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細香(左)熊蘋(右)送給莎莎的生日禮物
□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月媛 實習生 盛安琪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鄒斌
「節日期間也要多出門活動!」十一期間,熊蘋和阮細香用手機與幫扶的精神障礙患者或其家人聯繫。這兩名瘦弱的90後女孩,3年來從大學同窗好友成為幫扶困難人群的搭檔,為精神障礙患者搭建愛心課堂,為農村獨居老人招募身邊的助老員,為涉罪青少年進行面對面心理輔導。
畢業一年後
她創辦了社工機構
29歲的阮細香是一名社工,曾在中南民族大學就讀社會工作碩士專業,畢業一年後(2017)創辦了自己的社工機構——漢陽樂幫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剛畢業時,阮細香試著去照顧腿腳不好的高齡獨居老人,陪他們聊天和到戶外活動。阮細香說,每次老人都拉著她的手捨不得她離開,這讓她明白了社工的意義。「年紀大了,身體機能的退化讓人更感孤獨無助,就需要有人能提供專門的服務。」
阮細香創立漢陽樂幫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後,首個項目是幫扶漢南區中心城區外的獨居老人。「我在農村長大,那裡有很多獨居老人,大都身體不好、文化水平不高,也不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阮細香說,她們在老人活動範圍內聘請「助老員」,培訓上崗,陪伴老人。
後來她還帶領團隊參與到涉罪未成年人的幫教,通過社會調查和心理疏導,盡最大努力感化、挽救未成年人。
動員大學閨蜜
組團一起投身公益
熊蘋是阮細香大學宿舍的閨蜜。2017年底,熊蘋接到阮細香的電話,受邀投身公益。「我也覺得做社工更有意義。」熊蘋說,入行後,她主要負責為託管的精神障礙患者設計安排各類課程,目前和阮細香一起幫助了100餘名患者。
「第一次接觸患者是在課堂上,提前了解到他們病情較穩定,所以不怎麼怕。」熊蘋說剛開始上課沒人互動,幾節課下來大家互動就多了。
阮細香說,自己培訓過近百名年輕人,真正喜愛並堅持的僅六七人,熊蘋算是最久的。熊蘋入行前話很少,為陪患者聊天,如今成了話癆。
「不少精神障礙患者20餘歲發病,給家庭帶去傾覆性打擊。我希望能幫助他們,患者對我的信任,也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熊蘋說,去年她考了初級社會工作者證書,計劃繼續和朋友並肩前行,帶動更多人做有意義的事。
帶領精神障礙患者
積極走到戶外減壓
9月底,阮細香、熊蘋走訪精神障礙患者家庭,並送去中秋月餅和益智玩具。當來到莎莎(化名)家門口,莎莎和母親已在門口等候。
莎莎患病20多年,媽媽70多歲了。阮細香叮囑莎莎:「這個飛行棋鋪在地上,你要和媽媽一起玩,每天不能只看電視哦。」並邀請莎莎參加第二天的花博匯遊覽活動。「花博匯在蔡甸,我帶女兒出門不方便,多虧你們組織。」莎莎媽媽說。
阮細香介紹,疫情後,患者們久居在家胖了不少。她常提醒家長多帶他們出門,也會組織戶外活動。8月以來,她們已策劃了5場線下活動,包括繪畫、冥想、魔術、紙條傳情等。
【糾錯】編輯:admin
【來源:楚天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