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敢拍,真敢播!抗戰神劇再現:日本侵略軍進城奏中國海軍軍歌

2021-02-13 大眾網

隨著9月3日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的臨近,各類影視節目也逐漸聚集以營造氣氛。然而在8月15日(日本投降日)數位電視「CHC電影頻道」播出的《大藥商》中,卻出現了讓人哭笑不得的一幕。日本侵略軍攻陷城池,指揮官騎著軍馬進入城市,抬手示意奏樂,所用軍樂竟然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歌《人民海軍向前進》


  《人民海軍向前進》,由海軍政治部文工團創作組詞,黃源洛曲。該歌曲創作於1951 年,雖未正式定為海軍軍歌,但我國海軍習慣上將其作為軍歌使用,在重大集會、慶典、儀式結束時演奏。實際上已經默認其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歌。《人民海軍向前進》以昂揚激奮的旋律唱出了海軍戰士建設新中國海軍的高漲熱情和保衛祖國海疆的大無畏精神,其創作過程也有鮮明的時代特點,昂揚的歌詞為集體創 作,精彩的旋律既接地氣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又高大上在國際領域擁有影響力。這首歌問世後,成為海軍代表性的歌曲、海軍戰士音樂形象的寫照,廣泛流傳幾十年 仍葆有藝術生命力。雖然沒有正式地作為海軍軍歌,但海軍習慣上將其作為軍歌使用,在軍迷群體中也膾炙人口。

  與大部分中國軍歌一樣,《人民海軍向前進》有兩套歌詞。

  現歌詞:紅旗飄舞隨風揚,我們的歌聲多嘹亮,人民海軍向前進,保衛祖國海洋信心強。愛護軍艦,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衛和平保國防,我們有共產黨英明領導,誰敢來侵犯,就讓它滅亡!

  原歌詞:紅旗飄舞迎朝陽,我們的歌聲多嘹亮。人民海軍向前進,保衛祖國海洋鬥志昂。軍民團結,要嚴陣以待準備好,把海防築成鐵壁銅牆。我們有毛主席英明領導,誰敢來侵犯,就叫它滅亡!

  《人民海軍向前進》作於1951年,是無論如何不可能出現在1937年-1945年期間的八年抗戰時期的。這一以人民軍隊軍歌伴奏日本侵略軍奪城的畫面可謂是劇本設定和拍攝過程中的重大紕漏,令人震驚。


  背景資料:

  舊日本帝國陸軍和目前日本陸上自衛隊在類似場合有其自身的軍歌軍樂,較大可能是以《拔刀隊》進行伴奏,《拔刀隊》在日本陸軍/日本陸上自衛隊中相當於分列式進行曲,在日本自衛隊閱兵式上也能聽見。

  《拔刀隊》於明治18年(1885年)發表。由外山正一作詞,法國人查爾斯 勒胡作曲,為日本最初的西洋式音樂。在完成後於平民之間被廣泛愛好及唱歌,其後編曲成進行曲(陸軍分列行進曲)成為陸軍正式進行曲使用。日本西南戰爭中,由精於日本劍術的東京警察和舊日本武士組成的,專門用於白刃戰的官兵,其主要作戰對象是同樣精於日本劍術的叛亂舊日本武士。拔刀隊之歌就是因此而作,因此此曲在南九州卻是禁忌。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國內拍攝的抗日影視劇中,有時候會混用舊日本帝國海軍/日本海上 自衛隊海軍軍歌《軍艦進行曲》,例如《亮劍》。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舊日本帝國陸軍與海軍之間有著明顯的讎隙,史稱「陸海不和」,在以陸軍為主的侵華日 軍演奏《軍艦進行曲》顯然是不可能的,也是國內影視劇拍攝考據嚴重錯誤的一個體現。

  《軍艦進行曲》 (英語:Warship March;日語平假名:ぐんかんこうしんきょく),又名《艦船進行曲》,是瀨戶口藤吉作曲的進行曲。《軍艦進行曲》,在日本一般以『軍艦マーチ』的名稱 廣受認識。在明治30年(1897年),為在鳥山啟作詞的「此の城(のち、軍艦)」中加上本曲成為軍歌,日後再編成進行曲發表。本曲為日本具代表性的進行 曲。亦是舊日本海軍及現在的日本海上自衛隊之官方進行曲,會在艦艇下水典禮等的各種活動中演奏。

  此前的影視劇中錯用《軍艦進行曲》給日本陸軍作為配樂已經是出了考證上的問題,但依然是日軍軍歌日軍用。電影《大藥商》將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歌《人民海軍向前進》作為日軍侵略的配樂,實在令人大跌眼鏡。

