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樂感節奏感,如何培養樂感

2021-02-15 演奏家網

音樂圈中,常聽人提及樂感、節奏感,它們是什麼概念呢?

樂感是對音樂的感知,節奏感自然是對節奏的感知。其實樂感就包含了節奏感,只不過有時把節奏感單獨提出來罷了

進一步說,節奏感是對音樂進行中的動感和韻律的理解與認識,它包括對音的長短、強弱及規律性變化的把握與掌控。

不要簡單認為良好的節奏感,就是有好的節拍感,節奏與節拍是有差別的。節拍如同機械的擺鐘,時長、快慢固定不變;節奏雖以節拍為基礎,但其速度可以變化。兩者比較,節奏更具活力和魅力。然而,要訓練良好的節奏感,還是要從節拍入手

重點談談樂感。我們說歌唱家特別是演奏家都具有相當好的樂感,他們不僅充分理解所表演的音樂,而且善於準確表達、詮釋和演繹其作品。就是說,樂感是建立在對音樂藝術有正確良好感知的基礎上,一方面能熟練準確地識辨和掌控音樂基本元素,如音高、音色、節拍、和聲、力度,另一方面更能把持音樂深刻的內涵,如作品主題、情感等豐富的人文思想,從而使他們塑造的藝術形象更為生動,更加有血有肉,也讓他們的表演充滿了理性,充滿了藝術感染力。

培養和訓練樂感,要從最基礎的入手,也就是音準與節拍開始。這兩項合格了,就具備了基本樂感,有了基本樂感,進一步提高才有了可能。

將一般樂感上升到良好的樂感,又要添加哪些內容呢?


假如甲乙丙三人用鋼琴同一速度彈奏三個八度的C大調音階,連彈兩遍,結果三人節拍與音準都沒問題,但其中一人清晰度稍差,另一人流暢性不夠,而最後一人不僅清晰流暢,而且動感韻律也好,即上下行分別呈現漸強漸弱趨勢。無疑,最後一人樂感最好。

換作兩人小提琴演奏流行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同樣在音準節拍都不錯的前提下,如果某人揉弦出色,速度力度及變化恰到好處,換把還能帶出動聽的媒介音,那他的樂感就會更強。

至此,我們已經明白,音高與節拍準確,是樂感好的首要條件,在樂曲中增添符合自然的韻律,融入與樂曲相吻合的情感色彩等技術要素(各種演奏技巧),是樂感好的必備及補充條件

