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曾風靡一時的日本電影《追捕》被刪減的鏡頭

2021-01-07 張再坤

由高倉健和中野良子主演的電影《追捕》(日文名《涉過憤怒的河》)1974年攝製完成,1978年引進中國電影市場,當時曾引起極大的轟動。一時間,杜丘和真由美成為了那一時代男女青年的擇偶標準。

遺憾的是,由於引進的過程中,國內的電影審查機構對其中的一些敏感鏡頭做了刪除,使得國內的觀眾無法一覽該片的全貌。其中有些鏡頭是因為過於裸露,有些則可能是因為不符合中國觀眾對於正面人物的理解。

被刪除的第一場戲:杜丘偷鞋

一起來回憶一下影片是怎麼開始的:在東京的街頭一名女子突然指證檢察官杜丘對她實施了強姦。正當杜丘在警局接受調查時,又有一名男子指責杜丘偷了他的錢和高級相機。檢察長勒令杜丘停職,警長矢村帶杜丘到家中進行搜查,找到了被盜的錢和相機。杜丘意識到被人陷害,假裝上衛生間嘔吐趁機跳窗逃跑。

緊接著發生的情節中國觀眾沒有看到:杜丘光著腳走在路上遇到一群孩子偷走了一雙擺在門外的鞋子。

這場戲被刪理由:當時的審片機構怕觀眾接受不了杜丘竟然會偷東西的事實。

被刪的第二場戲:山洞中的激情

杜丘打聽出來告她強姦的女子來自北海道,於是到那裡去調查。驚訝地發現她和告他盜竊的男子是夫婦—— 橫路敬二和橫路加代,杜丘在橫路家中看到了加代的屍體,然後遇到兩名殺手的追殺。杜丘逃進山林,從熊口救出了農場主的女兒真由美。真由美把杜丘藏在山洞裡,又救了追捕他的矢村警長。這時,杜丘告訴真由美,他回東京去繼續調查,真由美堅持要和他一起去。此時兩人控制不住情感,熱烈接吻,音樂聲起……

對於剛剛經歷改革開放的中國觀眾來說,這個鏡頭已經足以讓他們看得熱血沸騰了,可是他們不知道後面還有他們看不到的更刺激鏡頭:

被刪理由:有接吻鏡頭已經夠開放的了。怎麼還可以有愛愛的動作!

被刪的第三場戲:杜丘襲擊看鳥人

接下來,真由美的父親教會杜丘開飛機,杜丘飛過青津海峽回到本州。中國觀眾下一次看到杜丘就是在東京新宿被警察追捕的那段了,實際上這中間還有兩場杜丘的戲被刪:一場是杜丘把護鳥人打暈後逃走;

被刪理由:審片機構覺得此鏡頭多餘,也不願意觀眾看到杜丘襲擊一個無辜者;

被刪的第四場戲:妓女援手杜丘

另外一場,就是杜丘到了東京,躲避著警察對他的追捕,被一名在街上拉客的妓女發現了。妓女將其引入自己「閨房」……

被刪理由:在當時官員看來,妓女怎麼可以救助英雄?而且如此展現妓女房間,一定不能讓我們的觀眾看到的;

被刪掉的第五場戲:真由美捨身救杜丘

杜丘在東京新宿被追捕,關鍵時刻真由美騎著馬救杜丘突出重圍。然後矢村找到他們住的旅館。中國觀眾看到的是:矢村往房間裡闖,真由美說了一句「太無禮了!」杜丘就出來了,可實際上電影裡的情節比這個要複雜的多。

