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定君
01
眾所周知,自打有了皇帝老爺以來,對於萬萬人之上的爭奪,那可真是當得起波譎雲詭、斧聲燭影八個字,腦子不夠靈光的,甚至只能看到兄恭弟讓、和和美美的表象,卻看不到背後的各種關節、暗流湧動。說起「奪嫡」,最為知名的首推大清,但若是論最為有趣的,還得回頭來看大唐。
由於李二太子開了個好頭,給後面的弟弟妹妹們做了良好的榜樣示範。大唐前期各位殿下間的明爭暗鬥,真是當的起「慘烈」二字。有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的,也有委曲求全臥薪嘗膽的,甚至還有從「聖人」變成「瘋子」的。
這過於慘烈的爭奪真是讓皇帝們掉禿了頭,沒日沒夜的薅頭皮,那頭髮,真是一把一把的掉。
「奧力給」教育我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怕,要微笑著面對它!
英明神武的大唐皇帝們顯然跨越時空的領會到了這一精神,他們另闢蹊徑、別出心裁,甚至可以說是出奇制勝的解決了「兒子們爭權奪利過於慘烈」的問題。
這個奇妙的行為就是「追諡太子」。
02
所謂「追諡太子」,解釋一下呢,就是說這位殿下棋差一著,不幸落敗,但觀其行為亦有可取之處,或仁義、或良善、或英年早逝,於是在其死後追封為太子。
嚴肅而科班的來說,有唐一朝,共計有一十三位殿下有幸獲此殊榮,這種追諡太子的行為,不僅是太子諡法的重要組成,在中國禮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有效的教育了宗室子弟,引導皇家子弟和諧共處、擱置爭議。
不那麼嚴肅的來說,「追諡太子」這活,整挺好。
對於這些「追諡太子」來說,你要說這些殿下是太子,但他們顯然和九五之位沒啥關係,但你要是說他們不算太子,那又有點不太合適,所以,他們就是大唐的「無冕太子」。
(笑出鵝叫)
好了,說正事。
03
那麼,下一個問題是,究竟哪些幸運兒能獲得皇帝老爺的垂青呢?
首先公布中獎的幸運兒名單,他們是分別是,
「懿德太子重潤、惠莊太子撝、惠文太子範、惠宣太子業、靖恭太子琬、恭懿太子佋、昭靖太子邈、文敬太子謜、懷懿太子湊、悼懷太子普、靖懷太子漢。——《唐會要》」
這個時候呢,有細心的讀者老爺肯定要問了,你這個不學無術的無良寫手,你前面說了十三個太子,這裡卻只有十一個,分明是想應付差事,還出現了重大筆誤!
好的,在這裡和大家隆重介紹兩位沒有被寫入《唐會要》的倒黴蛋兒,他倆就是,靖德太子琮和恭哀太子倚。
這兩個情況比較特殊,李倚同學被當時的權閹劉季述謀害,數年之後劉季述倒臺,這才給李倚同學追封為太子。
至於李琮呢,這位就更有趣了,他老先生不僅是太子,甚至還能算是皇帝。這位是李隆基的長子,據說因為小時候打獵被猴子抓破了臉,因此被排除出太子之選,老皇帝對此非常愧疚,於是追諡為太子。數年之後,李琮的兒時兄弟唐肅宗即位,大手一揮,把這位老先生追封成了皇帝,世事果然一場大夢,生前連太子都沒當上,死後卻來了一出兩連跳,甚至成了皇帝老爺。
04
到底做了什麼才會被追諡太子呢?
追諡太子的原因大致有四類,一是沉冤昭雪的。二是行事謹慎得以善終,並且和皇帝關係不賴的。三是英年早逝的。四是年未弱冠但不幸身亡的。
我們一類一類的來細細述說,
首先是沉冤昭雪型的倒黴蛋皇子,他們分別是懿德太子李重潤、懷懿太子李湊和恭哀太子李倚。
李倚剛剛已經說過,暫時按下不談,李重潤死於大足元年,這一年的皇帝姓武,所以這位姓李的小兄弟到底是怎麼死的應該是路人皆知,四年後,神龍政變,唐中宗復位,這才給倒黴蛋李重潤追諡了太子之位。
至於李湊,鑑於篇幅,在下簡略一提,當時有位標準的小人名曰「鄭注」,紅極一時,權勢遮天,誣陷李湊致其失去太子之位,數年後倒臺,李湊獲追諡。
這一類追諡主要是對沉冤多年的皇子一個安慰,鼓勵其他子弟要有這種貧賤不改節氣的品行。
第二是得以善終並且人緣不賴型皇子,這一類的代表是惠莊太子李撝,他是玄宗的二哥,史書評價「性弘裕,儀行還偉,善於飲啖。」而玄宗則說他「睿哲聰明,本乎天性,溫恭孝友,挺自生知,樂善好書。」這位殿下的事跡記載較少,說明他老先生老好人一個,對於朝廷鬥爭沒一點參與欲,因此反而和各方勢力的關係都不錯,尤其是後來當上皇帝的李隆基,於是順理成章的被追諡為太子。
這一類追諡,諡號裡都有個「惠」字,其實就是在鼓勵大家不要打打殺殺爾虞我詐的,兄友弟恭的多好。
05
第三類和第四類看起來差不太多,一個是英年早逝,一個是年未及弱冠。
實際上還是有差別的,所謂英年早逝,這個重點,在一個英字。說明這幫殿下們是扎紮實實的有功勳,但不幸逝世了,因此加以獎勵。
而未及弱冠的倒黴蛋,這就是純粹的安慰獎,你說你生在帝王家居然無福消受,豈不悲哉,這可能是地球online的投胎充值玩家不幸遇難後系統補發的成就。
英年早逝類的代表靖恭太子李琬,安祿山之亂的平定,名將高仙芝出了大力,但很少有人知道,當時的總帥其實是李琬同學,高仙芝是李琬的副手。然而遺憾的是,戰亂尚未完全平定,李琬就不幸病故了。沒錯,你以為他會朝著李二發展,但沒想到他其實是個李元霸第二,Emmmmm,某種意義上也還是李二陛下。
靖恭這倆字其實已經說明問題了,靖就是掃清國虞,清平叛亂。恭就是鞠躬盡瘁。這一類追諡,其實是在鼓勵皇室子弟們要積極的建功立業。
總的來看,沒啥功勳這幾個追諡太子,要麼是「懿」字輩,要麼就是「恭」字輩,要麼就是純粹的倒黴蛋封個「懷」字,這說明什麼呢?
這恰恰說明表面功夫才是真功夫,所謂「文猶質也,質猶文也。」真可別不把表面功夫當功夫了,君不見,會裝乖的孩子才有糖吃。當然,長得好看也成,你看某王不就是因為長得像皇帝本人所以才成為太子的有力競爭者嘛。
(笑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未定君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推薦閱讀
▼
電視臺直播專訪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