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準備廢掉太子,卻看見太子身邊站著4個老頭,皇帝:太子動不得了

2021-02-07 三國故事

 提示點擊上方"三國故事"訂閱一發!

雖然劉邦早年只是個小亭長,可呂太公慧眼識英雄,將自己的女兒呂雉嫁給了他。

呂雉為劉邦生下了長子劉盈,後來劉邦登基稱帝,身為嫡長子的劉盈自然被封為太子,而次子趙如意則被封為趙王。

後來,戚夫人仗著劉邦對自己的寵愛,開始不滿足於現狀,想讓劉邦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為此,她多次跟劉邦說,劉如意比劉盈聰明有才華,更值得託付大任,時間一長,劉邦也有了廢劉盈而立劉如意的念頭。

公元前197年的一天,劉邦在早朝上提出自己想換太子的想法,可文武百官都不贊成,紛紛進言勸諫。

在這種情況下,劉邦只好暫時將換太子之事壓下不提。可這件事卻把呂雉給急壞了,這次因為大臣們的反對沒換太子,可難保哪天劉邦就把劉盈給廢了。

此時,有人向呂后提議,讓她去找張良,張良必有辦法。

於是呂雉讓自己的哥哥呂澤去向張良求助。張良說道:皇上想招商山四皓為己用,可因為皇上的怠慢,他們四人不願出山輔佐,若讓太子帶上厚禮,態度謙恭地前往,必能讓他們輔佐太子。

之後,劉盈聽從張良的計謀,成功讓商山四皓輔佐自己。公元前196年,英布的叛亂被平定之後,劉邦又想換太子了。

這一天,趁著宮中舉辦宴會的機會,劉盈帶著商山四皓一同前往。劉邦見這四人雖個個鬚髮皆白,年過花甲,但卻氣度不凡,便詢問此四人是何人。

得到答案之後,劉邦十分訝異:"我多年前曾請四位入朝,你們卻推辭不願入仕,為什麼現在願意輔佐太子呢?"

商山四皓回答道:"陛下看不起讀書人,又喜歡罵人,之前推辭是因為我們不願意受辱,而太子十分仁孝,尊敬讀書人,天下之人沒有不願輔佐太子的,於是我們就答應了太子的邀請。"劉邦說道:"那就麻煩四位幫我好好照顧太子。"

宴會結束之後,劉邦對戚夫人說:"雖然我想讓如意當太子,可如今太子有了商山四皓的輔佐,我也動不了他了,往後的事,只能任由呂后做主了。"從此以後,劉邦便打消了換太子的念頭。

劉邦駕崩之後,劉盈繼位,是為漢惠帝。漢惠帝為了報答商山四皓昔日的恩惠,為四人封侯命爵,但四人謝絕了漢惠帝的封賞,辭去官職重新回到深山隱居,直至壽終正寢。


寫在最後:喜歡三國和歷史的朋友,歡迎關注筆者公眾號「三國故事」,有些很精彩,有些很逗比,感興趣的可以訂閱一發,多謝支持

(後臺回復「111」 揭開三國第一猛將之謎)

