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關停+解約風波,單口喜劇到頭了?

2020-12-24 瀟湘晨報

在《吐槽大會》已經走紅兩三年的現在, 「單口喜劇」是什麼,似乎已經不需要再做過多解釋。 然而步入2 020 年,疫情、解約等紛擾卻給這個蓬勃的行業投下一層陰影。 看慣資本熱錢下場攪亂行業的觀眾不禁疑惑: 單口喜劇這麼快就到頭了?

從靠綜藝出圈,帶動線下演出市場繁榮,到今年經歷疫情來襲、演出關停、龍頭折戟……作為舶來品的單口喜劇行業發展速度猶如火箭,三年就走完在美國幾十年的歷史。

縱相新聞對話西安唐蒜鋪子創始人嘯雷和北京單立人喜劇演員六獸,過山車般的發展之下,單口喜劇還好嗎?

那一年,單口喜劇比美國還遠

「我們胖子在人世間行走是如此不易,導致兩個陌生的胖子如果在大街上臉對臉走過來,會用眼神互相鼓勵。」

——六獸

以前看國外頒獎典禮時,六獸發現有一些串場主持會跟臺下觀眾聊天。 十分鐘時間並不長,但他覺得特別有意思。 後來才知道這些人不是主持人 ——是「單口喜劇演員」(Stand -up Comedian )。

喜劇誰都喜歡,六獸也不例外,用他的話說「笑是剛需」。但他的「喜歡」比別人強烈一些,以至於二十七八歲時媳婦還勸他去學相聲。他心裡清楚相聲是童子功,這個年紀再去學,不太靠譜。後來偶然知道朋友的酒吧組織「開放麥」活動,他發現原來普通人也能上臺講單口喜劇,就報了名。

第一次登臺是2017年,六獸33歲。

「三十三,大拐彎。」他說。

沒有專業培訓,沒有學習資料——當時市面上唯一沾點邊兒的《手把手教你說脫口秀》還斷貨了。他索性把開放麥當健身房,工作之餘去個幾次。寫段子、上臺表演、修改文本……如此循環往復三個月,出差回來十天後再站到舞臺上,六獸感覺不一樣了。

六獸是個保守的人,三十多歲開始搞文藝,他心有點虛。跟單立人籤演員合同時他還有正職工作,後來辭職找工作,索性再以員工的身份加入單立人。白天工作,晚上表演,有保底工資就有底氣許多。

再後來,成為全職演員面臨工資結構調整,年紀又見漲幾歲的六獸為此心慌了兩三個月,看到工資卡穩定了才安下心。

「你把這個寫成段子了嗎?」

「工資上漲這種事沒人會笑。」他說,附帶一個狡黠的微笑。

我算了一下,全國做單口喜劇的人不超過三百人,而全國一秒鐘因車禍死去的人就有三百人左右。我還是抓緊給這個弱勢群體申請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吧。

——嘯雷

跟六獸不同,在成為單口喜劇演員之前,嘯雷已經在陝西的省臺做了十幾年主持人,在當地是人盡皆知的紅人。他有旺盛的表達欲,又有一副功夫了得的嘴皮子,所以接觸單口喜劇之後立刻喜歡上了。

從「海派清口」到喬治·卡林,單口喜劇的自由吸引了他:「我是不能沒有表達出口的一個人,一直不表達,我得憋死了!」

在2013年,西安跟「單口喜劇」的距離可能跟離美國一樣遠。彼時還在體制內的嘯雷剛開始做開放麥,現場的觀眾都是奔著他本人來的,不知道單口喜劇是什麼,不知道是直接笑還是跟大家一起笑;「生冷蹭倔」的西安人不愛跟臺上互動,單口喜劇的自嘲氣質也跟他們不對付……

「觀眾在底下,用西安話說就是『呆若木雞』。頭一年就是這樣子,很艱難。完全靠我這邊撐著度過了。」

但當主持人攢下的龐大觀眾,讓他在那一年就有能力舉行千人專場,這是很多單口喜劇演員現在也很難做到的事。在西安古老的甕城裡,慢慢地,臺上臺下都對這個洋玩意兒有了新的體會……