基於網上閱讀習慣等因素,本文只是簡要通俗地介紹節奏感與樂感,難免掛一漏萬。

但是,也不要把樂感看得神秘和複雜,我倒認為,只要注意黑體字等要點,懂得樂感和提高樂感就不是什麼大問題。

相關焦點

  • 你對樂感了解多少?如何培養樂感?
    能否進行後天的培養?我有沒有這個天賦?……我們先來談談什麼是樂感。什麼是樂感樂感,顧名思義,樂是指音樂,感是指感覺,是人的七大智能中的一種,是一切音樂愛好者、各類音樂人才不可欠缺的東西。其實我認為樂感最大的產生是你傳輸的東西讓聽眾產生感染力,讓聽眾自主去投入去陶醉,去感受你帶給他們的精神力量,才顯得傳授者充滿樂感。樂感是與生俱來還是可以後天培養?
  • 淺談在音樂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樂感的幾種方法,太精彩了
    一、什麼是樂感,為什麼要在音樂教學中培養樂感   樂感是人類七大智能中的一種,它具體包括音高感、節奏感、和聲聽覺、旋律感等,作為一門藝術,音樂就是要傳達某種感覺而非簡單的聽覺,樂感就是人們了解這種感覺的感官能力。
  • 寶寶音樂啟蒙玩具匯總~在玩樂中培養節奏感
    對於3歲前的寶寶來說,音樂啟蒙主要是培養孩子的樂感,熟悉孩子熟悉音樂中的節奏和韻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爸爸媽媽!為什麼這麼說?首先爸爸媽媽的嗓音是寶寶最喜歡的聲音。從寶寶出生開始,爸爸媽媽的聲音,不僅能培養寶寶的節奏感和韻律感,還能起到很好的安撫作用。
  • 學鋼琴沒有節奏感怎麼行?培養節奏感的五個方法
    前幾天有講到想學習鋼琴需要具備的幾個條件,手,節奏感,以及聽力。很多人都覺得,我手指挺長的,聽力也不錯,但是沒有節奏感。今天就給大家講一下節奏感的培養。通過以下哪幾個方法第一個方法就是要經常聽節拍器,聽節拍器聽習慣了,腦海中的節奏感就會慢慢形成。
  • 鍛鍊手眼協調,培養樂感,會「十八般武藝」的電子琴免費送!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寶寶 6 個月後,很多媽媽會用音樂類玩具,刺激孩子的聽力發育,鍛鍊肢體協調能力、培養寶寶的樂感和對音樂的興趣。音樂類玩具這麼多,選哪款呢?貓琴身肚子裡了20 首 經典歌曲和英文童謠,既能當搖籃曲,哄娃睡覺,又能培養樂感「磨耳朵」,還能變換音量和節奏,保護寶寶的聽力(小寶寶的聽神經很敏感,太大聲會傷到),鍛鍊他的節奏感。
  • 培養小學生節奏感初探
    培養學生節奏感的意義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國家在人才培養方面更加重視音樂對培養學生健全情操和提升學生審美情趣的作用。教育部制定了專業的音樂教育要求和標準,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融入節奏感教學,讓學生通過聽歌曲和跟隨教師引導的方式提升對節奏感的感知能力,了解節奏的大概含義和音樂課程的重要作用,辨識節奏的區別。音樂節奏感教學能夠讓學生通過鑑賞優秀音樂作品陶冶情操,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養成健全的人格起著關鍵作用。音樂節奏教學還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並在音樂的學習中舒緩壓力,放鬆身心。
  • 孩子學音樂,節奏感不好怎麼辦?這3個方法值得收藏!
    」 的確,在孩子的音樂學習過程中,節奏感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家長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培養節奏感呢? 01. 通過歌曲感受節奏 節奏是為了學習音樂服務的,光靠節奏是無法將音樂的美升華的,所以培養孩子音樂節奏感時,建議將節奏和歌曲融合在一起。這樣既能提高孩子對歌曲的理解能力,又能加強樂感體驗。 在孩子處於兒童時期時,建議多聽兒歌。
  • 如何培養幼兒的數感?
    在「什麼是數感」一文中,我剖析了數感的含義,分析了數感的形成,也提到了判斷孩子數感水平的維度。家長朋友們讀過後,隨之而來的是如何培養數感的困惑(我發現時間過的可真快,本以為數感那篇文章是前兩周寫的,殊不知竟然有差不多一個月了),今天就來聊一聊如何培養幼兒的數感,也是我們實踐過的一些經驗,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參考和啟發。
  • 英文啟蒙+樂感培養,這套帶樂器的童謠盒子全包了
