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皇帝為什麼喜歡追贈太子,這些太子中的無冕之王都有什麼來頭

2020-12-25 魚羊秘史

01

眾所周知,自打有了皇帝老爺以來,對於萬萬人之上的爭奪,那可真是當得起波譎雲詭、斧聲燭影八個字,腦子不夠靈光的,甚至只能看到兄恭弟讓、和和美美的表象,卻看不到背後的各種關節、暗流湧動。說起「奪嫡」,最為知名的首推大清,但若是論最為有趣的,還得回頭來看大唐。

由於李二太子開了個好頭,給後面的弟弟妹妹們做了良好的榜樣示範。大唐前期各位殿下間的明爭暗鬥,真是當的起「慘烈」二字。有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的,也有委曲求全臥薪嘗膽的,甚至還有從「聖人」變成「瘋子」的。

這過於慘烈的爭奪真是讓皇帝們掉禿了頭,沒日沒夜的薅頭皮,那頭髮,真是一把一把的掉。

「奧力給」教育我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怕,要微笑著面對它!

英明神武的大唐皇帝們顯然跨越時空的領會到了這一精神,他們另闢蹊徑、別出心裁,甚至可以說是出奇制勝的解決了「兒子們爭權奪利過於慘烈」的問題。

這個奇妙的行為就是「追諡太子」。

02

所謂「追諡太子」,解釋一下呢,就是說這位殿下棋差一著,不幸落敗,但觀其行為亦有可取之處,或仁義、或良善、或英年早逝,於是在其死後追封為太子。

嚴肅而科班的來說,有唐一朝,共計有一十三位殿下有幸獲此殊榮,這種追諡太子的行為,不僅是太子諡法的重要組成,在中國禮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有效的教育了宗室子弟,引導皇家子弟和諧共處、擱置爭議。

不那麼嚴肅的來說,「追諡太子」這活,整挺好。

對於這些「追諡太子」來說,你要說這些殿下是太子,但他們顯然和九五之位沒啥關係,但你要是說他們不算太子,那又有點不太合適,所以,他們就是大唐的「無冕太子」。

(笑出鵝叫)

好了,說正事。

03

那麼,下一個問題是,究竟哪些幸運兒能獲得皇帝老爺的垂青呢?

首先公布中獎的幸運兒名單,他們是分別是,

「懿德太子重潤、惠莊太子撝、惠文太子範、惠宣太子業、靖恭太子琬、恭懿太子佋、昭靖太子邈、文敬太子謜、懷懿太子湊、悼懷太子普、靖懷太子漢。——《唐會要》」

這個時候呢,有細心的讀者老爺肯定要問了,你這個不學無術的無良寫手,你前面說了十三個太子,這裡卻只有十一個,分明是想應付差事,還出現了重大筆誤!

好的,在這裡和大家隆重介紹兩位沒有被寫入《唐會要》的倒黴蛋兒,他倆就是,靖德太子琮和恭哀太子倚。

這兩個情況比較特殊,李倚同學被當時的權閹劉季述謀害,數年之後劉季述倒臺,這才給李倚同學追封為太子。

至於李琮呢,這位就更有趣了,他老先生不僅是太子,甚至還能算是皇帝。這位是李隆基的長子,據說因為小時候打獵被猴子抓破了臉,因此被排除出太子之選,老皇帝對此非常愧疚,於是追諡為太子。數年之後,李琮的兒時兄弟唐肅宗即位,大手一揮,把這位老先生追封成了皇帝,世事果然一場大夢,生前連太子都沒當上,死後卻來了一出兩連跳,甚至成了皇帝老爺。

04

到底做了什麼才會被追諡太子呢?

追諡太子的原因大致有四類,一是沉冤昭雪的。二是行事謹慎得以善終,並且和皇帝關係不賴的。三是英年早逝的。四是年未弱冠但不幸身亡的。

我們一類一類的來細細述說,

首先是沉冤昭雪型的倒黴蛋皇子,他們分別是懿德太子李重潤、懷懿太子李湊和恭哀太子李倚。

李倚剛剛已經說過,暫時按下不談,李重潤死於大足元年,這一年的皇帝姓武,所以這位姓李的小兄弟到底是怎麼死的應該是路人皆知,四年後,神龍政變,唐中宗復位,這才給倒黴蛋李重潤追諡了太子之位。