在二線城市做單口喜劇不容易,沒有平臺,沒有演員,沒有觀眾。嘯雷說話「直」,想事兒也「直」,沒有就自己來。唐蒜鋪子就這麼誕生了。

跟著行業起飛後,嘯雷發現觀眾也變了:「以前所有人都是奔著我來的,現在我在門口有人不認識我,小年輕兒過來問演出在哪,我說在裡頭。我覺得特別好,證明你做的吸引到了真正的受眾,而不是你的受眾。」

看線上單口,不如看妹子賣高跟鞋

在成為單立人籤約演員之前,六獸在北京做了十幾年「服務崗」,設計、行政、品牌……他都幹過。那些年他跟著老闆從一個著名的博客網站開始,到做英語培訓,後來又賣起了手機。但在2020年這個魔幻的時間點上,他們殊途同歸,都做起了直播。

疫情來襲,線下演出活動關停,活躍在小劇場的單口喜劇演員們開始嘗試「自救」。直播、帶貨、線上錄製……成了他們不得不趕的風口。

「剛開始自己做真的很慘,就十幾二十個人看,隨時都會走,隨時有人來。線下你說的再爛,大概率觀眾也不會走。但是直播不一樣,你有一兩句話說的無趣了,他就走了。」

喜劇演員天生怕冷場。沒有實時的笑聲反饋,也讓六獸感到不適應,好像在對著空氣講話。

對於單口喜劇來說,線上直播是無法跟線下演出相比的。

「線下表演雖然人數上沒有直播那麼多,但是創造感很強。做喜劇,尤其做單口喜劇,每一個笑聲都是對你的一個正向激勵。我從來沒有見過任何一個行業正向反饋來的那麼快。我寫好,上臺去演,大家笑,我滿足了。就這麼快。能堅持一年以上的演員,基本上都是在玩命地想復現我們所謂『炸場』的瞬間。」

嘯雷也同意。唐蒜試了幾次喜劇直播就沒再做了:「單口喜劇玩線上就不對了,看這個東西還不如看一個漂亮妹子賣高跟鞋。」

2020年本該是單口喜劇起飛的一年。在前一年,《脫口秀大會》第二季捧出了幾個單口喜劇明星,老icon們的接力棒似乎得以傳承;下半年成都舉行「過載喜劇節」,一個傳統意義上的二線城市的小眾文化,吸引了大量觀眾前來參加;各個喜劇廠牌的視頻網播數據越來越好,觀眾開始追求單口喜劇表演中的「高級感」……

去年開始,唐蒜的票也開始賣得特別好。年底封箱演出,十分鐘售罄,觀眾又喊著追加了兩場。嘯雷心裡特美,「2020年咱要飛!」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疫情之下,活下去,成了各行業唯一心願。唐蒜正式員工只有三個人,對他們來說停演期間發工資不是大問題。復工後觀眾急於消費,「有人站門口說,我掏你10倍的錢,你讓我進去看。」經歷了種種,嘯雷總結就是「還行」。

跑綜藝通告,是單口演員的上限嗎?

作為一個小眾文化,單口喜劇和說唱一樣,都是通過綜藝節目的形式被主流觀眾所認知。2017年《吐槽大會》第一季開播,成了單口喜劇出圈的契機。這次「出圈」對行業的推動是巨大的。

隨著李誕、池子等行業明星活躍在主流視野,越來越少的人會再問「什麼是單口?」

跟主打線上、「自上而下」的笑果不同,單立人和唐蒜以線下演出為主,觸角偶爾伸向線上。線上綜藝裡,儘管有李誕、池子這些icon級單口明星存在,但更多的演員沒辦法在屏幕裡露出。

外界看單口行業似乎「錢途無限」,實際上單口喜劇演員面臨的仍是機會少、難出頭。

「目前單口演員的出口還非常窄,包括笑果。」嘯雷說,「綜藝節目要的是現場即興的東西,跟單口喜劇完全兩種節奏。單立人他們上過《奇葩說》那種節目,我舉例子說,咱們是軍體拳,打套路還得喊口號,人家上來就是一拳把你打翻了。」

