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邊的黑暗裡,眾多的未解和神秘靜靜的守候,等待那支探索的火炬亮起,讓我們一起開啟探索歷史的旅程!
需要說明的是,美國的公立中小學不採用統一編寫的歷史教科書。本文所參考的高中歷史教科書是現今美國最流行的高中歷史教科書之一。
關於韓戰,美國教科書將其設置在高中一年級的《世界歷史》之「冷戰在亞洲」這個大章節中。
通觀美國教科書中關於韓戰的內容,與朝鮮的置若罔聞和韓國的遮遮掩掩不同,美國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那就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美國歷史教材中,至少三分之二的內容與中國有關。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在美國人看來,在這場對近代世界格局影響至深的戰爭中,只有中國才能做他們的對手!
美國的這個態度倒也符合歷史實際,我們把這場戰爭叫「抗美援朝」,美國人把它叫「韓戰」,不管叫什麼,但這場戰爭其實是中國和美國之間的一場較量,不管是朝鮮也好,還是韓國也罷,客觀而言他們都是配角。
以下我一一找出美國教科書中的對應內容。
究竟是誰先動的手?
對於這個問題,在美國的教科書中,他們原文的內容是這樣的,「兩個政府沿著分界線的對立非常緊張。1950年6月25日,朝鮮軍隊進攻南方,他們的行動顯然得到了史達林的允許。」
除此之外,美國人在教科書中,對自己介入韓戰的目的也做了介紹,「到9月份的時候,在美國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率領下,聯合國部隊越過三八線向北挺進,目的是統一朝鮮半島,成立一個單一的非共產黨的政府。」
美國總統在擔心什麼?
雖然派出了軍隊,但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卻憂心忡忡,為何?美國教材給出了答案,「杜魯門總統擔心,聯合國部隊逼近中國邊境鴨綠江會挑起中國的幹預。但麥克阿瑟向他保證,中國不會做出反應。」
對於整個韓戰的過程,美國教科書並未費太多筆墨,在介紹完杜魯門總統的擔心後,他們一筆就跨到了戰爭結局。
在他們的教科書中,這部分內容是這樣的,「然而到了11月份,中國的志願軍部隊站在朝鮮這方開始武力幹預,並擊潰了聯合國部隊,將其驅趕回南方。儘管戰爭還在持續,在最初的38度分界線附近最終形成了一個靜態的防衛線。」
中國為什麼參戰?
對於這個問題的認識,美國的見解可謂獨樹一幟,在他們的教科書中這樣寫道,「中國參戰的原因可能很大程度上是擔心敵對的美國在其前沿駐軍,並可能越過邊境發動攻擊。麥克阿瑟當時還公開鼓吹轟炸中國東北地區、為攻擊新中國做準備,這進一步加劇了中國的擔憂。」
這部分內容需要仔細閱讀,我舉個淺顯的例子,歹徒在鄰居家為非作歹,主人擔心自己家也會遭殃。就在此時,歹徒還大聲嚷嚷:「等著哈,下一步就收拾你。」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坐以待斃?還是主動出擊,與鄰居合夥將歹徒制服?答案顯而易見。
我覺得,美國教科書說出了中國參與韓戰的部分真實原因。
對於中國而言,該如何評價抗美援朝戰爭?中國的教科書給出了最好的答案,「它捍衛了中國的國家安全,支援了朝鮮人民的正義事業,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東流逝水,葉落紛紛,時間就這樣悄悄地、慢慢地走過,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