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山海之娥皇女英

2021-02-23 瀛洲夜航船

      在古代,一般男人豔羨的美好感情生活大概就是齊人之福或者娥皇女英了。如果說齊人之福是一妻一妾的和諧「三人行」,那麼娥皇女英的姊妹同嫁又是怎麼回事呢?

      娥皇、女英是我國遠古時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

     《山海經·中山經》載:「洞庭之中,帝二女居之,是常遊於江淵,出入必以飄風暴雨。」兩晉時期的郭璞註:「天帝之二女而處江為神也。」清代汪紱(fú)註:「帝之二女,堯之二女以妻舜者娥皇、女英也。」這裡的天帝即堯,堯之二女即天帝之二女。

       傳說,娥皇女英是唐堯的兩個女兒,被堯同時嫁給了舜帝,舜涉南而死,二女尋夫淚盡而亡。(《山海經·海內南經》:「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帝丹朱葬於陰。」)

      對這個故事,《史記·五帝本紀》有較為詳細的記述。

       據傳,帝堯年老後,因為自己的兒子丹朱不肖,不足以執掌天下——「(將帝位)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堯說:『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他問誰可繼任,四嶽(堯的四位大臣,分管四方諸侯,分別是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共同舉薦了舜。堯便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舜。

      在舜的調教下,二女謙謙恭儉,「甚有婦道」。舜的父親冥頑不靈,母親偏心且囂張跋扈,弟弟頑劣不堪,曾多次欲置舜於死地,但在娥皇、女英的幫助下最終都化險為夷。堯非常滿意,三年後便把帝位傳給了舜。二女順理成章為堯之後嬪。

      後來,舜巡視南方時,死於蒼梧之野,葬於九嶷山,得此噩耗,娥皇、女英前往南方尋訪,二女在湘江邊上,望九嶷山而痛哭,淚灑青竹,淚盡而亡。被灑上斑斑淚痕的青竹,便成了今天所謂的「斑竹」,也稱湘妃竹或瀟湘竹。

     自秦漢時起,湘江之神湘君與湘夫人的愛情神話,逐漸演變成舜帝與娥皇、女英的傳說,後世附會二女為湘妃或湘夫人。君山上有虞帝二妃之墓,墓前的一對望柱上有楹聯一副:「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教員也曾藉此典抒情狀志:「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幹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比《史記》更早的《尚書·堯典》載曰(帝堯):「釐降二女於媯汭,嬪於虞。」概括來說,這則記述其實反映了我國古代比較原始的媵制婚姻,它是我國古代一種以媵人隨嫁的多妻制婚姻,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先秦雜家著作《尸子》更是明確地說「妻之以皇,媵之以英」。

      所謂媵,原本指隨嫁的人或物,不過《釋名·釋親》《說文解字》《爾雅·釋親》等典籍中相關字詞的解釋則將媵限定在妹妹隨姐姐一起出嫁一夫的範圍內,後世多指貴族女子出嫁時陪嫁的人或妾。

      不過,話又說回來,《山海經》來源太古老了,很多記述有頗多矛盾之處。比如,《大荒南經》中又寫道:「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姚姓,黍食,使四鳥。」這裡說娥皇是帝俊的妻子。對此,郭璞的解釋是:「俊亦舜字,假借音也。」後人將俊與舜形象、事跡融合,視作同一人。

