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震東、陳羽凡、卡姆……這些人的共同點是?吸食大麻,被抓。
在我們所受的禁毒教育中,沾染毒品即是原罪。但有人認為,大麻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合法了,飛個葉子而已,跟吸毒的性質不同。為了讓這種爭論更加言之有物,深入了解究竟什麼是「大麻」,也許是有必要的。但是無論法律和科學如何界定毒品的範圍,與「毒」沾邊的任何事物,都應該在每個人的底線之外。人生很短,可以做的事情卻那麼多。別讓毒品毀了你,就像每年在全世界毀掉的幾百萬人一樣,好嗎?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撰稿|薩 沙
編輯|白 嶄
校對|許 靜
出品|Figure•紀錄片
2008年,美劇《絕命毒師》橫空出世,以毒販為第一主角的故事精彩刺激、火爆異常。其實更早之前,一向以「黃暴」著稱的美國Showtime電視網(其尺度之大絕不在HBO之下),推出了一部描寫單身母親為了孩子,走上販賣大麻之路,最終得到巨額財富卻眾叛親離的美劇,連續拍了八季,受歡迎程度不亞於「毒師」。國內將這部劇翻譯為《單身毒媽》,英文原名則簡單直接:Weeds,就是大麻的俗稱。
美劇《單身毒媽》海報
植物學意義上的大麻,是一種綠色的草本植物,直立生長,裂生而出的葉片長且尖銳,野外生長時五六月份開花,而後結出層累密碼的果實。葉片和果實被風乾蜷曲後,常被製作成捲菸吸食。它的氣味非常神秘,一種難以形容的獨特味道。有人說是豬油加艾草,也有人說是酸腐的金屬。
《基督山伯爵》中,巴黎上流社會青年弗蘭士被帶到基督山島,他在神秘洞窟盛宴中品嘗了這種「綠色食物」,之後「身體輕飄如空氣,知覺變得非常敏捷,感官能量似乎增加一倍。原先恐怖陰鬱的地平線變得藍色、透明、無邊無際,瀰漫著海的蔚藍,太陽的光輝,直升天際。」
可以說,大麻是當今世界上最具爭議的軟性毒品。幾年前,我的一位朋友移民美國加州,現在育有一子一女。儘管加州已經大麻合法化,但我認為從小在國內輿論環境中長大的她,會對所有毒品無差別地反對。誰知談到這個話題,她輕描淡寫地表示:大麻不算毒品,孩子們將來在學校裡也會碰到。她不會阻止,交給孩子們自己去判斷。
於是我開始思考,「大麻是否算毒品」「是否應該合法化」這些充滿爭議的話題,似乎不僅僅源於地域、文化、經濟的影響,或許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海豹突擊隊+甘迺迪之妻
感謝奈飛,再一次用紀錄片的方式,為我們的認知提供更多素材。
關於毒品這個被拍了無數次的選題,財大氣粗的奈飛另闢蹊徑,將大麻、古柯鹼、海洛因、搖頭丸、鴉片和冰毒等舉世聞名的毒品,重新打包,拍出了一部豆瓣評分8.4的系列紀錄片:《毒品生意》(The Business of Drugs)
紀錄片《毒品生意》海報
製作者深入田間地頭、工廠車間、交火前線「挖線索」,走訪毒品種植、製作、運輸、販賣各個環節的一線工作人員,相當於用鏡頭做了一次毒品產業鏈調研。
並沒有義正辭嚴地告訴受眾「毒品萬惡」,而是站在「生意人」的角度,讓人們知道毒品有多麼賺錢,怎麼賺錢,以及背後令人毛骨悚然的經濟力量。
「真正理解事物聯繫的方式,是我們能指望改變它的唯一方法。」出鏡主持人艾瑪瑞麗絲·福克斯(Amaryllis Fox)這樣解釋自己在《毒品生意》中實地接觸和採訪毒販、非法武裝人員的原因。
紀錄片製片人凱·拉爾森(Kaj Larsen)出身海豹突擊隊,曾經多次參加反恐戰鬥。退役後,他入行新聞業,迅速被譽為美國最瘋狂的記者,拍攝了多部新聞紀錄片,涉及人口販運,監獄生活、海盜、毒品戰爭等諸多題材。
與這位硬核製片人搭檔的艾瑪瑞麗絲來頭更大。她出身上流社會,生父是經濟學家、投行高管,繼父位列全美百大富豪。這位名媛註定不走尋常路,18歲就以兼職記者的身份採訪緬甸知名政治人物翁山蘇姬。在美國,她最出名的身份是中情局(前)臥底特工,也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公開身份的中情局臥底女特工。
