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一個漢字小故事。大家好!歡迎來到泠之硬筆書法講堂。今天我們來講講「犬」這個字。
有句話說:「犬守夜,雞司晨」,這個「犬」說的就是狗。狗是中國人最早馴化的六畜(馬、牛、羊、豬、狗、雞)之一,但有個疑問,為什麼都已經有「狗」了,古人還要再多造出一個「犬」字來呢?我想這當中一定有些不為人所熟知的趣事!
「趣」從字中來!那我們就從這個「犬」字的演變過程開始這一課的尋「趣」之旅......
「犬」字是一個象形字。
最早在甲骨文時期的「犬」字字形是一條頭朝上,尾巴朝下,腿朝左,狗的象形。
這一時期的「犬」字更像一幅簡筆畫,狗那矯健的身形,頭上張開了的嘴巴仿佛已經露出了尖牙要隨時發動進攻。
到了金文時期的「犬」字形,就更像一條狗的樣子了。
頭上左右兩側是兩隻耳朵,下部的尾巴很長,向右上捲起來了一點,單單尾巴上的這個動勢就要比之前的甲骨文形象了很多。
小篆時期的「犬」字,字形完全是從金文的字形繼承演變而來的。
雖說小篆時期「犬」字完全繼承於金文的字形,可是這個樣子吧,卻有了那麼點不像狗的樣子了。
而在後面「犬」字的隸書和楷書的寫法則完全失去了狗的形象。文字的演變過程就是一個訛變的過程,越往後越不像那麼回事了!最後也就只剩下符號來表意了。
以上是關於「犬」字的字形演變歷程。接下來,我們說說這個「犬」字的意思。
東漢時期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犬,狗之有懸蹄者也,象形。」
看這個解釋更讓人有點雲裡霧裡了!
什麼叫「懸蹄」?
如果我們從字面意思來理解「懸蹄」的話,它會不會是懸起來的蹄子?
可是蹄子又怎麼能懸起來呢?
這時候就有人站出來解釋說,這個「懸蹄」其實就是跑的非常快的意思!你想啊,這個狗它跑得飛快,四個蹄子仿佛懸空了似的,這不是就是「懸蹄」了麼!......
要我來說,我覺得這些都是望文生意了,我小時候生活在農村時養過多年的狗,平時對狗身上的一些細節觀察的比較仔細些,其實這所謂的「懸蹄」我認為就是狗蹄上已經退化了的殘趾,它不與地面直接接觸。這「懸蹄」一般在成年的大狗身上比較明顯,而是小狗時就不是特別明顯了。大家有興趣可以在平時生活中多留意一下。
我們說回到前面的一個問題上來:既然已經有「狗」字了,古人為什麼又要造出一個「犬」字呢?這倆到底誰主誰次?或者說是先有「狗」字?還是先有「犬」字?
歷史沒有真相!我們只能按照今天為止的資料來做一個暫時的判斷:
應該是先有「犬」字,而後才有了這個「狗」字!因為在甲骨文裡只有「犬」字,而無「狗」字。
還有,「狗」只是「犬」這一類中的一種。關於「犬」與「狗」之說,古人有更通俗直接的解釋:
在《爾雅·釋畜》中就有:「未成毫,狗」之說。
就是說這尚未生長出長而尖的毫毛的才叫「狗」,換句話來說吧,「犬」就是指大狗,而這「狗」就是指小狗了。就像「駒」是兩歲以下幼馬的稱謂一樣。這也印證了前面的「懸蹄」為犬的說法了。
「犬」的本義是狗,但在古書中又常用「犬」字的比喻義。
比如《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
這個「犬子」可不是指小狗,這句話的大意是:司馬相如小時候喜歡讀書,還學習了擊劍,所以他的父母親就給他起了一個小名兒叫「犬子」。
可見這個「犬子」表示的是愛稱。這種起小名兒的習俗一直到今天還很盛行。
還有一個詞是「犬馬」,因為在六畜中,馬和犬是最擅長奔跑的,於是古人就造出「犬馬」一詞。這是封建時代的臣下對君主的自喻,表示忠誠,甘願負勞奔走。
比如在李密《陳情表》中就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這裡的「犬馬」就是以犬馬效勞於主人而自喻。
古代貴族階級喜歡騎馬打獵,縱犬追逐野獸,這不過是他們的一種娛樂方式,因此而有「聲色犬馬」之稱。從而引申出「效力」之意,如「效犬馬之勞」的成語。
更有趣的是「犬馬」還是古人生病的一種婉辭!這古人太講究,生病了又忌諱說生病,可不說生病說什麼了?貴族身份嘛!總得要說的文雅一點,因此各階層都有不同的生病婉辭:
天子生病了要稱作「不豫」,這「豫」就是快樂的意思,「不豫」就是不快樂;諸侯生病了要稱作「負茲」,意思就是擔負的事情太繁多,以致於積勞成疾;大夫生病了要稱作「犬馬」,意思是上忙下忙的給人跑腿,忙前忙後四處奔走,導致最後累出了病;士生病了要稱作「負薪」,採薪並背負柴草都是低賤之事,因此用在當時統治階級中地位最低的士身上。《禮記》中規定,國君讓某位士射箭,如果這位士恰巧不具備射箭的技能,就要以生病的名義辭謝,要說:「某有負薪之憂。」
更有意思的是,在我國的周朝時期專門有「犬人」這麼一種官職,他是專門負責掌管供祭祀用的犬的一切事宜、而用來作祭祀的犬被稱作「羹獻」。所謂「羹獻」,就是指用能吃剩的殘羹來養狗,等到把這個狗給養肥了以後,就可以獻祭於鬼神了。
「犬」字還是個部首字,在我們的漢字中凡由「犬」字所組成的字大都與狗有關,比如「狩」、「狂」、「猛」、「獵」「猋」等字。
一個漢字描述的只是一個瞬間,而解讀它卻需要萬語千言!本課的漢字小故事就講到這裡吧,後續精彩不斷!如果你喜歡就敬請關注:泠之硬筆書法講堂多多支持。
一「字」千年,讓我們一起去探究漢字背後的歷史和趣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