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性。
東晉的傳奇人物——葛洪的背後,就有一個偉大的女性。他的妻子鮑姑是師傅鮑靚的獨生女,是中國歷史上四大女醫之一,而且,鮑姑還是中國第一位女灸學家。
鮑靚秉性清慧,學通經史,不僅官至太守,還是一個懂得煉丹的道教徒。太守的女兒鮑姑從小受家庭的影響,對道教、丹術、醫學都有濃厚的興趣。葛洪拜師鮑靚門下學習丹術,也就和鮑姑有了師兄師妹之情誼,最終成為一對佳偶。
楊真導演的電影《艾草仙姑》就是以葛洪、鮑姑的故事為藍本演繹而來。鮑姑用越秀山腳下的紅艾製成艾絨條,為當地百姓治病,並治好了富家小姐陸蓉的贅疣。
《艾草仙姑》畫面
鮑姑醫術高超,擅長灸法,幾乎一生都在廣東度過,行醫、採藥,足跡遍及嶺南南海、番禺、廣州、惠州、羅浮山一帶。鮑姑足跡所到之處,至今皆有縣誌、府志及通史記載,地方的這些志書都把她成為仙人,把她的艾稱為神艾。
鮑姑以專治贅瘤和贅疣聞名於時,以艾線灸人身之贅瘤,一灼即消,療效顯著。據說,某天路遇一年輕姑娘在河邊哭泣。鮑姑上前詢問,得知姑娘臉上長了許多黑色的贅瘤,十分難看,遭到鄉親鄙視,一直沒找到婆家,故而孤影自泣。鮑姑從藥囊中取出紅腳艾,搓成艾線,為之燻烤治療。不久,姑娘臉上的贅瘤全部脫落,變成了一個美貌的少女。
《廣東省廣州市粵秀山三元宮歷史大略記》記載:「其井名虯龍,井有紅腳艾,籍井泉及紅艾為醫方,活人無算。」這裡講述的就是鮑姑用紅腳艾【又名紅艾】為地方百姓治病的事跡。時至今日,在廣州、南海一帶,民間還流傳著鮑姑治病的故事,後人把紅腳艾又稱作鮑姑艾。
為了紀念鮑姑,有人為之賦詩:「越井崗頭雲作嶺,棗花帘子隔嶙峋。我來乞取三年艾,一灼應回萬古春。」
嶺南百姓在越秀山腳下修建鮑姑祠。 《鮑姑祠記》記載:「鮑姑用越崗天產之艾,以灸人身、灸贅瘤,一灼即除。歷年久,而所惠多。」
鮑姑以艾治病的方法影響深遠,上世紀90年代,廣州中醫學院的楊順益老師還編寫了《鮑姑與中醫溫灸療法》一書。在序言中,作者介紹三元宮有石碑二塊,「其中一塊是記錄鮑姑醫事活動和她用紅腳艾(即鮑姑艾)解除民眾疾苦的動人事跡」。從這裡,我們再次看到紅腳艾的蹤影。
紅腳艾無疑是一種名艾,是瀟湘君想追尋的艾物。可惜,用各種搜尋引擎搜索,很少有紅腳艾的文字或圖片。這本只能在孔夫子舊書網找到的艾灸書籍,為瀟湘君提供了一個線索。既然是《晉代女針灸家鮑姑及鮑姑艾的考證》的摘要,那麼這應該是一篇關於鮑姑及鮑姑艾的論文了。終於在論文庫找到了。
在楊順益的同名論文中,找到了以下的文字:
「筆者幾經考證,紅腳艾即廣東劉寄奴(菊科 艾屬 甜菜子),現民間仍廣泛使用,有的地方甚至作為保健藥普遍食用。」
廣東劉寄奴是個什麼鬼?百度提供了一張這樣的圖片——
在新浪博客的一篇文章中,瀟湘君發現了很多關於劉寄奴的照片。
老鄉種植的劉寄奴,莖呈紫紅色
而在博文的介紹中,劉寄奴也有紅艾、雞鴨艾、鴨腳艾、真珠菜等稱呼。
瀟湘君把這條線索提供給艾草行業的專家——施家艾坊的廠長。廠長說,是不是艾,關鍵是能不能搓出絨來。
看過圖片及文字介紹,廠長說,看這個描述,是可以搓出絨的,背面有灰色絨毛。
猶在半信半疑中。瀟湘君在正安本草公社微信群中拋出問題:請教,誰了解紅腳艾?
果然是藏龍臥虎、大牛雲集的群呀,很快有一位名叫萱草的廣州網友@了瀟湘君,說「紅腳艾就是真珠菜」。並且發了三篇相關的微信文章給我。萱草說,她也就這個問題諮詢過中醫師,告訴她紅腳艾就是真珠菜。如下圖:
「每贅疣,灸之一炷,當即愈。不獨愈病,且兼獲美豔。」傳說中鮑姑用來灸療贅疣的神艾——紅腳艾,真的就是廣東劉寄奴嗎?有望懂行的方家指教。
艾灸無痛刮痧拔罐微信(電話):131-9007-0713
好消息:
艾康養生館
位於瀋陽市和平區青年大街文體路的五裡河城B座3001(五裡河茶城對面),是一家以傳統中醫艾灸經絡調理與四季養生為特色的專業調理服務機構 。
營業面積140餘平米,設經絡調理房三間,有專業的艾灸老師,為顧客提供了一個安靜、優雅、舒適的調養環境和優質的服務。
艾康養生館開業期間優惠大酬賓,艾灸原價88元/小時,現優惠價45元/小時。
艾自己,艾家人,有艾更健康!
艾康養生,健康一生!
艾康養生館歡迎新老朋友光臨!
電話(微信):138 - 4019 - 5650
131 - 9007 – 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