2018年,艾瑪瑞麗絲嫁給了比自己小三歲的羅伯特·甘迺迪三世,成為美國政治豪門甘迺迪家族一員。幾乎就在同時,她參與製作《毒品生意》這部硬核新聞紀錄片。
前中情局「明星」探員艾瑪瑞麗絲
採訪過程中,艾瑪瑞麗絲站在看上去「無辜」的種植農戶和工廠老闆身邊,跟著偷越美墨邊境線的毒梟一起「衝鋒陷陣」,用一種前所未有的激進與探索的眼光重新審視這個充斥「謀殺、綁架和殘酷暴行」的「毒品商業世界」,並試圖在其中探討這隻「房間裡的大象」在世界各地紮根生存的「合理性」。
《毒品生意》的鏡頭裡呈現的不是黑白分明的價值判斷,而是當毒品與生計捆綁在一起時的複雜和兩難;是合法外皮保護下,貪婪的資本如何與毒品販有意或無意的合謀。
然而作為紀錄片,當探討局限在「商業」範圍內,從經濟損益比角度來討論禁毒,製作者的立場就過於明顯,甚至是有些立場先行了。
這種傾向到第五集《大麻》,愈發明顯。
「讓未來更美好」
多數人並不知道,大麻在我國的種植歷史已經有幾千年,並且是「麻繩」「麻線」「麻布」等詞彙的來源——古人很早就使用大麻纖維來織布或紡線,制繩索,編織漁網和造紙。
現在,原產於中國的漢麻,即工業大麻,與通常報導中提到的醫用大麻和娛樂性大麻(毒品),概念和作用已經相差甚遠。這是一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故事。
作為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使用群體最為廣泛的毒品之一,《毒品生意》透露大麻「有超過兩億名使用者。耐人尋味的是,在美國,(娛樂性)大麻的使用人口增長最快,超越酒精和尼古丁。」
艾瑪瑞麗絲將大麻的故事從加州開始。1996年,加州頒布州法,將攜帶28.5克以下大麻的行為與醫用大麻合法化。到如今,這裡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麻生產地。
參觀洛杉磯室內現代工業大麻工廠時,艾瑪瑞麗絲與投資人的神情無比得意,甚至是有些炫耀性地進行著講述。優越的高科技照明和灌溉系統,不僅能夠收集大量大麻生長數據以優化培育過程,甚至還可以通過控制燈光密度、光譜等等參數,極大地提升大麻花穗的產量。為每個植株「量體裁衣」式配備的無線射頻種株溯源系統,不光能可視化觀察到大麻從選殖、澆灌到開花等等過程,並確保系統裡的每項產品,都測試過藥效和純度,給消費者使用「安全無虞」。
洛杉磯現代高科技大麻種植工廠
在不少極力支持「大麻合法化」的擁躉者眼中,大麻不僅能夠給吸食者帶來欣快激動的體驗,它還能降低焦慮,給人帶來鎮靜、平和的心理感受。而醫用大麻還因其鎮痛、止吐、緩解情緒和促進食慾的特殊功效,常常被作為癌症和愛滋病晚期絕症患者的臨終關懷用藥,來減少他們的痛苦。
但當艾瑪瑞麗絲從繁忙光鮮的洛杉磯城走到破敗荒蕪的洪保德郡,眼前的混亂令她震驚了。
洪保德郡,作為加州室外大麻種植的集散地,也是全加州通報失蹤人口最多的地區,人均兇殺率居高不下。艾瑪瑞麗絲認為,這一切暴力兇殺的幕後黑手,即是因黑市大麻走私所導致的暴力犯罪:「合法化通常被標榜為降低犯罪率的方式,但結果仍事與願違。」
當地執法部門每關閉一間非法種植場,就會有新的出現。在這禁止和冒險之間,這場宛如「永無止盡的打地鼠遊戲」在將所有人拖入深綠泥沼。
在加州,據統計只有20%的大麻從業者才擁有正規執照
「設法利用商業大麻做合法生意的老百姓不是壞人。」對著鏡頭,她分析認為,複雜冗繁的從業執照和文件的申請流程,與進入市場的前期近數十萬美元的前期耗資,的確在催生與加速走私黑市的欣欣向榮。
她將這一切血腥、混亂與暴力的根源,歸結為大麻合法化程度不夠:「對多數美國人來說,合法化或許太過激進,但禁止只是創造讓大家安心的假象。為了維持這個假象,已經消耗了數百萬美元,並造成生靈塗炭。」
大型酒廠、菸草廠,甚至包括可口可樂公司在內的巨擘也都在虎視眈眈,一旦美國在全聯邦大麻合法化,他們將一擁而入,分割這個估值約500億美元超級大蛋糕。
可口可樂公司也在試圖開發含有CBD(大麻二酚)的新型軟飲
樂觀自信的艾瑪瑞麗絲認為,通過市場的力量,加上合理監管,合法產出的大麻及大麻製品完全可以為美國甚至為全世界,帶來一片嶄新的投資藍海,「讓未來更美好」。
她就差把自己手舉「大麻聯邦合法化」橫幅的照片放在屏幕上,搖旗吶喊了。
Excuse me?!為賺錢就可以為所欲為?禁毒僅僅是因為錢嗎?
