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娥皇和女英】一哭,便有了【湘妃怨】

2021-03-05 鈞天觀音


娥皇、女英是中國古代傳說中堯的兩個女兒,也稱「皇英」。長曰娥皇,次曰女英。堯帝晚年,想物色一個滿意的繼承人。他看到舜是個德才超群的大賢人,於是,就把帝位傳給了舜,並讓姐妹同嫁帝舜為妻。

舜後母和同父異母兄弟曾多次欲置舜於死地,終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脫險。舜繼堯位,娥皇女英為妃,後舜南巡蒼梧而死,二妃千裡尋夫,知舜已死,抱竹痛哭,淚染青竹,竹上生斑,淚盡而死,因稱「瀟湘竹」或「湘妃竹」。因二妃死於湘,所以被後人稱為湘水之神。

此曲也叫《湘江怨》,又名《二妃思舜》。傳為五代梁意娘作曲,《謝琳.太古遺音》、《琴書大全》、《文會堂琴譜》等十餘種琴譜均有載。

其曲調為黃鐘調(C調),借中呂調(F調)彈。但不慢三弦。本曲出自1590年明代的《琴書大全》。吳宗漢傳譜。樂曲描寫了這樣一個傳說:舜崩於野,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瑛非常悲痛,哭落的淚水滴在竹子上,在竹子上留下了一塊塊的淚斑,後人就稱這種竹子為「湘妃竹」。 古琴曲《湘妃怨》在作曲手法上採用「模仿」手法,來體現娥皇女瑛兩人的憂怨的形象。 此曲為古琴學習的入門曲目,適合初學者演奏。

落花落葉落紛紛,終日思君不見君。

腸斷斷腸腸欲斷,淚珠痕上更添痕。
一片白雲青山內,一片白雲青山外。

青山內外有白雲,白雲飛去青山在。
我有一片心,無人共我說,

願風吹散雲,訴於天邊月。
攜琴上高樓,樓高月華滿。

相思弦未終,淚滴冰弦斷。
人道湘江深,未抵相思半,

海深終有底,相思無邊岸。
君在湘江頭,妾在湘江尾,

相思不相見,同飲湘江水。
夢魂飛不到,所欠惟一死,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盡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不當處莫相識。
湘江湘水碧澄澄,未抵相思一半深,

每向夢中相見後,令人不覺痛傷心。


琴曲《湘妃怨》 演奏:龔一

歡迎關注我們【鈞天觀音琴院】的公眾號,想更多地了解古琴文化、參與我們的雅集活動,請持續關注我們。

  回復以下任意內容,獲取相應古琴曲目分享:樵歌 | 關山月 | 長門怨 | 瀟湘水雲 | 普庵咒 | 陽關三疊 | 梅花三弄 | 酒狂 | 廣陵散 | 平沙落雁 | 良宵引 欸乃 | 胡笳十八拍 | 碣石調幽蘭 | 高山流水 | 洞庭秋思 | 憶故人 | 歸去來辭 | 桃源春曉 | 秋風詞 | 龍朔操 | 莊周夢蝶 | 華胥引 | 墨子悲絲| 列子御風