相關焦點

  • 往事發現‖鮮為人知的海軍軍歌
    新海軍!新海軍!乘長風破萬裡浪,為青天白日旗爭光榮!為青天白日旗爭光榮!海防部隊的軍歌在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曾經創建了兩支海防部隊。一是新四軍蘇中軍區海防縱隊。永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流到最後一滴血,勇猛地向前徵,勇猛地向前徵。中國未來的制海權,全仰仗了我們,我們要擔負起海上的使命,我們是中國未來的新海軍,新海軍!從此,這支部隊就成為八路軍的一部份,我們黨就有了為人民服務的海軍。
  • 一首日本軍歌,兩次在中國幼兒園奏響
    以下是微博原文:#畢業禮放日本軍歌#學生家長拍攝的現場視頻,1分25秒表演開始。《軍艦進行曲》又名《艦船進行曲》,是瀨戶口藤吉作曲的進行曲。本曲為日本具代表性的進行曲。亦是舊日本海軍及現在的日本海上自衛隊之官方進行曲,會在艦艇下水典禮等的各種活動中演奏。
  • 尊重歷史,抗戰劇不該淪為「抗戰雷劇」
    今日以藝術化的手段再現那段抗戰歷史,是為了讓後世銘記國恥,緬懷先烈,以史為鑑,所以在拍攝抗戰劇時,心懷敬畏,尊重歷史是最基本的,這些堪稱「雷人」的劇情設定本就不該出現在抗戰劇中。曾經的「抗日神劇」,有著手撕鬼子,子彈拐彎,手榴彈炸飛機,以及大喊「八年抗戰開始了」的迷之劇情,嚴重脫離事實,情節設計誇張,完全背離了歷史,遭到了廣泛的批評。
  • 重溫讓人熱血沸騰的抗戰軍歌!
    國/民革/命/軍海軍軍歌我們是中華民國的新海軍,我們是三民主義的新海軍。 信仰堅定,紀律嚴明,操縱新時代之戰艦,使用最堅利之甲兵。 雄視三洋,屏障四海,保衛疆土,鞏固和平。 同舟共濟,萬眾一心,養成忠勇冒險之好習慣。 同舟共濟,萬眾一心,創造海洋生活之新精神。
  • 禁播「抗日神劇」後,抗戰題材如何拍出高水準?
    ,「抗戰神劇」一直是一個奇葩的存在。「抗日戰爭」是中國抵抗日本侵略者,但為了增加看點、博取眼球,抗日神劇往往腦洞大開,罔顧歷史事實,違背常理常識,甚至將抗戰劇變成搞笑劇、言情劇、玄幻劇……如果只看「抗日神劇」的話,觀眾甚至會有一種「日本人用了八年時間才逃出中國」的錯覺。
  • 【坐馬扎,聽故事】北洋海軍軍歌消失120年現世 發現於英國檔案
    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出品、組織拍攝,歷時2年完成的北洋海軍歷史紀錄片《北洋海軍興亡史》將於29日在央視播出,劇中將透露很多新史料發現。其中一項比較特別的是,就是這首從歷史中復活的北洋海軍軍歌。  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說,這首軍歌自甲午戰敗後,就在中國的歷史中被湮沒了。
  • 何士德與《新四軍軍歌》
    尤其珍貴的是,在何士德的筆記本中記述了《新四軍軍歌》的創作經過。《新四軍軍歌》誕生在抗戰烽火中,關於它的創作經過多年來一直流傳著多個版本,特別是歌曲的詞作者,更是眾說紛紜。何士德作為《新四軍軍歌》曲作者,他所記述的軍歌創作經過,應當是更為符合歷史真相的。
  • 話題:抗戰神劇怎麼拍才能不」雷人「?
    如此誇張的場景並不是動作片或武俠劇,而是近年來螢屏上不斷上演抗戰「科幻」劇。網友紛紛吐槽:真是天雷滾滾,一雷還比一雷響。這其中的因素不僅有一些作品粗製濫造,市場同質產品良莠不齊的因素,自然也有其他一些原因。那麼,抗戰神劇」雷點「在哪?怎麼拍才能不」雷人「呢?
  • 《北洋水師軍歌》不是軍歌,是國樂!
    引起國人注意的是,片方在宣傳中提到,第三集中將會出現失傳120年之久的北洋水師軍歌。這首在國內全無記載的軍歌,2009年發現於英國外交檔案之中,歌詞為中文,並配五線譜。海軍政治部文工團音樂家雪野老師經過對原曲譜的整理,按照現代方式進行了譜曲,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演唱。此後,百度百科增加《北洋海軍軍歌》詞條,注釋為:北洋海軍軍歌是北洋海軍軍隊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
  • 北洋、民國、抗戰、解放,中國海軍陸戰隊興衰史
    甲午戰爭使北洋海軍全軍覆沒,當清廷在戰後重建海軍時,籌辦海軍大臣、多羅貝勒載洵於宣統二年(1910年)上奏,鑑於甲午戰爭中國海軍缺乏保護基地的戰力,陸軍與海軍的協同作戰又顯得扞格不入,才使日軍登陸劉公島後獲得俘虜10艘艦艇揚長而去的「豐碩戰果」,應設立海軍警備隊,起到「平時保衛本國海疆,以補陸軍所不逮;戰時佔據要地,以助海軍之進攻」等作用。
