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S新歌播放量不被認可,流媒體平臺如何定義「刷榜」行為

2020-09-09 流媒體內參


近日,BTS的新歌《Dynamite》一經發布,便迅速打破多項記錄。然而該單曲在Spotify榜單上顯示的首日播放量卻比真實數據少了約490萬次。無獨有偶,另一位歌手Ariana Grande在2018年發表的單曲也遇到了播放量被抹掉的情況。

在全球唱片業都在致力於打擊虛假播放行為的大環境下,對於流媒體來說,將不合理播放數據從業內榜單上去除是理所應當的。但是,當面對粉絲群體不間斷地循環同一首歌來提高播放量的行為,流媒體平臺該如何看待和處理呢?這種行為是否應該歸於人為操控的不合理播放呢?


BTS新歌打破多項紀錄


Big Hit娛樂旗下組合BTS在8月21日發表了最新單曲《Dynamite》。據福布斯報導,歌曲MV首播後在YouTube實時觀看量達到三至四百萬,這也是BTS出道以來首播實時觀看量最高的一隻MV。並且,作為BTS首支全英文演唱單曲,該曲MV在24小時內累積了1.011億的觀看量,打破了有史以來最大單日記錄。

YouTube並不是BTS唯一打破記錄的地方。在流媒體平臺Spotify上,《Dynamite》也創造了新的紀錄——在發表當天即登上全球Top50榜首。這首歌曲打破了此前由Taylor Swift(泰勒斯威夫特)《Cardigan》保持的7,743,000次單日播放量,達到了首日7,778,950次有效播放,成為2020年到目前為止獲得最高首日播放量的歌曲。BTS是首個達成此成就的韓國歌手。這也是BTS第一次問鼎Spotify全球Top50。


被埋沒的粉絲力量


根據傳統的計算方法,包括廣泛被採納的Chart Data提供的精確數字顯示,《Dynamite》「未過濾」首日播放量具體數字為12,638,540。

Spotify發言人也表示:「在8月21號,BTS的新歌《Dynamite》通過超過1260萬次的播放量,成為了到目前為止2020年首日播放量最高的歌曲。」很顯然,1260萬和780萬中間相差了很大一截,這近500萬次的播放量去哪了?

Spotify一直以來都會通過限制每個用戶每天的播放量來控制該用戶對榜單的影響程度,平臺還在官網的常見問題界面中聲明,所有在SpotifyCharts.com上展示的榜單都是經過特殊算法生成的,該算法能夠避免任何人為提升榜單位置的行為。這裡所指的人為提升是指,例如在2018年,有人聲稱BTS粉絲「ARMY」分發1000個Spotify帳號來給專輯《Love Yourself: Tear》刷榜。

Spotify從未公開過其算法具體是如何過濾不合規播放的,但是在常見問題界面中寫到,因為平臺算法,「您所看到的榜單數據和我們分享在各個報告中的流媒體播放量是有區別的」。

那麼,ARMY是否是有組織性地為《Dynamite》首日播放量衝刺呢?此外,如果ARMY們並沒有依靠刷榜軟體而是靠自己循環單曲來提高的播放量,我們能說這些循環出來的播放量就比日常使用時的播放量合法性低嗎?這是個令人深思的問題。

ARMY應該是當下全世界最有組織性的粉絲群體,他們會持續為BTS的歌曲打榜做數據,在社交媒體上組織集資為BTS舉辦應援活動等。BTS在iTunes榜單上的傲人成績,就是證明組合與粉絲共同成長一起進步的最好例子。

最近兩條推特上的回覆體現出粉絲對於YouTube和Spotify的不同態度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兩次都是對同一個粉絲帳號(BTS Analytics)進行的回覆。

第一次是在該帳號發布了如何在YouTube確保循環能計入播放量後,一名ARMY鼓勵其他人加倍點擊來幫助BTS打破記錄;而第二次,在該帳號發表了《Dynamite》首日在Spotify上的播放量後,一名粉絲回復「我們需要其他的策略,因為近五百萬次播放量被從榜單上抹掉了」。

