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一個尷尬姓氏,女性無論取啥名,譯成漢語後都會被逗笑

2020-12-23 有知社

說起來也是比較奇怪,中國跟日本之間淵源一直都很深。日本受中國的文化影響也比較深,但偏偏取名字這點就沒有影響到。中國古代有許多非常好聽的名字,比如說秦朝的扶蘇,就算是唐朝李世民、李治、武則天、李旦等人的名字也不差啊,怎麼日本受唐文化影響這麼深,取的名字就這麼隨便呢?日本的奇葩姓氏也是非常的多,有一個奇葩姓氏,不論男女取名翻譯成中文都會讓人捧腹大笑。

日本在最開始其實是沒有姓,只有名的。進入了階級社會之後,統治階級就開始出現氏跟姓,氏是日本的一種政治組織,每個氏都會有自己的名字,而氏名就會根據這個氏族在朝廷中擔任的職務或者是居住的地方之類的命名。其實中國古代也有這種,只不過中國取得都是單字。姓則是賜給氏的稱號,來表示這個氏的社會政治地位。

姓就比較多啦,而且是世襲的。慢慢的日本到了公元九、十世紀的時候開始出現新的稱號:苗字。苗字是一個家族從氏族裡面分出去的新姓,所以古代日本人的姓一般是由姓、氏、苗三個部分組成,每一個都有不同的意義。天皇是個例外,皇室家族都沒有姓,只有名。勞動人民則是壓根就沒有姓,只有名。

而且古代日本都不喜歡叫非正式名,所以讀日本的正史可能還比較容易,但是讀故事性比較強的就麻煩了。因為稱呼人都是什麼大郎、二郎、三郎,估計看到的時候都會不知所措。隨著社會的發展到了明治三年(1870年),日本政府允許所有的百姓都可以擁有姓了,但是這麼久了,百姓都習慣了。於是明治八年(1875年),政府強制要求所有人都要有姓,這個時候日本才開始有了姓氏。

而日本比較搞笑的姓氏也是挺多的,我孫子姓估計是會讓所有人都尷尬的姓氏了。這個在日本還有263戶是這個姓氏的,吾孫子跟我孫子差不多,不過在日本是不一樣的。孫子按照意思就是孫的兒子。是沒有罵人的意思,這是在一家人為了表示對祖先的懷念取得。不過在中國人看來就比較搞笑了,想想萬一有一個人剛好叫智美,結果另一人姓我孫子的剛好也叫智美,於是自稱的時候就會對著智美說:我孫子智美。

而令女性尷尬的姓氏就是我妻姓,它在日本是比較多見的姓氏。但讀音在中國這邊卻是我妻,不過日本人的讀音這麼亂,怎麼讀的都有,也不是一件奇怪的事了。還有一個比較搞笑的姓氏就是御手洗,從讀音來看這是洗手處的意思,御手洗日是神社寺廟用來供參拜者洗手漱口的地方,也只有神社寺廟的洗手處才能稱作是御手洗,這裡的水相當於是聖水一樣。

同時御手洗也是一個日本姓氏,日本動漫火影忍者裡面就有一個御手洗紅豆。日本人跟中國不一樣,中國是用父姓來延續姓氏,但是日本人可以隨便取啊。所以各種奇奇怪怪的名字都有,動不動就是豐田、渡邊之類的地名。日本有一種丸子叫御手洗丸子,搞不好御手洗這個姓氏是從這裡來的也不一定。

