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福利《蝙蝠俠:黑暗騎士》

2021-02-08 一次打破常規的演化

《黑暗騎士》是一部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克裡斯蒂安.貝爾、希斯.萊傑、麥可.凱恩、 艾倫·艾克哈特等主演的動作、犯罪、劇情電影,於2008年7月18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在蝙蝠俠在警官吉姆·戈登和檢查官哈維·登特的通力幫助下,無後顧之憂地繼續滿世界的奔波,與日益增長起來的犯罪威脅做著永無休止的爭鬥的故事。於2018年8月24日在北美重映。[1]

2009年,希斯·萊傑憑藉該片獲得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查德·金憑藉該片獲得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效剪輯獎。

從我接觸到蝙蝠俠漫畫時起,我就對故事所處的城市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不全是因為故事的好看,反派的人格豐滿,而是,一座如此發達的城市(哥譚市有三千萬人口),為什麼會產生如此多的性格迥異的罪犯?

《黑暗騎士》只是講述了小丑與蝙蝠俠的糾葛,在這個背景之下,還有不計其數的反派在與蝙蝠俠鬥爭。可是,他們為什麼成為反派?遍數所有反派,沒有人是真正意義上為生活所迫,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靠自己的技能在社會上至少是中產階級,但是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理由讓他們走向犯罪的道路。在《黑暗騎士》中,小丑將哥譚市人民的這種奇特性質發掘到了極致,搶銀行?他臨時找人再利用人的自私殺死了所有同夥;黑幫想要有有規則的地下世界?略施小計就讓他們自相殘殺,為己所用;警察誓要將他繩之於法,於是他收買警察,連大檢察官都被他誘導成為了雙面人;蝙蝠俠是正義的?他讓蝙蝠俠變得人人得而誅之;最終,在他的終極考驗裡,哥譚市人民的正義感還是佔了上風,這才讓蝙蝠俠有了擊敗小丑的可能。

與小丑的膽大心細相比,電影裡哥譚人民的表現才真正讓我感興趣,為了醫藥費,最忠誠的警察可以背叛,因為戀人的死,最光明的騎士可以墮落,為了妻女的性命,最鐵血的鬥士可以認輸,那麼,正義難道真的得靠蝙蝠俠嗎?而更可怕的是,電影裡的情節在現實中無時無刻不在發生,但凡造成重大影響的犯罪,罪犯大多是受過高等教育有一定技能的人,大家都怎麼了?為什麼命運之手能輕易的影響一個人?

有研究表明,資本主義下「Mid class」實際上是一個偽命題,在現代社會,無論你在哪個國家,中產階級的地位,實際上不堪一擊,在美國,基尼係數已經達到了0.45(中國:0.473,2013)。在中國,湯茜草[2]認為,所謂的中產階級,只不過是「一套房子就能消滅」的不穩定階層,如果家裡親人再遇到疑難雜症,那麼因病致貧可不是說說而已。

如果考慮到以上情形,那麼電影中的情景就極有可能發生在任何國家或地區。當社會中的大部分人都處於極大的焦慮當中,在有心人的挑撥之下,普通人到罪犯,就只有一步之遙。我的思考是,我雖然生活無憂,但是總有各種各樣的壓力使我生活在焦慮之中,那麼,如果命運之手撥動了我的琴弦,我會不會成為「Criminal」?在我看來,無論是資產階級領導下的無產階級政體,還是真正意義下的資本主義社會,終將成為哥譚。而每作一次類似的思考,我就會發現,我更相信共產主義了。

