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稱呼皇帝太子,為什麼是,陛下和殿下而不是陛上,殿上?

2021-01-20 無名狂客

中國古人講話很客氣,對於國君或皇帝不好意思直接稱呼,那就找個替代品吧。由此可見,陛下的「陛」指帝王宮殿的臺階。「陛下」原來指的是站在臺階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進言時,不能直呼天子,必須先呼臺下的侍者而告之。後來「陛下」就成為與帝王面對面應對的敬稱。這個臺階一般是木質結構的,或者是土造的,有時還有更花哨的樣式,如「飛陛」,均有衛士把守。臣子要上臺階,要經過陛下的衛士允許;要跟臺上的皇帝說句話,也要經過陛下的衛士捎話,通過卑者向尊者傳遞。因此,「陛下」起初叫的不是皇上,而是叫站在陛下的人轉告皇上。話又說回來,規矩不是一成不變的,臣子也不是絕對不能直接與皇上說話,但是禮節不能省略,所以,與皇上說話前叫一聲「陛下」,就是表示自己的恭敬之意。久而久之,就通過這個建築物來稱呼君主和皇帝。

丹陛石

「陛下」這個稱呼的盛行,應該始於秦朝。《史記·秦始皇本紀》「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史記》是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秦始皇本紀》中的這段記載表明,到了西漢,以「陛下」代指皇

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秦始皇本紀》中的這段記載表明,到了西漢,以「陛下」代指皇帝已經被普遍接受了。

和「陛下」稱呼相對應的,叫做「殿下」。「殿下」應該是古代對僅次於天子的侯王或皇太子的尊稱。「殿」即「宮殿」,「殿下」本為宮殿的陛階之下。古代天子宮中可稱「宮」或「殿」,丞相府中只能稱「殿」,不能稱「宮」。漢代在稱天子為「陛下」的同時,稱諸侯王為「殿下」。三國開始皇太后、皇后也稱「殿下」。

殿下、陛下等稱呼區別及來歷

陛下無論我們看歷史電視劇或電影,只要劇中有皇帝出現,就會聽到群臣們左一個「陛下」,右一個「陛下」,稱呼皇帝。為什麼稱皇帝為「陛下」呢?「陛下」的「陛」,是指帝王宮殿的臺階。《說文》升高階也。從阜,坒聲。」本義是臺階。特指皇宮的臺階。《荊軻刺秦王》「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此進至陛下。」古時帝王的衛士就在陛下兩側進行戒備。「陛下」是臣子對帝王的尊稱。當帝王與臣子談話時,不敢直呼天子,必須先呼臺階下的侍者而告之。

因而稱「陛下」,意思是通過在你臺階下的臣屬向你傳達卑者話,表示卑者向尊者進言。蔡邕《獨斷》卷上「謂之陛下者,群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意也。」後來,「陛下」就成為對帝王的敬辭。《史記.秦始皇本紀》「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由「陛下」又引申為「陛見」,此指臣下見皇帝。《後漢書.戴封傳》「公車徵,陛見,對策第一。」

秦始皇

殿下和陛下是一個意思。原來也是對天子的敬稱。但稱謂對象隨著歷史的發展而有所變化。漢代以後,演變為對太子、親王的尊稱。謝莊《慶皇太子服上至尊表》「伏惟皇太子殿下,明兩承乾,元良作貳。」又有丘遲《與陳伯之書》「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總茲戎重。」按,梁武帝弟蕭宏,封臨川郡王。一說魏晉南北朝天子亦稱「殿下」。《稱謂錄.天子》;「魏晉六朝稱殿下。」唐代以後,惟太子、皇太后、皇后稱「殿下」。《事物紀原》卷二「漢以來,皇太子、諸王稱殿下,至今循用之。」又按,三國時已稱皇太后為殿下,見《三國.魏書.三少帝紀》。