相關焦點

  • 日本有一個奇葩姓氏,女孩無論取啥名,譯成漢語後皆讓人捧腹大笑
    相比於14億人口2萬多種姓的中國,我們的鄰居日本雖然才1.3億人,卻有14萬種姓,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說其中一個最獨特也是最尷尬的日本姓氏,女孩子無論怎麼取名都很尷尬。
  • 日本有一個奇葩姓氏,女孩無論取啥名,翻譯成中文後讓人捧腹大笑
    中國姓氏有著千年的傳承歷史。姓氏起源於原始部落的圖騰信仰,部落姓氏基本上是以圖騰命名的。後來,西周分封制以後,分封的地名或周帝所賜姓氏成為姓氏的主要來源。今天,中國有5662個姓氏,堪稱世界上姓氏最多的國家。
  • 日本奇葩姓氏男孩子無論取何名,翻譯成中文都令人捧腹大笑
    所以「姓」出生以後,代代相傳,一般不會變;「氏」根據後代的官職和封邑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史書上經常能看到父子兩代的姓氏不同的情況自秦漢以來,姓才合而為一今天介紹日本稀有的姓氏女孩子無論取什麼名字,翻譯成中文都會被嘲笑到底是什麼?
  • 日本有一「奇葩」姓氏,無論取什麼名字,翻譯成中文都令人發笑
    和我們隔海相望的國家,日本,就沒有那麼在意姓氏文化。甚至在十九世紀之前,普通的老百姓是沒有姓氏的,姓氏只有權貴和統治階層的人才會有。因為沒有姓氏,在日常生活中鬧了很多的笑話,只能靠臉來識別他的身份,造成了很多的不便。
  • 日本最尷尬的一個姓氏,無論取多好聽的名字,都感覺是在罵人
    比如說,我們中國光一個姓氏,就有百個,還有三個字的姓氏,還有兩個字的姓氏,就像我小的時候有個同學就姓歐陽,到後來還出現了多字姓氏,光一個姓氏我們就有了解不完的知識,這些都屬於中華華夏文明當中的一小部分。
  • 漢語和日語的區別在哪?把日本姓氏譯成中文後,看完你就懂了
    相信大家有些人喜歡看一些抗日戰爭片的電視劇,或者是電影之類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人家日本人的姓氏都很奇怪的,在日本讀他們的名字可能習慣了,但在我們中國讀他們的名字就會很變扭,不少人會把日本的名字翻譯為中文,到底漢語跟日語的區別在哪裡呢?
  • 中國最奇特的一個姓氏,若你是女生,無論取什麼名都像在嘲笑自己
    在上下幾千年的歷史演繹中,我們的姓氏多種多樣,也出現過很多在現代人的眼光看來稀奇古怪的姓氏,甚至讓人尷尬和不悅的姓氏。 其中就有一個最奇特而又讓女生感到自己被嘲笑的姓氏——肥。 幾乎每個氏族部落都會有一個特別崇拜的動物,或者想像出來的神物,這就是圖騰。圖騰是凝聚一個部落的精神力量,可以感召部落裡的所有人。部落裡也把這個圖騰作為統一的族號,時間久了,這種圖騰就會變成部落裡人人都共有的標記——姓。
  • 日本最獨特的姓氏,取再好聽的名字,翻譯成中文,都讓人想笑
    中國泱泱五千多年的文化讓很多的國家都是望塵莫及的,即便是現在非常發達的美國的歷史也可以說是遠遠不及中國的一半的,在中國流傳下來的眾多的文化當中,姓氏文化就是一個非常璀璨的文化了,並且已經有了超過一千年的歷史了,所以即便在中國人們都長得非常相似的情況之下,人們也還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姓氏來區分開了每一個人的
  • 這四個姓氏取名字怎麼取怎麼尷尬,要麼像罵人,要麼像詛咒
    在我國,姓氏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因為姓氏的存在,才聚集了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家族,每當家裡新成員降生,取名字就成了一個十分困難的事情,為了有一個好寓意同時名字很好聽,家長們都想破了腦袋,因為如果有一個好的姓氏,家長們不需要在好聽上犯愁,但是如果是一個很少見並且特色性很強的姓氏,那就怎麼取都不對,今天我給大家列舉了幾個難取名字的姓氏
  • 外國人熱議:為什麼部分中國人喜歡取一個英文名,而日本人卻沒有
    ▲中文名 - 老外不好發音?中國人喜歡取個英文名,貌似確實有這個現象。像現在的許多幼兒園已經請了一些外教來教授小朋友們學習英語,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給自己小孩取一個英文名,方便老師辨識。這只是一種現象,而普遍現象是:許多中國名人甚至是普通人都喜歡給自己安一個英文名,顯得洋氣?小編倒沒有特意想過要一個英文名,一般都是註冊某些網站的時候需要英文用戶名,索性就取了一個不倫不類的英文id,不知道有沒有朋友和小編一樣的。至於是否真的要取一個英文名倒是沒有思考過。當然這裡的原因很複雜,沒有褒貶之意。
  • 日本人姓氏的起源?為何日本人的姓氏,有山口,松下,井上這些?
