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以來,在疫情中緩慢復甦的漢川市,又迎來了歷史上少有的洪水來襲,漢江水位暴漲。
防汛歷來是漢川天大的事,防汛壓力較大。雖然漢川段的漢江水位還沒有突破歷史最高警戒線,但漢川與武漢東西湖區和蔡甸區等幾區接壤,作為武漢市西邊的門戶,守住漢江大堤,不僅是為保障漢川沿河周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同時也是對擁有千萬人口的武漢市的守護,牢牢釘在這條生命線上,是漢川人的唯一使命。
在第六輪強降雨襲擊以後,漢川防汛應急響應提升到三級,從7月5日起,開啟防汛模式。
在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統籌安排中,市正、副指揮長全部奔赴一線,街道社區各單位各村幾千餘名幹部員工靠前指揮,在綿延不斷的河堤兩岸每隔二、三百米搭起一個個帳篷,木樁、手電、鐵鍬、蚊香、飲用水、垃圾箱等防汛物資快速準備妥當,供電所緊急架設線路、臨時電纜,將漫長的河堤照亮,防汛工作緊張有序。
隨著防汛指令下達,幹部略作宣傳,家家戶戶都行動起來,不管是力壯的青年,還是花甲的老人,都主動請纓。更有人不遠千裡,從外地辭職回來,奔赴抗洪第一線。愛心人士也迅速行動起來,送來食物、飲用水等。
走在暴雨不斷的江堤上,你能看見:每個路口,都擺放著醒目的抗洪警示牌,每100~320米劃分為一個防洪責任段,責任牌上清晰標明了防守單位、駐村單位、各級責任人以及勞動力配置等情況。守堤人輪流往來於河堤上巡查、巡邏,隨時處於戰備狀態,發現管湧、脫坡和散浸等情況及時處理,每天24小時不間斷。
值守人員通常分為兩班,每班12個小時,餓了,就吃點盒飯,累了,就在簡易帳篷裡稍作休憩。為了身後幾十上百萬萬父老鄉親的生命財產安全,他們以堤為家,以人眼為天眼,為漢川人民布下了第一道警戒線。
每個防汛點背後,都有幾百乃至幾千人在整裝待發、時時待命,一旦發生危情,就是無數個身影同時出現,通宵達旦奮戰在捆縛惡龍第一線的時候。
在天河如漏、暴雨如潑的日子,在烈日如火、揮汗如雨的日子,在每個汛情可以發生的地點,我們都能看到時時有人在察看巡守,這些辛勞的守護者,已經多久沒有睡一個安穩覺?已經多久沒吃一頓舒心飯?他們還要在風雨交加、蚊蟲叮咬的江堤上枕浪而臥、聞聲而驚多少時日?
烈烈紅旗,滿滿初心!歲月靜好,離不開他們默默地付出。手電光劃破夜空,他們是最亮的星!
漢江是漢川人的母親河,既哺育著我們的生活,又常常危及這方圓百裡的魚米之鄉,但願暴雨早日收住暴虐的情緒,讓疲憊的守堤人在漢江溫柔的浪聲中安睡,願漢江水早日恢復清澈,送回寧和的溫潤時光。
為漢川人點讚!
漢川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