類似情況也曾發生在歌手Ariana Grande身上。

2019年1月18日,A妹發表新單《7 Rings》。當時的經紀人Scooter Braun在第二天發推證明《7 Rings》達成Spotify首日14,966,544次播放量,以四百萬次的領先量打破記錄並稱讚:「新的歷史誕生了!」

確實,這一數據足以打破由Mariah Carey的聖誕神曲《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保持的24小時播放量記錄,並可以輕易超過由Justin Bieber和Ed Sheeran合作單曲《I Don’t Care》保持的1097.7萬首日最高播放量記錄。

然而,根據Spotify榜單上所顯示的數據,《7 Rings》首日播放量為8,554,577,比之前公布的數據少了640萬。

由於粉絲重複觀看次數過多,YouTube和Spotify這樣的流媒體平臺很可能也誤刪了數百萬次的實際播放量。但歸根結底,她們既是為偶像痴迷的粉絲,也是為平臺帶來價值的用戶。如何定義「刷榜」行為,仍然是流媒體平臺需要改進和解決的問題。


編譯來源:

《BTS』S Dynamite Topped 12.6M Streams On Spotify On Day One – But 4.9M Of Them Were Discounted From Its Chart》

《All The Records BTS Broke With &39; In The First 24 Hours》

相關焦點

  • 吳亦凡新歌「刷榜」登頂iTunes,飯圈出擊為何引群嘲?
    可見,相比國內榜單,iTunes刷榜的難度較大、含金量高,同時是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榜單。 但再複雜的算法,都難以抵擋飯圈粉絲打榜的熱情。吳亦凡粉絲站早在專輯正式發布之前就製作了完備的打榜攻略,呼籲粉絲個人購買Apple ID、刷流媒體Spotify播放量。
  • 最近Ed Sheeran刷爆流媒體平臺,他的成功能被複製嗎?
    流媒體成就神話?黃老闆說:「感謝Spotify,沒有它,就沒有我的今天。」事實上,黃老闆不只是在2017年刷爆了流媒體數據。在Spotify根據其5000多萬名用戶及高達70億小時的歌曲播放數據統計製作的2014年全球最受歡迎的歌手、單曲和專輯名單中,黃老闆就已經展現出了流媒體大贏家的風採,以超過8.6億次的播放量成為了Spotify上點播次數最多的音樂人。
  • 告別數據崇拜,愛奇藝關閉播放量重新定義行業競爭新格局
    文 | 風間澈9月3日,愛奇藝發聲明稱「關閉全站前臺播放量顯示,以綜合用戶討論度、互動量、多維度播放類指標的內容熱度,在各端逐步代替原有播放量顯示」,正式宣布告別唯流量時代。寥寥幾百字,卻字字千鈞,歸根結底一句話:網播量排榜,愛奇藝不玩了。
  • 吳亦凡專輯重回榜首 應對刷榜這次蘋果輸了
    這筆資金主要用來購買各大平臺的會員帳號,這些帳號用來在新歌發布時刷購買量、轉發量以及評論數。換句話說,助力上榜的每一萬條評論,實際上只有幾百人甚至幾十人輪流換號再刷。不少外國網友認為吳亦凡惡意刷票,國內的網友則大多吐槽吳亦凡粉絲刷榜的行為。脫口秀演員池子在微博上說:「我提醒吳亦凡的粉絲,你們這麼刷榜,他永遠不知道自己音樂什麼水平,沒辦法進步。」面對全網「群嘲」,吳亦凡的粉絲也覺得很委屈:真金白銀為偶像打榜,難道有錯嗎?在亞洲粉絲圈,打榜是粉絲常見的應援手段,但這套邏輯卻不適用於歐美圈。
  • 「聽說愛奇藝不能刷播放量了?」「沒事,我們能刷熱度」