相關焦點

  • 皇帝命太子親手殺人,太子仁慈不願動手,皇帝當場把太子打成痴呆
    北齊這個朝代,儘管享國只有27年,但奇葩事情和奇葩皇帝層出不窮,從前小編就寫過幾篇關於北齊的文章(本文最後附上文章連結),今天小編再來講述一個發生在北齊的奇葩事情,是一位皇帝,因為太子不願遵從皇帝要他親手殺人的命令,被皇帝當場打成痴呆的故事。
  • 《鶴唳華亭》太子軟弱被皇帝針對?其實是皇帝在害怕太子
    2019年上映的電視劇《鶴唳華亭》,開播後好評不斷,頻頻登上熱搜,劇情不斷反轉、男女主智商都在線,觀眾直呼過癮,但片中皇帝對太子的嚴厲無情,百般針對,有事就把他推出去「擋刀」,令很多人憤憤不平,看似強硬實則是忌憚太子,下面我們來講講太子為什麼不受皇帝待見,皇帝到底怕他什麼。
  • 鶴唳華亭:皇帝對太子的愛很深沉;皇帝對太子在情感上有依賴情節
    《鶴唳華亭》中皇帝和太子妥妥的是一對互虐組合,不論原著,只看電視劇的話,這位皇帝的確沒有原著中那麼冷血,而是表現出了一位對太子有愛,有依賴,但是又將皇權至於一切之上的帝王,所以這也就導致了太子每集都會被虐,這都是源自他有一個又愛又恨的老爹。
  • 大臣暗示皇帝,太子的智商有問題,皇帝卻說:你喝醉了吧?
    在朝為官幾十載,衛瓘基本沒出過差錯,無論是皇帝司馬炎,還是文武大臣,對衛瓘的評價都挺高,司馬炎稱讚他「忠允清識,有文武之才」。然而,衛瓘作為西晉開國功臣,最後居然落得滿門抄斬的下場,只因他曾勸諫司馬炎廢掉太子司馬衷,從而被賈南風記恨。司馬衷打小就呆頭呆腦,反應遲鈍,正常人都能看出他智力欠缺,司馬炎肯定也能感覺到,起初並未把他列入太子人選之內。然而,在皇后和大臣賈充的運作下,司馬衷竟通過父親的考驗,八歲時被冊立為太子,群臣無不驚訝不已,想不通皇帝為何做出如此愚蠢決定。
  • 賈后毒計廢太子:史上著名傻皇帝之子,真如眾人說的那樣聰明?
    待太子徽號被免,我們再想辦法除掉他,不必今日就下詔賜死。如果您堅持要今日賜死他,恐怕,那些大臣不會退班……」思前想後,賈南風深恐朝臣喧擾導致事情中變,就斷然決定,派人草擬廢太子司馬遹為庶人的詔書,派張弘直接遞達痴帝。晉惠帝(司馬衷) 畫像痴帝接過文書並不讀閱,隨手交給他身邊的宦者,宦者再送給百官。
  • 100位太子,有三分之一死於非命,古代太子是最危險的職業?
    這32個倒黴蛋中,有15個早夭或死於各種疾病,11個因為各種原因被廢掉, 5人因為政變、謀反或是亡國被殺,還剩下1個最聰明的,即漢光武帝劉秀的嫡長子劉疆——他的生母郭皇后被廢掉以後,立刻審時度勢的主動辭去太子之位,被心滿意足的劉秀改封為東海王,並得以善終。
  • 皇帝與太子之間:君臣忌憚,遠大於父子情親!
    在中國古代歷史中,封建王朝幾乎佔據了全部的位置,而封建王朝的創立和衰弱都和皇家鬥爭息息相關,在帝王家,親情是遠遠比不上權利的,多少親兄弟因為皇權地位刀劍相向,九子奪嫡時的慘烈場面讓人看到了親人之間最可怕的狠辣無情,而除了直接衝突的弟兄之間,皇帝父子也是矛盾重重的,歷史上有很多太子都是因為被皇帝質疑謀權處死的
  • 26年太子,10個月皇帝,5個月太上皇,唐朝這個皇帝有多悲劇?
    他甚至沒有以皇帝身份度過一個新年。 他的父親是唐德宗李适,李适做皇帝以後,當年就冊封昭德皇后的兒子李誦為皇太子。那一年李誦18歲。沒想到德宗皇帝在位時間較長,他這太子一等,就是整整26年。
  • 古代最危險的尊貴人物,不是皇帝,而是太子
    封建王朝,最為尊貴的人物是皇帝,其次就是儲君太子了。身為皇帝,周邊總少不了強大的護衛隊,並且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十分注重安全,並且權力巨大,周圍幾乎沒有什麼危險能夠近身,陰謀詭計也很難運用在皇帝的身上。但相比於皇帝,太子就危險得多了,作為皇位的繼承人,太子的兄弟們可是虎視眈眈,想要將其拉下來,自己上位。因此,諸多陰謀詭計和總總手段都被運用了上來。
  • 唐太宗廢掉太子後,為何不立最能幹的李泰,卻立廢物李治為太子?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皇帝,卻在廢掉太子後,將皇位傳給了最為軟弱的兒子李治,而非其生前最寵愛的李泰,這不禁讓人疑惑。李泰乃是唐太宗的第四子,也是長孫皇后的嫡次子,與太子李承乾、唐高宗李治是親兄弟。長孫皇后是唐太宗既敬佩又喜歡的妻子,而李泰自然子憑母貴,得到皇帝的寵愛。
