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行沙漠
作者;馬中祥
前言
這是我2001年夏天去新疆的日記,今天整理出來,是為了留下這點紀念。這是一段永遠難忘也不該忘記的旅程。新疆,遙遠的大西北,神秘的絲綢之路,無垠的大沙漠,加上十五年前新疆一行越來越淡薄的記憶,都在召喚我。而這一次全汽車穿越塔克拉瑪幹,環繞塔裡木盆地,穿越天山,那精彩,是那樣的有誘惑力。所以,儘管左膝半月板剛剛受傷,我也沒有任何猶豫,唯恐不能加入這一次誘人的旅程。隱瞞了自己的「半月板」後,我順利加入了這次旅行。
2001年7月8日晚11:30烏魯木齊金谷酒店
早晨9:00還在聊城,晚上已經坐在中國最西部、離海最遠的省會的賓館裡。
這是我第一次坐飛機。十五年前,1986年夏天,我們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車才到新疆,還是特快。
第一次進濟南遙牆機場,感覺和進火車站差不多。與其他交通工具的等候廳除了更顯豪華些之外,沒大差別。窗外可以看到跑道上等待起飛的新疆航空公司的波音757新飛機,比我想像中的苗條很多。正在下降的另一架空客,看起來似乎大多了。畢竟是第一次,在窗口陸續又看了幾架小飛機起降,感覺還是蠻新鮮。
下午3:30分,飛機開始起跑的時候,聲音很大,耳朵有點受不了。據說嚼個口香糖要好一些。滑行到拉起機頭的距離,比想像的要短多了。身體後仰,地面上的樓房開始離我們而去。
在經過幾次爬升後,飛機進入了8000公尺以上的高空,機翼下除了白雲之外已經看不到任何東西。雲彩就像春天黃河裡破凌的冰,飛機似乎靜止在這「冰凌」中,穩定地讓人有些失望。一小時後,飛機在西安鹹陽機場降落。從雲層中下來的時候,看窗外白紗般的雲氣從機翼邊浮掠而過,才感受到一些運動,才有了飛行的感覺。
著陸前比較好看:窗外的農田、房屋、大地越來越低,撲面而來。然後突然一陣噪聲,輕微有些震動,便又回到了地上。
西安的氣溫是38度,飛機停下後,有一個長長的可以活動的廊橋接在機艙出口。大家下機到候機廳等候了40分鐘。鹹陽的機場顯然比濟南熱鬧多了:飛機一會兒一架或起或降,品牌種類也比較多。看著這些龐然大物輕巧的飛起落下,腦袋裡突然冒出一個不算恰當的類比:人的技能與知識就是大小不同的飛機,對知識的運用就像飛機中的不同檔次與型號,智者和愚者可能擁有同樣的知識量(飛機容量相同),在運用中卻有著輕鬆與否、優美與否、噪音大小、安全程度等的區別,也就像不同機型的不同票價。(呵呵。。其實放在汽車什麼之類的上面也同樣,不過是第一次坐飛機罷了)
再次飛上藍天,我們開始了四個小時的追趕太陽的飛行。飛機在鹹陽上空打了一個轉後,迎著刺眼的落日,向太陽飛去。
飛機在上下兩層雲彩中穿行,遠天便可看到一條藍帶,空靈的藍帶隨著雲層的厚薄高低而變換著寬度和邊緣的形狀。時而有高空濃雲的影子投下來,機翼下方的雲變成了灰黑色。仔細看過,下方的雲也是分層的,有清晰的,有模糊的,有成型的,有混沌著的,亮度和厚薄也隨著陽光的強弱和濃淡的變化而變換。時而有輕紗一樣的薄雲似乎站立著一般從窗外掠過,像古代仕女舞蹈著長長的水袖;也有平躺著如青煙一般,簇擁著飄過。
這才是飛行的感覺。我找到了原來從書報上看的一些飛行員熱愛藍天的感覺。天是如此的寥廓,如此的純淨,如此的空靈卻又那樣實在。
飛機非常平穩,窗外如棉絮的白雲似乎跳上去能將人彈起。飛機上方「天高雲淡」,使人不由得相信,天有九重,層層疊疊,直上至高。
晚上10點多鐘在烏魯木齊相當於晚上8點。太陽剛剛落山,我們終於追不上太陽,在殘紅的夕陽中降落在烏魯木齊國際機場。機外的溫度是28度,很舒適。
秦嶺黃河,戈壁沙漠,就在逐日的飄逸中跨越。想起十五年前特快列車上三天三夜的艱苦旅程,第一次飛行的感覺讓我久久不能平靜。
編輯 | 李澤昆 劉 悅 孫 微
版式 | 劉家圓 劉穎聰 劉雲鳳
審核 | 康 健 王 瑜
本文為聊城大學校園文學官方微信公眾號原創文章第635篇,歡迎各位讀者閱讀、在看和轉發!
後臺將針對活躍用戶定期遴選,並送出特色小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