郵箱:juntianguanyin@aliyun.com

相關焦點

  • 文旅 | 堯的傳說《娥皇女英》
    中國神話傳說中帝堯的兩個女兒,娥皇為長女,女英次之。姐妹同嫁帝舜為妻,她們有一個共同的親生兒子商均。[傳說故事]     堯王整天操勞國事,不是出巡,就是體察民情。與散宜氏婚後幾年,一直沒有生育。散宜氏縱是賢惠明理,可日子一長,總有鬱鬱寡歡,心病難解。
  • 瀟湘妃子有兩個?香菱是女英?黛玉和可卿又是啥關係
    題:瀟湘妃子有兩個?香菱是女英?黛玉和可卿又是啥關係?
  • 娥皇女英共侍一夫的典故
    長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帝舜為妻。娥皇、女英,是位於中國愛情史開端的兩個女人。四千多年前的舜帝二妃(娥皇、女英) ,堯見舜德才兼備,為人正直,辦事公道,刻苦耐勞,深得人心,便將其首領的位置禪讓給舜,並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為妻。娥皇無子,女英生商均。《史記·五帝本紀》載:堯年老後,問大臣誰能繼位,大臣推薦了舜。
  • 舜帝和娥皇女英的故事.
    堯一開始也不太相信,決定先考察一番!於是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結果娥皇女英恪守婦道,不但家庭關係處理得十分妥善,還能夠正確的處理家庭矛盾並感化家人,使他們改惡從善。經過三年各種各樣的考察,堯覺得舜這個人德才兼備,深得人心,無論說話辦事,都很成熟可靠,必定能夠建功立業,於是決定將帝位禪讓於舜。
  • 《湘妃怨》|落花落葉亂紛紛,終日思君不見君
    《湘妃怨 》作者:阿魯威 生卒年不詳,字叔重,號東泉,蒙古族人。曾任南劍太守和經筵官。今存小令十九首。琴之界古琴譜庫有十幾部琴譜收錄辭去,其最早見於1511年撰刊的《謝琳太古遺音》。湘妃怨夜來雨橫與風狂,斷送西園滿地香。曉來峰蝶空遊蕩,苦難尋紅錦妝。問東君歸計何忙?盡叫得鵑聲碎,卻教人空斷腸。
  • 古琴《湘妃怨》賞析
    《烈女傳》:有虞二妃者,帝堯之二女也。長娥皇,次女英。舜父頑母嚚。父號瞽叟,弟曰象,敖遊於嫚,舜能諧柔之,承事瞽叟以孝。母憎舜而愛象,舜猶內治,靡有奸意。四嶽薦之於堯,堯乃妻以二女以觀厥內。二女承事舜於畎畝之中,不以天子之女故而驕盈怠嫚,猶謙謙恭儉,思盡婦道。……天下稱二妃聰明貞仁。舜陟方,死於蒼梧,號曰重華。二妃死於江湘之間,俗謂之湘君。
  • 【典故】並蒂蓮花:娥皇和女英的故事!
    《尚書·堯典》:〞九族既睦,相依為和。〞又何況姊妹如同一人呢!堯王膝下有兩個聰明漂亮的女兒,她等倆從小就生長在我村,大女兒娥皇在兩歲半隨同繼母鹿仙女來到〞周府村〞,而小女兒女英卻是在羊獬村出得而生!       堯王將全家倦遷徙此村後,把周府村改為〞羊獬鄉村〞。勿在羊獬村的娥皇、女英姐妹倆形影不離,十分要好為強。《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 古琴曲《湘妃怨》:望夫君兮不來,波渺渺而難升
    青山內外有白雲,白雲飛去青山在。我有一片心,無人共我說,願風吹散雲,訴於天邊月。攜琴上高樓,樓高月華滿。相思弦未終,淚滴冰弦斷。人道湘江深,未抵相半,海深終有底,相思無邊岸。君在湘江頭,妾在湘江尾,相思不相見,同飲湘江水。夢魂飛不到,所欠惟一死,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盡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不當處莫相識。
  • 觀山海之娥皇女英
    如果說齊人之福是一妻一妾的和諧「三人行」,那麼娥皇女英的姊妹同嫁又是怎麼回事呢?      娥皇、女英是我國遠古時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     《山海經·中山經》載:「洞庭之中,帝二女居之,是常遊於江淵,出入必以飄風暴雨。」兩晉時期的郭璞註:「天帝之二女而處江為神也。」清代汪紱(fú)註:「帝之二女,堯之二女以妻舜者娥皇、女英也。」
  • 從她名字就能看出來,一開始便有暗示
    楚王派子虛先生出使齊國,齊王座前有個烏有先生,跟子虛說,楚國有啥好東西,你給吹一吹。子虛說,我們楚國有雲夢澤,「其東則有蕙圃、衡蘭,芷若。」蕙、衡、蘭,芷、若都是「香草」的意思。司馬彪:「蕙,香草也。」「衡,杜衡也。芷,白芷。若,杜若。」蘭即蘭花。在三聯版中,沒有周芷若自稱「我爹爹說我生在湖南芷江」一句,這句話是新修版金庸後加的。
  • 她和孫女一起伺候乾隆,結果她成一國皇后,13歲孫女卻孤獨終老
    「二妃昔追帝,南奔湘水間」,古代,姐妹共伺一夫從娥皇女英就開始了,姐妹二人都是堯的女兒,都嫁給了舜。不過兩個女人嫁給同一個男人就有大小之分,她們的父親想了個注意,誰先找到舜,誰就做大。
  •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小周后酷似初入宮時的娥皇,只是她比娥皇更年輕、更活潑。大周后生病期間,小周氏引起李煜的興趣。北宋建隆四年七月七日乞巧夜,李煜和大周后共度佳節,開懷暢飲,因為過於盡興,大周后多飲了幾杯酒著了涼,生起病來,當李煜召周后的家屬入宮省視看到小周氏後,便心生傾慕。這便有了畫堂偷情的故事。
  • 南唐後主李煜:沉迷詩詞歌賦本無皇帝命,雖娶娥皇也無法成明君
    留傳至今的《南唐二主詞》,二主便指李璟與他的兒子李煜,二人所作之詞,合在一起,成為了千古流傳的佳作。父子倆曾經同為南唐的帝王,而在政權交接之時,都是不得已被迫接受帝位。李煜幼年便深得父親之愛。李璟喜歡兒子身上所透露出的濃濃書卷氣,像極了他當年。他願意花更多的時間陪著兒子讀書,喜歡看兒子稚嫩的筆觸寫下的詩行。
  • 《山海經》早已發現孟婆的蹤跡,來歷不簡單,甚至還和月老有一腿
    在神話故事裡面都是會有一些這樣的故事,在人死了以後下黃泉,會走過奈何橋,傳說裡的奈何橋是因為地府中有一條奈河,所以就有了一個這樣的名字,所因為奈河和奈何的是差不多的,所以這也是有了一種無可奈何的意味,這所橋也叫做奈何橋,奈何橋上有一位孟婆,孟婆專做孟婆湯,讓人忘卻前世的事。
  • 古人三妻四妾,賈寶玉若娶薛寶釵和林黛玉,可享齊人之福?
    不過最近有一個觀點特別有意思,經常有人問本人,薛寶釵和林黛玉為什麼不能一同嫁給賈寶玉?古人不是三妻四妾麼?這真是個好問題,而且是非常有根據的,曹雪芹也對此有過暗示,但八十回後我們難得一見,實在不知道曹雪芹到底如何圓滿提前埋伏的線索。而林黛玉怎麼死的,薛寶釵如何嫁給了賈寶玉都成了迷案。任後人如何暢想,都只能是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