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忍不住還是要聊聊特斯拉。
沒辦法,雖說特斯拉一直都很火,但在這2021年的年頭,真的是特別火。
有多火呢?
一邊是銷量蹭蹭往上漲,根本停不下來。去年一口氣賣了499550輛,離50萬的目標就差了450輛。元旦當天國產Model Y上市之後,又被瘋搶。很快,網站癱瘓了,門店擠爆了,有人說那一天就訂出去10萬臺,實在太嚇人。
另一邊呢,股價也是蹭蹭往上漲,根本停不下來。今天特斯拉的股票報收816美元歷史新高,比2020年頭漲了近9倍,馬斯克以1950億美元身家晉升為世界首富。
但是停不下來的,不僅是銷量,股票和市值。
還有特斯拉的車。
並非危言聳聽,近期特斯拉頻發的失控加速事故已經引發關注。實際上,最近的一次特斯拉車輛失控,就發生在最近。
1月4日,一輛特斯拉Model 3在山東臨沂泰盛廣場發生事故,衝進商場廁所後撞壞了洗手臺。
車主表示,事故原因是踩不動剎車,而事後調取特斯拉車輛後臺記錄視頻時,發現撞車時段的記錄信息已被自動清理。
對此特斯拉方面則表示,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後車速降低且ABS功能正常啟動工作,「車輛行駛過程直至事故發生期間未見任何異常。」
這個劇情怎麼聽著有點耳熟?耳熟就對了!
算起來,這至少是國內今年第8起類似事故了。不妨來盤點一下。
6月16日,江西南昌,一輛Model 3突然加速,狂奔8公裡後,最終在道路盡頭撞上土堆後起火燒毀,車主逃生。
8月9日,上海,一輛Model 3突然失控衝入一座加油站,2人受傷4車受損。
8月12日,浙江溫州,一輛Model 3失控衝向停車場攔截杆,然後連撞多車後側翻,車主在鬼門關走了一遭,搶救後脫離生命危險。
9月5日,四川南充,一輛Model X失控後橫衝直撞,2人死亡、6人受傷。
10月19日,北京,一輛Model 3在駕駛途中失控,撞上公交站臺,1人受傷。
12月12日,北京,一輛特斯拉 Model S在居民區內失控,以80km/h 的速度撞向居民樓。
這些事故有幾個共同點:首先,車都是在正常行駛,而且多數情況下是低速行駛時突然加速;第二,車失控時都是駕駛員在操縱,並沒有開啟自動駕駛;第三,駕駛員試圖踩剎車,但車不僅沒減速,反而加速了。
特斯拉這邊呢,要麼沒回應,要麼直接光速甩鍋。官方的口徑一般是這樣的:後臺調查結果顯示,事故發生時只有加速踏板踩下的信號,沒有剎車踏板踩下的信號…….
言下之意,你自己加速當剎車踩,還怪我咯。
這下車主們可不幹了,一面痛斥特斯拉甩鍋,一面拍胸脯保證自己沒踩錯。吵吵一陣子以後,到底也沒個結論。
特斯拉的「幽靈」踏板,居然就這樣成了一件無頭公案。
說真的,換任何一家車企,出了這檔子事,不說被噴死,起碼也得扒層皮。看看之前的帕薩特,再看看最近的哈弗H6,只是碰撞測試裡出了點紕漏,就得花好大的勁兒,又是公關,又是重測,又是開發布會,生怕被貼上個「不安全」的標籤。
特斯拉同一類型的事故發生了那麼多次,不僅毫髮未損,還越來越火,只能說明,大家對特斯拉都是真愛,而且愛的真是奮不顧身。
對了,上面這些事故都還只是國內。國外類似事故也不少。
最近的一起,發生在韓國,上個月9號,一輛Model X在首爾一個公寓停車場失控,撞牆並引發火災,導致1死2傷。
在特斯拉的老家美國,這類事故也沒斷過。有人專門去美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網站上扒拉了一下,發現過去兩年針對Model 3動力系統的投訴中,這種意外加速的情況居然佔了70%,有接近30起,而且發生的場景都驚人的一致。
美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去年也曾經宣布要介入調查,不過詭異的是,快一年過去了,到現在也沒查出個所以然來……
不過呢,有句話說的好,叫高手在民間。特斯拉一直藏著掖著,官方一直裝聾作啞,只能各路車壇福爾摩斯登場了。
但是,因為沒法拿到事故車的後臺數據,各路大神更多也只能理論聯繫實際,做做顱內推演。我比較認可下面這種:
電動車有能量回收,鬆開加速踏板後,能自動產生剎車效果。但是一般在轉彎或者打滑這種情況時,車輛的ESP就會接管車輛,把能量回收關掉。
那麼問題來了,萬一哪天車輛剎車信號出問題了,會出現什麼情況?這個時候,因為接收不到剎車信號,ESP沒法知道能量回收到底關了沒有。但是車子在減速,ESP搞不清楚為什麼會減速,只能讓電機使勁兒來抵消減速。
更可怕的是,如果這時候駕駛員也踩了剎車,雖然沒信號,但是剎車其實還管用,ESP這下更搞不清楚為什麼會減速了,於是繼續讓電機使更大的勁兒……
這就是很多事故裡,沒踩加速踏板車子卻在加速,踩了剎車踏板車子加速更猛的原因。特斯拉官方口徑一直是「檢測到加速信號,沒檢測到剎車信號」,也是雞賊的很,剎車信號故障了,當然沒有,至於加速信號,有那也是系統自己加的。
當然啦,聽著再有道理,推理終究是推理。要想澄清事實,還得有權威的調查結果才行。
我們最希望的,還是特斯拉自己能早點站出來,有問題解決問題,沒問題皆大歡喜。特斯拉該割韭菜割韭菜,韭菜們該喊真香喊真香,其樂融融它不好麼?
———— / END / ————
分享獨立觀點與行業洞察
行業趨勢| 新能源動態
智能汽車| 前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