相關焦點

  • 陛下、殿下、閣下、足下,一文分清怎麼稱呼?
    看過古裝戲的看官們應該知道:古代大臣們稱呼皇帝,經常會用到陛下這個詞。
  • 當 當 敲 黑 板:陛 下、殿 下、閣 下、足 下,都 是 什 麼 意 思?
    看過古裝戲的看官們應該知道:古代大臣們稱呼皇帝,經常會用到陛下這個詞。
  • 陛下、殿下、閣下有何區別?
    古人的尊稱有四種:陛下、殿下、閣下、足下。這四種稱呼共同的一個意思就是:我不敢看你的臉,因為你地位太高,面子太大。見到皇帝我不敢看皇帝的臉,我只敢看你的臺陛之下——大家知道皇帝的龍椅,就是那個寶座有一個臺,臺上面有臺階,那個臺階叫陛;見到太子或王子,我也不敢看你的臉,我只看你的宮殿之下;見到宰相,我也不敢看你的臉,我只敢看你的樓閣之下;見到尊貴的朋友,我也不敢看你的臉,我只敢看你的腳下-足下,就是低頭的意思。陛下的「陛」指帝王宮殿的臺階。
  • 「陛下」的「陛」是什麼意思?知名評論家這樣趣味解讀
    我出於好奇,也跟著坐在沙發上看了 一會兒。正好看到一道好玩的問題,問:「陛下」的「陛」是什麼意思?被提問的兩個人唐九洲和於莎莎,首先排除掉了B。但是到底是選A還是選C,兩個人爭來爭去,最後剪刀石頭布決定選擇C,結果當然是輸得很慘,直接被淘汰了。
  • 陛下、殿下、閣下是同一個意思嗎?
    國學知識古人的尊稱有四種:陛下、殿下、閣下、足下。
  • 噹噹當敲黑板:陛下、殿下、閣下、足下,都是什麼意思?
    看過古裝戲的看官們應該知道:古代大臣們稱呼皇帝,經常會用到陛下這個詞。而古人老百姓們,平時也會用到足下之類的詞稱呼對方。那麼,陛下、殿下、閣下、足下,都是什麼意思呢?陛下其實,陛下最開始不是用來稱呼皇帝的,而是指站在臺階下的侍者。
  • 「殿下」不是王爺公主的專稱,南北朝時還用此稱呼皇上
    無論是在影視劇還是小說中,「殿下」都頻繁地出現,令人以為「殿下」是貫穿整個古代,都是作為王爺的尊稱。其實,在不同的朝代,「殿下」所稱謂的對象是有區別的。「殿」,即「宮殿」,「殿下」本為宮殿的陛階之下,直觀之意為「殿階之下」,後來用於對皇族成員的尊稱,次於代表君主的陛下。《漢書》中有曰:「陛者,升堂之陛。王者必有執兵陳於階陛之側,群臣與至尊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曰卑以達尊之意也。若今稱殿下、閣下、侍者、執事,皆此類也。」可見,「殿下」之意近於「陛下」。
  • 「陛下」最早並非稱呼皇帝,古人稱呼中的各種「下」,來歷滿有趣
    在中國古代,對不同身份的人,往往有著不同的稱謂。不知道您注意過沒有,在很多稱謂中,往往都會有「下」這個字,其實按現代人的理解,「下」最主要的意思是代表方位,按說與人的身份沒有什麼直接聯繫,可是古人卻偏偏能把這麼八竿子打不著的字,用到人的稱呼上面,想想也真是怪有意思的,所以今天,咱們就專門找幾個這樣有趣的稱呼來聊一聊。
  • 古代陛下、殿下、閣下這些稱謂,大有講究,值得一看
    古代陛下、殿下、閣下這些稱謂,大有講究,值得一看文/詩綠鳳在古代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稱謂,顯示一個人的身份地位,有很多講究。你知道陛下、殿下、閣下、足下是什麼意思?有何區別麼?陛下:是古代的人們對帝王的敬稱。殿下:和陛下的稱謂是一樣的,也是對帝王的敬稱。閣下:這個稱呼我們至今還能看到,很多人至今用這個稱呼表示對對方的尊敬,是古代對一般人的稱呼。
  • 太子殿下有喜了【完結】
    林管家原本是來看看王爺怎麼樣了,為什麼王爺回房更衣那麼久,賓客都走了也沒出來。  他好像看見鬼一樣,揉了揉眼睛,確定眼前之人就是太子,這才行禮。  「太子殿下,您怎麼還在府裡?您不是早就回東宮了嗎?」  「本宮的確走了,不過又回來看看攝政王。你也知道,攝政王總攬朝政,倘若遇刺受傷了那如何是好?」慕容辭冷冷道。
  • 皇帝最常見的稱呼有幾種?了解這些才能看懂史書!
    你能想像有時候古代人為了怎麼稱呼皇帝而絞盡腦汁嗎? 我們現代人看古裝劇,尤其是清宮劇,大都認為古代對皇帝的稱呼要麼是稱呼為「皇上」,要麼是「陛下」,除此之外再無別的稱呼了。
  • 鬥羅大陸:為什麼有些人能被稱之為冕下,你知道冕下的來歷嗎?
    這個稱呼「冕下」不是所有人都配擁有的,只有地位崇高、修為到達封號鬥羅境界才有資格。「冕下」一詞的由來① 要探究冕下一詞的來源,首先就需要了解冕和下的意思。冕:文獻記載,冕是由皇帝發明,他的大臣製作的禮冠。
  • 你不知道的古代皇宮中的稱呼
