系列鏡頭,成像素質非常強悍啊。熟悉松下微單鏡頭的朋友應該知道,徠卡系列目前僅有兩支,且都為大光圈定焦鏡頭,比如LEICA DG SUMMILUX 25mm f1.4 ASPH O.I.S>>直達購買,它就相當於全幅視角中的50mm標頭;另外還有LEICA DG?MACRO-ELMARIT 45mm f2.8 ASPH O.I.S>>購買直達,它相當於90mm微距鏡頭。
  • 關於徠卡50mm f/1.4,你了解多少?
    要說徠卡的經典焦段,除了35mm鏡頭,50mm焦段的呼聲也非常高,可以說是很多徠友的常用掛機鏡頭。而每款50mm在不同光圈上的分段也是非常豐富的,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50mm f / 1.4這款鏡頭。那麼,每一款鏡頭都有Ta背後的故事,要想透徹了解這款鏡頭,我們要先了解下50mm f / 1.4這些背後的經歷。以下文字和圖片資料結合網絡以及作者:Thorsten Overgaard,由Leica 徠卡相機和他的朋友們翻譯整理,如有更詳細信息,歡迎徠友補充糾正。
  • 到底是35mm還是50mm?也許是初入徠卡人士最糾結的話題
    而對於初次來徠卡的朋友來說,到底是35mm還是50mm,可能沒那麼輕鬆。可能意味著一場豪賭。因為無論是到底是35mm還是50mm,徠卡出產的都不便宜。而10000元,是很多朋友為第一次購買徠卡鏡頭準備的那麼一點點預算。至少我當年也是如此。  我和大家開個玩笑。題圖的照片當然不是範主拍的。 只是大家不曾留意這位大師多樣化的作品。
  • 徠卡 | 選35mm還是50mm?
    先給大家推薦一首好音樂-《Precious Burden》,來自瑞典國寶級女歌手
  • 徠卡發布記者防彈相機|經典古董相機快門聲音合集|佳能發布兩款RF系列鏡頭……
    而近日,為紀念徠卡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Leica Oskar Barnack Award)設立 40 周年,徠卡發布了一款名為 M10-P 的記者限量版相機。據了解,此款相機機身價格在 7800 歐元左右(含稅);相機不會配備鏡頭;與其配備的「記者」限量版鏡頭將另行發售,也只生產 450 個;此相機配備有 Kevlar(一種可以用作防彈材料的纖維)相機裝甲。
  • 器材 | 徠卡Summilux-M 90 mm f/1.5 ASPH.鏡頭髮布
    徠卡M系列增添了一款新的長焦鏡頭:Summilux-M 90 mm f/1.5 ASPH.鏡頭。
  • 「我夢寐以求的相機」— 頂級袖珍相機 Part2
    <欄目>My DreamCamera「我夢寐以求的相機也是這隻鏡頭,使得徠卡先後生產了兩代頂級袖珍相機:Minilux和CM。1998年徠卡推出Minilux的改進型Minilux Zoom,與Minilux最大的不同就是鏡頭,Minilux Zoom採用的是Vario Elmar 35-70/3.5-6.5變焦鏡頭。
  • 徠卡SL 24-90mm鏡頭有什麼優勢?
    攝影:Reiner Aichholz器材:徠卡SL+SL 24-90mm徠卡SL 24–90mm f/2.8-4鏡頭焦距範圍非常適合拍攝風景、建築、人像等場景。與經典的徠卡SL系列相機組合,它可創造快速的對焦速度與泛用的焦段,其廣角端的最近拍攝距離達到0.3m,在長焦端亦可達到1:3.8的放大比例,有助於營造出美好迷人的成像氛圍,在任何距離和光圈下都能擁有卓越的成像性能。Vario-Elmarit-SL 24-90mm f/2.8-4 ASPH.鏡頭良好的匹配兼容SL相機系統,在任何距離和光圈下都能擁有高品質和極佳的成像性能。
  • 跳脫色彩的情懷相機:徠卡Q2 Monochrome評測
    所以,徠卡在數碼時代,推出了M-Monochrome系列產品,以獨特的黑白傳感器,旨在讓攝影師用這樣的相機體驗黑白攝影的魅力。作為徠卡全畫幅便攜相機的代表產品徠卡Q系列,有著更廣泛的用戶群體,如今徠卡把自家黑白機產品線也帶到了Q系列上,徠卡Q2 Monochrome(下文簡稱:徠卡Q2黑白機)黑白相機的出現,讓徠卡Q系列產品線與M系列一樣,變得更加豐富了。
  • 50mm鏡頭考:98%的人都不知道的鏡頭「神秘編碼」!