「我們曾經也嘗試以單口的形式上過很多喜劇節目,編導給的意見都是,單口喜劇上這種現場很難,因為沒有人願意聽你一個人在上頭嘚啵嘚,而且畫面看起來很單調。所以我們當時上央視、湖北衛視都是把單口變成劇的形式表演出來。但是那個又很怪。不是一個標準的單口,也不像一個標準的小品或者sketch(素描喜劇)。」

嘯雷十分無奈,「目前來看單口其實在任何喜劇舞臺上都不沾光,還不如一段小品,還不如二人轉。因為單口太講究個人觀點,在一個大眾平臺上輸出,其實很不討喜。」

在美國,單口喜劇行業已經有百餘年的歷史,產業發展比較成熟。單口喜劇演員的發展路徑大多會遵循這樣一個模式:線下表演積累人氣,舉辦專場,進行個人巡演。

這個時候經紀人會幫助演員聯繫一些脫口秀節目。美國有很多這樣的節目,這些節目每期會給單口喜劇演員留五到十分鐘的時間。而這,就是他們「出圈」的那一刻。

這樣的機會,不是一兩檔《吐槽大會》可以覆蓋的,對於國內單口喜劇演員來說還遠遠不夠。何況他們還要面對一個已經比他們先一步擁有成熟市場、並且有著百年歷史沉澱的傳統行當——相聲。

在六獸來看,比較理想的情況是,單口喜劇可以變成一個「基礎藝術」。站在麥克風前的單口演員,編、導、演都要精通。這樣的創作能力做基礎,在影視行業單口喜劇可以與側重表演的相聲加以區別。

「做編劇也好,做演員也好,你可以有一個自己的show,你也可以像宋飛那樣有一個自己的劇;或者就紮根線下,小富即安。」

窮,是單口喜劇演員們喜歡用的梗。在一次線下比賽中,六獸講了這樣一個段子。「這個比賽拿到冠軍獎金有五千塊錢,這可能是我們這一年裡面最大一筆收入,剛剛趕上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你們以為我們是在比賽拿冠軍嗎?我們是在爭先恐後地搶一個為國家盡義務的機會。」