  • 崇禎皇帝自殺後,明朝太子去哪了?
    他們兩人都是比較聰明懂事的,但是最終也逃不了崇禎皇帝的毒手,最終雙雙都被崇禎皇帝親手殺害了。當時崇禎皇帝看到自己大勢已去,也不想讓自己家族的人再活下去,他還想要去殺害皇后。但是最終皇后卻自己吊死在了房間當中,就在這個時候,崇禎皇帝還對自己的妻子和女兒下了毒手。但是對自己的兒子卻不是這樣,重生一共有三個兒子都在災難中逃出了皇宮。
  • 康熙皇帝為何寧可「食言」,也不肯立八阿哥為太子,有何顧慮?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第二次廢掉二阿哥胤礽的太子之位,這一舉動激化了原本暗流湧動的奪嫡之爭,使阿哥之間的鬥爭表面化和空前激烈。這場儲位之爭可以說前所未有的激烈,以往各朝代的儲位之爭,大多限於兩三個皇子之間的爭奪,但康熙晚年參與儲位爭奪的皇子多達九人。
  • 古代皇帝為啥都是死了才會傳位給太子,不能提前個幾年嗎?
    那麼,既然一定要傳位給兒子,為什麼不提前傳位,讓太子提前鍛鍊,進入皇帝崗位,避免皇帝死後即位帶來的諸多不便呢? 歷史上真正實現家族禪位的皇帝大體上只有北周、唐、南宋、清四個朝代出現。北周宇文贇為了盡情享受,正值壯年把皇位給兒子。玄武門之變後,唐朝高祖李淵被迫禪讓兒子李世民,唐睿宗李旦經歷武周代唐以後,已經厭倦了皇位,南宋出現的太上皇最多,這裡面的宋高宗是無子嗣,收的養子,提前禪位有利於養子掌權。清朝乾隆皇帝是不想自己做皇帝的時間超過爺爺康熙皇帝,做太上皇的時候也掌握著權力。
  • 她被皇帝寵幸一晚,便有了身孕,生下太子卻被打入冷宮
    尤其是在皇宮內,只要有那位妃子生下了皇子,就會被皇帝晉封,從而母憑子貴,讓自己在皇宮內的身份更加的尊貴。但是在明朝時期,卻又這麼一位女子,她生下了太子卻遭到了不一樣的待遇,最後還被囚禁在冷宮而亡。這位女子就是王恭妃,她的家世算不上很高貴,但在萬曆5年的時候,她就參加了皇帝選妃,但是沒被選中,隨後被李太后待在身邊成了一名宮女。
  • 東宮番外:「比皇宮更可怕的是東宮,比皇帝更難當的是太子」
    雖然歷史上並沒有豊朝,更沒有李承鄞這號人,但是通過布景和一些其他的情景來看,這樣的故事甚至還有點唐朝的味道,還有點兒像是唐太宗李世民生平經歷的感覺,玄武之變中皇太子李建成因為謀反之罪而被李世民射殺,並廢掉太子之位從宗籍中除名
  • 拓跋浚的爹叔爺倆皇帝一太子,都被這個太監幹掉
    一些從未出場的人物,比如太子拓跋晃,能夠深刻影響男主拓跋浚的性格。還有一些雖然出場但給人印象不深的小人物,在歷史中卻直接推動了宮鬥的進程,讓真實的歷史比改編的歷史劇更好看、更狗血,比如死太監宗愛,竟然連續幹掉兩個皇帝,一個太子準皇帝。
  • 雍正王朝:太子復立後,身為太子黨的老四胤禛為何撂挑子不幹了?
    雍正王朝:太子復立後,身為太子黨的老四胤禛為何撂挑子不幹了?很顯然老四胤禛在接受了鄔思道不爭是爭的戰略方向以後,目標就是奪取皇帝的寶座,太子不廢,老四就沒有機會,所以老四的第一件事就是與太子決裂,廢掉太子,這就是根本原因。
  • 唐代皇帝為什麼喜歡追贈太子,這些太子中的無冕之王都有什麼來頭
    01眾所周知,自打有了皇帝老爺以來,對於萬萬人之上的爭奪,那可真是當得起波譎雲詭、斧聲燭影八個字,腦子不夠靈光的,甚至只能看到兄恭弟讓、和和美美的表象,卻看不到背後的各種關節、暗流湧動。說起「奪嫡」,最為知名的首推大清,但若是論最為有趣的,還得回頭來看大唐。
  • 《鶴唳華亭》太子說過三次「因為臣愛慕她」,皇帝每次反應都不同
    《鶴唳華亭》太子總是想竭力留住身邊的人,但是卻屢屢被命運所捉弄,哭讓我們看到了太子的脆弱與真實,而「求」也讓我們看到了太子的無奈和妥協。劇中太子一共有三段情愫,雖然陸文昔和顧內人是同一人,但是給太子的感覺卻不同。第一段陸文昔,屏風定情。
  • 羅晉自殺喚醒皇帝父愛,卻害慘身邊人
    沒想到《鶴唳華亭》番外《別雲間》,女主更加淪為鑲邊的背景板,重頭戲都給了男主和皇帝,兩父子從撕開傷疤矛盾推向高潮,到太子寧可坑死青梅竹馬小表哥全家也要為皇帝鞠躬盡瘁,再到太子自己廢掉自己後自殺,喚醒了渣皇帝20年不見鬼影子的「父愛」,這「神仙般的父子情」卻害慘了太子身邊人,甚至皇帝也成了「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