    那麼,日本人的姓氏起源於何時,為何有山口,松下,井上這些「怪異」的姓氏?日本姓氏的來源古代日本人沒有姓,只有名。後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在統治階級中間首先出現了氏和姓。苗字即一個家族從氏族本家分離出去後的新姓。由於人口繁衍,一個大的氏又有了許多分支。這些分支為自己起了「苗字」。「苗字」意思是嫩芽、分枝,即從本家分出的支。例如,藤原是一個大氏,分出之後,居住在近江國的藤原氏,便取「近江」與「藤原」的首字,稱為「近藤」。住地伊勢、遠江、加賀的藤原氏就稱為伊藤、遠藤、加藤。
  • 日本姓氏:蒼井氏,在日本處於怎樣的一個地位?
    中國一共有14億人口,有記載的姓氏共四千多種,平均一個姓氏有二十多萬人口,而日本一共有一億多人,可記載的姓氏居然有二十多萬,平均一個姓氏有500人,這在整個亞洲都是非常罕見的。例如,藤原本是一個大氏,有一部分分支到了近江國生活,於是這些人就取「藤原」和「近江」的第一個字,給自己取了個「近藤」,而住在加賀和遠江的人則給自己取名為加藤和遠藤。明治八年,那些曾經沒有姓的人也想沾一沾「藤原」這個貴族姓氏的光,就給自己取了「藤井」、「藤川」等姓氏。
  • 聊聊日本那些千奇百怪的姓氏
    在1875年之前,絕大多數的日本平民都是沒有姓的,這是貴族階層才有的特權,貴族階層的姓氏必須由日本天皇給予賞賜。 在幕府時代,武士有「苗字帶刀」的特權,所謂的「苗字」就是擁有姓名權。(日語詞彙「苗字」翻譯成中國漢語就是「姓」。)
  • 中國最嚇人姓氏,不管起什麼名字都讓人害怕
    在古代,名一般都是出生時由長輩來取,而普通百姓可能就會隨便叫個"大牛"之類的小名。大戶人家,出生則取名,比如蘇軾,就是隨父姓蘇,取名為軾,成年後會取一個字,這個字有些是自己取,大部分還是長輩取得,比如子瞻。子瞻就是蘇軾的字,所以其名就是,姓蘇名軾字子瞻。
  • 四個「尷尬」姓氏,自己都不好意思說出口,很多女性因此偷偷改姓
    ,可有些姓氏就比較尷尬了,像接下來要說的四個姓氏,就非常尷尬了,甚至有些人連自己都不好意思說出口,在以前啊,甚至都有女性偷偷改姓,究竟是哪幾個姓氏呢?就讓我們來看看吧第一個,刁姓,這個姓氏很不好取名,因為在歷史上有出現過這樣一句話「窮山惡水出刁民」,所以「刁」這個字有野蠻的意思,不管怎麼取名都會讓人覺得很不舒服,其實刁這個姓在古代也寫做「雕」,這個姓源於雕國,這也是歷史上少有以國名作為姓的國家,到了西漢才開始被稱為「刁」。截止2016年,刁氏在我國人口排名為245位,人口約37萬人。
  • 盤點中國最難取名的五個姓氏,有一個姓氏,甚至尷尬到被後人嫌棄
    在百家姓中,胖性出現地非常晚,這是在明朝末年才出現的一個姓氏,取為胖性,是因為當時明朝岌岌可危,有張獻忠,李自成,滿清等三大叛逆政權對其圍攻,最後明朝只剩下了半壁江山,史稱南明政權。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時候,對於皇室朱姓的子弟,是進行了國家式的供養,這也導致朱氏子弟越來越多,在明朝還剩半壁江山時,有一支朱氏子弟,非常悲憤,看著這半壁江山,就將朱姓改成了胖姓,寓意是大明只剩一半,後輩子孫一定要光復大明,因此取了胖性來時刻提醒子孫後代。不過胖作為一個形容體態的詞,用作姓氏,似乎加上任何名字都會顯得有些怪異。
  • 不懂漢語的日本人,胡亂給自己取中文名,翻譯後讓人爆笑不止
    信息化的今天,掌握一門對自己有用的外語尤為重要,雖說現在出國關於語言方面完全可以用翻譯軟體代替,但學習一門外語總歸對自己有好處。一般來說,掌握一門外語的人大都會給自己取一個外國名,畢竟跟隨潮流嘛!實際上,早在多年以前,自己給自己取外國名就很常見了。就拿抗日戰爭時期來說,那時日本間諜為了方便行動,就會給自己取個中文名,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這些中文名翻譯成漢語意思之後,往往會讓人爆笑不止,下面咱們就來瞧瞧吧!大家都知道,姓名是由姓與名組成,中國姓的起源可謂是非常之早,這些都是來源於古人對祖先的信仰。
  • 取個日本名字怎麼這麼有中國特色?
    取個日本名怎麼這麼有中國特色?」還有人說評論就像一場美食盛宴,可以說總結的很到位了,看著看著就看餓了!還在糾結每天午餐晚餐吃什麼?評論區或許可以讓你找到靈感!不過除開這個笑點回到一開始這位網友提的問題,其實很多人在學一門外語或者喜歡上某個國家的文化時都會想要給自己取一個相對應的名字。
  • 爸爸姓梅,絞盡腦汁後給孩子取了這個名,親戚們:拯救了這個姓氏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在中國一個姓氏代表了一個家族的字,姓氏更是一個家族的傳承。父母給孩子取名時,名字是可以由自己的心意取的,但是姓氏必須保留家族的姓氏。因為諧音的關係,有些姓氏其實是不好取名字的。像比如「梅」這個姓氏。
  • 日本人姓氏裡的小秘密
    在明治維新以前,日本人只有皇室和貴族才有姓氏,普通平民百姓只有名沒有姓。1875年,明治天皇頒布了《平民苗字必稱義務令》。此後,日本人才逐漸轉變成全民皆有姓氏。而在中原大地,商代以前的中國人,也只有王室和貴族才有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