70%青少年的「涉毒」之路,從大麻開始
在全球各地,從來沒有一種毒品像大麻一樣受到如此多爭議。
作為一種天然植物,栽種方便,價格低廉,成癮性低是大麻在毒品(drug)家族中得天獨厚的優勢。1999年的,美國國家科學院下屬藥學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32%的吸菸者會上癮,23%的海洛因使用者會上癮,17%的古柯鹼使用者會上癮,15%的飲酒者會上癮,但只有9%的大麻使用者會上癮。「和使用其他藥品(包括酒精與尼古丁)相比,大麻的成癮率很低。」
近年來,國內呼籲「放鬆大麻管控」的聲音並不鮮見。
但正如美劇《絕命毒師》裡漢克警官提出的警告:「大麻」作為過渡性毒品的「誘導性」。
《絕命毒師》中的緝毒警漢克絕對是「美國好姨夫」
傷害性、成癮性與其他毒品相比較小,不等於無害、不成癮,甚至可能因為知道不易上癮反而無所顧忌,造成更嚴重的後果——不乏吸食者通過吸食大麻尋求打破常規的刺激感,當做「追求自由」、反叛的象徵。但這種「絕對自由」的嘗試常常會勾引「上癮者」不斷去追求更新穎、更強勁的精神高潮,然後完成了「癮君子們」最後的關鍵一躍。
美國「鳳凰屋」(Phoenix House)在多個州經營著毒品與酗酒治療中心,近70%受助青少年的第一步「涉毒」之路,都是從大麻開始的。
事實上,在西方國家,大麻合法化是在大麻蔓延無法控制,為了減少危害更大的硬毒品的使用率,並且是在承認毒品有害健康和社會前提下的權益選擇。
中國內地遠遠沒有毒品泛濫,談放開大麻?死了這條心吧!
人對於規則和底線的死磕和固守,最終就將成為道德。而敬畏法律與道德,對於社會,比任何東西更為可貴。
《毒品生意》宣稱:放開大麻限制,既能增加政府稅收,又能減少黑市交易,通過嚴格的監管,還能提供大量工作機會。世界上有這麼一本萬利只賺不賠的生意,你信麼?
《毒品生意》中出現的工廠大麻
「當利潤達到10%時,便有人蠢蠢欲動;當利潤達到50%的時候,有人敢於鋌而走險;當利潤達到100%時,他們敢於踐踏人間一切法律;而當利潤達到300%時,甚至連上絞刑架都毫不畏懼。」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如是說。
當眼前的利益足夠的大,人或資本的逐利性就越發沒有底線。為了商業利益,美國眾菸草公司的總裁曾經發誓說菸草沒有成癮性;美國的普渡製藥也曾吹噓奧施康定不易成癮,最終成為美國當前「阿片危機」的始作俑者。
未來,大麻產業恐怕不會比過去的菸草公司和普渡製藥表現得更好。難道所有的物品只要生產出來就能夠成為商品?難道所有能夠賺錢的生意都是好生意?
關於大麻、毒品,我們真正要談的是什麼?或許最重要的,是怎樣面對外界的誘惑與內心的貪婪。
再說一次: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推薦閱讀
誘姦13歲男孩後嫁給他,美國女教師追求「真愛」的一生一支被封殺的樂隊
這個性侵罪犯,死後都讓川普不得安寧
\ 收看更多人物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