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徠卡15mm f1.7鏡頭外觀及樣片曝出

2021-03-01 高御品薈

近日松下為Micro 4/3微單相機發布了一支LEICA DG SUMMILUX 15mm f1.7 ASPH大光圈定焦鏡頭,從型號上我們可以看出它是徠卡認證系列鏡頭,成像素質非常強悍啊。熟悉松下微單鏡頭的朋友應該知道,徠卡系列目前僅有兩支,且都為大光圈定焦鏡頭,比如LEICA DG SUMMILUX 25mm f1.4 ASPH O.I.S>>直達購買,它就相當於全幅視角中的50mm標頭;另外還有LEICA DG?MACRO-ELMARIT 45mm f2.8 ASPH O.I.S>>購買直達,它相當於90mm微距鏡頭。這看來,新發布的松下徠卡15mm f1.7鏡頭正好彌補了廣角端,它相當全幅視角裡的30mm,算是支小廣角經典人文鏡頭。

松下徠卡15mm f1.7鏡頭光學結構為7組9片,包括3片APSH非球面鏡片和防眩光和抗鬼影納米鍍膜技術。該鏡身為全金屬材質,做工精緻且體積小巧,重量僅有115g,像與松下GM1和GX7這樣的小型微單相機十分搭配。另外鏡頭還使用了步進馬達,具有迅速、安靜、平穩的對焦過程。

這位老外網友試拍時使用的機身為奧林巴斯E-M5,算是上代旗艦產品。由於松下和奧巴微單都為M4/3系統,所以兩家鏡頭和機身都可互用。松下徠卡15mm f1.7鏡頭體積和一般的單反標頭十分相似,安裝到E-M5還是很協調的,而且該鏡頭上市還會有黑色和銀色兩個版本,這樣與銀色機身搭配會更騷氣。


  松下徠卡15mm f1.7鏡頭前端配有手動光圈環,機身帶有AF/MF對焦撥杆和手動對焦環,並且標示字體配色和字體風格與徠卡M卡口手動頭十分相似。

老外網友試用後感言,松下徠卡15mm f1.7這鏡頭做工非常精緻,金屬外殼手感極好,雖然小巧但有分量感,使用起來很像是徠卡M卡口手動頭。

【高御品薈】影像作品及器材資訊分享交流平臺。

關注【官方微信】方法:

