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3最強大光圈變焦頭?松下10-25mm F1.7 ASPH實拍體驗

2021-02-14 影像新勢力

在松下全畫幅無反LUMIX S1/S1R發布時,有一支規格超群的M4/3鏡頭緊隨其後亮相,那就是今天我們介紹的這支松下LEICA DGVARIO-SUMMILUX 10-25mm F1.7 ASPH。它擁有著目前M4/3系統變焦鏡頭中唯一的F1.7大光圈以及各種為視頻拍攝而優化的性能。那麼我們先看一下我們的一分鐘視頻簡單了解一下吧~

相對於大光圈,其實焦段才是松下10-25mm F1.7 ASPH的最大亮點。10-25mm在M4/3系統上就相當於20-50mm焦段,20mm呢比24mm稍稍廣一點,無論是風光拍攝還是手持著自拍,都要稍微爽一點。而50mm的長焦端,由於松下的GH5等機身在視頻拍攝中都有著「延伸遠攝轉換」功能,在實際使用中也能拍攝到差不多70mm的長焦畫面。並且這樣焦段配置的鏡頭,除了某款發布之前就夭折的產品外,基本上沒有比較類似的產品。

 

松下10-25mm F1.7 ASPH這次將自動手動對焦方式的切換,設計到了轉接環上,通過「復古」的推拉方式進行切換。這樣的設計能夠讓這支鏡頭得以實現線性的手動對焦,而不是原來非線性的難以捉摸。在這方面,這支鏡頭的使用體驗就要比松下12-35mm F2.8 II要強不少了。

 

說實話,在發布之時,我就覺得這支鏡頭有點大的離譜,但是把鏡頭安裝在松下GH5上的時候,我才發現,這支鏡頭,要比我想像中輕便不少。別看它的體型又粗又長,明顯要比另外一支視頻神頭適馬18-35mm F1.8 DC HSM|ART要長要粗,但實際上適馬18-35mmF1.8 DC HSM|ART要810克,而松下10-25mmF1.7 ASPH其實只要690克,並且適馬這支鏡頭要安裝在M4/3卡口上還得使用轉接環,我們用的還是增光減焦環,那個環也有著一定的重量……

 

對於M4/3用戶而言,這支價格將近1萬2的鏡頭是否值得呢?畢竟也就F1.7的光圈,如果我買一整套M4/3系統定焦鏡頭是否也能有類似的效果?畢竟這支鏡頭的價格是要略高於購買奧林巴斯12mmF2+松下15mm F1.7+松下20mm F1.7 II+松下25mm F1.7的。F1.7的大光圈,其實在M4/3系統中,也並不是最強的配置(畢竟還有個邪道的增光減焦環玩法),而且對於很多執著於「等效景深」概念的攝影愛好者嘴裡,相當缺乏性價比。但是你要知道,這支鏡頭全開光圈即擁有出色的畫質和絕不算差的虛化,就畫質而言甚至不遜於一些M4/3系統的1.4甚至1.2定焦鏡頭。接下來我們就通過樣片來給大家展示一下~

 

焦段:25mm  光圈:F1.7  快門速度:1/125s  ISO:400

 

焦點100%截圖

焦段:25mm  光圈:F1.7  快門速度:1/125s  ISO:400

 

F1.7視頻截圖

 

現在我們換個話題,松下10-25mm F1.7 ASPH、適馬18-35mm F1.8 DC HSM|ART加唯卓的增光減焦轉接環、松下12-35mmF2.8 II三種大光圈變焦鏡頭方案該怎麼選呢?

 

 

毫無疑問的,最新的松下10-25mm F1.7 ASPH具有最好的畫質,理想的焦段組合,順滑的自動對焦優化,柔順的無極光圈,完美的呼吸效應控制,原廠鏡頭搭配原廠機身帶來的最好的三防性能,適配性可靠性也是最佳的。所以這支鏡頭真的可以算是目前M4/3系統中最最穩妥的視頻掛機頭選擇了。當然,付出的代價自然是三種方案中最高的售價了。

 

 

而適馬這套組合,可以得到最大的光圈,在機身上顯示的光圈是F1.2,所以在暗光拍攝和景深虛化表現上,這樣的組合顯然更加的兇殘。同時,這套產品的價格也是相當的宜人,一套組合下來也就5000元左右,對於囊中羞澀又想要大光圈的攝影愛好者來說可謂是「苦口良藥」。不過這套高性價比組合自然也有著明顯的缺陷,誇張的重量,約等於不存在的自動對焦,減焦環帶來的明顯色散,邊緣畫質的明顯劣化,使得這套組合僅適合拍攝主體明確的題材,像風光之類的題材就明顯力不從心了。

 

 

