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小怪
年關將至,催婚,成為了當代青年人新年快樂的第一道難題。
大城市裡再時髦的白領,回到老家都是這樣的處境:
全家老小濟濟一堂,沒有人好奇你的口紅色號,沒有人關心你今年換了一份多牛的工作,更沒有人像汪峰老師一樣追問你的夢想。
他們只關心一件事:你有對象嗎?什麼時候結婚?
當打工人正準備自己最大的耐性和最好的修養,來應付家裡「熱心腸」的長輩時。
殊不知他們的「催婚手段」已經升級。
他們參考了各家兵法,設好了局,一場好戲即將開始.
建議大家仔細閱讀
如果有必要請轉發給身邊的單身朋友
作為馳騁社會幾十年的老手,爸媽早已懂得透過現象看本質的道理。
年年催婚屢戰屢敗,那麼再遲鈍的父母也能明白有些話不適合直說。
所以他們會冷不丁地耍一些套路。
這種套路攻擊性不大,但是侮辱性極強。
某網友的爸爸絕口不提「結婚」二字,卻總是打開電視看葫蘆娃。
本以為爸爸只是童心未泯,沒想到卻只是想聽有人喊爺爺。
然後抖音上每天給你分享「單身也犯罪嗎」等系列催婚視頻。
或者是給你發來一個「土味謎語」,看著子女往裡鑽。
最後,年輕人終究是在玩梗的路上敗給了催婚的爸媽。
一招假手於人,讓子女無懈可擊。
明面上告訴你「婚姻大事主要看你自己,我們不著急。」
背地裡已經換上了帶「囍」的大紅色被單等你回來。
順手還往枕頭下塞了一張寺廟裡求來的桃花符。
等你回家了,爸媽準時打開節目《相親大會》。
並且叫你陪他們一起看。
端出精心準備的冬棗遞給你,還不忘提點一句「棗生貴子」的吉祥寓意。
或者是拿出幾本書叫你學習學習,還說「活到老學到老」。
結果接過手一看是《新爸媽育兒經》《再忙也要做個好爸爸》。
爸媽甚至拿出年輕人最想擁有的房和車,問「想要嗎?」
並得意地說「等你結婚,我就給你買。」
見年輕人無動於衷,媽媽們往往會利用自己畢生人脈,動員自己的好姐妹給子女PUA洗腦。
讓年輕人試圖相信「不結婚的人生是不圓滿的」、「感情是結婚後慢慢處出來的」、「隔壁朝九晚五的小王最踏實」.
父母能有什麼壞心思呢,他們不過是想趁自己身體好,替你當月嫂罷了。
初中偷偷給喜歡的人寫情書,被家長逮住教育「現在不是談戀愛的時候」。
高中悄悄給喜歡的人發信息,被家長發現教育「現在不是談戀愛的時候」。
剛畢業進入社會,爸媽就希望你上午去相親,下午去見家長,晚上最好抱著孩子回來。
不然馬上會有100個親戚打電話過來,罵你是不孝子。
如果小怪有罪,請用法律來制裁我。
而不是讓七大姑八大姨當面說我眼光高,背地裡說我沒人要。
這些魔幻操作暴露了一個扎心的真相:年輕人最怕的不是結婚,而是催婚。
在長輩眼裡三十歲不結婚,就是怪物。
所以逢年過節,七大姑八大姨都會發來結婚問候,以表自己對你的關心。
前一秒還在聊今天天氣真好,下一秒就問你什麼時候帶男朋友回家?
前一秒還在說婚姻生活太爛了,下一秒就問你打算多久結婚?
以前小怪只要遇見催婚話題開啟,就會以工作為藉口緊急逃離現場。
但這一招經常用不太好使,所以小怪詢問了身邊經歷過催婚的朋友,為大家總結出了下面幾個對策:
第一招:減少碰面機會
現在各個城市都在倡導就地過年,再加上假期短、車票難搶,不回家過年其實反催婚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春節後再錯峰迴家陪陪爸媽,既支持了防疫工作,又躲過了三姑六婆的「結婚問候」,還省下來找黃牛的錢。
第二招:見招拆招,讓他們無話可「催」
爸媽千方百計暗示我們結婚,那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只要我們的話夠狠,對方就狠不起來。
第三招:化被動為主動,瘋狂求介紹對象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在人多的時候主動拋出話題,求介紹對象。
重點說說自己的缺點和要求。把自己的缺點無限放大,相親要求瘋狂抬高。
如果真介紹成功,那也是菜園裡長人參,撿到寶了。
第四招:善於列舉極端案例,讓催婚變得不仁不義
說說朋友婚後被家暴的故事,數數自己身邊離婚的朋友,找找那些因為逼婚跳河的新聞。
然後再看破紅塵似的說:「我覺得結婚這事不著急,主要看緣分。」
最後小怪想說,23歲結婚很好啊,早早地就遇見了愛。
30歲後結婚也很棒啊,愛情來得晚,但如約而至。
不是所有人都習慣早上7點準時起床,吃一碗牛肉麵。
有些人喜歡細嚼慢咽,有些人就是願意狼吞虎咽。
不過是大家對時間的觀念不一樣。
單身從來就不是一件專屬年紀小的人才能擁有的狀態。
婚姻和單身也並不是一個對立面,只是兩種不同的選擇。
你覺得哪個舒服,就選擇哪個。
只有嬰兒才必須依賴他人存活。
成年人,有權利掌控自己的生活。
你害怕被催婚嗎?
你爸媽為了催婚有多瘋狂?
歡迎留言評論分享你的觀點~
跟社長一起蹦養生迪吧~
◐勾搭社長,加微信szwxgs001
◐關注社長微博 @社長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