——正義的另一面是邪惡

一個優秀的電影所包含的內核可以是充滿希望的,充滿真善美的,亦可以是振聾發聵的,發人深省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屬於後者。相比而言,《蝙蝠俠-黑暗騎士》在擁有一個很有哲學討論價值的內核的同時,還擁有一層漂亮的外衣:它的場景,它的情節,它的角色,它的畫面感,無一不是精品。在大製作的同時還能給人留下大思考,這不是一般的電影導演能把控得了的,而克里斯多福·諾蘭顯然是做到了。不同於諸多優秀電影,《黑暗騎士》的外衣更衝擊,更刺激。劇情跌宕起伏,合乎情理,哥譚市的人民如同普通居民一般,是標準的「理性人」;正面角色蝙蝠俠的打鬥以及黑科技;中型角色雙面人的正義到墮落;反面角色小丑的喪心病狂和精準算計,正派和反派之間互相滲透的力量摻雜讓這部電影即便是沒有內核也足以成為一部優秀的爆米花電影,更何況它的內核是正義,黑暗,以及人性的討論。

雖說電影的模式是俗套的正派反派鬥爭,最後正派打敗了反派(表面上)的模式,但不俗的是,正派的折損不是肉體上的折損,而是精神上的折損。在與小丑的不斷鬥爭中,蝙蝠俠慢慢發現了自己並不是完美的超級英雄。他發現了內心裡的惡,他在雙面人和瑞秋之間選擇了瑞秋,卻正中小丑下懷;他發現了自己的無助,當小丑佔上風時,即便是他一直保護的人民也願意交出蝙蝠俠,這其中不乏正義的代言人警察;他發現了自己的能力有限,多次被小丑設計,最後痛失好友哈維·丹特;他發現了自己的無奈,因為自己歸於正義一派,因此無論何時,他都不能以自作主張殺掉小丑。作為一名超級英雄,他的桎梏是如此之多,這也導致他多次交鋒中都敗於小丑手下,即使小丑沒有蝙蝠俠這麼多的裝備,那也已經足矣。小丑手裡的王牌是人性,是惡,是混亂。

人性的弱點永遠是可以被抓住的,雙面人哈維·丹特的弱點就是瑞秋。在瑞秋還活著的時候,哈維·丹特的形象高大偉岸,哥譚市的「罪惡剋星」,不畏挑戰,不懼犧牲,為了拯救正義不惜自己冒充蝙蝠俠,以肉身作誘餌勾引小丑出現。蝙蝠俠一度想塑造哈維·丹特的偉岸形象,以他給哥譚市注入希望。然而一切的一切都在瑞秋死亡後蕩然無存。雙面人保留了計謀和幹練的一面,但是被火焚燒的另一面,暴露出了他的仇恨和憤怒,而小丑則利用了他的仇恨和憤怒。這裡的細節處理意味深長,恰好被焚燒的半張臉的恐怖與醜惡,和比較完好的另外半張臉恰好形成了雙面人的性格,也恰好形成了蝙蝠俠和小丑站立的兩面,蝙蝠俠在左,小丑在右,中間是哈維·丹特的雙面。事實上,蝙蝠俠和小丑最後的王牌鬥爭,也集中在哈維·丹特一個人身上。最終蝙蝠俠依靠著出賣自己的舉動,把雙面人完整的半面臉轉向了正面,也把哥譚市的希望保留在了正面。雙面人最終成為了蝙蝠俠和小丑鬥爭的犧牲品,蝙蝠俠利用了他善的一面,小丑利用了他惡的一面,這也印證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蝙蝠俠和小丑,互相為彼此的另一部分。


但是最後這場戰役,無論是蝙蝠俠,還是小丑,都沒有完全地勝利。

在現實社會中,沒有蝙蝠俠和小丑,但每個人心中都住著蝙蝠俠和小丑。大家都是哈維·丹特,蝙蝠俠在左,小丑在右。沒有其中一方,另一方都不完整。正義的另一面是邪惡,這兩面組成的硬幣叫利益。所以哥譚市永遠沒有不再需要蝙蝠俠的一天,人們永遠沒有心中只存在正義或邪惡的一天。蝙蝠俠的無助在於,他永遠不能做到讓兩面臉都是正面的臉,他做的,也只能是把哈維·丹特的臉轉個方向,把正面的臉朝上,掩蓋住反面的臉。如此辯證的內核,又搭配上精彩紛呈的外衣,讓《蝙蝠俠—黑暗騎士》成為一部妙筆生花的傑作,也自然成為《蝙蝠俠》系列裡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