    這種現象主要發生在中國分裂的時期。五代十國時,閩國、楚國使用後梁、後唐年號,吳越國使用唐、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北宋的年號。也因此,許多地方割據勢力、少數民族政權,以及人民起義也常常自立年號紀年。中國歷史上的年號,據統計數量有數百之多。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國歷史紀年表》的統計是500多個。廟號: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裡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
  • 人們都是以「上」為尊,「皇上」為什麼成了「陛下」了?
    古代人們都是以「上」為尊,「皇上」、「聖上」是對皇帝的一種尊稱,而「陛下」是怎麼回事呢?《呂氏春秋·制》:「臣請伏於陛下以伺候之,熒惑不徙,臣請死。」《荊軻刺秦王》:「秦舞陽奉地圖匣,以此進至陛下。」《東周列國志》第一百零八回:「天子自稱『朕』,臣下奏事稱『陛下』。」《說文解字》:「升高階也。從阜,坒聲。本意是指臺階,特指皇宮的臺階。」可見,原來「陛下」一詞的本意不是指皇上本人。
  • 古代皇帝的稱謂你知多少?說一說皇上那些有意思的稱呼,漲知識
    裡面最令人震驚的是叫皇帝為「聖人」?在唐朝有這種稱呼麼?聖人、官家一時成了唐宋皇帝一大特色,究竟是否正確?下面就來說上一說古代皇帝的那些稱謂。皇帝這個詞雖不是率先在秦始皇時期出現,但它作為帝國最高統治者的特定名稱卻始於秦,延續到清的滅亡為止。從夏開始家天下,歷商周,到周的分裂,春秋戰國的各國縱橫,最後一統於嬴政。
  • 國學(42)——陛下、殿下、閣下和足下
    令尊——家父,令堂——家母,令郎——犬子,令嬡——小女(男尊女卑,此處女孩扳回一局,還記得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嗎?),府上——寒舍。尊稱,又叫做「敬稱」,是向對方表示尊敬的稱呼。很多時候,對於同樣的人,也有很多種不同的尊稱,例如對皇帝稱「陛下」、「天子」、「聖主」等,(當帝王與臣子談話時,不敢直呼天子,必須先呼臺階下的侍者而告之。
  • 太子直呼皇帝為爹,《大明風華》不用「父皇」二字,是對的嗎?
    可在我們的認知中,古代皇家哪裡有父子親情,又哪裡會叫爹爹,不是應該用「父皇」來尊稱嗎?莫不是《大明風華》出了錯誤?接下來,就讓我來帶您一探究竟。 皇家的稱呼——父皇 「父皇,兒臣是冤枉的,是冤枉的呀!「很久之前看《美人心計》,太子犯了錯,被嚴厲的漢景帝懲罰。
  • 古代君王的那些稱呼,原來都是有根據的
    古代的君王為什麼稱作皇帝,而不是其他的稱呼呢?那麼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把帝王稱作皇上的呢?最早稱皇帝是從秦始皇開始的,後來人們也叫他為始皇帝,意思是第一個開始稱為皇帝的君王。上古時代的「三皇五帝」其實都不是真正的君王,僅僅只是部落的首領其「皇」或「帝」的稱號也是後來追加的,所以並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皇帝。而在之前「王」這個稱號也是從周天子以後開始的,到了秦始皇這裡發生了變化,甚至影響到了以後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那麼,秦始皇為什麼稱自己為「皇帝」呢?
  • 五本古代純愛文:《陛下,認命吧》悲催皇帝每天和大將軍鬥智鬥勇
    五本古代純愛小說推薦,獻給喜歡閱讀的書友們!第一本:《陛下,認命吧》作者:五色龍章簡介:夏宣帝夏摯記得,他是這個架空小說裡最偉大的一任君主,作者給了他最輝煌的一生。可是為什麼他一覺醒來就回到了未登基前,他的愛後寵妃都不見蹤影,那個一直想害他的皇帝哥哥竟然對他有情?
  • 古代皇帝為什麼有的稱呼廟號,有的稱呼諡號?
    可能很多人學歷史時都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漢朝皇帝幾乎都叫什麼帝,比如漢文帝、漢武帝。唐宋皇帝都什麼祖、什麼宗,比如唐太祖、唐高宗、宋太祖、宋太宗。到了明清,又變成了永樂皇帝、萬曆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等等。這種稱呼的變遷,和古代「諡號」、「廟號」以及「年號」的歷史演變有關。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以「皇帝」作為稱號,同時因「諡號」的定奪形成了「子議父、臣議君」的局面,故而廢除諡法,自稱始皇帝,後世則以數計,如二世、三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