至於李湊,鑑於篇幅,在下簡略一提,當時有位標準的小人名曰「鄭注」,紅極一時,權勢遮天,誣陷李湊致其失去太子之位,數年後倒臺,李湊獲追諡。

這一類追諡主要是對沉冤多年的皇子一個安慰,鼓勵其他子弟要有這種貧賤不改節氣的品行。

第二是得以善終並且人緣不賴型皇子,這一類的代表是惠莊太子李撝,他是玄宗的二哥,史書評價「性弘裕,儀行還偉,善於飲啖。」而玄宗則說他「睿哲聰明,本乎天性,溫恭孝友,挺自生知,樂善好書。」這位殿下的事跡記載較少,說明他老先生老好人一個,對於朝廷鬥爭沒一點參與欲,因此反而和各方勢力的關係都不錯,尤其是後來當上皇帝的李隆基,於是順理成章的被追諡為太子。

這一類追諡,諡號裡都有個「惠」字,其實就是在鼓勵大家不要打打殺殺爾虞我詐的,兄友弟恭的多好。

05

第三類和第四類看起來差不太多,一個是英年早逝,一個是年未及弱冠。

實際上還是有差別的,所謂英年早逝,這個重點,在一個英字。說明這幫殿下們是扎紮實實的有功勳,但不幸逝世了,因此加以獎勵。

而未及弱冠的倒黴蛋,這就是純粹的安慰獎,你說你生在帝王家居然無福消受,豈不悲哉,這可能是地球online的投胎充值玩家不幸遇難後系統補發的成就。

英年早逝類的代表靖恭太子李琬,安祿山之亂的平定,名將高仙芝出了大力,但很少有人知道,當時的總帥其實是李琬同學,高仙芝是李琬的副手。然而遺憾的是,戰亂尚未完全平定,李琬就不幸病故了。沒錯,你以為他會朝著李二發展,但沒想到他其實是個李元霸第二,Emmmmm,某種意義上也還是李二陛下。

靖恭這倆字其實已經說明問題了,靖就是掃清國虞,清平叛亂。恭就是鞠躬盡瘁。這一類追諡,其實是在鼓勵皇室子弟們要積極的建功立業。

總的來看,沒啥功勳這幾個追諡太子,要麼是「懿」字輩,要麼就是「恭」字輩,要麼就是純粹的倒黴蛋封個「懷」字,這說明什麼呢?

這恰恰說明表面功夫才是真功夫,所謂「文猶質也,質猶文也。」真可別不把表面功夫當功夫了,君不見,會裝乖的孩子才有糖吃。當然,長得好看也成,你看某王不就是因為長得像皇帝本人所以才成為太子的有力競爭者嘛。