相關焦點

  • 娥皇女英共侍一夫的典故
    長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帝舜為妻。娥皇、女英,是位於中國愛情史開端的兩個女人。四千多年前的舜帝二妃(娥皇、女英) ,堯見舜德才兼備,為人正直,辦事公道,刻苦耐勞,深得人心,便將其首領的位置禪讓給舜,並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為妻。娥皇無子,女英生商均。《史記·五帝本紀》載:堯年老後,問大臣誰能繼位,大臣推薦了舜。
  • 舜帝和娥皇女英的故事.
    娥皇女英,又稱皇英,是帝堯的兩個女兒:長曰娥皇,次曰女英。
  • 【典故】並蒂蓮花:娥皇和女英的故事!
    堯王膝下有兩個聰明漂亮的女兒,她等倆從小就生長在我村,大女兒娥皇在兩歲半隨同繼母鹿仙女來到〞周府村〞,而小女兒女英卻是在羊獬村出得而生!       堯王將全家倦遷徙此村後,把周府村改為〞羊獬鄉村〞。勿在羊獬村的娥皇、女英姐妹倆形影不離,十分要好為強。《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今古告之,反怒與舜王,而姊妹倆,後感親近不離。
  • 【古典】娥皇與女英丨帝子降兮北渚
    娥皇、女英,是位於中國愛情史開端的兩個女人。《史記·五帝本紀》載:堯年老後,問大臣誰能繼位,大臣推薦了舜。為了考察舜,堯將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了舜,在舜的調教之下,二女「甚有婦道」。堯非常滿意。三年後考察結束,堯把帝位傳給了舜。 堯的這個舉動,就是史所美譽的「禪讓」。此後舜仿此例,亦禪讓於禹。
  • 文旅 | 堯的傳說《娥皇女英》
    第十五期:娥皇泉 | 娥皇女英娥皇女英,又稱皇英。
  • 【娥皇和女英】一哭,便有了【湘妃怨】
    娥皇、女英是中國古代傳說中堯的兩個女兒,也稱「皇英」。長曰娥皇,次曰女英。堯帝晚年,想物色一個滿意的繼承人。
  • 春牡丹與秋牡丹,娥皇女英的並蒂人生
    遠的,有娥皇女英共嫁給帝舜。近的,有大小周后先後嫁給李煜。當然還有惡名昭著的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可惜,都是悲劇。娥皇女英守活寡多年,最後尋夫不得,投江自盡。雖然留下了一株竹子,但以女人的角度來看,算不得是幸福美滿的人生。大周后早夭。
  • 東夷部落首領,《山海經》中無冕之王帝俊老婆竟是娥皇女英!
    具體說帝舜的二妃是娥皇、女英,應該是漢代才出現,就是把《山海經》裡的娥皇和《世本》裡的女匽(英)合在了一起,但忽略了登北氏,成為了一種最通行的說法。比如娥皇要寫作「娥肓」,女英要寫作「女罃」,《山海經》裡登比氏也寫作登北氏,可羅泌都不用,一定得用《帝王世紀》的「癸比」,這才顯得有學問,所以他也作「癸比氏」,說:「次妃癸比氏生二女,曰宵明,曰燭光,處河大澤,靈照百裡,是為湘之神。」羅蘋註:「大澤,謂洞庭,言為神處此,故靈光及於百裡也。
  • 國家寶藏音樂人操刀,「觀山海」場景樂紀錄片首曝
    「觀山海」副本音樂紀錄片:https://v.qq.com/x/page/h0968739ek7.html  【探尋山河之頌,守護傳統文化】  傳統樂器的魅力在於他不獨獨只有單一的音色,每一個樂器都有著自己的靈魂,他們隨著音符而律動,可以空靈如出谷之音,也可以高古若御風天際。
  • 《新天龍八部》國家寶藏音樂人操刀,「觀山海」場景樂紀錄片首曝
    「觀山海」副本音樂紀錄片【探尋山河之頌,守護傳統文化】傳統樂器的魅力在於他不獨獨只有單一的音色,每一個樂器都有著自己的靈魂,他們隨著音符而律動,可以空靈如出谷之音,也可以高古若御風天際。身處「觀山海」之中,眼前是萬裡山河,耳畔響起旋律繞梁三暉,嫋嫋不絕,或高山流水,清耳悅心、或莊重古樸,纖塵不染、亦或鳳簫鸞管、氣勢恢宏。中國是舉世公認的歷史文化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保護傳統文化之路艱難漫長,一代又一代藝術家用自己內心的純粹與初心堅守,天龍希望以自己的綿薄之力,貢獻屬於年輕人的力量。