  • 揭秘中國抗戰第一神劇的幕後故事
    要論中國抗戰第一神劇是哪部?肯定當歸《亮劍》莫屬!在我剛接觸《亮劍》這部電視劇的時候,我當場就被劇中的主角李雲龍給迷住了。倒不是說李雲龍的扮演者李幼斌的名氣大,而是他跟我爸長得太像了。中國抗戰類電視劇拍過無數部,但《亮劍》絕對是該類型片中頂尖的存在,以至於被老百姓尊稱為中國抗戰第一神片。但誰能想到這部神片的背後,卻是劇組歷經了無數挫折才得以拍攝完成的。
  • 雷霆戰將,夾斷了抗戰神劇的夢
    聽說這劇所有鏡頭都是在橫店拍的,不愧是抗戰劇流水線。簡直都塊成了影視垃圾食品生產機器了。味兒太衝了!再看戰術,清一色的長官帶頭衝鋒,嚇得日本人泣不成聲。負責佯攻的隊伍,一次衝鋒就給鬼子的防線鑿穿了。凱旋班師,愣生生拍出了流氓進城的既視感。
  • 抗戰神劇劇情誇張,為何熱度卻很高?北大教授怒斥:都是博取眼球
    據報導,抗戰神劇從2005年開始出現,2012年後出現了井噴情況,當時一年中的抗戰神劇達到了70多部,絕大多數都是粗製濫造。有人做過統計,目前一半以上的明星幾乎都參演過抗戰神劇。總體上來看,抗戰神劇如此受追捧,某種程度上是順應了觀眾仇日的情緒。
  • 悲哀的《亮劍》:被過度消費的經典,抗戰劇被拍成偶像耍酷神劇
    翻拍也就罷了,但是現如今,有一部神劇,化名為《亮劍3》搬上了屏幕,抗日偶像劇拍就拍吧,為何非要扯上《亮劍》呢,是不是不扯上這個IP就沒有市場?就沒有話題?就不能炒作?我們再來扒一扒導演金沙,號稱八零後新銳影視導演,新是新,但銳不銳還得觀眾來評說,金導演的代表作是《築夢情緣》、《雪海》、《一千零一夜》,《築夢情緣》豆瓣評分4.7分,《一千零一夜》豆瓣評分5.2分,《雪海》豆瓣沒有評分,但這幾部都是偶像劇,這是確鑿無疑的,現代劇拍成偶像類的也沒什麼不可以,但是拍出抗戰偶像神劇,那簡直就是對抗戰二字的玷汙。
  • 悲哀的《亮劍》:被過度消費的經典,抗戰劇被拍成偶像耍酷神劇
    翻拍也就罷了,但是現如今,有一部神劇,化名為《亮劍3》搬上了屏幕,抗日偶像劇拍就拍吧,為何非要扯上《亮劍》呢,是不是不扯上這個IP就沒有市場?就沒有話題?就不能炒作?我們再來扒一扒導演金沙,號稱八零後新銳影視導演,新是新,但銳不銳還得觀眾來評說,金導演的代表作是《築夢情緣》、《雪海》、《一千零一夜》,《築夢情緣》豆瓣評分4.7分,《一千零一夜》豆瓣評分5.2分,《雪海》豆瓣沒有評分,但這幾部都是偶像劇,這是確鑿無疑的,現代劇拍成偶像類的也沒什麼不可以,但是拍出抗戰偶像神劇,那簡直就是對抗戰二字的玷汙。
  • 抗戰時「小日本」這一蔑稱是如何來的
    ,對日軍的稱呼可謂是五花八門,有漢奸對其恭畏的稱謂皇軍,也有對其蔑視的稱謂小日本、日本鬼子、小東洋、日本仔、小鬼子等,通常都將其稱呼為日軍或者日本侵略軍。在這些有蔑視情形的稱謂中,小日本一詞流傳範圍最廣、影響最大。它是中國、朝鮮、韓國等遭受日軍侵略的國家民眾對日本的一種蔑視稱呼。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小日本一詞由於抗戰作品的大力宣傳而廣泛被人所接受,甚至成為人們的口頭禪。
  • 日本人也拍「抗日劇」?是如何描述八路軍的?比國產神劇更真實
    在以戰爭為題材的電視劇裡,抗日劇可以說是人氣很高的一個類型,一直以來都深受觀眾喜愛。早年,很多導演和編劇還會認認真真拍好的作品,出現了很多經典劇集,比如家喻戶曉的《亮劍》。但是近幾年來,抗日劇逐漸劍走偏鋒,慢慢演變成了抗日神劇,各種奇葩而又無釐頭的劇情可以說是層出不窮,比如「我爺爺九歲就被鬼子殺害了」,又比如被賦予了預知能力的主角「八年抗戰就要開始了」,等等,實在是讓人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 看看日本人拍的抗日劇!八路軍形象到底是怎樣的?網友:不敢相信
    抗日神劇大家應該並不陌生,抗日神劇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們往往會歪曲歷史,都是為了吸引觀眾眼球才編造出來的荒誕劇情,而所有的抗日神劇其實都是對革命先烈的一種污衊和抹黑。不過中國還是有不少以抗日戰爭為題材的優秀作品的,它能讓現在的我們更深刻的理解那場戰爭,感受到先輩們的不易以及戰爭的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