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中國的俗語文化是很博大精深的,這些俗語是以前農村的長者根據生平經驗加上古人的智慧所流傳下來的語言,經過上千年的發展、積累下,形成了獨特的語言,這就叫做「俗語」。這些俗語包含的內容很廣泛,其中涉及到預測天氣、做人道理等等,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俗語就是「七不葬父,八不葬母」, 想必這句俗語大家都聽說過,但是其中是何含義,你知道嗎?
「七不葬父,八不葬母」這句俗語想必大家看到後還是很避諱的,畢竟單從字面上來看的話還是比較晦氣的,但是咱們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俗語想必還是有它背後道理的,不信的話咱們就來分析下俗語的意思。在中國自古以來都有紅白喜事之說,俗話說得好「人死為大」,在農村,白事是有很多的禁忌和講究的,不僅關係到老人的體面,還影響到子孫後代的運勢。
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如果家裡父親去世的話,那麼下葬的日子不能選擇以七結尾的日期裡,就比如每月的初七,十七,二十七等等。而如果是母親去世了,則不能選在以八結尾的日期裡下葬,例如初八,十八,二十八。雖然其中並沒有什麼講究,但在過去的多年裡,農民都會格外的重視,至今在農村如果誰家有老人離世的話,家人們一般還是會專業的風水先生來看墳地和算下葬日期。
這句俗語還有另一層意思,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於諧音,比如「逢七葬父」的話就有著「欺父」的意思,這個是對於父親大不敬、不孝的行為。而「逢八葬母」,因為死又稱亡,故而在有八結尾的日期裡下葬的話,便有王八的意思,這些名字聽起來都極為不好聽,在古代人們是極為重視孝道名聲方面的,因此老祖宗就總結出這句「七不葬父,八不葬母」的俗語。
雖然說「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沒有實質的科學依據,但是其中卻關乎中國傳統的一些習俗文化,就拿大家熟知的「七不出門,八不歸家」來說,雖然都帶有「七、八」但是意思卻不一樣。在這句俗語裡「七不出門」中「七」指的是家裡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意思就是如果家裡這些家庭瑣事沒有做完的話就不要出門。「八不歸家」中的」八「指的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意思就是如果沒有學會做人這最基本的八項美德的話,那就不要回家門。
這兩句俗語雖然意思不一樣,但是都有著異曲同工的效果,在有的地區還有著「丁不葬父,丙不葬母」的說法,我國的農曆日期每天都有各自的幹支,當某一天的幹支中天幹是丁的時候,這一天不宜給父親下葬,如果天幹為丙的時候,這一天不宜給母親下葬。當然這些是否真的有科學道呢?還是應用古人的一句話「信則有,不信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