焦段更佳常規的松下LUMIX G X VARIO 12-35mm F2.8 IIASPH./POWER O.I.S體積重量是三種方案之中最舒服的,同時鏡頭還帶光學防抖,特別適合負擔不重的手持拍攝。但F2.8的光圈、一般般的畫質表現和非線性的手動對焦,對於希望有更高水平製作的視頻創作者而言,就顯得有點乏力了。這三種方案,各有千秋,如何選擇,其實還看個人需求。

 

以上就是我們這期的全部內容了,如果對這支鏡頭非常感興趣,大家還可以看下我們同事@逗比烽火戲諸猴使用這支鏡頭拍攝的美少女短片,好好的「吸一吸」這支鏡頭的魅力~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本篇內容來自影像新勢力原創,如轉發請註明出處。

掃一掃,關注@影像新勢力 微信公眾號



這是一個由專業攝影師、資深媒體人和骨灰級影像發燒友組成的影像群落。

我們愛攝影、愛器材,愛這個美妙的光影世界。

我們有激情、有理性,有讓你表達心聲的渠道。

我們期望能一直在影像道路上引領你、陪伴你、跟隨你,

並深深以你為榮

相關焦點

  • 售價1.2萬元,松下M43鏡頭10-25mm F1.7 ASPH正式發布
    【售價1.2萬元,松下M43鏡頭10-25mm F1.7 ASPH正式發布】新鏡採用17片12組光學結構,其中包含3枚非球面鏡片,
  • 單評 | 松下10-25mm F1.7鏡頭測試
    松下10-25mm F1.7,就光圈而言,絕對是標變中的極品之一(另一支是適馬的APS-C
  • 松下LEICA DG 10-25mm F1.7 ASPH.鏡頭實拍樣張欣賞
    松下LEICA DG VARIO-SUMMILUX 10-25mm F1.7 ASPH.鏡頭為M43卡口鏡頭,等效35mm焦距為20
  • 松下徠卡15mm f1.7鏡頭外觀及樣片曝出
  • 沒有短板的M4/3廣角鏡皇,松下DG 12mm/f1.4評測
    可以說M4/3是現階段最完善的無反系統之一,去年發布的奧林巴斯E-M1 ii和松下剛剛推出的GH5更是代表著整個影像行業的最高水平。 相信有很多人都是被M4/3眾多小巧高素質的定焦鏡頭吸引入的坑,而這也是M4/3最大的魅力之一。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這枚鏡頭就是M4/3高素質定焦鏡頭的代表,松下DG SUMMILUX 12mm/f1.4。
  • F1.4大光圈力戰黑卡:松下LX10相機評測!
    松下新開發的擁有3倍光學變焦(相當於35mm相機:24-72mm)和光圈環的F1.4-2.8 LEICA DC VARIO-SUMMILUX鏡頭。即使在望遠端也擁有F2.8的大光圈。對於松下LX10,筆者印象最深刻的是LX10的後對焦技術,不僅可以選擇景深,而且可以選擇不同焦點進行景深的選擇性合成,這對於普通用戶出門拍到此一遊照,簡直是神器。·對焦強大 幾乎不怕追不上松下的對焦技術可以說很大一部分源自於松下的攝像機對焦技術,在用戶中一直備受好評。
  • 松下SUMMILUX 10-25mm f/1.7 ASPH憑什麼獲得TIPA最佳MTF鏡頭大獎?
    其中,松下LUMIXS1H獲得最佳全畫幅照片/視頻相機獎,SUMMILUX10-25mm f/1.7ASPH鏡頭獲得最佳MTF鏡頭獎。S1H之前鏡域測評小哥已經測評了(點擊傳送門),今天咱們就來嘮一嘮SUMMILUX10-25mm f/1.7 ASPH鏡頭。
  • 全天候的大變焦套機鏡頭:松下Lumix G Vario12-60mm f/3.5-5.6 Asph. Power O.I.S.
    鏡頭本身簡約輕便,而且比以往常見的M4/3畫幅標準變焦鏡頭變焦範圍更大。慕尼黑的上空萬裡無雲,看樣子即使在10月份,炙熱的陽光也要持續到傍晚時分了。不過我還是按原計劃開始了一整天的行程,出門尋找有趣的攝影素材。我的相機包裡帶著的是松下Lumix GX8和一支Lumix G Vario 12-60mm f/3.5-5.6 Asph. Power O.I.S. 鏡頭。
  • 輕便、超長焦,光圈還挺大!松下LEICA 50-200mm F2.8-4試用
    從名字上我們就能知道該鏡頭的特色與定位:這是一款打著LEICA徠卡標記的高端頭,焦段覆蓋為50-200mm即等效135的100-400mm(已經進入超長焦了)。該鏡頭的光圈在廣角端時達到F2.8,而在長焦端也有F4且還帶增強型O.I.S光學防抖部件和ASPH非球面鏡片,等等。
  • 全新時代的開始 適馬fp、35mm F1.2鏡頭簡單體驗