    圖片來源:數字尾巴,by 喵喵喵嗚從底片格式、外觀、功能、技術規格無不深入調查研究拆解LEICA最新產品以逆向工程的方式吸收徠卡的思維學習後加以仿製推出的新機數量如雨後春筍成為一股平價35mm相機生力軍從而推動了相機業界的潮流革命
  • 《再買鏡頭就剁手》系列測評 篇四:徠卡 Leitz Summicron 50mm f2 rigid 測評
    徠卡M系Summicron 50mm f2 六個版本中的第二代,最美徠卡標頭 Leitz Summicron 50mm f2 rigid  v2  這是徠卡第一支使用鑭系玻璃的鏡頭, 這是徠卡第一次使用電腦進行光學色設計的鏡頭, 是徠卡50年代為50標頭樹立的一個典範。
  • 全新徠卡 SL2-S:攝影與攝像兼備的全能相機
    全新徠卡 SL2-S相機為無論在照片還是視頻拍攝上都追求出色成像性能的用戶提供了一個完美解決方案。該相機配備了2400萬像素的全新 BSI-CMOS感光元件,同時具有照片與視頻兩種單獨的拍攝模式,新款徠卡 SL2-S以其經久耐用的一體式金屬機身為兩種媒體模式提供最佳支持。
  • 友聯攝影器材丨Noctilux-M 50 f/1.2 ASPH.鏡頭現已加入徠卡經典系列
    重新回歸的Noctilux-M 50 f/1.2 ASPH.鏡頭在徠卡相機公司的發展史上享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初次發布於1966年,至1975年停產,作為世界上第一款採用非球面鏡片的鏡頭,轟動一時。儘管初始版本已為50多年前的結構,但該鏡頭的推出絕不僅是單純的懷舊:當光圈收縮到f/2.8時,Noctilux-M 50 f/1.2鏡頭可以提供銳利的成像,並足以滿足現代數碼攝影使用需求。該鏡頭還是徠卡Noctilux系列鏡頭中最輕便的。  Noctilux-M 50 f/1.2 ASPH.鏡頭將有兩種款式可供選擇。
  • 該怎麼去形容你最貼切——徠卡夜神 M 50mm/0.95
    50mm鏡頭的視角與人的眼睛視角相近,也稱為標準鏡頭,拍攝的畫面會更接近你的眼睛所看到的場景和事物的本身狀態,這也使得攝影愛好者一提到50mm鏡頭便不自覺的與人文、紀實攝影聯繫起來。攝影:hdbrand 器材:徠卡M10+M 50mm/0.95攝影:Daniel Hoffman 器材:徠卡M10-P+M 50mm/0.95攝影:Daniel Hoffman 器材:徠卡M10-P+M 50mm/0.95攝影:Daniel Hoffman 器材:徠卡M10-P+M 50mm/0.95攝影史上著名的一些徠卡攝影大師也都是以擅長人文紀實類題材而著稱
  • 徠卡最好的35mm焦段鏡頭,你會頒給誰?
    而如果說到人文攝影,35mm焦段的話題度當之無愧位列第一。35mm 焦段相對 28mm 要平實自然些,而和 50mm 相比,它視野寬闊,包容更豐富。這也就促使它更具有普適性,即可以拍出不錯的廣角風景,也能拍出細膩的大光圈特寫。從1930年至今,在世代演變下,M口的35MM鏡頭總數多達十多顆。而在這其中,35mm f/2與35mm f/1.4鏡頭更是算曆來被爭論最多的兩顆鏡頭。
  • 【君峰·徠卡】是否有必要花費10萬元買一臺萊卡相機
    20世紀50年代,徠卡因為推出M系統相機(M-System)而一舉成名。 雖然徠卡在剛開始進軍數碼業務時遇到了困難,但它現在已有十多款數位相機面市,其中還包括一些傻瓜相機。但是,人們最夢寐以求的型號還是1932年引入旁軸機身的M系。 與通過反光鏡來觀察拍攝對象的數碼單眼相機不同,旁軸相機能夠提供更清晰的圖像,因為其鏡頭離相機的傳感器比較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