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禽病技術付老師,今天說的內容是如何科學飼養,增強禽群的抗病力以及提高雛禽的成活率,從而保證我們收益
⑴ 要有充分的進雛前準備,具體要求如下:
① 選擇有利於冬季保暖,夏季降溫的房舍,房舍大小可按每平方飼養11隻雞的密度計算,這樣的話可以使單位面積獲得較大的投資回報。② 可以採用不同的供暖形式,但必須全年加採暖設備③ 之前養過的房舍,出欄後必須立即清洗消毒,最好能空置1-2周時間,使病原微生物的生活周期不能持續,才可飼養下一批雞,④ 撤除所用過的飼槽,水槽,保溫傘,金屬網等設備,刮淨附在上面的汙物,清洗乾淨,通風乾燥消毒後再使用。⑤ 將用過的墊料運到離雞舍較遠的地方焚燒或進行發酵處理,銷售等,切記不能重複使用
⑥ 地面的清潔很重要,土地面板最好更新新土,填嚴屬洞,水泥地面及1米以下的牆壁用2%燒鹼水衝洗,清理乾淨,嚴格按照雞舍清理流程清掃、衝洗、消毒、燻蒸四步規程處理。⑦ 飼料間、料桶、送料帶及所有飼養用具,都要徹底清洗和消毒,不能遺漏,剩餘的飼料必須消毒,不能在餵雞⑧ 清除頂棚,牆壁,窗臺及各個角落的塵埃和蜘蛛網,糊嚴所有縫隙,並將門窗安裝鐵絲網,以防禽群受侵襲。⑨ 檢查所有器具是否性能良好,包括餵飼、供水、電力、供熱及通風等系統,若發生故障,需及時維修,並加注潤滑油⑩ 地面鋪放約10釐米厚,吸水力強經燻蒸消毒後的新墊料,墊料必須清潔無黴菌,以防黴菌病和其他病菌滋生,備好飼料、藥品、墊料及記錄表格等。
⑵ 著手進雛 進雛前後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 進雛前進行雞舍預溫,預溫時間冬季最好預溫2-3天,春秋預溫2天,夏季根據情況,最多1天即可,使育雛範圍的溫度達到32-35度,(距地面5釐米的溫度),以後每周降低3度,至21-25度時停止降溫,同時要隨時檢查溫度表,觀察保溫傘或育雛傘範圍內溫度是否達標。
② 雛雞飲水與開食的時間,會直接影響雛雞的品質與成活,最理想的條件是孵出6-12小時內就能將雛雞送到育雛舍飼養,雛雞出殼後21小時飲水,24小時開食最為合適,遠距離的運輸和惡劣的氣候變化都會延長雛雞飲水與開食時間,起始2-3天飲水最好添加2%葡萄糖或5%食糖,以補充雛雞體內的能量,若雛雞體弱,需人工輔助飲水,飲水中還需添加適量抗生素和維生素,無論怎樣,初次開食都應在飲水2小時後進行,以後飼餵可與飲水同時進行。
③ 雛雞運到後,迅速把雛雞箱放在育雛傘的圍欄外邊,然後清點只數並按健康強弱與否,分別將雛雞放到熱源附近或保溫傘下,以每圈300-500隻為單位將雛雞分成若干小雞圈飼養,使雛雞發育均勻,減少相互感染,而且出售時便於捕捉。
④ 為保證高品質雛雞,要求選購親代必須沒有白痢、傷寒、敗血性黴形體和華液囊黴形體等病,而且儘可能選自52克以上的種蛋孵化的雛,雛雞大小均勻一致,無畸形,活潑健壯,眼睛明亮,行動靈敏,臍部吸收良好。⑤ 斷喙可以防止雞群啄癖打鬥,減少傷亡,避免飼料浪費,斷喙一般對種蛋或蛋雞的雛雞進行,雛雞任何日齡斷喙都會引起應激,一般是7-10日齡進行,不宜超期。為減少應激,可在雛雞斷喙前一天與當天飲水中添加適量維生素C,肉雞因飼養周期短可不斷喙,飼養者可自行掌握,但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用專用工具斷喙,二是斷喙多少為宜直接影響效果,所以必須學會後再操作,切莫盲目進行,三是斷喙後雛雞必須飲水後開食,飲水與開食可相隔2-4小時。
⑶ 供給新鮮和清潔的飲水 通常雞每吃1千克飼料,需飲水2-3千克,氣溫越高,飲水量越多,每1000隻雛雞需要15個4千克飲水器和7個圓鍾型的飼料器,而且必須均勻放置,飲水器的高度要隨雞隻的生長昨適當調整,要求飲水期的邊緣與雞背的高度一致,以減少水分外溢。為使水溫與室溫接近一致,可預先把水盤裝滿水,給水後隔2-3小時,再將飼料放幾盤供啄食,為了使每隻雞都先喝到水,最好逐只把雞抓起,將雞的嘴浸入水盤中習慣飲水1-2次,為了控制某些疫病和水中病原菌、真菌等,可在水中添加適量抗生素,以作防範,同時每天都要清洗和消毒飲水器,並更新新鮮的飲水。
