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有被封可能,請各位儘快閱覽)
沒錯,與所有影迷一樣,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香港影像的黃金時期儼然成往事。香港電影的出路在何處,又或者說香港的未來在何處?
今天,三嬸我要隆重推薦的是由2015年亞洲電影節推介的電影《十年》,五個香港故事,一個不想見到的未來!是否坐以待斃,就由香港人自己去選擇!《十年》講述2025年的香港如何墮落。有強拆、有自焚,全港服務業禁止粵語,小學開始必須說普通話,公安幹警上街執法,坦克車開進中環....
《十年》預告
《十年》
導演:郭臻、黃飛鵬、歐文杰、周冠威、伍嘉良
演員:王宏偉、黃靜、梁健平、吳肇軒、廖啟智
片長:104分鐘
十年後,香港會出現自焚者嗎?
(《自焚者》導演:周冠威)
廣東話日漸衰微,怎樣影響市民生活?
(《方言》導演:歐文傑)
我們會面對從哪兒來的恐怖襲擊?
(《浮瓜》導演:郭臻)
當保育意識走到盡頭,我們還能保護什麼?
(《冬蟬》導演:黃飛鵬)
我們的下一代,要學的是什麼?
(《本地蛋》導演:伍嘉良)
現任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長,
編有《2012香港電影回顧》,著有小說集《失蹤的象》。
"《叮噹》也禁,傻的嗎?"我們都不會想要那個沒有《叮噹》的未來。
電影是一扇窗,一部電影又可延伸到另一部電影,邀請我們憑票對號,或自由入座,看窗外有窗,感受更遼闊的天地。
回顧2015年的香港電影,可以找到不少純本地題材的製作。《五個小孩的校長》以煽情攻勢創下了年度香港電影本地最佳票房紀錄(港幣四千六百萬元)。近期在香港上映的《踏血尋梅》和《哪一天我們會飛》獲入圍臺灣金馬獎角逐獎項,前者更贏得了最佳男配角獎。幾位新晉導演(如《衝鋒車》的劉浩良、《王家欣》的劉偉恆)亦在他們的首部電影裡注入了地道氣息。當然不是純本地題材就必定值得支持,借用黃修平導演的說法,"我們不是要支持香港電影,而是應該支持好看的電影"。儘管以上提及的影片,都各有明顯的缺點,但我還是會推薦大家去看,因為它們或多或少都接通了當下香港的時代感性。
最近在香港上映的短片合集《十年》,更是切切實實呼應著時代,是今年最值得討論的香港電影。在雨傘運動經歷挫敗之後,在社會矛盾日益加劇之時,在當權者正要全面撲殺及瓦解反對聲音之際,《十年》來得正合時宜。電影集合了五部短片,五位新秀導演想像十年後香港將變成怎樣,不約而同都是沉重的。我們當然無法預知十年後的境況,但以今日處境設想將來,電影呈現出來的,幾乎都是一個崩壞了的香港。不像杜可風《香港三部曲》那樣不著邊際,仍停留在文化混雜與革命浪漫的想像,《十年》的五部短片,水準或許參差,有些或許未夠圓熟,卻都是切膚之痛。
我們不是要支持香港電影,
而是應該支持好看的電影。
郭臻的《浮瓜》是我最欣賞的一部。影片以黑白畫面與黑色幽默,講述當權者為了在香港推行國家安全法,自導自演了一場行刺政治人物的"恐怖襲擊"。雖然把故事設定於五年後(即2020年)的勞動節,有點不貼題,不過五年後尚猶如此,十年後可想而知。影片對"親建制"人物的影射呼之欲出,而建制政黨"真愛聯"英文簡稱"TMD"亦極盡嘲諷。導演在有限資源下,選擇簡單場景(一所學校),一開局已利落交代了三組人物(執行指令的幫會嘍囉、操控大局的政圈高層、等待被行刺的政治人物)的來龍去脈。幫會嘍囉的對話,透露了社會低下層的生活困境,終於被利誘助紂為虐。擲毫一場非常絕妙,巴哈的大提琴樂曲下,嘍囉拋出一個1997年鑄造的硬幣,決定由誰開槍,然後接上學校禮堂攤位遊戲的畫面,玩具硬幣落下,以為仍有選擇餘地可以從中圖利的嘍囉,不知道自己早已淪為棋子,選擇了出賣自己(和香港)就再無翻身的可能。
周冠威的《自焚者》大概最能鼓動人心,也是最大膽敢言的一部。影片以偽紀錄片混合劇情片的形式,講述2025年一宗發生於英國領事館前的自焚事件。而在自焚事件發生之前,曾有過一場鎮壓,催淚彈煙霧瀰漫的街頭,抗爭的學生被防暴警察打至頭破血流,不期然令人聯想起雨傘運動期間警方施放催淚彈及驅趕示威者的暴力場面。偽紀錄片部分,受訪人士對當權者的批評非常直白,甚至一針見血,直指中國人的自私愚昧,為了眼前利益寧要獨裁也不要民主。到最後謎團解開,自焚者現身那一場,著實催人淚下。畫面出現焚燒的雨傘,寓意亦相當明顯。只是劇情推進稍嫌未夠說服力,但勝在切中當下香港的政治憂慮。
黃飛鵬的《冬蟬》則別闢蹊徑,傾向科幻想像,以接近文學的手法,講述一對戀人在頹垣敗瓦的城市角落把已消亡的一切製成標本。看到有人批評《冬蟬》眼高手低,我並不茍同,當然它是有缺點的,情感也是壓抑的,跟其餘四部以控訴或諷刺為主的短片放在一起亦顯得格格不入,但這是期望的問題,不是水準的問題。《冬蟬》的美術細緻,如囈語的獨白,如廢墟的場景,把故事處理得如夢境一樣,它要說的是城市景物的消亡,同時也是人與人之間親密關係的消亡。
影片想像香港徹底崩壞,並非叫人消極絕望,反而是叫人認清危機,在"時勢真惡"的日子擇善固執。
歐文杰的《方言》和伍嘉良的《本地蛋》都想像十年後的香港變得令土生土長的人們無法適應。前者設想屆時廣東話將被排斥,計程車司機不諳普通話,不但難以維生,連當父親的資格也受到挑戰。後者設想到時候"少年軍"與禁令橫行,如同文革重來,小孩穿上軍服四出偵查"犯禁"的東西。如果把五部短片拆開逐套比較,《方言》是相對單薄的,但作為整體的一部分,戲中那個荒謬處境已足夠引人發噱。《本地蛋》的選角非常好,廖啟智和小演員都演得出色,這短片提醒我們不能對不合理的東西習以為常,否則有天或許連看漫畫《叮噹》(哆啦A夢)都會成為禁忌。
《十年》片末以《聖經》經文作結:"時勢真惡。你們要求善,不要求惡,就必存活。"(阿摩司書),並提出"為時未晚"。
影片想像香港徹底崩壞,並非叫人消極絕望,反而是叫人認清危機,在"時勢真惡"的日子擇善固執。全片最讓我莞爾的,是《本地蛋》裡小孩那句"《叮噹》都禁,傻的嗎?"我們都不會想要那個沒有《叮噹》的未來。
在香港的朋友可以前往百老匯電影中心觀摩此部影片。
**(此文有被封可能,請各位儘快閱覽)
● ● ●
- END -
熱門關鍵字
(點擊進入相關文章)
張國榮丨吳彥祖丨陳冠希丨周星馳丨 黎明
合作聯繫微信:YLCM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