(笑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未定君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唐代皇帝為什麼喜歡追贈太子,這些太子中的「無冕之王」都有什麼來頭
    由於李二太子開了個好頭,給後面的弟弟妹妹們做了良好的榜樣示範。大唐前期各位殿下間的明爭暗鬥,真是當的起「慘烈」二字。有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的,也有委曲求全臥薪嘗膽的,甚至還有從「聖人」變成「瘋子」的。這過於慘烈的爭奪真是讓皇帝們掉禿了頭,沒日沒夜的薅頭皮,那頭髮,真是一把一把的掉。「奧力給」教育我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怕,要微笑著面對它!
  • 《鶴唳華亭》太子軟弱被皇帝針對?其實是皇帝在害怕太子
    2019年上映的電視劇《鶴唳華亭》,開播後好評不斷,頻頻登上熱搜,劇情不斷反轉、男女主智商都在線,觀眾直呼過癮,但片中皇帝對太子的嚴厲無情,百般針對,有事就把他推出去「擋刀」,令很多人憤憤不平,看似強硬實則是忌憚太子,下面我們來講講太子為什麼不受皇帝待見,皇帝到底怕他什麼。
  • 鶴唳華亭:皇帝對太子的愛很深沉;皇帝對太子在情感上有依賴情節
    《鶴唳華亭》中皇帝和太子妥妥的是一對互虐組合,不論原著,只看電視劇的話,這位皇帝的確沒有原著中那麼冷血,而是表現出了一位對太子有愛,有依賴,但是又將皇權至於一切之上的帝王,所以這也就導致了太子每集都會被虐,這都是源自他有一個又愛又恨的老爹。
  • 《琅琊榜》梅長蘇竟只用了一個計謀就幫被皇帝厭棄的靖王成為太子
    《琅琊榜》中太子和譽王是最受皇帝喜愛的兩個皇子,而靖王因為個性不知變通使皇帝厭棄,不論他做事如何好,皇帝都不會嘉獎,再加上靖王母親也是一個不受寵的后妃。所以對靖王來說太子之位簡直是不可能的。結果發現了一個枯井裡面有很多女屍,實際女屍跟戶部尚書樓之敬有關,他們報給了京兆府尹。本來這個事情是個小事太子按下去就可以,但是報案的蕭景睿跟皇家有關係,他的母親是長公主。就這樣太子的戶部就折了,這時候戶部空出來了,太子和譽王互相吵鬧推薦自己的人,皇帝對此特別煩。後來戶部上來的人是沈追,既不是太子的人也不是譽王的,而是靖王的人。
  • 哪吒為什麼被人叫做「三太子」?李靖可不是皇帝,原因很簡單
    哪吒為什麼被人叫做「三太子」?李靖可不是皇帝,原因很簡單太子是皇權下的產物,被皇帝欽定下一任繼承人便是太子。皇帝是權力的最高峰,多少人趨之若鶩想要爭搶這個位置,作為皇帝的兒子卻有一個捷徑可走,那就是好好的表現自己,當太子到時候順理成章的繼承王位。
  • 康熙皇帝一廢太子胤礽和二廢胤礽有什麼不同點?
    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在胤礽不到兩歲的時候,康熙皇帝就冊立他為皇太子,這也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後一位明立的太子。康熙皇帝非常喜歡這個兒子,史書記載:「上親教之讀書」,這也是康熙皇帝唯一一個親自教授的兒子。胤礽也非常爭氣,史書記載:「太子通滿漢文字,嫻騎射」。可見當時的胤礽是文武雙全。
  • 皇帝命太子親手殺人,太子仁慈不願動手,皇帝當場把太子打成痴呆
    北齊這個朝代,儘管享國只有27年,但奇葩事情和奇葩皇帝層出不窮,從前小編就寫過幾篇關於北齊的文章(本文最後附上文章連結),今天小編再來講述一個發生在北齊的奇葩事情,是一位皇帝,因為太子不願遵從皇帝要他親手殺人的命令,被皇帝當場打成痴呆的故事。
  • 無視禮法,不顧群臣反對,唐代宗為何執意追封弟弟為皇帝
    人人都知道"天家無親情"為了權力,父子反目,兄弟殘殺,骨肉親情在皇位面前,就是一個笑話。大唐一代更甚,從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殺兄囚父開始,唐朝前期的繼承者,無不是通過血腥政變登上皇位的。可同時也是在唐朝,卻有這麼一個哥哥,他在繼位以後追封自己去世的弟弟為皇帝,這在歷代帝王家族極為少見。
  • 親王、郡王和太子,三者誰的地位最高,每個朝代又都有哪些區別?
    同時,太子還能在京師,合法的擁有還擁有一支類似於皇帝禁軍的私人衛隊「太子諸率」。而皇太子的妻妾也如皇帝的妃嬪一樣,有正式的封號,如太子妃、良娣、孺人等。身為帝國的儲君,太子就是君,而親王、郡王雖是王,但歸根結底也是臣,君與臣之間,自然君最重,臣最輕,正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身為君的太子,親王、郡王這些臣子,豈能不敬呢?
  • 李靖不是皇帝,為什麼民間都叫李靖兒子哪吒為「三太子」?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古代只有帝王的兒子才能叫太子,太子也是儲君的意思。而哪吒的父親李靖只不過是唐朝的一個將領,為什麼哪吒卻被稱為「三太子」呢?