⑷ 科學配方飼料是滿足肉雞不同生長周期的需要並獲得最好經濟效益的基礎,一般分為小雞前期料(1-21日齡),後期料(43日齡至出欄),前期料要求含有較多的蛋白質,以加快其生長,並含有較多的抗生素以預防疾病,後期料要求含有較高的能量和較低的蛋白質以達儲存脂肪育肥的目的,無條件配方的飼養者,可購買當地飼料公司的雛、中、大雞料進行不同時期的餵給。肉雞實行自由採食,從1日齡起到出售,任其吃多少就餵多少料,不加任何限制,飼料盤的多少隨著雞隻生長相應增加,料盤內添加飼料不應多於容量的1/3,隨吃隨添,保證充分進食。
⑸ 注意室內的溫度、溼度、光照和通風,科學的調控這幾因素,以適應肉雞的迅速、健康成長。
① 育雛溫度是以雞群感到舒適為最佳標準,舒適的表現是雞群很安靜無不快的叫聲,日常要細心觀察雞的行為,特別是晚間休息時間,如果雞群離熱源遠,表示溫度偏高,扎堆靠近熱源說明溫度低,自由散開說明溫度適合,以此來調整溫度,如果溫度高易產生不良影響,如長羽變慢、易出現啄羽、怕冷易感冒,且浪費能源和飼料,增加成本,肉雞生長周期短,雞舍溫度稍有不適,對其增重就有很大影響,前期(尤其是1周齡)要注意溫度保持32-35度,溫度過低,雞易感冒,同時病原微生物在雞抵抗力弱時侵入機體而使雞發病,以後按要求降溫,5周齡後要使溫度維持在21度,
② 肉用仔雞在適宜的溫度範圍內,理想的相對溼度大約是60%~65%,在40%~70%之間雞也感到舒適。高溫高溼時,由於雞體散熱主要通過加快呼吸來解除,但這時呼出的熱量擴散很慢,並且雞呼出的溼氣也不容易被潮溼的空氣吸收,所以高溫高溼會影響肉用仔雞的生長。相反,當環境溫度過低時,在溼度大的情況下,雞體輻射產生的熱量,大部分用於吸收過多的溼氣,以致難以增加雞舍的溫度。溼度過高,還會給雞帶來很多疾病,如球蟲病等。另外,舍內相對溼度低於40%以下,肉用仔雞羽毛生長不良,空氣中塵埃量增加,容易產生呼吸系統的疾病。
③ 肉雞給予光照,其目的是延長採食時間,促進生長速度,但光線不宜過強,過強雞易患啄日,並且雞的運動加強而多消耗能量,增加採食量,所以開放式或有窗雞舍應採取限制部分自然光照。飼養肉雞普遍實行23小時的光照,1小時的黑暗(無論無窗或有窗雞舍)。黑暗1小時是為了使雞隻能夠適應和習慣黑暗的環境,一旦停電,不會因此擁擠而窒息。光照強度原則是由強變弱。1-2周齡時每平方米應有2.7瓦的光量(燈高2米,燈距3米,帶燈傘):3周齡開始用每平方米0.7~1.3瓦的光量,以後保持光即可:4周齡以後,強光反而對雞有害,阻礙生長,弱光可使雞群安靜,有利於生長發育。要經常檢查燈泡並保持清潔,髒燈泡會使光量降低30%~40%,增加用電量,甚至有引起火災的危險,燈泡的功率最好不大於60瓦。
④ 使雞舍內空氣新鮮並適當流通,是飼養好肉雞的先決條件。足夠的氧氣可使雞隻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保持健康。空氣流通可排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氮氣;氣含量超過25毫升/立方米時,對雞的健康有很大的害處。氨氣會直接刺激雞的呼吸系統。阻礙生長,甚至使眼睛失明。隨著雞隻的不斷生長,氧氣的需要就要不斷增加,所以保持空氣流通是非常重要的。有窗雞舍仍要保持足夠新鮮空氣的流通,但要避免賊風的出現;無窗雞舍需要調整好通風系統,使舍內溫度保持在21~27 C之間,尤其是炎熱的夏天,為避免雞隻受到損失,通風與供水是不可忽視的兩件事。
(6)適時將公母分開飼養管理公母雛由於生理基數不同,對營養的要求和反應也有所不同,通常在2周齡後公雞生長速度快於母雞,4周齡時比母雞約重13%,6周齡時大20%,8周齡時大27%左右。公雞在15日齡後,其飼料所含的維生素需要量必須比正常量增加15%;而母雛雞在相同日齡後即可減少10%。脂肪沉積能力不同,母雞強於公雞,但隨著日齡的增長,母雞比公雞表現較差,因此母雞在達到合乎市場要求體重時,儘量先出售,而公雞可養重些再出售。公母雞分開飼養管理,可按需要調整日糧營養水平,前期把公雞的蛋白質水平提高至25%,並適當添加賴氨酸,加厚墊料等措施。這樣可比混養時平均增重快,節省飼料,均勻生長。
科學飼養,增強禽群的抗病能力,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到這裡,希望可以幫助到每一位養殖戶朋友。我是付老師,分享最有用的養殖乾貨。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不妨點讚、轉發、收藏一下哦!
還可以免費獲取養殖技術,以及預防程序。