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裡營的甜瓜用一個字形容就是:甜!滑縣八裡營鎮甜瓜種植面積1330餘公頃,年產超過3500萬公斤。到了銷售旺季,日最高交易量達158萬公斤。去年,該鎮甜瓜銷售總額突破1億元。該鎮給甜瓜註冊「八裡香」牌,「盛裝」後的甜瓜遠「嫁」日本、越南等國。請看——
滑縣八裡營鎮劉苑村農戶在瓜棚侍弄甜瓜
又到甜瓜飄香時。
「快嘗嘗今年的新品種——冰清玉菇,咬一口,汁流滿手。」6月8日,滑縣八裡營鎮洋香瓜產業協會黨支部書記、劉苑村黨支部書記劉樹整捧著剛摘的甜瓜說。
在八裡營鎮萬畝洋香瓜示範園,瓜棚裡綠油油的瓜秧下,一個個或黃或綠或白的甜瓜宛如顆顆寶石鑲嵌其中,煞是好看。
20多個品種
遠銷21個省(區、市)
農戶種瓜致富的第一把「鑰匙」是品種。
「八裡營的土地種瓜就是甜。」劉樹整說,2003年,鎮裡請來專家測土壤,又跑到山東莘縣、河南扶溝學技術,最終確定甜瓜為主導產業,在劉苑村搭大棚種甜瓜,並註冊「八裡香」商標。
十多年間,全鎮甜瓜種植面積由60餘公頃增至1330餘公頃,3000多戶農戶靠種瓜「吃飯」。
規模是上去了,可農戶收入卻沒跟上,究其原因還是品種太單一。
劉苑村「兩委」出面,帶著有「開荒」精神的農戶輾轉新疆、甘肅、海南尋「稀罕」,帶種子、瓜苗回村試種,並摸索出「三膜一苫」技術,種出來的瓜甜度高、果形好。
劉翠霞就是「開荒者」之一,她創辦一家農資公司,專供種子和瓜苗。「你吃啥瓜,俺賣啥種子。換句話說,瞄準市場需求生產。」她說。
「今年新種的玉菇瓜汁多肉嫩,南方的客商搶著要;黃河蜜瓜果形偏大,更符合東北、華北市場需求;老品種博洋9號口感酥脆、甜而不膩,適合年輕人吃;最受歡迎的屬綠寶甜瓜,綠皮綠肉,口感清香,保準你越吃越上癮。」劉翠霞天南海北考察市場,說起新老品種,她如數家珍。
正是看準了劉翠霞的信譽和「開荒」精神,園區和周邊地市許多農戶都找她提苗、買種子,種出來的瓜優質、高產又新潮。
從單一品種發展到20多個品種,「八裡香」品牌逐步打響,廣西、廣東、湖北、湖南等21個省(區、市)的客商來八裡營收瓜,常常是瓜剛下來就被搶光了。
建成瓜菜交易市場
把客商引進來
農戶種瓜致富的第二把「鑰匙」是機制。
「一車瓜賣3天賣不到錢,農戶就只能空著肚子回家。」劉樹整給我們講的是十多年前農戶賣瓜的事。正是因為這件事,鎮裡下定決心,在劉苑村建瓜菜交易市場,把外地客商引進來,到市場買瓜,又以市場為平臺走出去,促進農超對接、農商對接,幫農戶賣瓜。
各級幹部的大力宣傳、牽線搭橋,幫農戶找到固定銷瓜渠道,也穩定了市場價格,讓客商收瓜安心、放心,保護了雙方的切身利益。
為提高農戶種植、管理技術,該鎮依託劉苑村黨支部成立綠夢種植專業合作社,按照統一規劃、統一供種供苗、統一供應物資、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管理標準、統一銷售的「六統一」服務,為農戶節約生產成本,增加收入。
如今,該鎮形成了以劉苑村為核心的萬畝洋香瓜示範園,輻射帶動周邊14個行政村種植甜瓜,年產超過3500萬公斤,並建成全省最大的瓜菜交易市場,為甜瓜及套種的蔬菜倉儲、集散、物流、交易提供服務。去年,八裡營甜瓜價格穩定在每公斤2.96元,全年銷售總額突破1億元。
該鎮黨委副書記靳曉磊說:「今年,因疫情原因,甜瓜在東北及湖北的銷售受到一定影響。鎮裡請來『商超大咖』丹尼斯集團走進瓜菜交易市場直播間推介甜瓜。『吃瓜群眾』特別給力,短短兩個小時的直播,累計線上成交11061單,總銷量超5萬公斤,銷售額達27.8萬元。下一步,鎮裡還將與華聯、永輝等大型商超合作,幫農戶銷瓜。」
一根藤只結一個瓜
果形圓潤大又甜
農戶種瓜致富的第三把「鑰匙」是品質。
「客商帶著測糖儀到市場收瓜,甜度達不到不買。」靳曉磊說,合作社「六統一」服務幫農戶科學種瓜、放心種瓜,提高甜瓜品質,甜度保持在16度到18度,果形圓潤好看,八裡營的甜瓜賣得很有底氣。
16畝瓜是種瓜大戶劉計如致富的法寶。瓜苗栽到地裡,他就成天在瓜棚裡轉,天沒亮就起來整枝、打杈。「想種高品質瓜就得精心管理,澆水、施肥、光照、通風,每個環節都要按時按點,一點都馬虎不得。」
「一根藤只結一個瓜。我從不打藥、不施化肥,全部用生物治蟲和有機肥,保證品質。」劉計如說,他的棚裡,一根藤蔓結一個瓜,所有養分都集中起來,瓜自然很甜,而且不打藥、不施肥,全部生態種植,這就是他種瓜的秘訣。劉計如一茬瓜就能掙20多萬元,這幾年在城裡買了房,又買了輛新車。他說,這就是幸福感。
劉苑村村民劉繼前靠種瓜兩年就脫了貧,他不停地鑽研技術,成了一名「土專家」,拾掇完自家的瓜棚,他又外出給瓜農當技術員,再掙一份工錢。「啥時候整枝,啥時候澆水,水肥比例咋控制,一樣一樣教,保準種出來的瓜又大又甜又好賣。」劉繼前拍著胸脯說。
「八裡香」是金名片。種「八裡香」的瓜農更是勤勞樸實、依靠科學種田增收致富的金名片。
在明媚的陽光映襯下,放眼望去,示範園內一片豐收的景象……
原標題:三把「鑰匙」打開種瓜致富門(決勝全面小康·譜寫絢麗篇章)
(安報融媒記者 李杉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