    與之同時發布的35mm F1.2 DG DN Art等三支全畫幅又有怎樣的表現?接下來筆者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有關此次適馬新品的體驗與理解。全電子快門+模塊化設計+最小全畫幅 面向未來的微單相機適馬fp上手的第一感受毫無疑問就是緊湊:明明是一臺全畫幅相機,可370g的單機重量給人的握持感受卻是如此輕盈小巧。
  • 最具性價比的卡片機——松下 Lx 10
    # 1 購買理由專業卡片機領域,就呢麼幾個品牌,索尼黑卡、松下、佳能G系列、理光GR,綜合性價比來說 松下LX10 在2600價位中是當之無愧的扛把子,其次對比黑卡3、4,觸控螢幕、流暢的系統也是一大優勢,就性能來說1英寸CMOS 24-72mm/f1.4-2.8 也是吊打手機相機。
  • 單評 | 松下 LUMIX S PRO 16-35mm F4
    16-35mm F4作為松下全畫幅微單系統首支超廣角變焦鏡頭,必然備受關注。雖然採用了外變焦,但該鏡身經過了密封防塵防濺設計,日常使用時絲毫不用擔心,從松下的官方數據來看,該鏡頭能應對零下10度的低溫,可以滿足攝影師野外拍攝的需要。
  • 攝影活動 總結篇 9月10日 松下4K新視界GX8相機初體驗 廣州站花絮
    9月10日,廣州攝影俱樂部協辦,由松下電器(中國)主辦的主題為「4K新視界」的2016年松下相機全國體驗會廣州站活動,在亞洲國際大酒店舉辦。活動現場手機拍攝花絮  由於文中會提到松下鏡頭的參數,先附註一下:對於M4/3系統,鏡頭等效35mm格式的焦距轉換係數是2。例如,鏡頭標註焦距是12-35mm,則等效35mm焦距是24-70mm。
  • 徠卡 LEICA DG Summilux 15mm/F1.7 ASPH 定焦鏡頭 樣張圖集第二期
    LEICA DG Summilux 15mm/F1.7 ASPH 樣張第二期登場,相信這顆鏡頭是很多M43黨關注的熱點,小巧亮騷還有徠卡附體。我們帶著這枚鏡頭走街串巷,掃了中國掃美國,配合最小機身GM1,隨身攜帶非常方便。樣張已經足夠,2015年6月30日將發布這枚鏡頭的拍攝體驗報告。
  • 最適合搭配BMPCC 4K的鏡頭推薦!
    無論你是使用全系列的變焦,還是使用其中一支變焦來補充你其他鏡頭群的焦段,這系列鏡頭都是很合適的選擇,f2.8的光圈也非常實用。M.ZUIKO DIGITAL ED7-14mm f/2.8 PROLumix G 25mm f/1.7
  • 測評 | APS-C輕便超廣角 騰龍10-24鏡頭實拍體驗
    10-24mm鏡頭)主要技術參數:11組16片光學結構,其中包括1片GM玻璃鑄造非球面鏡片、1片LD低色散鏡片、1片XLD超低色散鏡片和1片複合非球面鏡片最近對焦距離0.24米,最大放大倍率1:5.3濾鏡口徑77mm,可直接安裝方片濾鏡支架7片圓形光圈葉片鏡頭最大直徑×長度=83.6×84.6mm(
  • 我只想安靜地做你旅行中一臺小巧大變焦相機 松下ZS110如是說
    佳能G9X、G7X系列以及G5X的焦段從24-100mm,也就最多4.2倍光學變焦。尼康DL系列則是18-85mm,僅3.5倍光學變焦,那麼松下ZS110是多少?他的焦段從25-250mm,整整10倍光學變焦。
  • L卡口輕便人像頭 松下LUMIX S 85mm F1.8評測
    松下LUMIX S 85mm F1.8鏡頭實拍樣片松下LUMIX S 85mm F1.8鏡頭實拍樣片松下LUMIX S 85mm F1.8鏡頭實拍樣片松下LUMIX S 85mm F1.8鏡頭實拍樣片松下
  • 松下LX系列小底全能機現在比佳能G系列還火,撿漏正當時
    松下LX1,2004年,840萬像素,28-112mm,f2.8-4.9松下LX5,2010年,1010萬像素,24-90mm,f2.0-3.3松下LX7,2012年,1010萬像素,24-90mm,f1.4-2.3        這就是松下當年的小底全能高端卡片機LX系列的歷史沿革,可以看出來,這高端卡片機的特點就是鏡頭變焦不大
  • 福倫達和中一光學25mm F0.95 For M4/3對比(二)
    是的,通過檢驗我發現中一鏡頭在F0.95全開時雖然背景虛化水平與福倫達一致,但實際通光量(也就是T值)是在F1.3-F1.4之間,也就是說要比福倫達要差一檔多。這個情況在當年全畫幅50mm F0.95時也出現過,這並不是說瀋陽中一虛標光圈,而是因為受到鏡片結構鏡頭鍍膜水平的限制,導致實際通光量低於標稱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