關注本公眾號,後臺回覆:黑暗騎士。打開百度雲盤即可觀看。

相關焦點

  • 蝙蝠俠-黑暗騎士
    蝙蝠俠-黑暗騎士 角色冒險
  • 《蝙蝠俠:黑暗騎士》光明騎士與黑暗騎士
    《蝙蝠俠:黑暗騎士》是諾蘭執導的蝙蝠俠系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在這部影片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不是布魯斯韋恩的蝙蝠俠,也不是瘋狂的小丑,而是在他們中間的雙面人哈維。
  •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角色冒險 大小: 4.61M 版本: 3.3
  • 《蝙蝠俠:黑暗騎士》原來真正的黑暗騎士是小丑?
    在蝙蝠俠暗夜騎士這部電影中,如果說只是只是從主幹上來說內容,那麼這句話就是蝙蝠俠又一次拯救了自己所在的城市,他是當之無愧的黑暗騎士,可是如果從其中多個人物的角度去談談,那麼我們也就知道了,這個黑暗騎士指的是什麼了。
  • 2012-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克里斯多福·諾蘭
    基本信息《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s)改編自DC漫畫經典的超級英雄漫畫蝙蝠俠「,通過克里斯多福
  • 《蝙蝠俠:黑暗騎士》:無盡的黑暗
    十幾年間,超級英雄電影層出不窮,為什麼《蝙蝠俠:黑暗騎士》依然可以雄踞IMDB排行榜的前列?這部神作究竟好在哪裡?三個男人一臺戲蝙蝠俠、雙面人和小丑這三個形象把人在善惡兩面的矛盾及選擇映射得淋漓盡致,於是成就了史上最佳漫畫和英雄電影。
  • 蝙蝠俠2黑暗騎士
    - 小丑-相比於正面主角的光環,2008年諾蘭導演的黑暗騎士裡,反派角色才更像是把這部電影推向高峰的最大功臣。我也是第一次被一個反派驚豔到如此地步,想要費勁腦筋把這個角色的精彩點完全剖析出來...-當然,這裡的反派指的就是諾蘭黑暗騎士裡的小丑。
  • 歷年蝙蝠俠形象變化 !《黑暗騎士》成巔峰製作?
    歷年蝙蝠俠形象變化 !《黑暗騎士》成巔峰製作?有過多年歷史的蝙蝠俠,從漫畫到被翻拍電視電影後,也相繼換過不少的男主角,一起來看看到底有什麼樣子變化吧。亞當·威斯特出演早期影視作品《蝙蝠俠》亞當·威斯特(1928年9月19日-2017年6月9日),男,1928年9月19日出生於華盛頓州,美國演員,早期影視作品《蝙蝠俠》的代言人,並曾是《007》的候選人之一。主要作品:電視劇《蝙蝠俠》系列、美劇《生活大爆炸》、《黑暗騎士崛起》。
  • 黑暗騎士《蝙蝠俠》前傳
    感謝關注支持影片信息:中文名: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
  •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電影新角色陣容
    華納影視日前正式公布了《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的最新演員陣容。克里斯多福·諾蘭說道,「我很高興能再次與湯姆合作,他將重新詮釋這一蝙蝠俠最敬畏的敵人之一。」《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將在2012年7月20日上映,由華納影視的總公司華納互動娛樂集團全球發行。
  • 蝙蝠俠·黑暗騎士
    我們說《黑暗騎士》是超級英雄電影的天花板,是因為蝙蝠俠不像別的超級英雄具備超能力,然後憑藉一己之力拯救人類。相反,在這部影片中,救人們於險境的是人們自己。     蝙蝠俠是一位帶有悲劇色彩的超級英雄。因為小時候玩耍時掉入了一個深洞中,然後對幽閉的環境、對蝙蝠產生了深深的恐懼。
  • 周末影院 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