    它讓兒童作為演奏者參與到音樂中,與節奏、律動、語言緊密結合。而在啟蒙初期,讓孩子大量地聽、唱、玩英文兒歌,重要的意義其實就是進行韻律節奏訓練,這也是低齡兒童進行語感啟蒙最重要的一環。媽媽可以帶著寶貝一邊做動作一邊跟唱,這對寶寶輸出前的動作反饋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尤其對於聽了很久兒歌還沒有輸出的寶貝來說,這套繪本是可以幫助寶寶達到動作反饋的,特別適合低幼段。
  • 如何培養孩子的「音樂耳朵」
    臺灣作家汪培珽曾經寫過一本關於英語學習的親子暢銷書,書名就叫《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如果借用到音樂啟蒙教育上,那就是培養孩子的「音樂耳朵」,這是一個再精準不過的說法。在4到6個月大時,嬰兒甚至已有樂感,相對於嚇人的斷裂聲,他們更喜歡莫扎特的米奴哀小步舞曲中在自然段落間的停頓。到12個月左右時,如果播放兩種僅有微小差異的旋律時,嬰兒也能分辨出它們是不相同的。  因此,在嬰幼兒階段,我們主要就是培養孩子的「音樂耳朵」,增進孩子的音樂感知能力。
  • 鍵盤手彈奏《你怎麼說》《回娘家》DJ電子樂,滿滿的節奏感
    鍵盤手彈奏《你怎麼說》《回娘家》DJ電子樂,滿滿的節奏感 原標題:鍵盤手彈奏《你怎麼說》《回娘家》DJ電子樂,滿滿的節奏感
  • 六個方法拯救你的節奏感|絕對乾貨
    這些練習並不複雜,但如能熟練掌握,將能有效地為初學者打下良好的拍感和節奏感基礎。抓住音樂內在的節奏律動要學會根據音樂的需要伸縮節拍,構成不同的節奏長短組合。例如史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主題和伴奏就像兩根完全相同的平行線一樣,加入彈奏時左右手分別壓縮拉伸節拍,音樂聽起來就會具有詩意和特別的趣味。
  • 何謂君子?何謂小人?
    倒底何謂君子?何謂小人?孔子告訴我們十條標準。君子心胸平坦寬廣,小人經常憂懼不安。心胸的寬廣與否是區分君子小人的標誌之一,而心胸是否寬廣並非先天性的,需要靠後天的培養與自身的努力。孔子曰: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君子的胸襟寬廣,對人寬容,沒有仇怨。小人的心裡時常有鬼,永遠惴惴不安。
  • 女生唱歌跑調該如何解決?這些步驟可擺脫跑調的尷尬
    如何解決唱歌跑調的問題呢?這幾個步驟可以幫助女生們擺脫跑調的尷尬。要自信,克服唱歌跑調的羞恥感。有很多人在學習遊泳之前會有先學什麼的疑問,有人說學習憋氣,有人說學習泳姿。其實,最先學習的應該是如何克服對水的恐懼,因為如果害怕水,不敢下水,又如何能學會泳遊。
  • 吉他節奏感訓練!吉他吧
    節奏感,顧名思義,就是我們對「節奏」的掌握精準度,是我們捕捉感受天地間任何樂音時,對於它的,韻律、趣味、情趣等等節奏美的一種直覺。節奏是音樂的基本要素之一,在音樂中節奏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這樣說沒有節奏,就沒有音樂。我們知道,彈吉他時左手用來按弦,右手演奏出聲音,也就是說左手負責按好音樂的和聲或旋律,而右手則是負責音樂的律動。
  • 角色設計中,如何讓角色具有張力、層次感和節奏感?
    上回,我們在《角色設計中,如何區分處理主次關係?》
  • 什麼是鋼琴演奏的樂感、手感、氣感?
    所謂樂感,是指演奏者對音高,節奏,調式,調性,和弦,曲式,旋律的感覺或者說是反應的靈敏程度。
  • 什麼是照片的節奏感?拍照時怎麼拍出節奏感?
    提到「節奏感」一詞,可能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音樂中的節奏。因為「節奏感」在音樂當中是非常常見的;不過呢,「節奏感」並不只局限於音樂這一項藝術形式,我們傳統文化當中的國粹京劇,也是存在「節奏感」的——因為,藝術是相通的。我是攝影愛好者,同時,我也是粗通音律的京劇愛好者。
  • 繪畫也有節奏感?繪畫節奏感是什麼?通過線稿怎樣表達畫面節奏感?
    繪畫一定要有節奏感!畫面凌亂無序,沒有體積感,都和節奏感有著非常大的關係。 沒有繪畫節奏感的作品,就沒有靈魂!
  • 試談盆景藝術的節奏感(一)
    又如:演講中語氣抑揚頓挫,高低不平,使人聽到自然氣息,不感寂寞,心潮起伏,演講者掌握住內容的節奏,聽者感受到韻味,這就是節奏感所在。嶺南盆景藝術的提高,也不能離去上述的哲理。        然而,盆景藝術的「節奏感」如何理解運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