矢村來找杜丘,真由美開了門,然後……

被刪理由:女主角在敵對的男人(儘管是誤解的敵對)面前脫光衣服,太有失體統了。

當時,所有暴露鏡頭都是必須要剪掉的。

相關焦點

  • 電影《追捕》故事,在日本不溫不火,刪減的內容裡有什麼
    《追捕》的導演是佐藤純彌,他在電影中融入了自己對社會、政府和個人之間關係的一些思考,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日本社會的現狀。《追捕》在我國的走紅,其中一個因素不得不提上海電影譯製片廠。眾多版本中,中國觀眾最熟悉的當然是最早的上譯配音公映版,因此本文說的刪減內容主要是針對該版本。事實上,日本的電影出口到國外之前,他們是要自己先刪減一部分的,然後到了我國,根據我國國情,我們會繼續刪減一部分,所以到了最後兩邊加起來一共刪減了30分鐘以上。
  • 電影《追捕》故事,在日本不溫不火,刪減的內容裡有什麼
    這就是日本電影《追捕》給我國帶來的部分影響。本文系統聊一下這部東方不亮西方亮的日本電影。眾多版本中,中國觀眾最熟悉的當然是最早的上譯配音公映版,因此本文說的刪減內容主要是針對該版本。事實上,日本的電影出口到國外之前,他們是要自己先刪減一部分的,然後到了我國,根據我國國情,我們會繼續刪減一部分,所以到了最後兩邊加起來一共刪減了30分鐘以上。
  • 日本電影逸話 《追捕》
    首先談談《追捕》,這部電影於1976年2月在日本上映,1978年作為第一個日本電影周的影片在國內上映,立即引起觀影大潮,可說是非常火,關於其風靡程度及相關評論我就不再贅述了,只談一些大家忽視的內容。 (一) 製作影片的兩大BOSS。
  • 日本電影《追捕》幕後的一些故事
    1978年上映的日本影片《追捕》,轟動一時,但全片映前是經過審查後刪減一些內容後才公開發行上映的。當初我們業內也並不知道《追鋪》刪減了一些內容,因為審查刪減的權力在國家文化部電影局,它也不會為此事發通知說這類事,但確是一種管理部門的職能習慣。
  • 你從沒見過的杜丘和真由美:《追捕》日本場刊欣賞
    森森是在正式上映前,在西城區三裡河一個單位影院看到的《追捕》。當時很多單位都會放映內部片,也就是影院一時不會上映或者還未上映的外國電影。 多年後才知道,電影進行了多處刪減,比如男女主人公在山洞裡歡愛的場面。說也奇怪,看過全版後我居然覺得,就按刪減版的處理也挺好,這樣杜丘和真由美之間的愛情好像更加純潔似的。
  • -日本電影《追捕》之疑案尋蹤
    1976拍攝、1978在中國公映的日本電影《追捕》,似乎已經不再是一部單純意義上的日本電影了,疊加了上譯的《追捕》更是1978年的一個美好記憶,這個美好的記憶影響了包括老K在內的幾乎整整一代的中國人。資料來自豆瓣■ 疑案尋蹤但近幾年坊間一直有個說法:日本電影《追捕》在中國很火很受歡迎,但在當年的日本卻是一部不入流的電影。
  • 你從沒見過的杜丘和真由美——《追捕》日本場刊高清圖賞
    記得我是在正式上映前,在西城區三裡河一個單位影院看到的《追捕》。當時很多單位都會放映內部片,也就是影院不會上映或者還未上映的外國電影。多年後才知道,中國公映版電影進行了多處刪減,比如男女主人公在山洞裡歡愛的場面。說也奇怪,看過全版後我居然覺得,就按刪減版的處理也挺好,這樣杜丘和真由美之間的愛情好像更加純潔似的。
  • 日本1976年《追捕》藍光版觀感
    日本1976年電影《追捕》的首個藍光於2018年12月21日由日本角川娛樂發行。配置極其簡單,一張BD50,151分正片+1條3分鐘預告片。這個藍光畫質與之前的HDTV版相比銳度沒有明顯改進,但層次感更豐富,膠片感也更強了,之前的HDTV畫質有點兒硬。
  • 現象級的日本電影《追捕》
    日本電影《追捕》是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引進的第一部日本電影。這部電影已經成為了一代中國人的美好回憶,一個經典,一個現象,據說也因此在日本因出口轉內銷得以鹹魚翻身,重新全面翻紅。之所以能這樣,我覺得主要有幾個原因:首先,譯製片的剪輯。我看過完整的原版,相比之下,除了剪去了現在影視作品普遍濫用,但當年嚴禁的少兒不宜外,還剪掉了部分情節,讓整部電影更加情節緊湊,節奏明快、流暢。
  • 尋找男子漢——日本經典電影《追捕》