  • 洪洞民間故事 | 女英泉
    娥皇、女英是堯的女兒。後來,堯把兩個女兒嫁給舜為妻子。她們二人非常關心民眾疾苦。
  • 食品安全助農好物推薦平臺觀山海正式上線
    摘要:日前,以公益助農為使命的食品安全助農好物推薦平臺——「觀山海」正式上線。為助力農產品產銷對接,共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以公益助農為使命的「觀山海」助農平臺,將協同上級相關助農機構組織開展各形式的助農活動,為全國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共同目標助力。
  • 家有賢妻事多榮,賢妻典範娥皇女英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兒天下定矣。意思就是:《彖》說:家人卦,女子在家主內是正位,男子在外主外是正位。男女正位,各盡其責,這符合天地間的大義。一家之中有嚴肅之主,說的是父母。
  • 《鬼吹燈》系列《巫峽棺山》之「觀山太保」
    作者在摸金小隊的遠徵探險中,重點說明了有關《怒晴湘西》的觀山太保一門,不但介紹了盜墓江湖的過去,以及門派傳承,展開了整個篇章的故事。這個觀山太保一派的後人,差點讓摸金三人組幾乎命喪巫山。《鬼吹燈》系列的前7個故事中,天下霸唱給讀者展現的是盜墓江湖,主要講述了發丘、摸金、搬山、卸嶺四大門派相關的故事。這個四派中主角是摸金一派,因此摸金一派的表現最引人注目。
  • 《鬼吹燈》先後順序,最後的boss觀山太保
    到了第二部有著許多的回憶,Shirley楊的外公鷓鴣哨、陳玉樓的回憶,以及最後的boss觀山太保。但是跟以前不同的是這是一個海中墓,和陸地上的墓有所不同。有一個同伴多玲中了屍毒,就她的性命需要千年的內丹。就這樣引出了下一部湘西之行。三:《怒晴湘西》為了救多玲的性命找出前年內丹,胡八一等人找到了當年的卸嶺陳玉樓,陳玉樓就是當年《龍嶺迷窟》中的陳瞎子。陳瞎子便向胡八一等人講述了當年的湘西之行。
  • 觀山測海繪「戰圖」
    北部戰區海軍某支隊沿岸測量中隊成立近60年來,走遍祖國海岸線觀山測海繪製精確「戰場地圖」,為打贏明天的戰爭提供堅實數據支撐,譜寫了一曲矢志不移謀打贏的忠誠之歌。「咱倆這回算是鬼門關前走了一遭」「還敢上?!」兩名戰友看著腿和手臂摔傷的公茂軍,簡直不敢相信,剛剛死裡逃生的他,竟然要求再次攀爬懸崖,將最後一個關鍵數據補齊。
  • 明代觀山太保之謎:曾欺騙朱元璋,死後僅剩一枚腰牌
    在最新的劇情中,闖墓者誤入煉丹之地,並發現了身穿黑無常戲服的殭屍,然而盜墓賊因觸碰殭屍而失去神志,眾人互相廝殺,全部命喪殭屍身邊。當時,殭屍身上懸掛著一枚腰牌,上面寫著「觀山太保」。從網劇中解釋得知,這位觀山太保世代居住在巫山棺材峽一帶,曾經盜取過許多天書異器,從而以此發跡,練就了失傳已久的巫術,是歷史上著名的盜墓門派。直到元末明初,傳到這一輩,自稱為「觀山太保」,供皇帝差遣,專職為皇帝修建陵墓。
  • 《鬼吹燈之怒晴湘西》中的大明觀山太保在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呢?
    最近電視劇《鬼吹燈之怒晴湘西》熱播,在最新的劇情中陳玉樓、鷓鴣哨等人在元代墓中看到了身穿黑無常戲服的男性殭屍,根據腰牌「觀山太保」確認其為大明觀山太保。那麼,劇中出現的明代觀山太保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存在,還有他們是否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