掃描二維碼

相關焦點

  • 沒有短板的M4/3廣角鏡皇,松下DG 12mm/f1.4評測
    可以說M4/3是現階段最完善的無反系統之一,去年發布的奧林巴斯E-M1 ii和松下剛剛推出的GH5更是代表著整個影像行業的最高水平。 相信有很多人都是被M4/3眾多小巧高素質的定焦鏡頭吸引入的坑,而這也是M4/3最大的魅力之一。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這枚鏡頭就是M4/3高素質定焦鏡頭的代表,松下DG SUMMILUX 12mm/f1.4。
  • 徠卡 LEICA DG Summilux 15mm/F1.7 ASPH 定焦鏡頭 樣張圖集第二期
    LEICA DG Summilux 15mm/F1.7 ASPH 樣張第二期登場,相信這顆鏡頭是很多M43黨關注的熱點,小巧亮騷還有徠卡附體。我們帶著這枚鏡頭走街串巷,掃了中國掃美國,配合最小機身GM1,隨身攜帶非常方便。樣張已經足夠,2015年6月30日將發布這枚鏡頭的拍攝體驗報告。
  • 徠卡 LEICA DG Summilux 15mm/F1.7 ASPH 定焦鏡頭拍攝體驗報告
  • 單評 | 松下10-25mm F1.7鏡頭測試
    松下10-25mm F1.7,就光圈而言,絕對是標變中的極品之一(另一支是適馬的APS-C
  • 老炮兒 | 徠卡MM+七工匠50mm f1.1
    今天我們的主角就是這麼一套另類的黑白攝影神器——徠卡M MONOCHROM (Typ 246)+七工匠50mm f1.1。 先說說徠卡M MONOCHROM (Typ 246)。另外,其外觀設計依然極致復古,LCD藍寶石屏幕規格提升至3英寸92萬像素,呈現出一種低調奢華的優雅感。
  • 籠中死鬥 松徠DG 15mm大戰松下「煎餅」鏡頭
    隨著相機系統不斷升級,我們也要不斷選擇性能更佳的鏡頭。由於M4/3系統給我們帶來了越來越多的選擇,面對松下Leica DG Summilux 15/1.7 ASPH鏡頭,我們不禁要問,這款鏡頭又有什麼特別之處呢?松下此前已經推出了兩款類似的鏡頭,下面我們就來比較一下這三款鏡頭,來看看哪一款才是最值得購買的。
  • 「松下 X 徠卡」「高逼格」的掃街
    今天把這個光學取景器裝在了松下GX8上,然後擰上掃街神器LEICA DG SUMMILUX 15mm f/1.7 ASPH,復古之風立刻撲面而來。要說包括我在內的很多攝影人玩微單不在乎外觀和逼格,那是屬於自命清高,好看的東西誰不喜歡呢?當然,如果即好看又實用,那就更會愛不釋手了。晚上去南鑼鼓巷,剛好試試實際效果。
  • 最適合搭配BMPCC 4K的鏡頭推薦!
    除了奧林巴斯,松下也有很多的M43鏡頭,雖然規格沒有那麼嚴格地成體系,但可選種類也非常多,而且閃耀著信仰徠卡的光環。相比奧林巴斯的鏡頭,松下M43鏡頭依然保證了小巧的體積與較為齊全的自動功能,且很多鏡頭都支持防抖功能。
  • 「我夢寐以求的相機」— 徠卡50mm系列鏡頭
    Leica III+Summar 50/2Leica IIIa+Summar 50/2Summitar 索米塔年份:1939-1955結構:4片7組最小光圈:F/16濾鏡口徑:專用接口:螺口外觀:銀色這是徠卡第二代50mm 1
  • 松下SUMMILUX 10-25mm f/1.7 ASPH憑什麼獲得TIPA最佳MTF鏡頭大獎?
    其中,松下LUMIXS1H獲得最佳全畫幅照片/視頻相機獎,SUMMILUX10-25mm f/1.7ASPH鏡頭獲得最佳MTF鏡頭獎。S1H之前鏡域測評小哥已經測評了(點擊傳送門),今天咱們就來嘮一嘮SUMMILUX10-25mm f/1.7 ASPH鏡頭。
  • 打開徠卡攝影包
    這是最小的、也是磨損最嚴重的一套:Tenba包內有1套瑪米亞7配65mm,主機為徠卡...Ultron 28/1.9、CV Heliar 15/4.5配15mm取景器、佳能50/1.4 LTM配CV 50mm LTM-M接圈,膠捲則用富士Acros 100、Neopan...
  • 松下10-25mm F1.7 ASPH實拍體驗
    它擁有著目前M4/3系統變焦鏡頭中唯一的F1.7大光圈以及各種為視頻拍攝而優化的性能。那麼我們先看一下我們的一分鐘視頻簡單了解一下吧~相對於大光圈,其實焦段才是松下10-25mm F1.7 ASPH的最大亮點。10-25mm在M4/3系統上就相當於20-50mm焦段,20mm呢比24mm稍稍廣一點,無論是風光拍攝還是手持著自拍,都要稍微爽一點。
  • F1.4大光圈力戰黑卡:松下LX10相機評測!
    2000萬像素1英寸傳感器和F1.4徠卡DC VARIO-SUMMILUX鏡頭擁有4K照片/視頻錄製功能    松下推出LUMIX LX10,一款緊湊型卡片相機。鏡頭具有F1.4-2.8的大光圈(相當於35mm相機:24-72mm),光圈環可以方便直觀地對光圈進行控制,充分發揮大光圈高速鏡頭的最大優勢。
  • 打開徠卡大師的攝影包
    攝影包內以徠卡M4-P和愛普生R-D1為核心配備佳能LTM 35/2(日本版Summicron)、福倫達CV Ultron 28/1.9、CV Heliar 15/4.5配15mm取景器、佳能50/1.4 LTM配CV 50mm LTM-M接圈,膠捲則用富士Acros 100、Neopan...
  • 全新時代的開始 適馬fp、35mm F1.2鏡頭簡單體驗
    上個月適馬在國內正式發布了L卡口全畫幅微單相機SIGMA fp、超大光圈定焦鏡頭 35mm F1.2 DG DN Art、大光圈廣角變焦鏡頭 14
  • 詭異的標準視角 非50mm全幅標準鏡頭小覷
    香港演員鄭中基是使用該系列更大光圈產品NOCTILUX-M 50/0.95的大咖,大家可以在網絡上查到他的作品,他是將此鏡頭能力發揮的最好的攝影師之一,片子很有味道。可f0.95版本的「夜神」、和f1.0版本的「夜神」雖有著更大的光圈,成像依然不被一些資深徠卡用戶所認可,「味道」這種不可言喻的感受讓新鏡頭也無法撼動NOCTILUX-M 50/1.2的地位,可見其吸引力。
  • 徠卡鏡頭F1.4-2.8大光圈,家用攝影設備首選,松下LX10開箱體驗
    其實表現優秀的卡片機並不是很多,索尼黑卡系列是一個選擇,還有就是松下的,但索尼黑卡最新的價格都太高,索尼黑卡M3可以考慮下,還有就是松下的LX10 ,兩者的價格相差不是很大,都在三千多的價格,但按照性價比來說,松下LX10更有優勢
  • 細說徠卡最癲狂的鏡頭 summarit M50 1.5 (5CM 1.5)黑白與本色篇
    是的,它就是MINILUX。徠卡第一部完全自己設計、生產的全自動可攜式相機。但凡用過這部機器的人,都會對它的鏡頭具體有的獨特表現記憶深刻。很多人會問到它的鏡頭,SUMMARIT,在1998年徠卡重返中國市場以前,我們對這個鏡頭的命名知之甚少。
  • 「我夢寐以求的相機」— 徠卡90mm系列鏡頭
    這是徠卡生產的一款長線鏡頭,橫跨了37年的生產時間,在光學結構上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主要是外觀的變化。1964-1968版:徠卡生產了一款新的三片鏡片型Elmar 90mm f4,被稱為"三枚玉",三片三組,濾色鏡為E39,接口為螺口和M口,只有銀色外觀。成像質量很高,達到了當時的高水準,據說超過了前版四片設計的elmar 90mm f4,近攝表現又超過同期的Tele-Elmarit 90mm f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