    說到衣服,我從小就沒什麼感覺,基本上是我媽給我買什麼就穿什麼,以前在43中上學的時候要求每天穿校服,就更對衣服沒有什麼選擇感了,我只想買過兩種衣服,一種是足球隊服,一種就是這個季節應該穿上的風衣,之所以喜歡風衣,完全是因為一部日本的老電影《追捕》。
  • 《追捕》那部轟動一時的日本電影
    1978年日本電影《追捕》在中國公映,這是文革後登陸中國的第一部外國影片。
  • 驚險曲折的日本電影《追捕》,現在回想起來還是那麼讓人激動!
    日本電影《追捕》是1978年被引進中國的第一批外國電影之一。影片根據日本作家西村壽行的小說《君啊,渡憤怒的河》改編的,導演佐藤純彌,主演高倉健、中野良子。該片攝製於一九七六年,雖然在當年的日本最佳影片評比中,僅名列第十八,但在中國大陸的播映卻引起極大轟動。
  • 為什麼日本電影《人證》在中國的人氣不及《追捕》?
    森村誠一是新崛起的社會派推理小說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既不乏兇殺、推理的元素,又涉及到人們關注的現實問題,有很強的社會批判性,尤其是銷量達二百九十四萬冊的《人證》,它以日本戰後三十年的滄桑歷史為背景,線索遠及萬裡之外的美國,這些都給銀幕表現提供了廣闊天地,五彩繽紛的時裝表演、豪奢華麗的大飯店、風景如畫的遊樂勝地以及紐約的夜生活、鬧市區的飛車追捕和黑人區的大打出手,這一切都能給推理電影帶來截然不同的新鮮感
  • 日本電影金曲《追捕》《人證》,令人回味的旋律
    上世紀70、80年代,《追捕》、《人證》、《望鄉》、《血疑》以及《遠山的呼喚》等日本電影電視是一代人青春永恆的記憶。
  • 日本泡沫經濟催生電影《敦煌》,為何刪減40分鐘,臺詞大有深意
    長大了才知道,《敦煌》原來是中國和日本合拍的,從原著作者、編劇、導演到演員,幾乎全是日本人,這是一部日本看中國歷史的作品。而且,讓人驚訝的是,該片國內配音版居然比日本原版少了40分鐘左右,佔整個影片的接近三分之一,這又是為何呢?本文將從幾個方面回顧一下這部經典的史詩電影《敦煌》。
  • 日本泡沫經濟催生電影《敦煌》,為何刪減40分鐘,臺詞大有深意
    在經過一番複雜的版權角逐以及兩換導演之後,《敦煌》確定由拍攝了《追捕》等電影的著名導演佐藤純彌指導,主演由佐藤浩市(飾演趙行德),西田敏行(飾演朱王禮),渡瀨恆彥(飾演李元昊)和新人中川安奈(飾演回鶻公主)擔任。
  • 四十年前的日本電影《追捕》在當時的中國到底有多火?
    1978年,改革開放的第一年,中國向外國敞開大門,引進了第一批外國電影,其中有一部名字叫做《追捕》。這部日本電影一夜之間在中國火了起來,男女老少都爭相去觀看。如今的80後90後對當年《追捕》在中國的「盛況」已經很難想像。
  • 日本泡沫經濟催生電影《敦煌》:為何刪減40分鐘 臺詞大有深意!
    長大了才知道,《敦煌》原來是中國和日本合拍的,從原著作者、編劇、導演到演員,幾乎全是日本人,這是一部日本看中國歷史的作品。 而且,讓人驚訝的是,該片國內配音版居然比日本原版少了40分鐘左右,佔整個影片的接近三分之一,這又是為何呢? 本文將從幾個方面回顧一下這部經典的史詩電影《敦煌》。
  • 原形畢露 :日本泡沫經濟催生電影《敦煌》,為何刪減40分鐘,臺詞大有深意
    印象最深的兩部關於沙漠的電影,一部是于榮光主演的《海市蜃樓》,那部電影告訴了筆者沙漠是多麼的殘酷。另一部則是史詩電影《敦煌》,那部電影除了讓筆者感受到沙漠的深邃之外,還有一個異樣的感覺,這電影的風格怎麼有些奇怪。長大了才知道,《敦煌》原來是中國和日本合拍的,從原著作者、編劇、導演到演員,幾乎全是日本人,這是一部日本看中國歷史的作品。
  • 日本泡沫經濟催生電影《敦煌》,為何刪減40分鐘,臺詞大有深意
    印象最深的兩部關於沙漠的電影,一部是于榮光主演的《海市蜃樓》,那部電影告訴了筆者沙漠是多麼的殘酷。另一部則是史詩電影《敦煌》,那部電影除了讓筆者感受到沙漠的深邃之外,還有一個異樣的感覺,這電影的風格怎麼有些奇怪。長大了才知道,《敦煌》原來是中國和日本合拍的,從原著作者、編劇、導演到演員,幾乎全是日本人,這是一部日本看中國歷史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