這個機會,現在還真不是誰都有。

【來源:縱相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單口喜劇的『冒犯』史
    1月底國內疫情爆發、人人自危時,單口喜劇表演者Trevor Noah幾年前關於「伊波拉時期,我作為一個非洲人,在飛機上咳嗽了」的片段,立刻風靡。B站:https://b23.tv/BV1X7411x7Co在所謂的「政治正確」時代,針對特定國族身份的歧視,卻仍能在疫情爆發的恐慌中微妙地漏滲,並最終在極端情境裡爆發。
  • 單口喜劇
    全世界大部分喜劇演員都有單口喜劇的創作和表演功底,一個人、一支麥克風,把自己創作的喜劇段子表演出來,每分鐘三到四個笑點,用最簡單的形式和最硬的內容讓觀眾忍俊不禁,這就是單口喜劇了。       一個單口喜劇演員的成長發展是從第一個tight 5(笑點達標、內容紮實的5分鐘表演)開始,逐漸到tight 10,一直到擁有自己一個小時有編排、有起伏、有完整性的表演內容,這就叫做單口喜劇個人專場。它標誌著演員的成熟,是所有單口喜劇演員都追求的重要目標和王牌作品,就像個人專輯之於音樂人。
  • 脫口秀、單口喜劇、單口相聲、評書、落語的區別
    而且經過這一輪熱度之後,很多年輕人對於「脫口秀」行業充滿了探索欲望,對於線下的單口喜劇市場也有很好的帶動作用其實脫口秀是talk show的音譯,但李誕王建國們表演的,並不是talk show,而是stand-up comedy(單口站立喜劇)。talk show通常是指訪談類或者聊天類節目,比如魯豫有約這種,鏘鏘三人行和圓桌派也算。
  • 《吐槽大會》之後,單口喜劇火起來了嗎?
    笑果製作的《吐槽大會》第一季2017年初上線,從主伽為曹雲金的第二集開始便引起起全網關注,曹雲金作為相聲演員本身對單口喜劇這一表演形式非常熟悉,而幾個月前,他與郭德綱的風波也引起過巨大的關注,這集節目為《吐槽大會》奠定的收視基礎延續到季終
  • 解鎖西方單口喜劇的「梗」和「料」
    其實,國內所謂的「脫口秀」節目中「金句頻出」的單人表演在歐美通常被叫做「單口喜劇」(stand-up comedy),而真正的「脫口秀」名為「talk show」,相當於談話節目。但不論是脫口秀還是單口喜劇,它們都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脫口秀」最先起源於廣播裡的觀眾互動,後來電視的普及才讓它登上熒幕;單口喜劇在西班牙的發展也和電視節目息息相關。
  • 朋友,你聽過單口喜劇麼?
    無論單口喜劇還是脫口秀,甚至包括我們更熟悉的單口相聲,它們一大的共同點即是用幽默的語言逗樂觀眾,但在此之外,差別還是頗為明顯的。首先是單口喜劇和脫口秀,正如石老闆所說的,這兩者極容易混淆。造成混亂使用局面的一部分原因,要歸結於單口喜劇剛進入內地時被翻譯的不太準確,香港喜劇演員黃子華把單口喜劇的粵語名翻譯為「棟篤笑」就很傳神(棟篤dòng dǔ,粵語意為」一個人直直的站著不動")。另外英美的單口喜劇演員進入電視行業後,確實也有不少人隨即主持去脫口秀節目。
  • 脫口秀/單口喜劇從入門到精通2
    精通單口喜劇的表演技藝。一些喜劇新人會覺得只要把詞兒記住了,就可以登臺了。不是這樣的。這就好像一個話劇演員說他不用排練,因為他已經把臺詞都記住了。一個單口演員,就應該像話劇演員一樣擁有能夠將情感注入舞臺表演而使其具有生命力。一個單口演員必須有能力每晚都呈現這種富含情感和生命力的表演,並且讓觀眾看起來像是即興的、信手拈來的表演。
  • Pete Davidson 的單口喜劇
    "Live from New York",對於熱愛美式單口喜劇的人來說,SNL 的這句經典用語應該是他們再熟悉不過的了,而 SNL 的熱門卡司 Pete Davidson 也打算借用一下這句話。他把自己最新的單口喜劇專場命名為"Alive From New York",這個專場將於2月25在 Netflix 上線,今天專場的預告片也正式放出。而他的上一個專場,還是2016年在 Comedy Central 錄製的"SMD"。
  • 脫口秀/單口喜劇從入門到精通3
    第一章 一起開啟我們的單口喜劇事業3 「講不了!」其實還有一件事情是肯定會發生的,那就是當有人發現你在做單口的時候,他們肯定會說:「哎~你是演單口的啊!講個笑話唄!」這一章會給你講清楚為什麼要跟他們說「講不了!」首先,咱們先來分析一下那些人是想讓你幹什麼。他們其實是想讓你講一些有意思的、好記的小笑話,這樣他們就可以去複述給別人,逗別人笑。
  • 分享最近看過的單口喜劇(一)
    收錄於話題 #單口喜劇最早是想寫一篇關於喬治·卡林單口表演的金句合集,但老爺子實在是妙語連珠,任務比較重。寫這一篇的時候,又把之前看過的表演溫故知新了一遍,工作量也不小。
  • 脫口秀/單口喜劇從入門到精通1