    永遠的黑暗騎士,蝙蝠俠75周年 1939年5月,黑暗騎士降臨人間,人們第一次知道了他的名字--蝙蝠俠。75年以來,蝙蝠俠依然是最受鎂光燈眷顧的超級英雄,IMDB上的評分,[黑暗騎士]居然一度力壓[教父]…… 75年以來,我們始終需要蝙蝠俠,這個穿行在哥譚夜空裡的守護者,劫富濟貧,鋤強扶弱,兌現了我們對超級英雄的所有期待。但是電影裡瑞秋對布魯斯·韋恩說,「韋恩的身份現在才是你的面具,什麼時候這個城市不再需要蝙蝠俠,我們也許就能在一起了」。
  • 【材薦影】《蝙蝠俠·黑暗騎士》
    ——《蝙蝠俠·黑暗騎士》我的黑暗將是你虛偽的榮耀。——《蝙蝠俠:黑暗騎士》黑暗猶如黑夜,卻又與黑夜一樣漫長,克里斯多福·諾蘭的《蝙蝠俠:黑暗騎士》感覺像是一個開始,更像是一個結束。它摒棄了藝術與工業,詩歌與娛樂之間的鴻溝。通過表現,乍一看可能會被誤以為是悲觀主義的矛盾心理,使得它比任何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更為黑暗和深刻難懂。
  • 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小秘密
    《黑暗騎士》 這部作品由有遠見的導演喬納森 諾蘭合作改編, 他的哥哥導演。黑暗騎士講述了關於布魯斯 韋恩的故事,一個平凡的億萬富翁花花公子身患腦部疾病使他假裝變成了嚙齒類動物。 這也不錯, 因為他住在美國最精神錯亂的城市裡,韋恩用他無盡的財富買貴裝甲,然後到處去揍沒穿裝甲的人。
  • 深度解構《蝙蝠俠:黑暗騎士》
    這部可以被稱作偉大的電影,便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在2008年導演的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    雖然我們承認蝙蝠俠在諾蘭蝙蝠俠前傳三部曲的終章《黑暗騎士崛起》中,回歸了自我,真正成為了曾經的那個布魯斯·韋恩,但作為一個普通人,對於世間傷痛的承受,蝙蝠俠擔起的重擔,是艱辛且偉大的。
  • 《蝙蝠俠:黑暗騎士》----JOKER
    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蝙蝠俠》三部曲系列一直被影評人稱作超級英雄類型電影中的巔峰作品,尤其是第二部《蝙蝠俠:黑暗騎士》,曾一度長期佔領
  • 《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崛起》向死而生的黑暗騎士永遠的蝙蝠俠
    在《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崛起》中,布魯斯韋恩,徹底破產,成為了普通人,具體的原因已經在上一章節說過了,成為普通人後的布魯斯韋恩,找到了貓女,他承諾可以給貓女想要的東西,希望貓女可以帶他的朋友,也就是蝙蝠俠前往貝恩的基地。
  • 問題大了影片分享之《蝙蝠俠:黑暗騎士》
    有人評價說,這部電影好到一秒都沒有浪費。不知道有多少朋友之前看過?今天呢,小編作為一個不會講故事的女同學,就不和大家討論太多故事情節了,我們從人物說起吧,影片中的四個人物:小丑,光明騎士,Rachel和黑暗騎士。(內容會有些微劇透,請不要介意哦~)為什麼一開始不說我們的超級英雄Batman,而是大反派小丑呢?
  • 電影推薦:《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編劇: 大衛·S·高耶 / 喬納森·諾蘭 / 克里斯多福
  • iOS力作 《蝙蝠俠 黑暗騎士崛起》評測
    就在上個月的27日,電影《蝙蝠俠 黑暗騎士崛起》在中國內地火熱上映了。這部在海外票房已經突破六億的暑期強檔大片,吸引了不少觀眾前來捧場。而隨著官方發布的還有一部重磅衍生產品,那就是iOS平臺遊戲——《蝙蝠俠 黑暗騎士崛起》(以下簡稱《蝙蝠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