  • 唐德宗李适為什麼想換掉親生的太子而改立養子?
    乃大梁不守,將士棄妻子而從之者殆二萬人,足以見其得眾心矣。且劉洽出勉麾下,勉至睢陽,悉舉其眾以授之,卒平大梁,亦勉之功也。」於是李勉復其位(之前盧杞被貶,李适曾問李勉關於盧杞的評價,李勉說過一段非常經典的話:「天下所有人都知道盧杞奸邪,唯有皇帝不知,這就是盧杞的奸邪之處啊」)。之後很多人又說:「韓滉聞鑾輿在外,聚兵修石頭城,陰蓄異志。」德宗問李泌,李泌說:「『臣敢保其無它。'
  • 為什麼哪吒是三太子?三太子的稱呼是怎麼來的?
    太子這個稱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人們對皇位繼承者的尊稱。自古以來每一個太子都是在位皇帝確認的儲君,是未來擁有天下的人。 但是有一個人卻很奇怪,其父親明明不是皇帝他卻被稱為三太子,這個人就是哪吒。那麼他為什麼會有如此的稱號呢?他到底是什麼人呢?
  • 為什麼羅晉總在哭,從《鶴唳華亭》看太子的壓力有多大?
    目前上映的《鶴唳華亭》,不少觀眾詬病羅晉飾演的太子蕭定權為什麼總在哭,這還真不能怪羅晉,任何一個朝代,太子的位置都很不好坐。(《史記·孝文本紀》)也就是說,在古代以血緣為紐帶的王朝統治中,太子不僅僅是老皇帝的備胎,更是王朝的一道保險,就有了許多為難之處。第一,冊立哪個王子為太子?
  • 【琅琊榜系列文】巨嬰為什麼做不了皇帝?—太子景宣篇
    地點:皇宮 人物:蕭景宣 身份:大梁太子(前半段) 獻王(後半段)。    電視劇一開場,精煉的畫面還有寥寥數語就交代清楚了整個故事的背景。大梁兩位最有權勢的皇子正在奪嫡,文武百官紛紛選主擇路。太子景宣和譽王的爭鬥已經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地步。譽王巡視江左,差事完成的漂亮,回來會被加封七珠親王。景宣數次派出殺手,想將譽王在京城外幹掉。而靖王,此時對陛下來說可有可無。
  • 揭秘歷史上真正的李俶封沈珍珠兒子李适為太子的真實原因
    歷史上沈珍珠的兒子李适也就是唐德宗,是在公元742年5月27日出生的,當時的廣平王李俶才16歲,典型的早婚,可以說李适的少年時代是唐朝最輝煌的時代——開元盛世,可惜大家也知道「安史之亂」來了此時的李适14歲,更可惜的是李适的母親沈氏被遺棄在長安城,從此下落不明,對一個14歲的少年來說打擊很大,此後李适就在戰火中不斷成長。
  • 《長安十二時辰》易烊千璽飾演角色原型:歷4朝皇帝,保3個太子
    實際上,從西魏北周到隋唐,皇室都出身於關隴集團,所以到唐代,關隴集團成員仍是第一等的貴族。唐代是中國歷史上從貴族社會向平民社會轉變的階段,隋唐雖已經開始科舉取士,但其制度並不完善,高門望族獲取高官有許多渠道,仍十分容易。
  • 皇帝準備廢掉太子,卻看見太子身邊站著4個老頭,皇帝:太子動不得了
    呂雉為劉邦生下了長子劉盈,後來劉邦登基稱帝,身為嫡長子的劉盈自然被封為太子,而次子趙如意則被封為趙王。後來,戚夫人仗著劉邦對自己的寵愛,開始不滿足於現狀,想讓劉邦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為此,她多次跟劉邦說,劉如意比劉盈聰明有才華,更值得託付大任,時間一長,劉邦也有了廢劉盈而立劉如意的念頭。
  • 《琅琊榜》謝玉為什麼選擇無能的太子?真正的原因梅長蘇都不知道
    從這經歷可以看出謝玉是一個心狠手辣同時非常有眼光、也很聰明的梟雄,但是為什麼會選擇輔佐太子呢?雖然太子是正統,但是沒什麼能力,甚至可以說昏庸無能,是因為是皇后所生才在太子這個位置上,連皇后的哥哥言闕都不願意輔助他,皇帝身體健康還可以在位數年,在這期間太子被廢的可能還是很大的。
  • 封神演義中的李靖不是皇帝,哪吒為何被叫做三太子,打敖丙爆的嗎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著和我一樣的疑問,那麼就是,李靖並不是皇帝一類的統治者,那為什麼哪吒會被叫做三太子了?難不成是因為幹掉了龍王三太子,然後爆出了這個稱號?咳咳咳,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打怪然後爆出裝備這種事情也不是沒有過。想當年二郎神楊戩的三叉戟,就是單刷蛟龍變成的。具體版本,可以參考焦恩俊版的二郎神傳奇哈。
  • 中國古代稱呼皇帝太子,為什麼是,陛下和殿下而不是陛上,殿上?
    這個臺階一般是木質結構的,或者是土造的,有時還有更花哨的樣式,如「飛陛」,均有衛士把守。臣子要上臺階,要經過陛下的衛士允許;要跟臺上的皇帝說句話,也要經過陛下的衛士捎話,通過卑者向尊者傳遞。因此,「陛下」起初叫的不是皇上,而是叫站在陛下的人轉告皇上。話又說回來,規矩不是一成不變的,臣子也不是絕對不能直接與皇上說話,但是禮節不能省略,所以,與皇上說話前叫一聲「陛下」,就是表示自己的恭敬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