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4月16日電 題:哺乳期媽媽「千裡逆行」戰「疫」
新華社記者楊文
「能不能先別回去?小孩還沒斷奶,你走了她們可咋辦?」
「媽,疫情不等人,時間不等人。我的領導和同事一直在加班,非常辛苦……」
這是大年初一晚上,山東省臨沂國際機場有限公司急救中心副主任杜希霞與婆婆的對話。疫情面前,這位尚在哺乳期的退伍軍人,毅然決定回到工作崗位,投入機場抗「疫」第一線。
1月25日晚上,在煙臺的杜希霞一家正在吃飯時,她的電話突然響起。
「現在疫情的形勢比較嚴峻,我們制定的防控工作方案還需要細化。」部門領導與杜希霞商討了機場如何針對疫情開展防疫部署。她是臨沂國際機場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主要參與者,兩人在電話裡溝通了方案修改事宜。
一番交談,讓有臨床護理經驗的杜希霞意識到疫情防控的緊迫性。掛掉電話,杜希霞告訴家人:「情況緊急!我必須返崗。」
杜希霞顧不上天色已晚,打算立馬驅車返回千裡之外的臨沂國際機場。丈夫也是一名退伍軍人,安慰杜希霞:「你回去工作吧,家裡由我來照應。」婆婆問她:「必須得回去嗎?孩子還這麼小……」
看著婆婆心疼的眼神,望著10個月大的雙胞胎女兒,杜希霞也動搖了,心裡問自己:今天必須得回去嗎?她算了算時間,從煙臺到臨沂開車得五六個小時,要是明天出發,中午之後才能到單位,會耽誤一上午的時間。
若有戰,召必至!手機上不斷彈出工作群的消息,電視裡也在播放著疫情防控的新聞……杜希霞下定決心:立即返回,不能再等了。簡單收拾過行李後,丈夫把杜希霞送到車上。
和家人告別,杜希霞強忍著眼淚,獨自一人踏上了500多公裡的「逆行之路」。
高速路上車輛稀少,四處一片漆黑。杜希霞擔心上衛生間耽誤時間,一路上沒喝水。從煙臺到臨沂國際機場,她開了6個小時,趕至單位時,已是凌晨一點。
回辦公室後她就開始梳理機場疫情防控工作方案,連夜對每個細節、每個分工、每個處置流程進行了細緻分解、推理。第二天一大早,方案修改完畢。
「當時疫情比較嚴峻,單位的領導和崗位的同事都在一線忙碌,我也沒想到那麼多,就想著趕回來和大家一起戰鬥。」杜希霞說,「換成任何其他人也會這樣吧。」
每天,認真統計疫情數據、上報疫情、排查武漢籍人員出入港情況、發放防疫物資……從大年初二開始,杜希霞就投入緊張的工作中。「不敢和孩子視頻,怕孩子哭影響工作,偶爾空閒偷偷看下孩子的視頻。」
杜希霞返回機場上班10天後,丈夫也帶著孩子回到了臨沂。由於工作忙碌,她每天回家後,小孩都已安然入睡。兩個嗷嗷待哺的小孩就這樣強行斷了母乳。
「機場同事們也希望我抽空回家,多陪陪孩子。但疫情還沒結束,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退伍軍人,必須盡職盡責,不打勝仗決不收兵!」杜希霞說。
疫情期間,臨沂國際機場嚴防嚴控、多措並舉,把好防疫「空中大門」。截至目前,臨沂國際機場未出現確診病例。
來源:新華社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