    為了完成KPI,網劇、網綜的宣發和片方常常主動刷流量,這早已是宣發的套路之一。市場曾一度被虛假網播量充斥,動輒300億、500億的網播量,對於總量僅有8億的網民而言有些匪夷所思。高播放量背後、有效播放量卻很低,雲和數據的連續劇霸屏榜顯示,《孤芳不自賞》前臺點擊量為206億,實則含金量僅有25.4%;《獵場》的前臺點擊218億,含金量卻只有23.93%,即使是一些大熱劇集,含金量也沒有超過40%。
  • 刷快手播放量網址,免費刷快手播放量網站,讓人震驚!
    刷快手播放量網址,免費刷快手播放量網站,讓人震驚很多小夥伴們都想找到簡單便宜好用的刷播放量平臺。今天就讓小編給你介紹快手怎麼刷播放量的教程吧~!想刷快手播放量的都來看看~!!!
  • 周杰倫發新歌,側面證明了之前肖戰新歌《光點》刷榜的事實
    誰能想到,周杰倫發布新歌《majito》,居然起到了證明此前肖戰新歌《光點》刷榜的作用。這話怎麼說?主要是通過周杰倫發布新歌,以及肖戰發布新歌,在同一個音樂平臺的對比。可以看出,哪個是真流量,哪個是刷量。
  • 外站買抖音播放量 抖音買贊刷人氣刷播放量
    18183首頁 外站買抖音播放量 抖音買贊刷人氣刷播放量 外站買抖音播放量 抖音買贊刷人氣刷播放量 來源:www.18183
  • 銷量世界第二,播放量只有12萬,肖戰粉絲讓偶像成了一個笑話
    you again》,播放量46億。周董新歌《mojito》播放量1431萬。12萬播放量恐怕連18線歌手和網紅都比不過。從這個播放數據就可以明顯看出,那些肖戰洗白文評論下面各種冒充路人,高級知識分子,法學博士等等全都是假的。銷量數據可以通過重複購買作假,但播放數據作假難度可就高很多。對同一IP短時間內的重複點擊是不會被認可為有效點擊的。所以真相就是這麼殘酷,肖戰海外的粉絲數量可以說無限接近於零,否則怎麼可能只有區區12萬播放量?
  • 愛奇藝不再顯示前臺播放量,但仍有水軍在刷量
    其數據來源是愛奇藝平臺本身。 至於具體如何計算出來的呢?上述多位人士稱,「暫時保密」。 如此一來,是否也有「黑箱操作」之嫌呢?原來廣告主等在意的播放量怎麼衡量呢?     上述人士向新京報獨角鯨科技(ID:dujiaojingkeji)解釋稱,內容熱度指數會保持透明公開,愛奇藝的合作方將可以繼續通過其開放平臺看到各端播放量、累計播放量、播放趨勢、用戶觀看行為分析、用戶畫像、內容輿情分析等數據。而對於普通用戶,他們本就不關注播放量,選擇節目本是根據生活中的「熱度」而來。
  • 為了保證榜單公正,YouTube決定打擊「合規刷量」_科技_澎湃新聞...
    而且,這是一種通過谷歌平臺廣告合規的導流渠道,所以是官方認可的「合規刷量」。這種付費視頻導流的廣告叫做TrueView,由谷歌推出。該廣告並不僅僅只為藝人服務,其他公司也可以購買這項服務。而此類廣告的原理也特別簡單,如果你付費購買這種服務,他們就是把你的剪輯版視頻插入到用戶要觀看的視頻前。
  • 愛奇藝刷不了播放量怎麼辦?沒事,我們可以刷熱度
    根據愛奇藝發布的聲明中的解釋,隨著網絡視聽行業的發展,對內容的評價標準正呈現單一化趨勢,唯播放量論、唯數據論,不少從業者將播放數據作為目標滋生出刷量等違法行為,不僅扭曲了創作和宣傳初心,而且製作公司失去了指導內容製作的評判依據
  • 高曝光量需付費換取,獨立音樂人在流媒體平臺是否更難出頭?
    今年五月,Ivors Academy撰寫了一份請願書,要求對音樂流媒體平臺的版稅進行全面審查。迄今為止,該文件已獲得15,000多個籤名。在流媒體行業中,歌曲與播放列表的關聯度影響著作品的曝光度、播放量以及音樂人的收益,這似乎已經成為了行業公開的秘密。一年多以前,Spotify執行長Daniel Ek表示,每天大約有40,000首新歌曲在該平臺發布。現在這一數字很可能已經上升了很多,而這些作品中的大多數通常一經推出便被埋沒。