    前言單口喜劇(stand-up comedy)這種藝術形式漸漸火了起來,雖然它的另外一個錯誤的譯名——脫口秀——更為人們所熟知。作為一個多年的單口喜劇愛好者,我也希望讓這種能給人帶來歡樂和思考的藝術形式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因此,我嘗試著翻譯了行業大咖推薦的Stephen Rosenfield的《Mastering stand-up》。希望能夠幫助到想要了解或者進入這個行業的朋友。全書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講的是給喜劇從業者的一些建議。
  • 梗師傅:單口喜劇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
    而梗師傅更是奪得了單立人原創喜劇大賽的季軍,我們讓梗師傅聊聊這次不一樣的經歷~(以下是梗師傅自己的感悟,喜歡的話可以讚賞一下!)在講到「三個哲學問題」的時候,我拿麥克風的左手在出汗,比劃數字的右手在發抖,我嘴上繼續講著段子,心裡想的卻是:趕緊把右手收起來,別讓觀眾看出來我在抖!
  • 獨麥單口喜劇(脫口秀)現場秀
    【獨麥喜劇簡介】獨麥喜劇一家杭州本地專業的單口喜劇俱樂部80%以上的杭州演員,都在獨麥的舞臺上表演過我們的宗旨就是:除了笑,我們概不出售~【關於單口喜劇】單口喜劇即英文的 Stand-up Comedy。
  • 小鹿個人單口喜劇專場[鹿見不平]
    小鹿的第二個單口喜劇專場【鹿見不平】7月7日在北京《鹿見不平》作為國內少有的以女性視角為主的單口喜劇專場,不管男生女生都會有超多共鳴。它包含了小鹿作為女性身份對於自己生活中所見所聞的感慨、吐槽、戲謔,比如發紅包傳統的荒謬、大家對於女大男小的偏見、在醫院不愉快的看病經歷等等,同時它也體現了小鹿的生活態度:對於生活中那些讓人不忿的事情要敢於戳破,敢於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 中國式「脫口秀」大火 解鎖西方單口喜劇的「梗」和「料」
    其實,國內所謂的「脫口秀」節目中「金句頻出」的單人表演在歐美通常被叫做「單口喜劇」(stand-up comedy),而真正的「脫口秀」名為「talk show」,相當於談話節目。但不論是脫口秀還是單口喜劇,它們都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脫口秀」最先起源於廣播裡的觀眾互動,後來電視的普及才讓它登上熒幕;單口喜劇在西班牙的發展也和電視節目息息相關。
  • 「讓喜劇再次強大」光頭哥EVAN中文單口喜劇脫口秀西安專場
    9月23日他即將來西安給我們帶來超級爆笑的中文單口喜劇脫口秀專場給西安的朋友們分享美式單口喜劇請戳文章末尾閱讀原文購票→演出須知←只想強調 謝絕18歲以下未成年人2.單口喜劇演出中出現一些冒犯性的話語言論觀點甚至髒話是正常的,請不要大驚小怪。3.您互動時請熱情配合,互動並非針對個人而是內容的一部分,積極配合演員的互動是觀眾義不容辭的觀看義務,不必扭捏。4.欣賞單口喜劇的唯一標準就是是否好笑。如果某段表演不好笑,也請抱著寬容理解的心態給予演員掌聲鼓勵。
  • 脫口秀,talk show,單口喜劇,stand-up comedy的區別
    先上結論:脫口秀=talk show, 單口喜劇=stand-up comedy。脫口秀是talk show的音譯,單口喜劇的英文名稱是stand-up comdedy。又有單人喜劇、單人脫口秀、站立喜劇等名稱。是一種喜劇表演,通常是由喜劇演員一個人,直接站在觀眾面前,以搞笑方式面對觀眾,使觀眾發笑。通常是一位喜劇演員站在臺上表演喜劇,而且多以語言笑話為主。表演進行方式類似於中國傳統的單口相聲或日本傳統的落語。
  • 脫口秀|唐蒜鋪子:單口喜劇
    答:和對象一起笑著過人為什麼會喜歡喜劇。為什麼現在的人,越來越喜歡喜劇?有人說,因為開心的人太少,想開心的人太多;有人說,生活有點苦,想要多嘗些甜頭;也有人說,悲劇我有,看我自己就行,喜劇我沒有,所以才會去瘋狂追逐。
  • 綜藝形式的「脫口秀」/「單口喜劇」:一種廣場景觀修辭術
    十幾年前的蘇教版英語初中課本裡有一篇課文,說的是美國著名的單口喜劇演員比利·克裡斯託(Billy Crystal),這可能是很多國人最早接觸到「單口喜劇」(Stand-up Comedy)的瞬間——可想而知,不少英語老師在教授這節課時的尷尬:不僅老師和學生都很少見到「單口喜劇」的演出,況且如何翻譯「Stand-up Comedy」都是個難題。
  • 單口喜劇演員:把痛苦講成笑話,人就不會那麼孤獨
    穿上正裝是法庭上據理力爭的律師;「不正經」起來就是滿嘴飆出暗黑段子的單口喜劇演員。2014年,小鹿開始講單口喜劇。第一次上臺,背不下詞兒,拿著紙上去對著念,「效果還挺好」。現在,她已是北京擁有最多中文專場演出的單口喜劇女演員,基本每年底都會推出一個專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