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謀與愛情,就這樣弔詭地結合為一體,斷送了堯的萬世基業。娥皇、女英,是位於中國愛情史開端的兩個女人。
《史記·五帝本紀》載:堯年老後,問大臣誰能繼位,大臣推薦了舜。為了考察舜,堯將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了舜,在舜的調教之下,二女「甚有婦道」。堯非常滿意。三年後考察結束,堯把帝位傳給了舜。 堯的這個舉動,就是史所美譽的「禪讓」。此後舜仿此例,亦禪讓於禹。有史以來,正史所記載的出於公心的禪讓僅此二例,後世僅有的幾例禪讓都是被逼無奈之下,為保命而演出的把戲。「禪讓制」因此被孔夫子及其以降的大人學者們稱頌不已,成為「託古改制」原始依據,直到今天,還是正統歷史觀的寵兒,堂而皇之地寫進了中學歷史教科書。
舜是黃帝後裔中的另外一個分支,距黃帝九世,居住在黃河中遊(山西蒲州一帶),舜當是該部落的首領,名聲才會被堯所聞。堯為了聯合拉攏舜的部落,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舜。這是中國史「和親」的最早濫觴。遙想當年,舜下了重金作為聘禮,在媯水邊迎娶二女的時候,一定百感交集。蒹葭蒼蒼,野露茫茫,一絲寒意一定襲上了年輕的舜的心頭:這次聯姻吉兇未卜,二女所懷的,不知是怎樣惡毒的使命,舜部落的秘密和實力,眼看即將暴露在閨房女紅的閒庭信步之中;但是無論二女如何作為,舜又無法處治,畢竟,娥皇、女英是強大的堯的親生女兒。「和親」,脈脈的溫情下面,提前隱藏著刺探和背叛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