  • 起底視頻網站刷量灰產鏈 騰訊萬次播放量只需3元
    去年,隨著愛奇藝起訴杭州一家刷量公司索賠500萬元的訴訟曝光,讓視頻網站背後可能存在的「刷量」產業鏈最終浮出水面。目前雖然視頻平臺公開宣稱對水軍刷分行為進行嚴打,但據南都記者調查獲悉,水軍刷高播放量的行為在三大主流平臺「優愛騰」(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上依然存在,且難以杜絕。
  • 內地歌手Youtube播放量:薛之謙李榮浩遙遙領先,tfboys不如六哲
    李榮浩:創作鬼才,累計播放量3億以上李榮浩是內地極少數能在香港紅館、臺灣小巨蛋開唱不賠錢、能賺錢的歌手,上座率相當不俗;這可不是因為臺灣女友楊丞琳,而是他本人的才華與音樂作品受到認可。很簡單,他們的歌曲要麼是港臺包辦創作,要麼便是其他作品成績不穩定、播放量不高,並不兼備幾個因素。值得一提的是,小編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被不少大陸人認為有點「low」的歌手六哲,他的作品在油管播放量不俗,評論口碑還相當不錯,甚至贏過當紅鮮肉組合TFBOYS,小編截取雙方歌曲播放量,大家自行比對一下。
  • 專輯不上架流媒體就會「引發行業倒退」?是時候來給今年的流媒體做個復盤了
    按照Carter的話來說,首先,流媒體保護了曾經被音樂產業不公平地傷害過的樂迷群體們的利益,讓他們不必「只想聽到一兩首曲目就將不得不購買高價唱片」;然後,電臺和收音機等傳統平臺因為各種限制顯得過時,「他們忘記了消費者,只想播放已經播放過的歌曲」,也將更多年輕一代推向了Spotify和YouTube等流媒體平臺。
  • 暗訪抖音刷量暴利灰色產業:100萬播放量僅僅只需100元
    刷量在行業內,早已不是什麼神秘的事情,各平臺也紛紛不遺餘力地打擊刷量行為。近日,在微信裡卻流傳著這麼一張圖,對方利用抖音官方對刷量的打擊政策,威脅勒索抖音號主向其支付一筆錢,否則將對該號主的抖音帳號進行惡意刷量。以刷量為藉口進行勒索,或許只是抖音刷量現象的一環。若要追溯源頭,則是刷量這條黑灰產業鏈。
  • 工業的反叛:海外媒體視角看韓國男團BTS的成功
    公告牌200專輯榜(以下簡稱B200)是公告牌排行榜的兩大主榜(另一個是Billboard HOT100單曲榜)之一,被認為是打入美國市場的最重要的指標性成績。方時赫(中)和BTS另據韓國me2day翻譯的一篇文章,2016年,方時赫接受韓國媒體採訪時提到,在BTS出道前,他就承諾要把「一定會幫助他們成為大家認可的音樂製作團隊」。
  • iTunes「刷榜」這種玩法,把老外們徹底看懵了
    iTunes音樂美區的榜單中,基本都被吳亦凡所佔據,而Ariana Grande的新歌也僅僅獲得了第四名的排位。大多數國內網民的眼中,這樣的行為很有可能就是「刷榜」。就是這個國內見怪不怪的事情,但在海外卻引起了軒然大波。不僅美國的普通用戶沒有見過類似的陣仗,就連蘋果本身都有點懵。
  • 2020年各音樂流媒體平臺版稅費率一覽
    創作者們能從音樂流媒體平臺中獲得多少收入?不同的平臺為創作者們支付的版稅費用相同嗎?根據Digital Music直接從藝人、獨立唱片公司以及各種公開來源獲得的數據信息,本文將討論近兩年來Pandora、Napster、Spotify、Apple Music、Deezer這類最受歡迎的流媒體平臺支付給創作者們歌曲單次播放的版權費率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